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環境保護稅正式施行 北京按最低稅額標準10倍徵收

2018年1月1日起, 我國首個以環境保護為目標的綠色稅種——環境保護稅正式施行, 以此取代了施行近40年的排汙收費制度。 環保稅按季申報繳納,

2018年4月1日至15日將迎來首個征期。 1月10日,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財政部、國稅總局、環保部獲悉, 目前各地已經普遍成立環保稅征管準備工作小組, 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 環保稅各項征管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

地方 只有稅額選擇權

據悉, 目前除西藏自治區外, 各省(區、市)均已出臺了本地區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具體適用稅額。

其中, 北京市按高限確定稅額, 其大氣、水污染物稅額分別為每污染當量12元和14元。 此外, 河北、江蘇兩省在省內不同區域確定了差異化的稅額, 內蒙古、上海、重慶、雲南4省(區、市)稅額採取分年逐步提高到位方式。

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介紹說, 為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做好污染防治工作的積極性,

同時兼顧各地排汙費標準差異較大的實際情況, 對大氣和水污染物設定幅度稅額, 並授權各省(區、市)在規定幅度內。 “統籌考慮本地區環境承載能力、污染物排放現狀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要求, 確定具體適用稅額”。

他表示, 在給地方授權的同時, 只是有限的授權, 例如稅額的選擇權。 但是, 在徵收範圍和稅收優惠等方面, 給地方的選擇空間很小。 既要保證費改稅平穩過渡, 又要保障現有架構下避免出現利益差距太大、稅收窪地、不良競爭等現象。

機制 多排多繳少排少繳

國家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司長蔡自力表示, 開徵環保稅目的主要不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 而是構建綠色稅制, 發揮稅收杠杆調節作用, 引導企業既算經濟賬,

也算環保賬, 使高污染、高排放企業加速綠色轉型。

蔡自力介紹, 環保稅立足於構建兩大機制:一是“多排多繳、少排少繳、不排不繳”的正向減排激勵機制;二是“國家定底線, 地方可上浮”的動態稅額調整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 在環境保護稅首個申報繳納期之前, 各級財政、稅務、環保等部門將進一步做實做細相關準備工作, 確保環境保護稅法平穩順利實施。

綜合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

■解讀

環保稅來了, 究竟影響幾何?

——權威部門詳解我國首個綠色稅種征管新規

環保稅如何徵收?稅率如何確定?對哪些行業影響較大?針對各界關心的問題, 財政部、稅務總局、環保部有關負責人接受了記者採訪。

地方稅額明確

部分逐步提高到位

開徵環保稅一個重要原則是實現排汙費制度向環保稅制度的平穩轉移。 業內最關心, 這稅怎麼收?

根據環保稅法, 環保稅的徵稅物件和範圍與現行排汙費基本相同, 徵稅範圍為直接向環境排放的大氣、水、固體和雜訊等污染物。 其中, 大氣污染物稅額幅度為每污染當量1.2元至12元, 水污染物稅額幅度為每污染當量1.4元至14元。

據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介紹, 目前, 除西藏自治區外, 各省區市均已按法定程式出臺了本地區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具體適用稅額。

國家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司長蔡自力介紹, 環保稅實行“國家定底線, 地方可上浮”的動態稅額調整機制。 以環境承載能力較小的京津冀為例,

北京市按最低稅額標準10倍的最高上限確定稅額, 其大氣、水污染物稅額分別為每污染當量12元和14元;河北則按照最低稅額標準8倍確定了環北京13個縣的大氣和水中主要污染物的適用稅額。

此外, 江蘇也在省內不同區域確定了差異化的稅額, 內蒙古、上海、重慶、雲南4省區市稅額採取分年逐步提高到位方式。

王建凡說, 總的來看, 各地出臺的稅額統籌考慮了本地區環境承載能力、污染物排放現狀和經濟社會生態發展目標要求, 有利於發揮稅收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調控作用。

“綠色指揮棒”發力

甲醛按24倍徵稅

“開徵環保稅的環保意義大於財政意義。 ”王建凡說, 環保稅主要目的是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環保稅法總則第一條就寫明立法宗旨, 開徵環保稅是“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環保稅的收入規模在稅收總收入中占比很小,開徵環保稅不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而是構建綠色稅制,發揮稅收‘杠杆’調節作用,引導企業既算經濟賬,也算環保賬,助力實現建設美麗中國的總目標。”蔡自力說。

王建凡說,環境保護稅以污染物排放量為計稅依據,“多排汙多繳稅、少排汙少繳稅”,並對降低排汙濃度的企業給予減免稅優惠,這一機制可以促使環境外部成本內生化,倒逼高污染、高耗能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以大氣污染物為例,排放等量但具有較高危害性的“甲醛”所要繳納的環保稅是普通“煙塵”的24倍。

蔡自力解釋說,環保稅針對不同危害程度的污染因數設置差別化的污染當量值,實現對高危害污染因數多徵稅。這種政策處理,有利於引導企業改進工藝,減少污染物排放,特別是高危污染物的排放。

已確認33萬戶納稅人

新機制護航“綠色稅收”

環保稅雖規模不大,但制度轉換難度大。環保稅法確定了“稅務征管、企業申報、環保監測、資訊共用、協作共治”的征管新機制,為部門間合作提供了良好範例。

王建凡說,從實際情況看,環保稅征管相對複雜,對污染物排放監測專業技術要求高,需借助環保部門的污染物監測管理能力,稅務機關與環保部門的工作協作配合是否順暢,關係到環保稅法的實施效果。

“排汙費徵收38年來,累計向1380萬戶排汙單位收費共計3169億元,用於籌集污染防治資金,為加強環境保護發揮了作用。”據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副局長夏祖義介紹,目前,各地環保部門已完成全部歷史涉稅資料向地稅部門移交工作。

蔡自力說,各級地稅機關已據此初步識別和確認環保稅納稅人33萬戶,並初步建立了環保稅稅來源資料庫。

“我們在設計表證單書時,較原徵收排汙費減少了2/3的申報表單及資料項目,大幅減輕了納稅人申報負擔。”蔡自力說,環保稅法明確了納稅人的自行申報義務,有利於增強企業的環境保護意識。稅務部門會同環保部門開展聯合輔導和重點輔導,確保納稅人“懂政策、能計算、會申報”。

開徵環保稅是“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環保稅的收入規模在稅收總收入中占比很小,開徵環保稅不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而是構建綠色稅制,發揮稅收‘杠杆’調節作用,引導企業既算經濟賬,也算環保賬,助力實現建設美麗中國的總目標。”蔡自力說。

王建凡說,環境保護稅以污染物排放量為計稅依據,“多排汙多繳稅、少排汙少繳稅”,並對降低排汙濃度的企業給予減免稅優惠,這一機制可以促使環境外部成本內生化,倒逼高污染、高耗能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以大氣污染物為例,排放等量但具有較高危害性的“甲醛”所要繳納的環保稅是普通“煙塵”的24倍。

蔡自力解釋說,環保稅針對不同危害程度的污染因數設置差別化的污染當量值,實現對高危害污染因數多徵稅。這種政策處理,有利於引導企業改進工藝,減少污染物排放,特別是高危污染物的排放。

已確認33萬戶納稅人

新機制護航“綠色稅收”

環保稅雖規模不大,但制度轉換難度大。環保稅法確定了“稅務征管、企業申報、環保監測、資訊共用、協作共治”的征管新機制,為部門間合作提供了良好範例。

王建凡說,從實際情況看,環保稅征管相對複雜,對污染物排放監測專業技術要求高,需借助環保部門的污染物監測管理能力,稅務機關與環保部門的工作協作配合是否順暢,關係到環保稅法的實施效果。

“排汙費徵收38年來,累計向1380萬戶排汙單位收費共計3169億元,用於籌集污染防治資金,為加強環境保護發揮了作用。”據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副局長夏祖義介紹,目前,各地環保部門已完成全部歷史涉稅資料向地稅部門移交工作。

蔡自力說,各級地稅機關已據此初步識別和確認環保稅納稅人33萬戶,並初步建立了環保稅稅來源資料庫。

“我們在設計表證單書時,較原徵收排汙費減少了2/3的申報表單及資料項目,大幅減輕了納稅人申報負擔。”蔡自力說,環保稅法明確了納稅人的自行申報義務,有利於增強企業的環境保護意識。稅務部門會同環保部門開展聯合輔導和重點輔導,確保納稅人“懂政策、能計算、會申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