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青少年近視率世界第一!為何近一半中國人都近視?

(原標題:為什麼將近一半的中國人都近視?)

您認識的親朋好友中, 完全沒有近視的人多嗎?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研究報告稱, 目前中國近視患者人數多達6億, 幾乎是總人口數量的一半。 我國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近視率均已超過7成, 並逐年增加, 青少年近視率高居世界第一, 小學生的近視率也接近40%。 相較之下, 美國中小學生近視率在10%左右。

據保守估計, 到2020年我國近視患病人口將接近7.04至7.11億。 如果這些人組成一個國家, 將成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國, 人口數量是美國的兩倍。

為什麼中國人的近視率奇高?這一“國病”的癥結何在?

亞洲人更易近視?

有調查顯示, 亞洲人患近視率為40%—80%, 比西方人高兩三倍。 中國的奇高近視率與它亞洲國家的身份不無關係。

據《新科學家》雜誌報導, 近視人口在世界大多數地區都呈上升趨勢, 但在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 近視人數的比例近年來迅速上升,

遠遠超出了正常水準。 一項針對亞洲16個國家和地區共20多萬人的研究顯示, 韓國19歲青少年的近視患病率最高, 北京初中新生的近視率超過六成, 在新加坡, 小學生近視率都快達到40%了。

國際期刊上刊載的全球部分地區的青少年近視率

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在於, 相比於其他洲際的國家, 亞洲地區人口密度大, 因而競爭也更激烈, 所以就出現很多亞洲孩子在眼睛尚在發育的階段就過早的進行系統閱讀。 沉重的課業任務, 是導致學生近視率猛增的第一殺手。

韓國、日本、新加坡等東亞國家都有類似中國的“一考定終身”。 在我國小孩更是從媽媽的肚子裡開始就進行胎教, 再到幼稚園、小學、中學到高中, 甚至還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習培訓。 這種“先苦後甜的教育模式”, 使得眾多青少年課業負擔較重, 眼睛得不到及時的休息。

據統計, 中國的孩子需要做比東亞其他地區的孩子更多的家庭作業。 而孩子的年紀越大, 在室內的時間就越多。

中國的孩子通常會在午餐後被要求睡午覺, 而不是在戶外玩耍, 晚餐過後就要開始了漫長的寫作業時間。

關注有禮!關注有禮!關注有禮!

調查顯示, 亞洲國家的中學生在校學習時間最長。 韓國留學生姜秉秀介紹, 他們的中學上午一般是8點到12點上課,

中午12點20分左右下課, 每節課45分鐘, 中間課間休息10分鐘左右。 下午的上課時間則一般在1點到4點30分, 休息過之後, 有些學校還會強迫學生繼續自學。

如果是強迫學生自學的, 一般學校還會安排助教, 大約晚上10點放學。 如果到了升學的年級, 比如初三或者高三, 甚至還要更晚。

中國、日本學校的作息時間大體與此相似。反觀美國,初中下午3點前就放學了,學生們放學後,可以參加一些社團活動,打打電腦遊戲。德國、俄國一般下午兩三點也能回家。

還有一種觀點:不少眼科學方面專家認為,亞洲國家近視率偏高可能是由黃種人對於遺傳更加敏感,即遺傳的易感性影響所致。

近視具有遺傳性,尤其是高度近視。20世紀60年代的研究表明,比起基因不相同的雙胞胎,近視在基因完全相同的雙胞胎中更普遍,這意味著近視的易感程度受DNA的強力影響。

但是,科學家們到現在還沒找到近視發病機理和遺傳密碼,這一說法也尚無定論。

獨特的子女培養模式

有資料顯示,我國青少年近視發病率已超越其他亞洲國家,高居全球第一位,並且呈低齡化趨勢。中國人近視發病率如此之高的背後,有其自身的社會因素。

在小孩培養方面,中國家長與歐美國家長採用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歐美國家,父母更注重培養小孩的獨立生存能力,而我們則更多考慮孩子的人身安全問題。

中國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時候確實普遍存在過渡保護甚至是溺愛的傾向,除了學習以外,連小孩衣服弄髒了都覺得心疼。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以來,唯一的孩子更更是承載了全家人的希望。

比起將孩子們送出門鍛煉,我們更傾向于把孩子安置在相對安全的家裡,使得小孩從小戶外活動少,宅在室內時間多,電子產品成了孩子業餘的玩具和消遣方式,增加了近視的幾率。

研究表明,接觸日光能夠促使視網膜釋放一種化學物質,減緩眼睛軸向長度的增加,避免發展成高度近視。在繁重的課業之餘,中國的孩子還被家長“關在家裡”,長時間缺乏室外活動,接觸陽光的時間短,直接造成了孩子們普遍近視。

不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很多歐美國家社保系統規定,孩子自小就要開始檢查視力,包括檢查各種眼睛的異常情況。這一檢查主要在婦幼保健中心進行,頻率是出生後的第1周、第9個月、第24個月。隨後,基本是一年一次,在各醫療中心或醫院進行。

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們國家還未實現青少年和兒童視力篩查體系的百分百覆蓋,也未完全將視力預防保健納入公共衛生體系。

對於先天性眼病而言,0—3歲是治療先天性眼病的最佳時期,一旦錯過,就會造成孩子視力不可逆轉,嚴重者會失明,甚至要做眼部摘除手術。但是我國兒童眼保健篩查的覆蓋面極低,不少眼病患兒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視網膜母細胞瘤、白內障等疾病均可以通過早期篩查發現,但事實是鮮有家長主動帶6歲以下的健康兒童篩查眼病。

由於篩查體系不完整,很多青少年後天形成的近視未被及時發現儘早矯正,等到檢查時度數已經很高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缺乏統一的檢查體系,許多眼鏡店和一些民營醫院千方百計進學校,讓學生在視力篩查的光鮮外衣下不知不覺的淪為商家的“唐僧肉”。

加上相關的品質標準缺失、對相關的產品銷售和驗配鏡市場監管不力,造成眼鏡市場黑幕滋生,有些眼鏡粗製濫造、“掛羊頭賣狗肉”,更有甚者打著“矯正視力”的幌子謀取暴利。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眼科教授蔡小軍介紹,近視眼鏡是技術含量較高的視力矯正器材,要配一副合格的近視眼鏡,要經過驗光、選架、配片、檢測、加工配裝、再檢測等多道工序,一天之內很難完成。另外,鏡片應選用光學玻璃、光學樹脂材料等製作,劣質眼鏡會嚴重損害視力健康。

對此有人建議,成立青少年近視眼防控所,實行非盈利性、非商業性運營,主要職責是負責組織實施全市青少年近視眼防控工作。嚴格規範眼鏡店、視光中心等驗光、配鏡、售鏡機構的驗配流程,規範售賣的產品品質及服務標準。

“重治療,輕預防”的固有觀念

國家教委1972年規定:小學生每天2次課間眼保健操。此後,這成為每所學校雷打不動的項目。每位少年兒童從踏進校門起就加入了做眼保健操的行列。眼保健操作為中國校園文化的傳統,早已融入了幾代人的生活,承載著幾代人的回憶。

但是,我國對青少年近視問題的重視依然不夠。

由於長期以來,我國醫療體系實行的是以“治病救人”為主,很多人至今沒有形成良好的預防觀念和預防行為,相應的預防知識和科普並沒有得到真正的普及。

然而,減少近視發生率的關鍵要點則在於預防,因為近視一旦發生,到目前為止尚沒有有效治療近視的手法,這從根本上決定了近視人群累計龐大群體。

事實上近視的嚴重性超乎多數人的想像:在危害14歲以下兒童的9種眼疾中,近視排在首位,有專家預測,今後近視將成為失明的第二大原因。

很多國外學校通過讓學生上體育課和組織課外體育活動等,“強迫”孩子離開電腦和書本。中小學老師會特別注意學生的讀寫姿勢是否正確,很多學校的課桌椅都是可以調整高度的,讓孩子的眼睛和書本間始終保持著合適的距離。

減少青少年近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戶外活動。新加坡開展了近視防治專案,有效減低了近視率,其與中國狀況相似,值得我們借鑒學習。但第一步需要做的是樹立保護眼睛、預防近視的意識,在家長管理老師監督的環境中促使青少年關愛自己的視力健康。當全國人民都開始重視一件事時,事情的局面才能從根本上發生改變。

中國在視覺健康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促進視覺健康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從國民視覺健康出發,建立國民視覺健康決策體系,整合目前碎片化的決策體系,以解決誰為國民視覺健康負責、從哪些方面來負責、為誰負責這幾個關鍵問題。

中國、日本學校的作息時間大體與此相似。反觀美國,初中下午3點前就放學了,學生們放學後,可以參加一些社團活動,打打電腦遊戲。德國、俄國一般下午兩三點也能回家。

還有一種觀點:不少眼科學方面專家認為,亞洲國家近視率偏高可能是由黃種人對於遺傳更加敏感,即遺傳的易感性影響所致。

近視具有遺傳性,尤其是高度近視。20世紀60年代的研究表明,比起基因不相同的雙胞胎,近視在基因完全相同的雙胞胎中更普遍,這意味著近視的易感程度受DNA的強力影響。

但是,科學家們到現在還沒找到近視發病機理和遺傳密碼,這一說法也尚無定論。

獨特的子女培養模式

有資料顯示,我國青少年近視發病率已超越其他亞洲國家,高居全球第一位,並且呈低齡化趨勢。中國人近視發病率如此之高的背後,有其自身的社會因素。

在小孩培養方面,中國家長與歐美國家長採用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歐美國家,父母更注重培養小孩的獨立生存能力,而我們則更多考慮孩子的人身安全問題。

中國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時候確實普遍存在過渡保護甚至是溺愛的傾向,除了學習以外,連小孩衣服弄髒了都覺得心疼。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以來,唯一的孩子更更是承載了全家人的希望。

比起將孩子們送出門鍛煉,我們更傾向于把孩子安置在相對安全的家裡,使得小孩從小戶外活動少,宅在室內時間多,電子產品成了孩子業餘的玩具和消遣方式,增加了近視的幾率。

研究表明,接觸日光能夠促使視網膜釋放一種化學物質,減緩眼睛軸向長度的增加,避免發展成高度近視。在繁重的課業之餘,中國的孩子還被家長“關在家裡”,長時間缺乏室外活動,接觸陽光的時間短,直接造成了孩子們普遍近視。

不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很多歐美國家社保系統規定,孩子自小就要開始檢查視力,包括檢查各種眼睛的異常情況。這一檢查主要在婦幼保健中心進行,頻率是出生後的第1周、第9個月、第24個月。隨後,基本是一年一次,在各醫療中心或醫院進行。

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們國家還未實現青少年和兒童視力篩查體系的百分百覆蓋,也未完全將視力預防保健納入公共衛生體系。

對於先天性眼病而言,0—3歲是治療先天性眼病的最佳時期,一旦錯過,就會造成孩子視力不可逆轉,嚴重者會失明,甚至要做眼部摘除手術。但是我國兒童眼保健篩查的覆蓋面極低,不少眼病患兒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視網膜母細胞瘤、白內障等疾病均可以通過早期篩查發現,但事實是鮮有家長主動帶6歲以下的健康兒童篩查眼病。

由於篩查體系不完整,很多青少年後天形成的近視未被及時發現儘早矯正,等到檢查時度數已經很高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缺乏統一的檢查體系,許多眼鏡店和一些民營醫院千方百計進學校,讓學生在視力篩查的光鮮外衣下不知不覺的淪為商家的“唐僧肉”。

加上相關的品質標準缺失、對相關的產品銷售和驗配鏡市場監管不力,造成眼鏡市場黑幕滋生,有些眼鏡粗製濫造、“掛羊頭賣狗肉”,更有甚者打著“矯正視力”的幌子謀取暴利。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眼科教授蔡小軍介紹,近視眼鏡是技術含量較高的視力矯正器材,要配一副合格的近視眼鏡,要經過驗光、選架、配片、檢測、加工配裝、再檢測等多道工序,一天之內很難完成。另外,鏡片應選用光學玻璃、光學樹脂材料等製作,劣質眼鏡會嚴重損害視力健康。

對此有人建議,成立青少年近視眼防控所,實行非盈利性、非商業性運營,主要職責是負責組織實施全市青少年近視眼防控工作。嚴格規範眼鏡店、視光中心等驗光、配鏡、售鏡機構的驗配流程,規範售賣的產品品質及服務標準。

“重治療,輕預防”的固有觀念

國家教委1972年規定:小學生每天2次課間眼保健操。此後,這成為每所學校雷打不動的項目。每位少年兒童從踏進校門起就加入了做眼保健操的行列。眼保健操作為中國校園文化的傳統,早已融入了幾代人的生活,承載著幾代人的回憶。

但是,我國對青少年近視問題的重視依然不夠。

由於長期以來,我國醫療體系實行的是以“治病救人”為主,很多人至今沒有形成良好的預防觀念和預防行為,相應的預防知識和科普並沒有得到真正的普及。

然而,減少近視發生率的關鍵要點則在於預防,因為近視一旦發生,到目前為止尚沒有有效治療近視的手法,這從根本上決定了近視人群累計龐大群體。

事實上近視的嚴重性超乎多數人的想像:在危害14歲以下兒童的9種眼疾中,近視排在首位,有專家預測,今後近視將成為失明的第二大原因。

很多國外學校通過讓學生上體育課和組織課外體育活動等,“強迫”孩子離開電腦和書本。中小學老師會特別注意學生的讀寫姿勢是否正確,很多學校的課桌椅都是可以調整高度的,讓孩子的眼睛和書本間始終保持著合適的距離。

減少青少年近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戶外活動。新加坡開展了近視防治專案,有效減低了近視率,其與中國狀況相似,值得我們借鑒學習。但第一步需要做的是樹立保護眼睛、預防近視的意識,在家長管理老師監督的環境中促使青少年關愛自己的視力健康。當全國人民都開始重視一件事時,事情的局面才能從根本上發生改變。

中國在視覺健康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促進視覺健康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從國民視覺健康出發,建立國民視覺健康決策體系,整合目前碎片化的決策體系,以解決誰為國民視覺健康負責、從哪些方面來負責、為誰負責這幾個關鍵問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