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水融匯拓展 讓本土文化放光芒

為了深入貫徹《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精神, 體現市委宣傳部、天水市文化旅遊局“文化為民、文化惠民、文化靠民”的思路, 在天水市龍城廣場, 從2017年4月27日-10月7日, 由天水市文化館精心組織策劃、歷時半年的2017年度廣場群眾文化示範展演活動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記者實地走訪了此次匯演的主創、編導、表演人員, 聽他們講述了群眾文化示範展演活動的親身感受。

“群眾文化發展浸潤城市精神文明”系列報導之二

融匯拓展 讓本土文化放光芒

拓展傳統 老秦腔的“新”唱法

西路秦腔是在天水戲迷中廣泛流傳秦腔唱法, 蒼涼的嘶吼中透露著莊重, 但這門藝術目前卻遭遇著後繼無人的尷尬境地, 老秦腔迷們到處找不到好戲聽、年輕人們聽不懂也不愛聽。 如何讓懂戲的群眾聽到好戲、讓聽不懂戲的群眾能學著聽、愛聽, 成了天水文化館編創人員們亟需思考的問題。

有鑒於受眾需求的不同, 天水市文化館在群眾文化展演活動時, 專門將秦腔這門古老的藝術細分為三個專場:秦腔臉譜與行當、秦腔的唱腔與板路、秦腔的唱念做打。

在現場表演之後, 表演者分別講解不同的臉譜是哪位歷史人物, 他的臉譜為何如此勾畫, 一身的行頭有何講究;當場示範講解動作要領, 給觀眾講解秦腔中鬚生、老旦、小旦、青衣、小生等角色的唱腔特點;秦腔的慢板、二六板、二倒板、蘭頭板等板式有什麼區別;秦腔樂隊的伴奏方面的知識等等, 讓秦腔中難懂的專業知識不再變得神秘莫測。

同時, 在表演和授課之間還穿插了互動環節, 現場觀眾將不懂或者感興趣的問題提出來,

通過表演老師的細心講解和示範, 讓秦腔票友們茅塞頓開, 有的觀眾為了看得更仔細, 還主動上臺來讓自己喜歡的秦腔名角手把手地教。

“廣場群眾文化示範展演”開創的這種活潑新穎的展演形式, 拉近了演員與觀眾的距離, 還增長了現場觀眾們的藝術知識, 培養和提升了市民的藝術修養以及對藝術的鑒賞能力。 在每場演出結束後, 很多觀眾都不願離去, 拉住演員的手要再多聽一聽。

(資料圖)

深度挖掘 本土藝人受追捧

群眾文化就應該紮根到群眾中間, 春風化雨, 以文化人。 發展群眾文化, 僅靠外來文化是遠遠不能滿足市民需求的, 如何激發我市廣大人民群眾自覺融入廣場文化藝術活動、努力挖掘天水深厚的文化資源、打造“本土明星”和“草根藝人”、繁榮天水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 這成為了群眾文化展演活動今後應該深入思考和努力工作的方向。

“村長”王海生是天水人熟知的一位本土喜劇演員, 他創作表演的村長形象深受天水市民的喜愛。

談起半年的群眾廣場文化展演時, 王海生告訴記者, “作為一名本土演員, 我知道咱天水的群眾想要看什麼, 身邊人、身邊事是最能打動他們的, 群眾愛看什麼, 我們就演什麼, 觀眾想學什麼, 我們就教什麼, 這樣節目就有了活力, 觀眾的熱情度也就高。 在這次群眾文化展演活動中, 我們文化館的編創組也更多地挖掘、培養本土演員, 有不少優秀的年輕演員也乘著這個機會脫穎而出, 成為受歡迎的‘本土明星’, 這也是我們在今後群眾文化工作要重點考慮的。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