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吃“負能量食物”真的會越吃越瘦嗎?

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 在城市中忙碌的人們每天忙完手裡的工作回到家就基本上不再像去做其他任何的事情了, 久而久之脂肪肝,

高血脂, 高血壓就找上門來。 那麼有沒有一種食物, 吃了不僅可以補充能量, 還可以起到“減肥”的效果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什麼是“負能量食物”?

負能量食物(Negative Calorie Foods)的概念大約在十幾年前就已出現, 它並不是指所含能量小於零的食物, 而是指人體消化時所需能量大於其本身所提供能量的食物。 食物的基本功能就是提供人們日常所需的能量。 但在進食中, 人們也要消耗一些能量, 如咀嚼、吞咽、消化吸收等。 如果消化某種食物所消耗的能量大於食物所提供的能量, 該食物所產生的能量效應就是負值, 這就是“負能量食物”的理論基礎。

邊吃邊減肥的確吸引人, 不過, 食物消化究竟需要消耗多少能量?我們的一舉一動,

大到跑步, 小到眨眼都要消耗能量, 吃飯也不例外。 食物中提供能量的3大營養素, 即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均以大分子形式存在, 人體並不能直接吸收利用, 必須分解成小分子才能消化吸收。

比如吃漢堡, 要先咀嚼成較小的形狀進入食道, 進而進入消化系統,

將這些食物顆粒進一步分解成更小的分子, 然後再完成消化吸收等過程。 這些過程所引起的額外能量消耗就是食物熱效應, 又稱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 或者膳食生熱作用。 細心的人會發現, 吃完飯後會有發熱的感覺, 這就是食物熱效應的外在表現——人體散熱的增加, 一般在人們進食1個小時左右產生, 大約3個小時後達到最高峰。

食物消化需要消耗額外能量

根據“負能量食物”的定義, 要判定一種食物是不是負能量食物, 就要看它的食物熱效應究竟有多大, 會不會大於其本身所能提供的能量?但是目前而言並沒有任何關於“負能量食物”的學術文章。

不同的食物成分, 食物熱效應有一些差異。 在3大供能物質中, 蛋白質的食物熱效應最大, 相當於自身能量的30%, 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熱效應為5%至6%, 脂肪的食物熱效應最低, 為4%至5%;對於一般混合食物來說, 食物熱效應約占食物所含能量的10%。 也就是說, 每吃2000卡路里能量食物, 需要200卡路里能量來消化食物。

因此, 食物的熱效應一般在10%左右,

最多也不過30%, 所以說, “負能量食物”並不存在, 至少目前還沒有發現。

食物究竟有多少能量?

雖說食物熱效應並不會大於自身所含的能量, 但關於食物究竟有多少能量, 營養學界仍存有爭論。 評估食物能量的方法最早由威爾伯·阿特沃特創立於19世紀至20世紀。 這是一種簡易的評價方法, 它將1克蛋白質的能量視為4卡路里, 1克脂肪視為9卡路里, 1克碳水化合物視為4卡路里。 後人在其基礎上做了修改, 補充了1克膳食纖維等於2卡路里。 長期以來, 營養學界都根據這一方法來計算食物能量。

《科學》雜誌曾有文章提醒我們, 現在的計算食物能量的方法可能並不準確。 在這篇文章中,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 食物的能量值並不全是簡單的數字相加, 目前評估食物能量值的方法可能存在錯誤。因為,有些因素會影響食物對人體實際產生的能量影響。例如,食物的加工方式會改變食物消化時所消耗的能量,導致最終產生的能量效果並不相同。以富含抗性澱粉的穀物顆粒為例,如大麥或大豆,正常情況下,消化這類食物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如果將同樣顆粒的穀物碾碎成粉末或者加工成早餐穀物,就會變得更容易消化,並且很容易吃多,所產生的能量效果也不一樣,進而可能增加肥胖的風險。

可見,食物消化代謝的差異與肥胖存在相關性。經過加工後,有些食物變得更容易消化吸收,所含能量又高,吃起來也很快,如果不小心吃多了,肥胖的風險會比較大,比如白麵麵包、餅乾等,應儘量少吃。有些食物本身能量低,需要更多的咀嚼,又不容易消化吸收,即使吃多一點,長胖的風險也比較小,比如芹菜、蘋果等。但這並不等於消耗這些食物所需能量大於它們所能提供的能量,也不可能靠吃這些食物來達到消耗能量的目的。

總結

看來,真正的負能量食物並不存在。網路上推薦的大多是能量低、富含膳食纖維的植物性食物。而打著“負能量”旗號大肆宣傳的減肥產品就更不靠譜了。想要減肥,我們還得從控制能量攝入、增加能量消耗做起。

目前評估食物能量值的方法可能存在錯誤。因為,有些因素會影響食物對人體實際產生的能量影響。例如,食物的加工方式會改變食物消化時所消耗的能量,導致最終產生的能量效果並不相同。以富含抗性澱粉的穀物顆粒為例,如大麥或大豆,正常情況下,消化這類食物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如果將同樣顆粒的穀物碾碎成粉末或者加工成早餐穀物,就會變得更容易消化,並且很容易吃多,所產生的能量效果也不一樣,進而可能增加肥胖的風險。

可見,食物消化代謝的差異與肥胖存在相關性。經過加工後,有些食物變得更容易消化吸收,所含能量又高,吃起來也很快,如果不小心吃多了,肥胖的風險會比較大,比如白麵麵包、餅乾等,應儘量少吃。有些食物本身能量低,需要更多的咀嚼,又不容易消化吸收,即使吃多一點,長胖的風險也比較小,比如芹菜、蘋果等。但這並不等於消耗這些食物所需能量大於它們所能提供的能量,也不可能靠吃這些食物來達到消耗能量的目的。

總結

看來,真正的負能量食物並不存在。網路上推薦的大多是能量低、富含膳食纖維的植物性食物。而打著“負能量”旗號大肆宣傳的減肥產品就更不靠譜了。想要減肥,我們還得從控制能量攝入、增加能量消耗做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