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皮克斯新作《LOU》入圍奧斯卡,他們是如何做動畫的

ACGN 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產業新媒體

訪問三文娛網站3wyu.com查看產業必讀文章

剛入圍第90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初選作品名單的最新作品《LOU(失物招領)》是由資深動畫師Dave Mullins執導。 該片延續了皮克斯一貫暖心的風格, 更有媒體雜誌讚譽其極具奧斯卡潛力。

作者:呂月萱

近日, 第75屆金球獎頒獎典禮在美國隆重舉行, 今年北美頒獎季正式開跑。 在中國熱映並取得近12億元票房的《尋夢環遊記》毫無懸念地摘得最佳動畫長片獎。

《尋夢環遊記》的獲獎讓皮克斯又一次成為熱議焦點。 而其剛入圍第90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初選作品名單的最新作品《LOU(失物招領)》也走入了人們的視線。

一.《LOU》:關愛他人, 拒絕霸淩

《LOU》是皮克斯的最新動畫短片, 這部短片由資深動畫師Dave Mullins執導。 該片延續了皮克斯一貫暖心的風格, 更有媒體雜誌讚譽其極具奧斯卡潛力。

《LOU》講述了一個溫暖的故事。 學校遊樂場旁的失物招領箱中住著一隻名叫“Lou”的奇妙生物,

它的身體由箱子裡的各種物品組成, 他的名字則來自失物招領箱(Lost and found)上掉落的三個字母Lou。

Lou一直在箱子中默默看著孩子們玩耍, 每天課間休息結束後, 它就會出來把孩子們遺留在遊樂場上的物品撿回失物招領箱, 等待物品的主人來拿走它。

某天孩子們在玩耍時突然遭到了學校惡霸的霸淩。 這個男孩搶走了大家的玩具, 並把它們都放到了自己書包裡。 Lou看到了這一切, 就想把他搶走的東西拿回來, 但被惡霸發現了。 兩個人在遊樂場裡追逐奔跑, 都想要搶回書包裡的玩具。

在追逐中, Lou無意間看到了這個男孩兒身上J.J.的標籤, 這讓他聯想到了箱子中有著同樣標識的一個毛絨玩具。 而這只玩具正是之前別的校園惡霸從男孩手中搶走的。 為了拿回這個玩偶, 男孩答應了Lou的要求, 把自己搶走的玩具都還給了小朋友們。

最終男孩不僅還回了自己搶走的玩具, 而且把失物招領箱中的其他東西也拿給了大家, 並且他也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獲得了快樂。

短片的最後, Lou因為失去了身體而消失了。 男孩拿回了自己的玩偶, 並且也加入了其他孩子的遊戲當中。

“皮克斯總能戳中觀眾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 ”這部短短7分鐘的動畫片不僅觸動了很多人的心, 而且也把校園淩霸, 説明他人等話題帶到了大家眼前。

二.《LOU》創作靈感來源

《LOU》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的一部動畫短片, 由Dave Mullins執導。 短片於2017年3月12日首映, 並於6月16日作為電影《賽車總動員3:極速挑戰》的前導短片與其一同在院線發行。

據Dave回憶, 《LOU》的靈感來自於他本人的童年經歷。 小時候, 因為父親經常更換工作, 他們家幾乎每年都要搬家到新的城市。 這也導致了Dave不停地轉學, 成為學校裡的新同學。

這種生活的不穩定性使得他很難交到朋友, 當別的小朋友玩耍時, 他只能孤單的注視著大家, 他渴望融入集體, 但現實的殘忍卻又讓他想要躲藏起來。 這種童年經歷讓Dave有了創作靈感。 他想要創造出一個藏在同伴身邊, 想要融入集體的動畫角色。

有了這個想法, Dave便開始著手策劃這個故事。2012年,他就有了關於《Lost and Found》的短片創意,這個短片講述的是一個熱衷於偷孩子玩具的小怪獸最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邪歸正的故事。

然而這個故事卻受到了高層的質疑,這種以小偷作為主角的故事容易引起觀眾的不喜。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Dave對這個故事進行了一個大改動。但是他保留了“藏在同伴身邊的小怪獸”和“渴望被大家接受”這兩個中心概念。

在經歷了幾次修改之後,“把主角藏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成為一個比較成熟的想法。故事需要一個沒有任何人能看到的角色來作為引導。“霸淩”則是故事的主題。

最終,這個小怪獸的形象由失物招領箱所取代,它由失物招領箱中的物品組成,沒有固定的樣子,而它的使命則是把小朋友們丟失的玩具整理歸還給大家。為了是整個故事更加飽滿豐富,Dave又在其中加入了一個“壞人”的角色。

三.《LOU》創新製作過程

Dave曾提到,《LOU》雖然只是一部6分多鐘的影片,但是把一個故事變成一個視覺的動畫片,卻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在創作過程中,他們前前後後改了超過 500 多次,每次修改後都會畫出來給各種不同職業、不同年齡層的人看。

《LOU》中所有的人物造型都來自於團隊對於不同影片人物角色的參考改變。電影《Inside Out(頭腦特工隊)》、《Crazy, Stupid, Love.(瘋狂愚蠢的愛)》都是團隊靈感的來源。

短片中Lou的形象可謂是一大亮點。一向都以創意見長的皮克斯這次依舊沒有讓觀眾失望。Lou的形象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元素,它由失物招領箱中的物品組成,任何一個玩具都有可能成為Lou身體的一部分。

Dave說這一形象需要逐幀製作造型,為此他們使用了大量獨立控制系統,僅嘴部就有約360個控制點。

短片裡那段Lou與男孩的追逐戰中,Lou的身體不停地發生變化。這個場景看上去創意十足,然而製作起來卻非常有難度。比如其中 Lou 的身體——一件紅色的套頭衫。它的製作採用的是繪製沙礫的微粒系統,這項技術使得這件衣服看上去特別真實,上面是都各種毛線頭和線球都會隨著運動而不斷變化。

而另外一項叫做Process的煙塵的類比軟體,也對追逐場面產生的灰進行了非常真實的呈現。

同時,《LOU》的配樂也經過了大量嘗試。團隊最終選擇了採用多種打擊樂器依次演奏,讓LOU運動方式更加可愛有趣。正是這種對於細節的完美追求,才會讓這樣一段不足10分鐘的動畫火了起來。

高超的技術、有意義的故事、精彩的情節,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讓《LOU》成為了皮克斯又一部大受歡迎的作品。而這也是繼2016年《Piper(鷸)》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後,皮克斯短片又一次入圍奧斯卡。此次奧斯卡頒獎禮將在3月4日舉行。皮克斯能否蟬聯冠軍也成為觀眾們關注的焦點。

Dave便開始著手策劃這個故事。2012年,他就有了關於《Lost and Found》的短片創意,這個短片講述的是一個熱衷於偷孩子玩具的小怪獸最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邪歸正的故事。

然而這個故事卻受到了高層的質疑,這種以小偷作為主角的故事容易引起觀眾的不喜。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Dave對這個故事進行了一個大改動。但是他保留了“藏在同伴身邊的小怪獸”和“渴望被大家接受”這兩個中心概念。

在經歷了幾次修改之後,“把主角藏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成為一個比較成熟的想法。故事需要一個沒有任何人能看到的角色來作為引導。“霸淩”則是故事的主題。

最終,這個小怪獸的形象由失物招領箱所取代,它由失物招領箱中的物品組成,沒有固定的樣子,而它的使命則是把小朋友們丟失的玩具整理歸還給大家。為了是整個故事更加飽滿豐富,Dave又在其中加入了一個“壞人”的角色。

三.《LOU》創新製作過程

Dave曾提到,《LOU》雖然只是一部6分多鐘的影片,但是把一個故事變成一個視覺的動畫片,卻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在創作過程中,他們前前後後改了超過 500 多次,每次修改後都會畫出來給各種不同職業、不同年齡層的人看。

《LOU》中所有的人物造型都來自於團隊對於不同影片人物角色的參考改變。電影《Inside Out(頭腦特工隊)》、《Crazy, Stupid, Love.(瘋狂愚蠢的愛)》都是團隊靈感的來源。

短片中Lou的形象可謂是一大亮點。一向都以創意見長的皮克斯這次依舊沒有讓觀眾失望。Lou的形象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元素,它由失物招領箱中的物品組成,任何一個玩具都有可能成為Lou身體的一部分。

Dave說這一形象需要逐幀製作造型,為此他們使用了大量獨立控制系統,僅嘴部就有約360個控制點。

短片裡那段Lou與男孩的追逐戰中,Lou的身體不停地發生變化。這個場景看上去創意十足,然而製作起來卻非常有難度。比如其中 Lou 的身體——一件紅色的套頭衫。它的製作採用的是繪製沙礫的微粒系統,這項技術使得這件衣服看上去特別真實,上面是都各種毛線頭和線球都會隨著運動而不斷變化。

而另外一項叫做Process的煙塵的類比軟體,也對追逐場面產生的灰進行了非常真實的呈現。

同時,《LOU》的配樂也經過了大量嘗試。團隊最終選擇了採用多種打擊樂器依次演奏,讓LOU運動方式更加可愛有趣。正是這種對於細節的完美追求,才會讓這樣一段不足10分鐘的動畫火了起來。

高超的技術、有意義的故事、精彩的情節,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讓《LOU》成為了皮克斯又一部大受歡迎的作品。而這也是繼2016年《Piper(鷸)》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後,皮克斯短片又一次入圍奧斯卡。此次奧斯卡頒獎禮將在3月4日舉行。皮克斯能否蟬聯冠軍也成為觀眾們關注的焦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