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碧峰鎮:蜜蜂引來致富路

位於正安縣境內的碧峰鎮山高穀深, 生態資源豐富, 以“七溝八崗十面坡”著稱, 最適宜蜜蜂養殖。 2016年以來, 該鎮以打造“中華蜜蜂之鄉”為目標, 通過政策扶持、協會帶動、群眾參與, 新發展蜜蜂1100餘群, 涉及貧困戶78戶。 目前, 該鎮養蜂規模已達8000群, 實現了戶均1群蜂的目標, 享有“中華蜜蜂看貴州、貴州蜜蜂看正安、正安蜜蜂看碧峰”的美譽。

協會帶富創品牌

走進碧峰鎮洪泉村中蜂繁殖場, 管理員駱科舉戴著口罩等防護設備, 仔細檢查著放置在果樹下的每一群蜜蜂的繁殖情況。 這個繁殖場是2016年建起來的, 由該村養蜂協會牽頭,

會員們用自家的蜂群入股, 其目的是壯大養殖規模, 為蜂農提供更多服務。 “這個繁殖場現在有200群中蜂, 現在正是育王階段, 如果管理得好的話年終每群蜜蜂能分到1000多元的紅利。 ”駱科舉笑著對筆者說。

駱科舉養蜂有30年的歷史了, 2016年, 他自己養了50多群中蜂,

收入了5萬餘元。 2017年, 他的蜂群已發展到了80群。 為了帶動村民們一起養蜂致富, 他和幾位有養蜂經驗的農民一起成立了洪泉村養蜂協會, 很快發展到會員120多名, 養蜂1500餘群, 其中養蜂30群以上的有10家。 他把外出務工的兒子叫回家管理自家的蜂群, 自己就每天在繁殖場和會員家中指導大夥養蜂。

駱科舉說:“會員韋聖賢從2015年開始養蜂, 2016年8群蜂就收入近7000多元, 2017年已發展到了20多群。 一群蜂一年能取6次蜜, 每次5斤左右, 一斤能賣80至100元, 如果管理得好, 每群蜂每年能創收1500元。 ”目前, 他創辦的這個協會已註冊了“碧洪牌土蜂蜜”商標, 打算制定統一的蜜質標準, 進行統一檢測、包裝和銷售, 確保蜂農能增收脫貧致富。

支部帶富興產業

“人均1只羊, 戶均10群蜂。 ”這是洪泉村制定的脫貧發展目標。 近年來, 該村結合國家扶持政策, 大力發展中蜂養殖, 把蜜蜂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 現已發展到中蜂養殖2200群, 養殖戶160多戶, 其中精准扶貧戶40餘戶。

洪泉村大坪組精准扶貧戶福坤臉說:“我今年60多歲,

妻子殘疾多年, 沒有勞動能力。 2017年3月, 在村支部的發動下開始養蜂, 幾個月時間就已經發展到了12群。 ”

據該村村委會主任介紹, 該村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合中蜂養殖, 蜜源充足, 下一步將加大宣傳, 發動更多的群眾養蜂致富, 實現養殖15000群蜂的目標。

同時, 將組織經驗豐富的老蜂農進行養殖技術培訓, 及時關注氣候變化, 最大限度降低蜂農風險。

“特惠貸”助脫貧

據碧峰鎮相關負責人介紹, 鎮政府利用爭取精准扶貧政策和養殖發展專案等方式, 把發展中蜂養殖提上重要議事日程, 為精准扶貧戶按時脫貧創造條件。 2016年該鎮在洪泉村、平安村發展的56戶精准扶貧戶通過“特惠貸”給力養蜂試點獲得了成功,2017年又發展了78戶精准扶貧戶養蜂,準備逐漸在全鎮鋪開,打造獨具特色的中蜂產業精准扶貧模式。

“為抓好蜜蜂產業,在對蜂農進行政策扶持的同時,還結合退耕還林等專案,加大蜜源培植力度,同時積極爭取建設蜜糖檢測中心,制定本土蜜糖標準,打造蜜蜂養殖品牌。準備在全鎮發展中蜂養殖5萬群以上,實現人均2群以上的目標,在助推碧峰脫貧攻堅的同時,也為申報‘中華蜜蜂之鄉’創造條件。”碧峰鎮鎮長劉平安如是說。(駱書友)

2016年該鎮在洪泉村、平安村發展的56戶精准扶貧戶通過“特惠貸”給力養蜂試點獲得了成功,2017年又發展了78戶精准扶貧戶養蜂,準備逐漸在全鎮鋪開,打造獨具特色的中蜂產業精准扶貧模式。

“為抓好蜜蜂產業,在對蜂農進行政策扶持的同時,還結合退耕還林等專案,加大蜜源培植力度,同時積極爭取建設蜜糖檢測中心,制定本土蜜糖標準,打造蜜蜂養殖品牌。準備在全鎮發展中蜂養殖5萬群以上,實現人均2群以上的目標,在助推碧峰脫貧攻堅的同時,也為申報‘中華蜜蜂之鄉’創造條件。”碧峰鎮鎮長劉平安如是說。(駱書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