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年天水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

——2018年1月5日在天水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天水市人民政府市長 王軍

各位代表:

現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

請予審議, 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7年政府工作回顧

2017年,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 市政府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 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 按照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和市第七次黨代會部署要求, 團結帶領全市幹部群眾, 負重奮進、爭先進位、主動作為、扎實工作, 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較好地完成了市七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預計實現生產總值644億元, 同比增長5.5%, 其中, 第一產業增加值110.5億元,

增長5.8%;第二產業增加值207.5億元, 增長5%;第三產業增加值326億元, 增長6%。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2億元, 增長7%。 固定資產投資675億元, 增長0.6%。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6億元, 增長9.5%。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7億元, 同口徑增長10.95%。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25元, 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49元, 增長10%。 安全生產、節能減排和環境品質指標均在控制目標以內。

重大專案建設進展良好。 爭取國家和省上預算內投資專案124個, 落實資金8.9億元。 實施招商引資項目351個, 到位資金408億元, 27個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完成投資57.3億元;第23屆蘭洽會簽約項目97個, 擬引進投資320.5億元。 81個省管市列重大專案和200個市級領導包抓專案分別完成投資150.23億元和285.24億元。 實施農業重點項目17個, 完成投資18.39億元;實施工業重點專案19個,

完成投資14.52億元;實施城建重點專案153個, 完成投資116億元;實施社會事業重點項目16個, 完成投資20.64億元。 向社會重點推介PPP專案45個, 總投資1107.8億元。 寶蘭客專、麥甘公路建成通車, 天水南站綜合交通樞紐及站前廣場中軸線和中區旅客通道、寶蘭客專秦安站樞紐工程、天水火車站站房改造、天水汽車西站、甘穀客運中心基本建成, 隴海鐵路元龍段改線工程順利實施, 天平高速公路天水段啟動建設, 甘肅(天水)國際陸港發展戰略規劃獲省政府批復, 天水軍民合用機場遷建項目省政府與西部戰區已正式簽訂協定、預可研報告即將批復。 引洮二期工程天水段、城區引洮供水、曲溪城鄉供水工程淨水廠及輸配水管網、秦州區關峽水庫、秦安縣小灣河水庫、張家川縣富川水庫、清水縣城區供水等專案加快實施。
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天水段、寶蘭客專330千伏供電工程全面建成。

精准扶貧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建立深度貧困物件市、縣區、鄉鎮三級聯繫幫扶責任制, 深入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方案和“七個一批”工程, 全年預計減貧12萬人, 126個貧困村實現整村脫貧。 爭取國家和省上專項扶貧資金9.83億元、東西扶貧協作幫扶資金6514.8萬元, 市、縣區財政投入專項扶貧資金8560萬元, 落實扶貧互助資金及“雙助貸”資金20億元, 貧困縣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16.55億元。 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215.5公里, 硬化村組道路341.93公里, 硬化巷道54.31萬平方米。 改造農村D級危房15011戶,

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86個, 搬遷貧困人口4163戶20021人。 新建貧困村幼稚園89所、標準化村衛生室205個, 改造提升“鄉村舞臺”705個, 貧困村4G互聯網、快遞服務網點、電子商務站(點)實現全覆蓋。 為農村困難群眾發放低保和救助資金7.95億元, 全市“三戶一孤”人員實現大病救助保險全覆蓋。

特色產業發展步伐加快。 實施現代農業推進計畫和“一十百千”現代農業建設工程, 糧食總產113.28萬噸, 增長0.98%。 新增果品基地15.4萬畝、蔬菜面積2.26萬畝、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社區)82個, 果品、蔬菜、畜牧業產值分別達到103億元、80億元、77.4億元, 輸轉農村勞動力69.25萬人, 創勞務收入128.5億元。 10個省、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累計完成投資51億元, 100個科學發展示範點全面建成, 新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6家, 新註冊農民合作社1051家、家庭農場234家。新流轉農村土地8.2萬畝,流轉總面積達到113.6萬畝,流轉率20.6%。深入推進工業“擴量提質”工程,華天電子科技園、長城電工產業園基本建成,岐黃中醫藥產業園主體完工,170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12.5億元,增長25%,27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增加值增長20%。軍民融合產業園規劃上報待批,通用航空產業規劃編制有序推進,裝配式建築產業園啟動建設,與國藥集團、上海醫藥集團、浪潮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冀城產業園啟動建設,7戶出城入園企業完成搬遷改造。宏基環保、翔達顏料在“新三板”掛牌。麥積山大景區、大地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甘谷毛家坪遺址開發保護有序推進,麥積區、武山縣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成效明顯,秦州區被命名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天水66號文化創意園被文化部確定為“雙創”示範基地。預計旅遊接待3711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12億元,均增長33.5%;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7.15億元,增長20%。天水會展中心建成試運營,天水商貿城、甘穀物流中心、秦安小商品城、武山洛門蔬菜批發市場二期、天水市菜籃子工程麥積(倉儲)配送中心、秦州區果品市場高端庫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秦安縣、甘穀縣被確定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預計電子商務交易額35億元,增長20%。

城鄉環境面貌變化明顯。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藉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一期續建、秦州熱源廠及亞行貸款城區供熱管網一期、省建投天水總部經濟城一期、天潤橋、天秀橋、秦安葫蘆河2號大橋全面建成,成紀新城地下淨水廠、固體垃圾處理迴圈產業園、二十裡鋪大橋及連接線、西關片區古城綜合保護等項目積極推進,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68平方公里。完成豹子溝等8條黑臭水體治理,改造城區小巷道105條、人行道18.14萬平方米,改造提升公交網站280個,新建停車場14處,新增停車位7252個。麥積區被確定為全國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縣區。完成營造林26.5萬畝,建設堤防67.3公里,新修梯田12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2平方公里,改造提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6處、惠及24.53萬農村人口,實施土地整治項目21個15.8萬畝,完成地質災害治理項目13個,建成“美麗鄉村”省級示範村20個、市級示範村25個、市級環境整潔村305個。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專案全面完成,全市行政村光纖網路實現全覆蓋。加強城市管理創新,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建成使用,“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創建工作成效明顯。全面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扎實開展中央環保督察回饋問題整改,建立健全“河長制”責任體系,開展全域無垃圾治理活動,武山、秦安、清水、張家川城區生活垃圾填埋場通過無害化等級評定,全市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人民生活水準穩步提高。省列10項、市列12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市一中麥積校區、麥積天潤學校建成招生,市三中遷建項目有序推進,市二中、啟升中學、甘穀一中、秦安五中創建為全省第三批“普通高中特色實驗學校”。實施“全面改薄”專案579個、完成投資8.01億元,秦州、麥積、甘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評估驗收,秦安隴城教育園區辦學模式得到中央媒體好評。普通高考上線人數增長4.27%,上線率提高1.16個百分點。爭取國列、省列科技計畫專案45項,組織實施科技專案417項,取得科技成果109項,新申報省級工程技術中心2個,新認定和重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9家。市體育中心加快建設,建成街道綜合文化站7個、社區綜合文化中心75個、鄉鎮及社區體育健身中心8個、行政村體育惠民工程180個,我市全景拍攝的電視劇《苦樂村官》在央視熱播。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啟動,實現了市級城鄉居民醫療醫保整合和就醫異地結算,市中醫院入選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建設單位。落實計劃生育“二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長率6.14‰。新增城鎮就業5.4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12%。全面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畫,“五險合一”上線運行,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96.91%。城鄉低保物件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城市低保標準提高8%,農村低保一、二類物件補助水準分別提高到3500元和3300元。建成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26個、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130個。新開工棚戶區改造2.19萬戶,建成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和公租房4800套,發放住房租賃補貼13850戶2053.9萬元。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及時調處化解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和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加強民族宗教工作,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統計調查、外事僑務、扶殘助殘、防震減災、檔案史志、法律服務、氣象、人防、仲裁、住房公積金等方面工作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婦女兒童、老年人和關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改革開放扎實有效推進。加快“接放管服”改革,當年取消調整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9項。全面實施“多證合一”和企業簡易註銷制度,新增市場主體10177戶。機關單位公車改革全面完成,市級公務用車平臺建成運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明確市屬國有企業功能定位,完成5戶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鹽業體制改革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全面完成,國有林場改革和經濟林確權登記頒證有序開展,土地“三權”分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進展順利,農村“三變”改革扎實推進,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二級市場改革試點和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穩步推進。甘穀縣供銷社綜合改革通過國家驗收,“三社合一”“雙線運行”試點經驗在全省推廣。哈爾濱銀行、長安銀行在我市設立村鎮銀行,中國銀聯甘肅分公司隴東業務部落戶天水,金融品質服務年活動成效明顯。成功舉辦公祭伏羲大典暨第28屆伏羲文化旅遊節、2017綠色及可持續發展麥積山論壇和裝配式建築產業論壇、大健康產業論壇、西北蔬菜產業綠色發展武山論壇、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花牛蘋果宣傳推介活動,承辦了中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中國龍舟公開賽、中國垂釣電視直播精英賽、第四屆國際城市圍棋公開賽、第三屆“李廣杯”國際射箭錦標賽、第16屆環湖賽天水至平涼賽段等體育賽事,麥積區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開通天水至西安、重慶、天津、南京、杭州等航線。蘭州海關駐天水辦事處掛牌運行,預計完成進出口總額32億元。

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堅持依法治市,“七五”普法深入推進。積極推進地方立法工作,《天水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辦法》發佈實施,《天水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保護管理辦法》正在修改完善。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市政協民主監督、社會各界廣泛監督,225件人大代表意見建議、242件政協提案全部辦結。建立落實市政府黨組會、常務會會前學習制度,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修訂完善了市政府黨組會議、中心組學習會議、常務會議、市長辦公會議、市長碰頭會議等制度。全面加強政府系統党的建設,定期向市委常委會彙報工作,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領導幹部“一崗雙責”,加強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和政府督查,扎實開展“三糾三促”“兩查兩保”專項行動和“明查暗訪督查年”活動,行政效能和政府執行力不斷提升。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市政府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是:雖然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但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等經濟指標沒有達到市人代會確定的預期目標,有些指標欠帳較大;項目建設還不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謀劃儲備的大專案特別是產業化專案較少,項目前期準備不夠充分,個別項目沒有如期開工,有的在建專案進度緩慢,專案審批環節多、週期長,投資發展軟環境還不夠好,招商引資專案落地見效不夠理想;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基礎條件差,內生動力不足,一些邊遠地區群眾產業、吃水、行路、住房等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幫扶責任落實不到位,有的政策措施還沒有見到實效;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停車難、交通擁堵、一些地方亂搭亂建問題較為突出,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準有待提高;縣域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經濟總量偏小、產業支撐不強、特色不夠明顯、發展活力不足;社會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城區中小學“大班額”現象比較突出,衛生、文化、科技、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欠帳較多,基本服務還不能完全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壓力較大,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和食品藥品監管等領域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一些政府工作人員服務意識較差,思想不夠解放,作風不實、擔當不夠、效率不高,不作為、慢作為問題比較突出,亂作為現象時有發生,持續改進作風、優化發展環境任務仍然艱巨。對於這些問題和不足,我們將高度重視,努力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市委統攬全域、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市政協和社會各界傾力支持、有效監督的結果,是全市幹部群眾齊心協力、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各位政協委員,向奮戰在全市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群眾,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向離退休老同志,向天水籍在外人士,向駐市人民解放軍、武警消防官兵和中央、省屬駐市單位,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2018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實施“十三五”規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搶抓國家推進“一帶一路”等重大機遇,牢固樹立和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爭先進位的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高品質發展的根本要求,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脫貧攻堅為統攬,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作風建設為保障,統籌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努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更好地滿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6.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以內,環境品質和節能減排指標均控制在省上下達目標以內。

圍繞上述目標,市政府將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專案支撐,著力夯實經濟社會發展基礎

牢固樹立抓專案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專案的理念,認真落實“三重”“三一”要求,堅持續建專案抓進度、新建專案抓開工、儲備項目抓前期、招商項目抓落地、所有專案抓投資,充分發揮專案在擴投資、穩增長、調結構、強基礎、促發展、惠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立足產業謀劃項目。在繼續提升優化原有傳統產業和優勢產業的基礎上,立足實際,超前謀劃,積極探索培育新型戰略性產業。搶抓寶蘭高鐵開通重大機遇,立足我市資源優勢和基礎條件,把文化旅遊作為全市首位產業,緊緊圍繞文化、旅遊、體育、康體、養生、養老等,著力發展大文化、大旅遊、大健康產業,規劃建設好伏羲文化旅遊產業園、麥積山文化旅遊產業園、大地灣文化旅遊產業園、卦臺山文化旅遊產業園等,力爭旅遊接待突破40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240億元。抓住國家和省上大力發展通用航空業的政策機遇,謀劃發展以飛機維修和培訓、無人機生產、航空食品等為重點的航空產業。緊抓我市被確定為全省裝配式建築試點城市機遇,大力發展以鋼結構、混凝土預製、木器加工、建築配件等為主的裝配式建築產業。依託國藥集團、上海醫藥集團、重慶太極集團、深圳翰宇藥業等,充分發揮我市岐黃藥業、成紀藥業、天森藥業等企業資源優勢,建立以連翹、半夏等為主的特色中藥材種植基地,大力發展中成製藥和生物製藥,做大做強醫藥保健產業。加強與浪潮集團等企業的合作,加快建設集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為一體的智慧城市和資訊產業園,大力發展資訊產業。

加大力度實施專案。開工建設麥積山遊客服務中心、華昌歡樂城、天水大劇院、長城果汁年產10萬噸果蔬汁生產線、6913北斗衛星通訊模組生產、海林中科產業升級、華建新材料公司年處理100萬噸建築垃圾等專案。啟動實施甘肅(天水)國際陸港基礎設施建設、天水機場遷建試驗段建設。建成天定高速藉口出口、G310線秦州至武山段、秦州大道、麥積山大道、甘泉至麥積山景區旅遊公路、洛門至水簾洞旅遊公路、潘集寨至溫泉旅遊公路,開工建設S25靜天高速公路、隴縣至榜羅公路秦安至甘谷禮辛段、天水南站綜合交通樞紐及站前廣場二期、天水南站新增動車組存車配套設施等項目,全力保障天平高速公路天水段建設,積極推進天水繞城高速公路、G310線秦州麥積城區段改線提升工程前期工作。加快重點水利項目建設,繼續抓好引洮二期天水配套、城區引洮供水等工程,開工建設曲溪城鄉供水專案。

優化環境引進項目。在積極向上彙報爭取項目的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依託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各級各類園區平臺,積極引進“補鏈”“強鏈”“延鏈”項目,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建立完善引進項目、資金、人才等的優惠政策,落實重點招商專案落地定期通報制度,對已簽約專案緊盯不放、跟蹤銜接,推動專案儘快落地實施。全面開展“接放管服”突破年活動,切實解決專案審批環節多、資料多、時間長等問題。扎實開展營商環境建設年活動,強化“你投資我服務、你發財我發展”的理念,積極主動熱情為客商服務,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進一步營造重商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環境。

強化保障推進專案。完善項目包抓機制,堅持市級領導包抓重大項目制度,做到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實行“一季度一觀摩一評比”,推動專案加快實施。完善投資融資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積極推廣運用PPP模式,緊盯重點推介洽談的45個專案,主動對接有意向的社會資本,保障項目建設資金需求。完善並聯審批機制,定期開展重大項目聯審聯批,推行投資專案線上審批。完善監督管理機制,抓好工程施工品質、安全生產監管、專案資金審計、廉政風險防控等工作,努力建設優質、安全、放心、滿意工程。

二、聚焦精准脫貧攻堅,著力提升“三農”工作水準

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農業農村工作全域,強化“一號工程”意識,切實下足“繡花”功夫,精細精確精微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確保全年減貧10萬人以上,武山縣、甘穀縣脫貧摘帽。

緊盯深度貧困區域抓攻堅。把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擺在突出位置,集中各方面力量,採取超常規措施,啃硬骨頭,打攻堅戰,下功夫解決好貧中之貧、堅中之堅、難中之難問題。緊盯全市3縣區、5鄉鎮、581村深度貧困地區,對照“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堅持因人因戶施策,制定每戶脫貧計畫,認真編制實施方案,摸清致貧原因、找准脫貧路子、謀劃致富項目。加大傾斜支援力度,全市新增脫貧攻堅資金主要用於深度貧困地區,新增脫貧攻堅項目主要佈局於深度貧困地區,新增脫貧攻堅舉措主要集中於深度貧困地區,形成支援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發展特色富民產業促增收。積極落實科技增糧措施,確保正常年景糧食總產穩定在110萬噸以上。發揮產業扶貧關鍵作用,用足用好省上1000億元特色產業發展專項貸款和500億元產業發展投資基金,重點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種養大戶。以縣區為單位加快建立產業發展公司,形成“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新型產業扶貧模式,以此引領扶貧產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準。產業發展要在提高農產品品質、建設冷鏈物流、促進精深加工、打造特色品牌上下功夫,規劃建設農副產品深加工園區,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新建果品基地10萬畝,新增蔬菜種植面積2萬畝,新建改擴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80個,輸轉農村勞動力69萬人,力爭果品、蔬菜、畜牧產值和勞務收入分別達到108億元、88億元、85億元、145億元以上。積極推進麥積區、秦安縣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完善貧困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群眾增加更多財產性收入,分享更多加工流通增值收益。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積極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引導支持農民開網店、做微商,打造農產品網上交易平臺。推進光伏扶貧、構樹扶貧等工程,多管道增加貧困群眾收入。

改善農村基礎條件補短板。用足用好省上1000億元農村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貸款,加快農村基礎設施、人居環境改善以及危房改造進度。新修梯田12萬畝,新建堤防6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0平方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3342公里,貧困地區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加快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專案,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2214戶8772人。加大教育扶貧力度,建設貧困村幼稚園110所,全面落實國家中職免學費政策,對貧困家庭中職學生發放國家助學金,為貧困家庭考入高職、本科院校的學生解決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推進健康扶貧,建設標準化村衛生室80個,繼續全面落實“三戶一孤”人員大病救助保險。把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加大農村污水、垃圾處理力度,綠化美化鄉村環境,切實解決城鄉結合部、鄉鎮政府所在地道路破爛和環境衛生髒亂差等問題。

完善工作推進措施強保障。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並重,著力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充分調動貧困戶依靠自身能力脫貧致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嚴格落實縣區黨委政府脫貧攻堅主體責任和各級各部門幫扶責任,扎實落實精准扶貧各項政策措施,精准識別、精准幫扶、精准管理、精准退出,確保脫貧過程扎實、脫貧效果真實。認真執行扶貧開發投入增長機制,確保市財政當年新增財力的10%、縣區財政當年新增財力的20%和各級財政當年清理收回存量資金中可統籌使用的50%以上用於精准扶貧,繼續實施好“雙助貸”工程,加大涉農專案資金統籌整合力度,強化扶貧資金監督管理。全面推行“雙線排序比對法”,用好精准扶貧大資料管理平臺,加強貧困人口動態管理,確保精准扶貧不漏一戶、不漏一人。重視發揮國家定點幫扶單位和天津市東西部協作幫扶作用,在產業開發、專案資金、勞務協作、人才交流等方面爭取更多支持。加大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力度,堅決防止和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

三、加快工業強市進程,著力促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

始終把工業作為轉變方式、調整結構、培植財源、促進就業、推動發展、富民強市的支柱產業,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堅持做大總量與提高品質並重、改造傳統產業和培育新興產業齊抓,加快構建現代工業體系。大力弘揚“企業家”和“工匠”精神,努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實施《中國製造2025甘肅行動綱要》為引領,堅持發揮優勢和彌補短板雙向發力,持續推進“擴量提質”工程,積極培育發展優勢產業鏈,提升機械製造、電工電器、電子資訊、醫藥食品、建築材料等產業整體實力和綜合效益。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全面落實我市支援科技創新的28條具體措施,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加快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面提高生產技術、工藝裝備、產品品質、能效環保水準,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產業加快發展。實施困難企業脫困工 程,幫助困難企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積極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充分發揮骨幹企業示範引領作用,重點扶持發展裝配式建築、軍民融合、航空維修製造、大健康、文化旅遊產品製造等“五大新興產業”,培育工業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天水裝配式建築產業園建設,引進實施一批裝配式鋼結構預製件、裝配式混凝土預製件、新型建材研發生產等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依託市內軍工企業,爭取實施一批軍工核心能力建設、軍民用技術雙向轉移、軍民結合產業基地等專案,推進軍民融合產業快速發展。依託中梁空港城、無人機等專案,爭取航空維修製造產業基地在我市佈局,打造軍民一體的多機種航空維修產業基地。實施發展大健康產業行動計畫,以藥、研、器、健、環保、能源為重點,抓好岐黃中醫藥產業園、張家川太極阿膠三期等項目,著力構建健康工業產業體系。推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關聯產業融合發展,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研發生產能力。

促進工業產業集聚發展。完善“一區多園”管理模式,推動開發區擴區增容,加快冀城產業園一期、東柯河工業園建設,支持縣區工業園區在壯大主業、基礎建設、產城融合上取得新突破。積極推動岐黃藥業、鐵路電纜、海辰軸儀、海林軸承等企業出城入園,促進企業向園區集中。全面落實扶持優惠政策,大力推進“小升規”“個轉企”工作,力爭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0戶以上、“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企業”500戶以上。創新運用資本市場,引導支援華洋電子、長城果汁、華圓科技等條件成熟的企業儘快上市或在“新三板”掛牌。

四、堅持城鄉統籌發展,著力加快區域中心城市建設

按照宜居宜遊宜業的城市發展定位,統籌抓好城鄉規劃編制實施、城市建設管理、名城保護利用等工作,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程,力爭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

重視規劃編制發揮引領作用。牢固樹立“規劃科學是最大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忌諱”的理念,強化規劃意識,堅持規劃先行,完成天水市第四版城市總體規劃綱要報批,加快修編完善縣城、鄉鎮發展規劃,積極開展鄉村規劃編制,以科學規劃引領和指導城鄉建設,堅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完善服務功能增強承載能力。統籌推進“八大新城”建設,優化城市佈局,拓展城市空間。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建成成紀新城地下淨水廠、固體垃圾處理迴圈產業園、成紀新城路網、藉河二十裡鋪大橋及連接線等項目,加快有軌電車示範線一期工程、天水火車站廣場地下人防及商埠路、埠北路地下商業街等專案,啟動實施藉河生態治理二期、新華路南延段、藉河南路西延段二期、渭河3號大橋、羅峪河景觀綠化、城區重要交叉點提升改造等工程,推進三陽川城市隧道、秦州至麥積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藉河生態治理三期、岷山片區路網、天河廣場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全域無垃圾治理、羲皇大道城市風貌改造等專案,完善中心城區綜合服務功能。

科學精細管理彰顯城市品位。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步伐,促進資訊資源互聯共用,提升城市管理數位化、智慧化水準。持續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和園林城市建設,實施“優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工程,推進綜合執法管理職能下沉和城市環衛一體化建設,著力解決交通秩序、環境衛生、占路為市、亂擺攤點等問題,採取強有力措施,下決心解決城區亂建亂搭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社區市場和公共停車場建設,規劃建設清真牛羊肉定點屠宰場,做好城區道路路面改造、背街小巷整修硬化、人行過街設施建設、公廁建設改造、城區綠化美化亮化工作,增強市政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實施西關片區古城保護與修復專案,加強名城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古樹名木保護,提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水準。

突出特色優勢發展縣域經濟。按照“城鄉統籌、產城融合、各具特色”的思路,把產業培育作為關鍵支撐,依託交通區位、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支持縣區發展壯大工業商貿、特色農業、鄉村旅遊、電子商務等重點產業。把園區建設作為平臺載體,加快縣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和田園綜合體等“三園一體”建設,對縣域分散的各類開發園區、工業集中區、迴圈經濟區進行整合。把城鎮建設作為重要基礎,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和特色小鎮建設,抓好麥積區甘泉民俗風情小鎮、百花小鎮、峽門風情小鎮,秦州區娘娘壩絲路風情小鎮、羅玉生態小鎮、孫集文化小鎮,甘谷禮辛風情小鎮,秦安劉坪生態小鎮,武山灘歌民俗文化小鎮,清水上邽水鎮、張家川馬鹿特色旅遊小鎮建設。把改革創新作為動力源泉,深化縣級財稅體制、金融市場、土地管理等領域改革,推進科技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激發縣域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五、協調發展社會事業,著力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

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協調推進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努力讓全市人民享有更優質更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務。

積極推動教育均衡發展。繼續實施城區教育資源提升“2521”計畫,全力抓好全面改薄、貧困村幼稚園和市三中、玉泉中學、人民路小學遷建等項目,改善教育基礎條件。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畫,擴大城鄉學前教育資源,加強幼稚園規範管理,提升學前教育發展水準。加快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優化城鄉教育資源佈局,逐步解決“大班額”和“擇校熱”問題,確保秦安縣、清水縣提前完成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達標任務。加大普通高中特色實驗校和示範校建設力度,提高高中階段教育品質和普及水準。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畫,逐步提高農村教師和艱苦地區教師待遇水準。優化職業教育結構佈局,啟動建設天水職業教育園區,籌建天水職業技術學院及附屬中小學、幼稚園。支持高等教育發展,推動天水師範學院升格天水師範大學。

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綜合文化服務中心32個、街道綜合文化站3個,繼續做好“三館”免費開放,充分發揮“鄉村舞臺”“文化集市”作用,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積極推進“歷史再現”工程,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改造提升張家川、清水等4個博物館,加快大地灣考古遺址公園、黃河雕漆文化博覽園等專案建設。加強文藝精品創作,推出文藝天水系列叢書,推動《一畫開天》《麥積聖歌》《大秦文公》等精品劇碼在旅遊旺季實現常態化演出,謀劃創作一批新的舞臺、影視劇碼。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完成市體育中心建設,新建鄉鎮及社區體育健身中心8個、行政村體育惠民工程80個,做好省第十四屆運動會訓練參賽工作。

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準。加快健康天水建設,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畫,建成市縣全民健康資訊平臺,促進醫療服務規範化、標準化。健全完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加強醫聯體及重點專科建設,推進醫師多點執業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全面落實藥品採購“兩票制”,讓群眾用到價格低廉、安全放心的藥品。堅持中西醫並重,實施中醫藥基層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建設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融合發展。進一步加強計生服務、婦幼保健工作,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提高全民醫療保障水準。

六、重視保障改善民生,著力增強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努力在勞有所得、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取得新進展。

努力提高就業品質。把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畫”和“大學生創業引領計畫”,提升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區和就業見習基地建設品質和層次,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強就業創業技能培訓和服務引導,積極為創業人員提供擔保貼息貸款,做好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工作,促進高校畢業生、轉業軍人、農民工、零就業家庭等群體多管道就業創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加強勞務基地建設,培養扶持職業仲介組織、勞務帶頭人、勞務經紀人,提升勞務輸轉組織化程度。高度重視人才工作,統籌做好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最大限度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提高城市低保和農村低保一、二類對象補助水準及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補助標準,完成全民參保登記工作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做好城鄉居民和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加強“五險合一”社會保險資訊化建設,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運行機制,實現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法定人員全覆蓋。加大社會保險費欠費征繳力度,確保社會保險基金安全可持續。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做好農村留守婦女、兒童和空巢老人、特困群體關愛服務工作。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實施棚戶區改造專案57個2.58萬戶,加大公共租賃房建設力度,逐步解決城鎮低收入群體住房困難。加快麥積全國綜合養老示範基地建設,規範城市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機構管理,提升養老服務水準。重視殯葬改革和喪葬場地建設,啟動市殯儀館、市殯葬管理所搬遷新建,開工建設麥積區曹溫梁公墓區。

創新加強社會治理。深入開展“七五”普法,增強市民法治意識,加快依法治市進程。啟動實施“雪亮工程”,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厲打擊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安全生產責任制,細化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落實“四個最嚴”要求,保障群眾飲食用藥安全。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加強金融風險防控,堅決打擊非法集資、電信詐騙活動。完善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做好人民調解和法律援助工作,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辦好“市委書記市長留言板”“市長信箱”。推進雙擁共建工作,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六連冠”。重視做好民族宗教工作,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加快民族地區發展。加強統計調查、檔案史志、防震減災、人民防空、社會團體、婦女兒童、社區管理、老齡老幹、老年教育、殘疾人事業和關心下一代工作。

七、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著力推動綠色低碳迴圈發展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使天水的天藍、山綠、水清、生態環境美好。

全面加強生態建設。積極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強自然保護區、水資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生態治理,提升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高度重視造林綠化工作,把重點放在現有果園的補植補栽更新換代、城區鄉鎮村組人居環境的綠化、交通沿線旅遊景區綠化美化等方面。認真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五期防護林暨涇渭河流域百萬畝防護林基地建設、中央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森林撫育等生態工程,抓好南北兩山50公里綠色生態長廊建設和鐵路公路沿線綠化美化,完成營造林20萬畝。開展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推進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改革,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

從嚴治理環境污染。嚴格落實環境保護“八項機制”和污染治理“十大工程”,持續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鞏固擴大中央環保督察回饋問題整改成效。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抓好散煤燃燒治理、燃煤鍋爐淘汰改造、城市揚塵管控、低空面源污染治理、城區環境網格化監管等工作。推進水污染防治,落實“河長制”責任體系,強化城市生活污水收集治理,加大渭河、藉河、葫蘆河、散渡河等重點河流整治力度,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加快土壤污染防治,擴大輪作休耕試點,完成“禁養區”養殖企業和專業養殖戶搬遷取締,建立完善地膜回收長效機制。常態化開展全域無垃圾治理,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加大環衛設施建設力度,逐步建立“農戶分類、村組收集、鄉鎮轉運(處理)、集中處理”的農村垃圾治理體系。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快發展綠色金融,積極推廣利用地熱、地岩熱取暖技術等,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清潔生產和清潔能源產業,推動建立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辦好綠色及可持續發展麥積山論壇,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企業。深入實施《天水市迴圈經濟發展規劃》,加快天水裝備製造迴圈經濟基地建設,推廣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迴圈發展模式,促進資源節約迴圈利用。持續降低工業、建築業等領域能耗物耗,開展節水行動,全面完成節能降耗目標任務。宣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積極開展節約型機關和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創建活動。

八、持續深化改革開放,著力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深入推進各項改革,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不斷激發全社會創造動力和發展活力,努力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理清市區政府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營的職責,切實減少推諉、扯皮、掣肘和越位、錯位、缺位等問題,促進城市建設管理工作高效協調運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運行機制,整合組建城投、工投、交投、農投、水投、機投、文旅投七大投融資公司,優勢互補、資源分享,做大做強投融資平臺,並納入市政府國資委統一監督管理;整合市級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壯大擔保力量。持續推進“接放管服”改革,精簡優化審批事項,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投資專案線上審批監管平臺與政務服務網深度聯接、全程監管,市縣區“雙隨機、一公開”“雙告知、一承諾”監管全覆蓋。全面推行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和電子營業執照,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支援民營企業發展,放寬服務業准入限制,新增市場主體8000戶以上。探索承包地“三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農村“三變”改革,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穩步推進國有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嚴格政府性債務管理,積極探索財政資金撬動銀行貸款和社會資本的模式和途徑,充分利用政府債券、PPP模式、基金模式等籌集專案建設資金。發展股權投資基金、金融租賃公司、金融消費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提升金融服務保障能力。

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寶蘭高鐵帶動開放開發的有利條件,全面加強與“一帶一路”、中新南向通道、關中—天水經濟區、隴海蘭新經濟帶沿線城市和地區的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力爭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融入區域發展大局。精心籌辦好公祭伏羲大典、影像絲綢之路·天水國際攝影雙年展、中國龍舟公開賽、麥積山全國山地自行車邀請賽、國際傳統射箭錦標賽等文化體育活動,讓更多的人瞭解天水、走進天水、投資天水。

努力擴大對外貿易。充分發揮蘭州海關天水辦事處便利企業通關、降低進出口成本等有利條件,積極推進天水鐵路口岸、保稅物流中心建設,大力發展跨境電商,支援華天電子、華洋電子、海林軸承、美通公司、易天果業、成紀藥業等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努力擴大電子電工、裝備製造、特色農產品、清真食品出口規模,提升外向型經濟發展水準,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32.5億元。

持續推進品牌建設。扎實開展“全國品質強市示範城市”創建活動,抓好全國電工電器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和75個“品質強市”示範點建設,籌建“天水商標品牌展示館”,扶持引導企業培育註冊文化旅遊、現代服務業和涉農商標。深入開展馬德里體系國際商標註冊,加強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農產品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註冊和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新增注冊商標500件以上,爭創中國馳名商標2個、甘肅省名牌產品9個。

各位代表,群眾利益無小事,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政府工作的奮鬥目標。2018年,市政府將繼續為群眾辦好10件民生實事:(1)建成秦州熱源廠二期、亞行貸款城區供熱管網改造二期和麥積橋南集中供熱擴容改造項目,新增城區集中供熱面積600萬平方米以上。(2)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步伐,實現城區廣場、公園、機場、車站、賓館、飯店、商場、醫院、旅遊景點等公共場所無線網路全覆蓋和免費上網。(3)積極推進“廁所革命”,新改建城區廁所52座,旅遊景區廁所48座,交通沿線廁所23座。(4)實施城中村、城郊村和社區改灶、改炕、改爐、優質煤炭補貼“三改一補”3萬戶,打好藍天保衛戰。(5)實施棚戶區改造25000戶,改造農村C級危房13000戶。(6)優化市區交通管理與設施,新建城區人行過街天橋4座,新增城區停車位3000個,整修城區主次幹道5萬平方米,著力解決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問題。(7)引導1000名高校畢業生進企業服務,進一步提升就業服務品質和水準。(8)高度重視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落實,切實解決失地農民養老問題。(9)完成市三中遷建,確保秋季實現招生,進一步緩解城區“入學難”問題。(10)繼續為全市69.3萬名“三戶一孤”人員辦理大病救助保險。

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時代新任務,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將堅持不懈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依法行政、從嚴治政、高效施政、廉潔從政,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堅持理論武裝,建設學習型政府。完善市政府黨組中心組學習制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刻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加強調查研究,深化市情認識,創造性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重視加強政府工作人員教育培訓,學習新政策、掌握新知識、增強新本領,切實解決“知識恐慌”“本領恐慌”等問題,不斷提升做好各項工作的能力。

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型政府。重視地方立法工作,及時向市人大常委會提出地方立法專案建議,認真做好以市政府作為提案人的地方性法規(草案)的論證起草和提請審議工作,根據需要做好政府規章的制定出臺工作。全面貫徹《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落實市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制度,嚴格按法定許可權和程式履行職責,堅持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及重大行政決策實施後評估等制度,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落實政府新聞發佈制度,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推動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全覆蓋。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意見建議,提高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品質。

堅持履職為民,建設服務型政府。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民的期盼作為政府工作的目標,關心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瞭解群眾意願,力求政府做出的工作部署、出臺的政策措施更加符合人民群眾意願。牢固樹立“人民政府為人民”的理念,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財力向民生集中、工作向民生傾斜、專案向民生聚焦、服務向民生覆蓋,千方百計保基本、補短板、兜底線、促公平,盡力把順民意、解民憂、暖民心的實事辦好、好事辦實,讓人民群眾共用改革發展成果。

堅持務實高效,建設效能型政府。始終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幹好事業作為第一追求,對照重點工作部署和主要指標任務,一項一項分解細化,一項一項盯緊落實,強化督促檢查,嚴肅問責追責,確保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落地見效。開展政務誠信建設年活動,建立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機制,加大政務失信行為懲戒力度,不斷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加強電子政務資訊平臺建設,積極推行無紙化辦公,提升行政工作效能。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市委關於作風建設的規定和要求,積極踐行“三嚴三實”,持之以恆糾正“四風”,堅決整治庸懶散軟拖等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推動政風行風持續好轉。

堅持勤政廉政,建設廉潔型政府。市政府一班人要發揮“頭雁”效應,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嚴格落實中央和省市委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領導幹部“一崗雙責”,健全廉政風險防控制度,加強對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重要崗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進一步規範政府採購、土地出讓、礦產開發、工程招投標、企業改革、財政資金管理、扶貧資金使用等工作,加強行政監察、財政監管和審計監督,實行“一案雙查”,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厲行勤儉節約,“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健全農村“三資”管理制度,扎實開展“三糾三促”“兩查兩保”等專項行動,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嚴肅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的人和事,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起點孕育新希望,新時代要有新作為。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不斷強化“四個意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扎扎實實做好政府各項工作,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美好新天水而努力奮鬥!

新註冊農民合作社1051家、家庭農場234家。新流轉農村土地8.2萬畝,流轉總面積達到113.6萬畝,流轉率20.6%。深入推進工業“擴量提質”工程,華天電子科技園、長城電工產業園基本建成,岐黃中醫藥產業園主體完工,170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12.5億元,增長25%,27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增加值增長20%。軍民融合產業園規劃上報待批,通用航空產業規劃編制有序推進,裝配式建築產業園啟動建設,與國藥集團、上海醫藥集團、浪潮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冀城產業園啟動建設,7戶出城入園企業完成搬遷改造。宏基環保、翔達顏料在“新三板”掛牌。麥積山大景區、大地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甘谷毛家坪遺址開發保護有序推進,麥積區、武山縣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成效明顯,秦州區被命名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天水66號文化創意園被文化部確定為“雙創”示範基地。預計旅遊接待3711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12億元,均增長33.5%;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7.15億元,增長20%。天水會展中心建成試運營,天水商貿城、甘穀物流中心、秦安小商品城、武山洛門蔬菜批發市場二期、天水市菜籃子工程麥積(倉儲)配送中心、秦州區果品市場高端庫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秦安縣、甘穀縣被確定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預計電子商務交易額35億元,增長20%。

城鄉環境面貌變化明顯。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藉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一期續建、秦州熱源廠及亞行貸款城區供熱管網一期、省建投天水總部經濟城一期、天潤橋、天秀橋、秦安葫蘆河2號大橋全面建成,成紀新城地下淨水廠、固體垃圾處理迴圈產業園、二十裡鋪大橋及連接線、西關片區古城綜合保護等項目積極推進,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68平方公里。完成豹子溝等8條黑臭水體治理,改造城區小巷道105條、人行道18.14萬平方米,改造提升公交網站280個,新建停車場14處,新增停車位7252個。麥積區被確定為全國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縣區。完成營造林26.5萬畝,建設堤防67.3公里,新修梯田12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2平方公里,改造提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6處、惠及24.53萬農村人口,實施土地整治項目21個15.8萬畝,完成地質災害治理項目13個,建成“美麗鄉村”省級示範村20個、市級示範村25個、市級環境整潔村305個。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專案全面完成,全市行政村光纖網路實現全覆蓋。加強城市管理創新,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建成使用,“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創建工作成效明顯。全面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扎實開展中央環保督察回饋問題整改,建立健全“河長制”責任體系,開展全域無垃圾治理活動,武山、秦安、清水、張家川城區生活垃圾填埋場通過無害化等級評定,全市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人民生活水準穩步提高。省列10項、市列12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市一中麥積校區、麥積天潤學校建成招生,市三中遷建項目有序推進,市二中、啟升中學、甘穀一中、秦安五中創建為全省第三批“普通高中特色實驗學校”。實施“全面改薄”專案579個、完成投資8.01億元,秦州、麥積、甘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評估驗收,秦安隴城教育園區辦學模式得到中央媒體好評。普通高考上線人數增長4.27%,上線率提高1.16個百分點。爭取國列、省列科技計畫專案45項,組織實施科技專案417項,取得科技成果109項,新申報省級工程技術中心2個,新認定和重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9家。市體育中心加快建設,建成街道綜合文化站7個、社區綜合文化中心75個、鄉鎮及社區體育健身中心8個、行政村體育惠民工程180個,我市全景拍攝的電視劇《苦樂村官》在央視熱播。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啟動,實現了市級城鄉居民醫療醫保整合和就醫異地結算,市中醫院入選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建設單位。落實計劃生育“二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長率6.14‰。新增城鎮就業5.4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12%。全面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畫,“五險合一”上線運行,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96.91%。城鄉低保物件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城市低保標準提高8%,農村低保一、二類物件補助水準分別提高到3500元和3300元。建成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26個、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130個。新開工棚戶區改造2.19萬戶,建成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和公租房4800套,發放住房租賃補貼13850戶2053.9萬元。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及時調處化解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和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加強民族宗教工作,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統計調查、外事僑務、扶殘助殘、防震減災、檔案史志、法律服務、氣象、人防、仲裁、住房公積金等方面工作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婦女兒童、老年人和關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改革開放扎實有效推進。加快“接放管服”改革,當年取消調整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9項。全面實施“多證合一”和企業簡易註銷制度,新增市場主體10177戶。機關單位公車改革全面完成,市級公務用車平臺建成運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明確市屬國有企業功能定位,完成5戶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鹽業體制改革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全面完成,國有林場改革和經濟林確權登記頒證有序開展,土地“三權”分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進展順利,農村“三變”改革扎實推進,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二級市場改革試點和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穩步推進。甘穀縣供銷社綜合改革通過國家驗收,“三社合一”“雙線運行”試點經驗在全省推廣。哈爾濱銀行、長安銀行在我市設立村鎮銀行,中國銀聯甘肅分公司隴東業務部落戶天水,金融品質服務年活動成效明顯。成功舉辦公祭伏羲大典暨第28屆伏羲文化旅遊節、2017綠色及可持續發展麥積山論壇和裝配式建築產業論壇、大健康產業論壇、西北蔬菜產業綠色發展武山論壇、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花牛蘋果宣傳推介活動,承辦了中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中國龍舟公開賽、中國垂釣電視直播精英賽、第四屆國際城市圍棋公開賽、第三屆“李廣杯”國際射箭錦標賽、第16屆環湖賽天水至平涼賽段等體育賽事,麥積區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開通天水至西安、重慶、天津、南京、杭州等航線。蘭州海關駐天水辦事處掛牌運行,預計完成進出口總額32億元。

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堅持依法治市,“七五”普法深入推進。積極推進地方立法工作,《天水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辦法》發佈實施,《天水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保護管理辦法》正在修改完善。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市政協民主監督、社會各界廣泛監督,225件人大代表意見建議、242件政協提案全部辦結。建立落實市政府黨組會、常務會會前學習制度,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修訂完善了市政府黨組會議、中心組學習會議、常務會議、市長辦公會議、市長碰頭會議等制度。全面加強政府系統党的建設,定期向市委常委會彙報工作,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領導幹部“一崗雙責”,加強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和政府督查,扎實開展“三糾三促”“兩查兩保”專項行動和“明查暗訪督查年”活動,行政效能和政府執行力不斷提升。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市政府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是:雖然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但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等經濟指標沒有達到市人代會確定的預期目標,有些指標欠帳較大;項目建設還不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謀劃儲備的大專案特別是產業化專案較少,項目前期準備不夠充分,個別項目沒有如期開工,有的在建專案進度緩慢,專案審批環節多、週期長,投資發展軟環境還不夠好,招商引資專案落地見效不夠理想;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基礎條件差,內生動力不足,一些邊遠地區群眾產業、吃水、行路、住房等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幫扶責任落實不到位,有的政策措施還沒有見到實效;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停車難、交通擁堵、一些地方亂搭亂建問題較為突出,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準有待提高;縣域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經濟總量偏小、產業支撐不強、特色不夠明顯、發展活力不足;社會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城區中小學“大班額”現象比較突出,衛生、文化、科技、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欠帳較多,基本服務還不能完全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壓力較大,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和食品藥品監管等領域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一些政府工作人員服務意識較差,思想不夠解放,作風不實、擔當不夠、效率不高,不作為、慢作為問題比較突出,亂作為現象時有發生,持續改進作風、優化發展環境任務仍然艱巨。對於這些問題和不足,我們將高度重視,努力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市委統攬全域、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市政協和社會各界傾力支持、有效監督的結果,是全市幹部群眾齊心協力、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各位政協委員,向奮戰在全市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群眾,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向離退休老同志,向天水籍在外人士,向駐市人民解放軍、武警消防官兵和中央、省屬駐市單位,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2018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實施“十三五”規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搶抓國家推進“一帶一路”等重大機遇,牢固樹立和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爭先進位的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高品質發展的根本要求,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脫貧攻堅為統攬,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作風建設為保障,統籌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努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更好地滿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6.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以內,環境品質和節能減排指標均控制在省上下達目標以內。

圍繞上述目標,市政府將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專案支撐,著力夯實經濟社會發展基礎

牢固樹立抓專案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專案的理念,認真落實“三重”“三一”要求,堅持續建專案抓進度、新建專案抓開工、儲備項目抓前期、招商項目抓落地、所有專案抓投資,充分發揮專案在擴投資、穩增長、調結構、強基礎、促發展、惠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立足產業謀劃項目。在繼續提升優化原有傳統產業和優勢產業的基礎上,立足實際,超前謀劃,積極探索培育新型戰略性產業。搶抓寶蘭高鐵開通重大機遇,立足我市資源優勢和基礎條件,把文化旅遊作為全市首位產業,緊緊圍繞文化、旅遊、體育、康體、養生、養老等,著力發展大文化、大旅遊、大健康產業,規劃建設好伏羲文化旅遊產業園、麥積山文化旅遊產業園、大地灣文化旅遊產業園、卦臺山文化旅遊產業園等,力爭旅遊接待突破40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240億元。抓住國家和省上大力發展通用航空業的政策機遇,謀劃發展以飛機維修和培訓、無人機生產、航空食品等為重點的航空產業。緊抓我市被確定為全省裝配式建築試點城市機遇,大力發展以鋼結構、混凝土預製、木器加工、建築配件等為主的裝配式建築產業。依託國藥集團、上海醫藥集團、重慶太極集團、深圳翰宇藥業等,充分發揮我市岐黃藥業、成紀藥業、天森藥業等企業資源優勢,建立以連翹、半夏等為主的特色中藥材種植基地,大力發展中成製藥和生物製藥,做大做強醫藥保健產業。加強與浪潮集團等企業的合作,加快建設集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為一體的智慧城市和資訊產業園,大力發展資訊產業。

加大力度實施專案。開工建設麥積山遊客服務中心、華昌歡樂城、天水大劇院、長城果汁年產10萬噸果蔬汁生產線、6913北斗衛星通訊模組生產、海林中科產業升級、華建新材料公司年處理100萬噸建築垃圾等專案。啟動實施甘肅(天水)國際陸港基礎設施建設、天水機場遷建試驗段建設。建成天定高速藉口出口、G310線秦州至武山段、秦州大道、麥積山大道、甘泉至麥積山景區旅遊公路、洛門至水簾洞旅遊公路、潘集寨至溫泉旅遊公路,開工建設S25靜天高速公路、隴縣至榜羅公路秦安至甘谷禮辛段、天水南站綜合交通樞紐及站前廣場二期、天水南站新增動車組存車配套設施等項目,全力保障天平高速公路天水段建設,積極推進天水繞城高速公路、G310線秦州麥積城區段改線提升工程前期工作。加快重點水利項目建設,繼續抓好引洮二期天水配套、城區引洮供水等工程,開工建設曲溪城鄉供水專案。

優化環境引進項目。在積極向上彙報爭取項目的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依託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各級各類園區平臺,積極引進“補鏈”“強鏈”“延鏈”項目,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建立完善引進項目、資金、人才等的優惠政策,落實重點招商專案落地定期通報制度,對已簽約專案緊盯不放、跟蹤銜接,推動專案儘快落地實施。全面開展“接放管服”突破年活動,切實解決專案審批環節多、資料多、時間長等問題。扎實開展營商環境建設年活動,強化“你投資我服務、你發財我發展”的理念,積極主動熱情為客商服務,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進一步營造重商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環境。

強化保障推進專案。完善項目包抓機制,堅持市級領導包抓重大項目制度,做到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實行“一季度一觀摩一評比”,推動專案加快實施。完善投資融資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積極推廣運用PPP模式,緊盯重點推介洽談的45個專案,主動對接有意向的社會資本,保障項目建設資金需求。完善並聯審批機制,定期開展重大項目聯審聯批,推行投資專案線上審批。完善監督管理機制,抓好工程施工品質、安全生產監管、專案資金審計、廉政風險防控等工作,努力建設優質、安全、放心、滿意工程。

二、聚焦精准脫貧攻堅,著力提升“三農”工作水準

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農業農村工作全域,強化“一號工程”意識,切實下足“繡花”功夫,精細精確精微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確保全年減貧10萬人以上,武山縣、甘穀縣脫貧摘帽。

緊盯深度貧困區域抓攻堅。把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擺在突出位置,集中各方面力量,採取超常規措施,啃硬骨頭,打攻堅戰,下功夫解決好貧中之貧、堅中之堅、難中之難問題。緊盯全市3縣區、5鄉鎮、581村深度貧困地區,對照“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堅持因人因戶施策,制定每戶脫貧計畫,認真編制實施方案,摸清致貧原因、找准脫貧路子、謀劃致富項目。加大傾斜支援力度,全市新增脫貧攻堅資金主要用於深度貧困地區,新增脫貧攻堅項目主要佈局於深度貧困地區,新增脫貧攻堅舉措主要集中於深度貧困地區,形成支援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發展特色富民產業促增收。積極落實科技增糧措施,確保正常年景糧食總產穩定在110萬噸以上。發揮產業扶貧關鍵作用,用足用好省上1000億元特色產業發展專項貸款和500億元產業發展投資基金,重點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種養大戶。以縣區為單位加快建立產業發展公司,形成“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新型產業扶貧模式,以此引領扶貧產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準。產業發展要在提高農產品品質、建設冷鏈物流、促進精深加工、打造特色品牌上下功夫,規劃建設農副產品深加工園區,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新建果品基地10萬畝,新增蔬菜種植面積2萬畝,新建改擴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80個,輸轉農村勞動力69萬人,力爭果品、蔬菜、畜牧產值和勞務收入分別達到108億元、88億元、85億元、145億元以上。積極推進麥積區、秦安縣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完善貧困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群眾增加更多財產性收入,分享更多加工流通增值收益。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積極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引導支持農民開網店、做微商,打造農產品網上交易平臺。推進光伏扶貧、構樹扶貧等工程,多管道增加貧困群眾收入。

改善農村基礎條件補短板。用足用好省上1000億元農村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貸款,加快農村基礎設施、人居環境改善以及危房改造進度。新修梯田12萬畝,新建堤防6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0平方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3342公里,貧困地區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加快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專案,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2214戶8772人。加大教育扶貧力度,建設貧困村幼稚園110所,全面落實國家中職免學費政策,對貧困家庭中職學生發放國家助學金,為貧困家庭考入高職、本科院校的學生解決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推進健康扶貧,建設標準化村衛生室80個,繼續全面落實“三戶一孤”人員大病救助保險。把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加大農村污水、垃圾處理力度,綠化美化鄉村環境,切實解決城鄉結合部、鄉鎮政府所在地道路破爛和環境衛生髒亂差等問題。

完善工作推進措施強保障。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並重,著力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充分調動貧困戶依靠自身能力脫貧致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嚴格落實縣區黨委政府脫貧攻堅主體責任和各級各部門幫扶責任,扎實落實精准扶貧各項政策措施,精准識別、精准幫扶、精准管理、精准退出,確保脫貧過程扎實、脫貧效果真實。認真執行扶貧開發投入增長機制,確保市財政當年新增財力的10%、縣區財政當年新增財力的20%和各級財政當年清理收回存量資金中可統籌使用的50%以上用於精准扶貧,繼續實施好“雙助貸”工程,加大涉農專案資金統籌整合力度,強化扶貧資金監督管理。全面推行“雙線排序比對法”,用好精准扶貧大資料管理平臺,加強貧困人口動態管理,確保精准扶貧不漏一戶、不漏一人。重視發揮國家定點幫扶單位和天津市東西部協作幫扶作用,在產業開發、專案資金、勞務協作、人才交流等方面爭取更多支持。加大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力度,堅決防止和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

三、加快工業強市進程,著力促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

始終把工業作為轉變方式、調整結構、培植財源、促進就業、推動發展、富民強市的支柱產業,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堅持做大總量與提高品質並重、改造傳統產業和培育新興產業齊抓,加快構建現代工業體系。大力弘揚“企業家”和“工匠”精神,努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實施《中國製造2025甘肅行動綱要》為引領,堅持發揮優勢和彌補短板雙向發力,持續推進“擴量提質”工程,積極培育發展優勢產業鏈,提升機械製造、電工電器、電子資訊、醫藥食品、建築材料等產業整體實力和綜合效益。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全面落實我市支援科技創新的28條具體措施,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加快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面提高生產技術、工藝裝備、產品品質、能效環保水準,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產業加快發展。實施困難企業脫困工 程,幫助困難企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積極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充分發揮骨幹企業示範引領作用,重點扶持發展裝配式建築、軍民融合、航空維修製造、大健康、文化旅遊產品製造等“五大新興產業”,培育工業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天水裝配式建築產業園建設,引進實施一批裝配式鋼結構預製件、裝配式混凝土預製件、新型建材研發生產等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依託市內軍工企業,爭取實施一批軍工核心能力建設、軍民用技術雙向轉移、軍民結合產業基地等專案,推進軍民融合產業快速發展。依託中梁空港城、無人機等專案,爭取航空維修製造產業基地在我市佈局,打造軍民一體的多機種航空維修產業基地。實施發展大健康產業行動計畫,以藥、研、器、健、環保、能源為重點,抓好岐黃中醫藥產業園、張家川太極阿膠三期等項目,著力構建健康工業產業體系。推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關聯產業融合發展,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研發生產能力。

促進工業產業集聚發展。完善“一區多園”管理模式,推動開發區擴區增容,加快冀城產業園一期、東柯河工業園建設,支持縣區工業園區在壯大主業、基礎建設、產城融合上取得新突破。積極推動岐黃藥業、鐵路電纜、海辰軸儀、海林軸承等企業出城入園,促進企業向園區集中。全面落實扶持優惠政策,大力推進“小升規”“個轉企”工作,力爭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0戶以上、“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企業”500戶以上。創新運用資本市場,引導支援華洋電子、長城果汁、華圓科技等條件成熟的企業儘快上市或在“新三板”掛牌。

四、堅持城鄉統籌發展,著力加快區域中心城市建設

按照宜居宜遊宜業的城市發展定位,統籌抓好城鄉規劃編制實施、城市建設管理、名城保護利用等工作,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程,力爭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

重視規劃編制發揮引領作用。牢固樹立“規劃科學是最大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忌諱”的理念,強化規劃意識,堅持規劃先行,完成天水市第四版城市總體規劃綱要報批,加快修編完善縣城、鄉鎮發展規劃,積極開展鄉村規劃編制,以科學規劃引領和指導城鄉建設,堅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完善服務功能增強承載能力。統籌推進“八大新城”建設,優化城市佈局,拓展城市空間。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建成成紀新城地下淨水廠、固體垃圾處理迴圈產業園、成紀新城路網、藉河二十裡鋪大橋及連接線等項目,加快有軌電車示範線一期工程、天水火車站廣場地下人防及商埠路、埠北路地下商業街等專案,啟動實施藉河生態治理二期、新華路南延段、藉河南路西延段二期、渭河3號大橋、羅峪河景觀綠化、城區重要交叉點提升改造等工程,推進三陽川城市隧道、秦州至麥積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藉河生態治理三期、岷山片區路網、天河廣場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全域無垃圾治理、羲皇大道城市風貌改造等專案,完善中心城區綜合服務功能。

科學精細管理彰顯城市品位。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步伐,促進資訊資源互聯共用,提升城市管理數位化、智慧化水準。持續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和園林城市建設,實施“優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工程,推進綜合執法管理職能下沉和城市環衛一體化建設,著力解決交通秩序、環境衛生、占路為市、亂擺攤點等問題,採取強有力措施,下決心解決城區亂建亂搭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社區市場和公共停車場建設,規劃建設清真牛羊肉定點屠宰場,做好城區道路路面改造、背街小巷整修硬化、人行過街設施建設、公廁建設改造、城區綠化美化亮化工作,增強市政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實施西關片區古城保護與修復專案,加強名城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古樹名木保護,提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水準。

突出特色優勢發展縣域經濟。按照“城鄉統籌、產城融合、各具特色”的思路,把產業培育作為關鍵支撐,依託交通區位、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支持縣區發展壯大工業商貿、特色農業、鄉村旅遊、電子商務等重點產業。把園區建設作為平臺載體,加快縣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和田園綜合體等“三園一體”建設,對縣域分散的各類開發園區、工業集中區、迴圈經濟區進行整合。把城鎮建設作為重要基礎,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和特色小鎮建設,抓好麥積區甘泉民俗風情小鎮、百花小鎮、峽門風情小鎮,秦州區娘娘壩絲路風情小鎮、羅玉生態小鎮、孫集文化小鎮,甘谷禮辛風情小鎮,秦安劉坪生態小鎮,武山灘歌民俗文化小鎮,清水上邽水鎮、張家川馬鹿特色旅遊小鎮建設。把改革創新作為動力源泉,深化縣級財稅體制、金融市場、土地管理等領域改革,推進科技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激發縣域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五、協調發展社會事業,著力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

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協調推進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努力讓全市人民享有更優質更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務。

積極推動教育均衡發展。繼續實施城區教育資源提升“2521”計畫,全力抓好全面改薄、貧困村幼稚園和市三中、玉泉中學、人民路小學遷建等項目,改善教育基礎條件。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畫,擴大城鄉學前教育資源,加強幼稚園規範管理,提升學前教育發展水準。加快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優化城鄉教育資源佈局,逐步解決“大班額”和“擇校熱”問題,確保秦安縣、清水縣提前完成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達標任務。加大普通高中特色實驗校和示範校建設力度,提高高中階段教育品質和普及水準。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畫,逐步提高農村教師和艱苦地區教師待遇水準。優化職業教育結構佈局,啟動建設天水職業教育園區,籌建天水職業技術學院及附屬中小學、幼稚園。支持高等教育發展,推動天水師範學院升格天水師範大學。

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綜合文化服務中心32個、街道綜合文化站3個,繼續做好“三館”免費開放,充分發揮“鄉村舞臺”“文化集市”作用,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積極推進“歷史再現”工程,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改造提升張家川、清水等4個博物館,加快大地灣考古遺址公園、黃河雕漆文化博覽園等專案建設。加強文藝精品創作,推出文藝天水系列叢書,推動《一畫開天》《麥積聖歌》《大秦文公》等精品劇碼在旅遊旺季實現常態化演出,謀劃創作一批新的舞臺、影視劇碼。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完成市體育中心建設,新建鄉鎮及社區體育健身中心8個、行政村體育惠民工程80個,做好省第十四屆運動會訓練參賽工作。

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準。加快健康天水建設,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畫,建成市縣全民健康資訊平臺,促進醫療服務規範化、標準化。健全完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加強醫聯體及重點專科建設,推進醫師多點執業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全面落實藥品採購“兩票制”,讓群眾用到價格低廉、安全放心的藥品。堅持中西醫並重,實施中醫藥基層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建設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融合發展。進一步加強計生服務、婦幼保健工作,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提高全民醫療保障水準。

六、重視保障改善民生,著力增強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努力在勞有所得、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取得新進展。

努力提高就業品質。把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畫”和“大學生創業引領計畫”,提升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區和就業見習基地建設品質和層次,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強就業創業技能培訓和服務引導,積極為創業人員提供擔保貼息貸款,做好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工作,促進高校畢業生、轉業軍人、農民工、零就業家庭等群體多管道就業創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加強勞務基地建設,培養扶持職業仲介組織、勞務帶頭人、勞務經紀人,提升勞務輸轉組織化程度。高度重視人才工作,統籌做好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最大限度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提高城市低保和農村低保一、二類對象補助水準及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補助標準,完成全民參保登記工作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做好城鄉居民和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加強“五險合一”社會保險資訊化建設,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運行機制,實現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法定人員全覆蓋。加大社會保險費欠費征繳力度,確保社會保險基金安全可持續。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做好農村留守婦女、兒童和空巢老人、特困群體關愛服務工作。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實施棚戶區改造專案57個2.58萬戶,加大公共租賃房建設力度,逐步解決城鎮低收入群體住房困難。加快麥積全國綜合養老示範基地建設,規範城市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機構管理,提升養老服務水準。重視殯葬改革和喪葬場地建設,啟動市殯儀館、市殯葬管理所搬遷新建,開工建設麥積區曹溫梁公墓區。

創新加強社會治理。深入開展“七五”普法,增強市民法治意識,加快依法治市進程。啟動實施“雪亮工程”,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厲打擊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安全生產責任制,細化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落實“四個最嚴”要求,保障群眾飲食用藥安全。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加強金融風險防控,堅決打擊非法集資、電信詐騙活動。完善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做好人民調解和法律援助工作,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辦好“市委書記市長留言板”“市長信箱”。推進雙擁共建工作,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六連冠”。重視做好民族宗教工作,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加快民族地區發展。加強統計調查、檔案史志、防震減災、人民防空、社會團體、婦女兒童、社區管理、老齡老幹、老年教育、殘疾人事業和關心下一代工作。

七、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著力推動綠色低碳迴圈發展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使天水的天藍、山綠、水清、生態環境美好。

全面加強生態建設。積極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強自然保護區、水資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生態治理,提升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高度重視造林綠化工作,把重點放在現有果園的補植補栽更新換代、城區鄉鎮村組人居環境的綠化、交通沿線旅遊景區綠化美化等方面。認真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五期防護林暨涇渭河流域百萬畝防護林基地建設、中央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森林撫育等生態工程,抓好南北兩山50公里綠色生態長廊建設和鐵路公路沿線綠化美化,完成營造林20萬畝。開展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推進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改革,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

從嚴治理環境污染。嚴格落實環境保護“八項機制”和污染治理“十大工程”,持續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鞏固擴大中央環保督察回饋問題整改成效。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抓好散煤燃燒治理、燃煤鍋爐淘汰改造、城市揚塵管控、低空面源污染治理、城區環境網格化監管等工作。推進水污染防治,落實“河長制”責任體系,強化城市生活污水收集治理,加大渭河、藉河、葫蘆河、散渡河等重點河流整治力度,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加快土壤污染防治,擴大輪作休耕試點,完成“禁養區”養殖企業和專業養殖戶搬遷取締,建立完善地膜回收長效機制。常態化開展全域無垃圾治理,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加大環衛設施建設力度,逐步建立“農戶分類、村組收集、鄉鎮轉運(處理)、集中處理”的農村垃圾治理體系。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快發展綠色金融,積極推廣利用地熱、地岩熱取暖技術等,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清潔生產和清潔能源產業,推動建立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辦好綠色及可持續發展麥積山論壇,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企業。深入實施《天水市迴圈經濟發展規劃》,加快天水裝備製造迴圈經濟基地建設,推廣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迴圈發展模式,促進資源節約迴圈利用。持續降低工業、建築業等領域能耗物耗,開展節水行動,全面完成節能降耗目標任務。宣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積極開展節約型機關和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創建活動。

八、持續深化改革開放,著力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深入推進各項改革,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不斷激發全社會創造動力和發展活力,努力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理清市區政府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營的職責,切實減少推諉、扯皮、掣肘和越位、錯位、缺位等問題,促進城市建設管理工作高效協調運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運行機制,整合組建城投、工投、交投、農投、水投、機投、文旅投七大投融資公司,優勢互補、資源分享,做大做強投融資平臺,並納入市政府國資委統一監督管理;整合市級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壯大擔保力量。持續推進“接放管服”改革,精簡優化審批事項,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投資專案線上審批監管平臺與政務服務網深度聯接、全程監管,市縣區“雙隨機、一公開”“雙告知、一承諾”監管全覆蓋。全面推行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和電子營業執照,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支援民營企業發展,放寬服務業准入限制,新增市場主體8000戶以上。探索承包地“三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農村“三變”改革,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穩步推進國有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嚴格政府性債務管理,積極探索財政資金撬動銀行貸款和社會資本的模式和途徑,充分利用政府債券、PPP模式、基金模式等籌集專案建設資金。發展股權投資基金、金融租賃公司、金融消費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提升金融服務保障能力。

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寶蘭高鐵帶動開放開發的有利條件,全面加強與“一帶一路”、中新南向通道、關中—天水經濟區、隴海蘭新經濟帶沿線城市和地區的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力爭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融入區域發展大局。精心籌辦好公祭伏羲大典、影像絲綢之路·天水國際攝影雙年展、中國龍舟公開賽、麥積山全國山地自行車邀請賽、國際傳統射箭錦標賽等文化體育活動,讓更多的人瞭解天水、走進天水、投資天水。

努力擴大對外貿易。充分發揮蘭州海關天水辦事處便利企業通關、降低進出口成本等有利條件,積極推進天水鐵路口岸、保稅物流中心建設,大力發展跨境電商,支援華天電子、華洋電子、海林軸承、美通公司、易天果業、成紀藥業等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努力擴大電子電工、裝備製造、特色農產品、清真食品出口規模,提升外向型經濟發展水準,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32.5億元。

持續推進品牌建設。扎實開展“全國品質強市示範城市”創建活動,抓好全國電工電器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和75個“品質強市”示範點建設,籌建“天水商標品牌展示館”,扶持引導企業培育註冊文化旅遊、現代服務業和涉農商標。深入開展馬德里體系國際商標註冊,加強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農產品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註冊和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新增注冊商標500件以上,爭創中國馳名商標2個、甘肅省名牌產品9個。

各位代表,群眾利益無小事,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政府工作的奮鬥目標。2018年,市政府將繼續為群眾辦好10件民生實事:(1)建成秦州熱源廠二期、亞行貸款城區供熱管網改造二期和麥積橋南集中供熱擴容改造項目,新增城區集中供熱面積600萬平方米以上。(2)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步伐,實現城區廣場、公園、機場、車站、賓館、飯店、商場、醫院、旅遊景點等公共場所無線網路全覆蓋和免費上網。(3)積極推進“廁所革命”,新改建城區廁所52座,旅遊景區廁所48座,交通沿線廁所23座。(4)實施城中村、城郊村和社區改灶、改炕、改爐、優質煤炭補貼“三改一補”3萬戶,打好藍天保衛戰。(5)實施棚戶區改造25000戶,改造農村C級危房13000戶。(6)優化市區交通管理與設施,新建城區人行過街天橋4座,新增城區停車位3000個,整修城區主次幹道5萬平方米,著力解決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問題。(7)引導1000名高校畢業生進企業服務,進一步提升就業服務品質和水準。(8)高度重視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落實,切實解決失地農民養老問題。(9)完成市三中遷建,確保秋季實現招生,進一步緩解城區“入學難”問題。(10)繼續為全市69.3萬名“三戶一孤”人員辦理大病救助保險。

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時代新任務,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將堅持不懈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依法行政、從嚴治政、高效施政、廉潔從政,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堅持理論武裝,建設學習型政府。完善市政府黨組中心組學習制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刻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加強調查研究,深化市情認識,創造性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重視加強政府工作人員教育培訓,學習新政策、掌握新知識、增強新本領,切實解決“知識恐慌”“本領恐慌”等問題,不斷提升做好各項工作的能力。

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型政府。重視地方立法工作,及時向市人大常委會提出地方立法專案建議,認真做好以市政府作為提案人的地方性法規(草案)的論證起草和提請審議工作,根據需要做好政府規章的制定出臺工作。全面貫徹《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落實市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制度,嚴格按法定許可權和程式履行職責,堅持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及重大行政決策實施後評估等制度,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落實政府新聞發佈制度,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推動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全覆蓋。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意見建議,提高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品質。

堅持履職為民,建設服務型政府。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民的期盼作為政府工作的目標,關心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瞭解群眾意願,力求政府做出的工作部署、出臺的政策措施更加符合人民群眾意願。牢固樹立“人民政府為人民”的理念,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財力向民生集中、工作向民生傾斜、專案向民生聚焦、服務向民生覆蓋,千方百計保基本、補短板、兜底線、促公平,盡力把順民意、解民憂、暖民心的實事辦好、好事辦實,讓人民群眾共用改革發展成果。

堅持務實高效,建設效能型政府。始終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幹好事業作為第一追求,對照重點工作部署和主要指標任務,一項一項分解細化,一項一項盯緊落實,強化督促檢查,嚴肅問責追責,確保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落地見效。開展政務誠信建設年活動,建立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機制,加大政務失信行為懲戒力度,不斷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加強電子政務資訊平臺建設,積極推行無紙化辦公,提升行政工作效能。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市委關於作風建設的規定和要求,積極踐行“三嚴三實”,持之以恆糾正“四風”,堅決整治庸懶散軟拖等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推動政風行風持續好轉。

堅持勤政廉政,建設廉潔型政府。市政府一班人要發揮“頭雁”效應,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嚴格落實中央和省市委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領導幹部“一崗雙責”,健全廉政風險防控制度,加強對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重要崗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進一步規範政府採購、土地出讓、礦產開發、工程招投標、企業改革、財政資金管理、扶貧資金使用等工作,加強行政監察、財政監管和審計監督,實行“一案雙查”,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厲行勤儉節約,“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健全農村“三資”管理制度,扎實開展“三糾三促”“兩查兩保”等專項行動,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嚴肅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的人和事,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起點孕育新希望,新時代要有新作為。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不斷強化“四個意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扎扎實實做好政府各項工作,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美好新天水而努力奮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