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春晚初印象丨35年前的那一朵朵芳華你還記得嗎?

1983年, 卡片機的照片很好看, Beyond剛剛成立, 劉曉慶主演的電影《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先後上映, 斯琴高娃憑藉《駱駝祥子》獲獎無數……1983年2月12日, 中央電視臺首屆現場直播形式的春節聯歡晚會成功舉辦。

那是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年代, 卻是如今我們熟悉的藝術家們的青春芳華時, 世人常歎留不住歲月, 回首才發現, 歲月已經悄然留住這一張張笑臉。

1983年的春晚還沒有專業的主持人, 趙忠祥老師當時只是簡短的報個幕。 王景愚、劉曉慶、姜昆、馬季組成了最早的一屆春晚“主持天團”。 春晚還為他們量身定做了“形象動畫”,

薑昆化作瘦高的玉米燈籠, 而馬季竟然被畫成了小豬燈籠, 這段動畫雖然如今看起來回憶感滿滿, 卻還是憨態十足、喜氣洋洋。

雖然都不是專業播音員出身, 但這幾位身負多合一功能的主持人卻成就了那一年春晚的諸多亮點。 據統計, 劉曉慶在1983年春晚中,

平均語速達每分360字, 是數十年來春晚舞臺上平均語速最快的主持人。

圖表來源 朱瑩堃論文《央視春晚33年主持人語速流變》

但在報謎語時, 劉曉慶卻字正腔圓、語速極慢地把每個謎語重複了三遍, 就為了確保觀眾能有時間拿筆記下, 這種反差萌背後是春晚的細心。

當然, 劉曉慶除了是主持擔當, 還在舞臺上一展歌喉。 去年年末, 一部叫《芳華》的電影用了《絨花》當主題曲, 穿透人心的歌聲娓娓道來, 一唱便是一段銀幕青春。

其實早在幾十年前, 這首歌就已經震撼過萬千觀眾的心, 作為電影《小花》的主題曲, 《絨花》早已唱紅大江南北, 1983年春晚, 劉曉慶作為《小花》的主演, 在春晚舞臺上唱起“世上有朵美麗的花, 那是青春吐芳華”, 電影中片段似乎在一幀幀閃過, 那個戰火紛飛, 革命兒女為理想而戰的年代令觀眾淚目。

演唱時的那件粉紅色的外套, 連同主持時的紅色襯衫, 在春晚結束後都成了那一年的流行風向標, “曉慶衫”風靡全國, 如果那個年代有電商和自媒體, 劉曉慶絕對是最早的帶貨女王啊!

除了劉曉慶, 那一年春晚亮相的女演員還有一位, 那就是如今大家都很熟悉的演藝界“大姐”——斯琴高娃, 那時的她還不是《無字碑歌》裡睥睨天下的一代女皇武則天, 也不是《大宅門》裡果敢決斷的大當家白文氏, 1983年, 33歲的斯琴高娃剛演完《駱駝祥子》, 潑辣大膽的虎妞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用現在的話來說, 就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生代演技小花。

而最令小編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斯琴高娃的反差萌,在姜昆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時候,斯琴高娃露出了小女孩的羞澀情態,雙手不自覺地交叉在身前,低頭淺笑外加吐舌頭,超級萌了有沒有?和現在不怒自威的樣子很難劃等號呀!

許多年輕人看著她的戲長大,可曾見過斯琴高娃跳舞?草原的兒女都能歌善舞,曾在內蒙古歌舞團擔任過舞蹈演員的斯琴高娃同樣舞技精湛,在1983年春晚上,她給胡松華的一首《草原民歌》伴舞,剛站上舞臺時還有些手足無措:

與胡松華互動時秒變小迷妹:

然而音樂響起時,斯琴高娃一起範,就能夠聚焦所有的目光,身姿曼妙、靈動優美,如一只鴻雁,翩然高飛,在胡松華高亢嘹亮的歌聲中,一幅草原的圖景徐徐展開,小小的舞臺在她的腳下仿佛生出碧草如茵,這段珍貴的合作成了一段佳話。

隨後,斯琴高娃換上一身紅衣,扮成虎妞,切換成霸氣女主模式,出場就自動帶入角色。

叉腰喊話薑昆(心疼地摸摸受驚的薑昆),潑辣又一副男兒模樣的虎妞立馬就立住了,真是一部行走的《演員的自我修養》。

隨後和嚴順開帶來的《逛廠甸》,斯琴高娃走到觀眾席中,掂氣球、蹭小吃、和觀眾談天說地,把春晚現場玩成了廟會有木有?

附一張羞羞的截圖~這還是剛剛被主持人cue到都嬌羞得不知所措的斯琴高娃嗎?

如果說起現在風頭正勁的遊戲,那肯定是“吃雞”無疑。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1983年的春晚上,就已經出現“大吉大利,晚上吃雞”的鼻祖了。

這段表演開始前的串場也超有新意,王景愚作為著名的喜劇表演藝術家,本要為觀眾獻上精彩的小品《吃雞》,誰料上場前,自己的道具雞卻不翼而飛。大家一找,卻發現薑昆在台側吃雞吃得美滋滋。

道具雞就這樣被人吃了?!王景愚“又氣又急”,喊停節目,叫來馬季做主。馬季原來義正言辭地訓薑昆貪吃,卻被薑昆猛地塞了一口雞肉在嘴裡。

嘗到雞肉的美味,馬季的風向立即轉變,開始“凶”起王景愚來:“你這人也是,沒這雞就不能表演了嗎?無實物表演不會嗎?”

看似混亂,實則有序。姜昆和馬季這段精彩的串場也成為了那年觀眾們難以忘記的笑點。串場已然這樣有趣,節目本身更是精彩到讓人挪不開眼。讓我們共同來感受一下默劇大師王景愚的精湛演技:

雞肉怎麼咬都咬不爛,在這精湛的表演中我們可以想像出這雞肉的“韌性”得有多強:

大費周章,好不容易把這雞肉搞定吃進去了,又怎麼也咽不下去!

雞肉卡在喉嚨裡,咽不下去,吐不出來,王景愚只好再求助薑昆。

無實物也能靠演技hold住全場,一代大師的炸裂演技就問你服不服!

1983年首屆春晚直播後,從此“春節聯歡晚會”便成為春節除夕夜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大餐”。不僅造就了無數人的大紅大紫,也是當年歌曲宣傳的最高能管道,讓許多鐫刻時代印記的流行音樂,都成為永恆的經典。

在1983年春晚演員當中,最值得一提的歌手應該就是李穀一了,1983年她成為第一位登上春晚的歌手,整場晚會中她一共演唱了9首歌曲,是當之無愧的首位春晚“麥霸”,這個記錄甚至到今天都沒有被打破。

除夕當晚,為了一睹李穀一live版《鄉戀》的風采,電視臺觀眾熱線一度被打爆,觀眾如火的熱情就連李穀一本人都感到不可思議。其實早在1979年,《鄉戀》便因中央電視臺製作的長江系列片《三峽傳說》而流行開來,可以說是流行歌曲“開山之作”了,運用了架子鼓、電吉他等西方樂器,歌曲旋律十分優美動聽,除此之外,李穀一還破天荒地採用了輕聲和氣聲唱法,這對中國流行音樂發展來說是舉足輕重的。

晚會中,水嫩青澀的李穀一身著一襲深色長裙,妝容淡雅、發飾簡單,露出標準的微笑,優雅大方。她隨著音樂的律動,時而頷首高歌,時而低眉吟唱,幾句婉轉的歌詞便將你引入她的音樂世界。

回看35年前的那屆春晚,其實有那麼多的“不完美”,稍顯局促的600平方米的演播室、60多位演職人員、200名現場觀眾,場地有限、設備陳舊、光線不佳,好多細節都還顯得有些“粗糙”。然而這份情真意切,卻顯得格外動人。場地小,就做成“茶話會”的形式,演員和觀眾和樂如一家;甚至那一年零點到來時,馬季和薑昆的一段相聲剛說一半,就被報時的鐘聲打斷了,零點報時之後也沒能給續上,OMG,這大概是史上最悲催和意外的一次biubiubiu了吧~

演職人員不夠,每人多挑點活唄,馬季姜昆連說三個相聲,李谷一老師獨唱七首歌,那時候沒有服裝採購費,所有人都穿著自己平常的衣服直接上臺,就連“帶貨女王”劉曉慶的紅襯衫,都是自己的私服。

晚會結束時,主持人還貼心地為後臺工作人員送去餃子和麵條,歡樂祥和地慶祝著這屆春晚落幕。

在春晚陪伴我們走到第35年的時候,穿過時間回頭看,這屆春晚就如同一場簡單的聚會,老友相聚、高朋滿座、共賀新春。那些如今逐漸老去或已經告別我們的大師,在他們最好的年華里,為觀眾獻上了這樣一台晚會,時光回溯35年,那時的他們正青春,在春晚綻放芳華,真願這些音容笑貌能抵過時間流逝,永遠鐫刻在我們心中!

而最令小編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斯琴高娃的反差萌,在姜昆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時候,斯琴高娃露出了小女孩的羞澀情態,雙手不自覺地交叉在身前,低頭淺笑外加吐舌頭,超級萌了有沒有?和現在不怒自威的樣子很難劃等號呀!

許多年輕人看著她的戲長大,可曾見過斯琴高娃跳舞?草原的兒女都能歌善舞,曾在內蒙古歌舞團擔任過舞蹈演員的斯琴高娃同樣舞技精湛,在1983年春晚上,她給胡松華的一首《草原民歌》伴舞,剛站上舞臺時還有些手足無措:

與胡松華互動時秒變小迷妹:

然而音樂響起時,斯琴高娃一起範,就能夠聚焦所有的目光,身姿曼妙、靈動優美,如一只鴻雁,翩然高飛,在胡松華高亢嘹亮的歌聲中,一幅草原的圖景徐徐展開,小小的舞臺在她的腳下仿佛生出碧草如茵,這段珍貴的合作成了一段佳話。

隨後,斯琴高娃換上一身紅衣,扮成虎妞,切換成霸氣女主模式,出場就自動帶入角色。

叉腰喊話薑昆(心疼地摸摸受驚的薑昆),潑辣又一副男兒模樣的虎妞立馬就立住了,真是一部行走的《演員的自我修養》。

隨後和嚴順開帶來的《逛廠甸》,斯琴高娃走到觀眾席中,掂氣球、蹭小吃、和觀眾談天說地,把春晚現場玩成了廟會有木有?

附一張羞羞的截圖~這還是剛剛被主持人cue到都嬌羞得不知所措的斯琴高娃嗎?

如果說起現在風頭正勁的遊戲,那肯定是“吃雞”無疑。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1983年的春晚上,就已經出現“大吉大利,晚上吃雞”的鼻祖了。

這段表演開始前的串場也超有新意,王景愚作為著名的喜劇表演藝術家,本要為觀眾獻上精彩的小品《吃雞》,誰料上場前,自己的道具雞卻不翼而飛。大家一找,卻發現薑昆在台側吃雞吃得美滋滋。

道具雞就這樣被人吃了?!王景愚“又氣又急”,喊停節目,叫來馬季做主。馬季原來義正言辭地訓薑昆貪吃,卻被薑昆猛地塞了一口雞肉在嘴裡。

嘗到雞肉的美味,馬季的風向立即轉變,開始“凶”起王景愚來:“你這人也是,沒這雞就不能表演了嗎?無實物表演不會嗎?”

看似混亂,實則有序。姜昆和馬季這段精彩的串場也成為了那年觀眾們難以忘記的笑點。串場已然這樣有趣,節目本身更是精彩到讓人挪不開眼。讓我們共同來感受一下默劇大師王景愚的精湛演技:

雞肉怎麼咬都咬不爛,在這精湛的表演中我們可以想像出這雞肉的“韌性”得有多強:

大費周章,好不容易把這雞肉搞定吃進去了,又怎麼也咽不下去!

雞肉卡在喉嚨裡,咽不下去,吐不出來,王景愚只好再求助薑昆。

無實物也能靠演技hold住全場,一代大師的炸裂演技就問你服不服!

1983年首屆春晚直播後,從此“春節聯歡晚會”便成為春節除夕夜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大餐”。不僅造就了無數人的大紅大紫,也是當年歌曲宣傳的最高能管道,讓許多鐫刻時代印記的流行音樂,都成為永恆的經典。

在1983年春晚演員當中,最值得一提的歌手應該就是李穀一了,1983年她成為第一位登上春晚的歌手,整場晚會中她一共演唱了9首歌曲,是當之無愧的首位春晚“麥霸”,這個記錄甚至到今天都沒有被打破。

除夕當晚,為了一睹李穀一live版《鄉戀》的風采,電視臺觀眾熱線一度被打爆,觀眾如火的熱情就連李穀一本人都感到不可思議。其實早在1979年,《鄉戀》便因中央電視臺製作的長江系列片《三峽傳說》而流行開來,可以說是流行歌曲“開山之作”了,運用了架子鼓、電吉他等西方樂器,歌曲旋律十分優美動聽,除此之外,李穀一還破天荒地採用了輕聲和氣聲唱法,這對中國流行音樂發展來說是舉足輕重的。

晚會中,水嫩青澀的李穀一身著一襲深色長裙,妝容淡雅、發飾簡單,露出標準的微笑,優雅大方。她隨著音樂的律動,時而頷首高歌,時而低眉吟唱,幾句婉轉的歌詞便將你引入她的音樂世界。

回看35年前的那屆春晚,其實有那麼多的“不完美”,稍顯局促的600平方米的演播室、60多位演職人員、200名現場觀眾,場地有限、設備陳舊、光線不佳,好多細節都還顯得有些“粗糙”。然而這份情真意切,卻顯得格外動人。場地小,就做成“茶話會”的形式,演員和觀眾和樂如一家;甚至那一年零點到來時,馬季和薑昆的一段相聲剛說一半,就被報時的鐘聲打斷了,零點報時之後也沒能給續上,OMG,這大概是史上最悲催和意外的一次biubiubiu了吧~

演職人員不夠,每人多挑點活唄,馬季姜昆連說三個相聲,李谷一老師獨唱七首歌,那時候沒有服裝採購費,所有人都穿著自己平常的衣服直接上臺,就連“帶貨女王”劉曉慶的紅襯衫,都是自己的私服。

晚會結束時,主持人還貼心地為後臺工作人員送去餃子和麵條,歡樂祥和地慶祝著這屆春晚落幕。

在春晚陪伴我們走到第35年的時候,穿過時間回頭看,這屆春晚就如同一場簡單的聚會,老友相聚、高朋滿座、共賀新春。那些如今逐漸老去或已經告別我們的大師,在他們最好的年華里,為觀眾獻上了這樣一台晚會,時光回溯35年,那時的他們正青春,在春晚綻放芳華,真願這些音容笑貌能抵過時間流逝,永遠鐫刻在我們心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