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千里移防,他們的“闖關東”有啥不一樣

數九寒天, 該旅在林海雪原中進行練兵備戰, 錘煉嚴寒天氣下部隊作戰能力。 王昭廷 攝

新時代, 千里移防“闖關東”

——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快速融入新環境推進戰鬥力建設新聞調查

環境一變, 從生活到作戰都完全不同——

按“舟上的記號”難尋昔日手中那把“劍”

“入鄉就得隨俗, 老習慣適應不了新環境!”

移防帶來的地域差異, 不僅讓炊事班長張中勝犯了難, 也給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合成一營三級軍士長楊勇添了不少“麻煩”。

幾天前, 駐地下了一場大雪。 “真好玩!”第一次零距離感受冰雪天地, 班裡的幾個南方籍戰士嘴巴都樂歪了,

休息時還跑到室外打雪仗。 作為連隊骨幹, 楊勇卻心事重重:“某新型坦克剛列裝不久, 就趕上這樣的惡劣天氣, 專業訓練咋開展?”

楊勇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 一次實裝訓練, 有著十幾年檢修經驗的他怎麼也發動不了坦克。

“難道是操作方式不對?”幾名駕駛員聚到一塊, 診斷半天也沒找到“病根”。 望著眼前茫茫雪野, 楊勇感覺自己就像“老牛掉進水井裡——有勁使不上”。 電話請教廠家才知道, 新列裝的裝備大部分是風冷發動機, 在高寒地區油溫水溫必須要提前預熱才能發動。

移防是把“量人”的尺, 寒區是把“試鋼”的劍。 移防後不久, 一個個“水土不服”的問題, 成了擺在該旅官兵面前的一張張新考卷。

先說天氣。 “我的小家就安在部隊原駐地,

以往回家不到10公里, 現在回家要跨越小半個中國。 ”宣傳科科長田豐兩地分居, 他的手機上至今保存著原駐地的天氣預報, 兩地溫差接近40℃。

“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樣!”警勤連班長黃坤告訴記者, 以前一提起東北, 腦海裡就會閃現出“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美景。 “沒想到這麼苦、這麼累、這麼冷……”黃坤說, 那天在野外訓練渴得不行, 掏出水壺仰脖往嘴裡倒, 發現水早已成了冰坨。

“一寒生百難。 ”該旅領導調查發現, 以前部隊移防少, 在一個地方一待就是幾年甚至幾十年, 官兵習慣了原來的環境和氣候, 移防後大家對新駐地不瞭解、不熟悉、不適應的問題一下子顯現出來。

“以往抓戰備工作根本不用考慮‘冷’的問題,

如今嚴寒可使液體凍結, 燃油黏度增大, 汽油揮發性和電瓶容量降低, 橡膠硬化, 車輛發動時間增加……”該旅保障部領導說, “抓戰備工作, 不把這些因素綜合考慮進去肯定不行。 ”

這天上午, 緊急出動號驟然響起, 該旅官兵聞令而動。 然而, 手持碼錶的旅長郭慶新一點也高興不起來:物資裝載時間變長了、戰車啟動出庫時間變長了、人員集結時間也變長了……最終, 全旅緊急出動時間比以往慢了不少。 隨後的構工偽裝, 因為凍土太厚, 官兵挖得筋疲力盡……

“全旅近九成的官兵長期生活在溫區, 沒有經歷過嚴寒生活。 ”看著案頭的調查報告, 該旅領導的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寒區冬季特殊的氣候和環境, 對部隊提出了全新的挑戰。

“風刀霜劍迎大考!環境一變,

從生活到作戰都完全不同了。 ”郭旅長心裡有著深深的憂思。 “‘舟上的記號’難尋昔日手中那把‘劍’!我們面對的挑戰不僅僅是眼前的白雪, 更是以往的慣性思維。 移防後, 戰備理念、方案、預案等如果不能及時跟進調整, 無異於‘刻舟求劍’。 ”(劉建偉 康子湛 王昭廷)

移防後第一堂課為啥是“愛冰雪、愛黑土、愛北疆”——

要想闖好關東, 先得愛上關東

四連班長李志鵬沒有想到, 到新駐地唱的第一首歌是《松花江上》, 看的第一部電影是《林海雪原》, 第一部電視劇是《闖關東》。

這些“第一次”讓他和戰友們對“第二故鄉”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 特別是那次參觀北大荒博物館, 李志鵬的心靈被深深震撼了——

一面松木牆上, 密密麻麻鐫刻著12000多個人名,

這些名字背後既沒有生平介紹, 也沒有生卒年月, 甚至連性別也沒有。 “他們是一個個長眠於北大荒的拓荒先驅。 1958年黨中央、中央軍委一聲令下, 10萬官兵義無反顧脫下軍裝奔赴北大荒。 今天這面牆上的名字還在不斷增加……”

聽了解說員介紹, 當晚躺在床上, 李志鵬失眠了, 思緒萬千——移防那天, 火車站過往的旅客向全副武裝的官兵投來好奇的目光, 有人說, “他們又要出去訓練了”。 當時, 李志鵬還跟戰友們開玩笑說, 過幾天另一支部隊進駐原來的營區, 他們還以為我們又回來了。

其實, 這一幕場景在全軍“脖子以下”改革期間並不鮮見。 一聲令下, 一支支部隊從座座鐵打的營盤挪了“窩”。 該旅官兵更是以戰鬥的姿態離開生活數十年的駐地, 奔赴東北邊陲。

意料之中,移防東北後,李志鵬很不適應,因“水土不服”臉上還起了小痘痘。那天,他跟多個移防南方的戰友電話交流得知,他們也不適應新駐地的生活。

“要想闖好關東,先得愛上關東!”這時候,旅裡開展移防後的第一堂教育課“愛冰雪、愛黑土、愛北疆”,讓小李和戰友們很快愛上了“新家”!

“嚴寒扯下的不僅是戰士手上的皮膚,更扯下了部隊以往固守一地的安逸外衣。”該旅一位領導深有感觸地說,過去有的官兵居家過日子的思想太濃,一個個“不適應”問題的出現,恰恰源於以往部隊“地方化”“生活化”留下的痼癖,更加說明了部隊轉隸移防的正確性與必要性。

如何儘快融入新駐地,既是全旅的當務之急,更是全軍移防部隊的首要課題。

到了新營盤,有的官兵換了兵種、換了專業、換了崗位……從原專業的“領頭羊”到新單位的“拓荒者”,官兵心裡清楚,移防不僅僅是換個地方,新的戰役才剛剛打響!

前不久,一場在冰雪中舉行的集體婚禮,讓火力連指導員丁雪源和妻子曲寶珠愛上了這片黑土地。

“一聽說新駐地最低氣溫能達到零下三四十攝氏度,我的心好像一下掉進了冰窟窿。”曲寶珠坦言,因為部隊移防,他們的婚期一再推遲。但讓她驚喜的是,移防後不久,部隊竟然給她發來了到東北參加軍營集體婚禮的請柬。

“不僅要讓官兵們來到北疆,更要幫難解困讓他們和家屬愛上冰雪。”剛到新駐地,該旅黨委在上級和地方政府支持下,為官兵協調公寓住房、子女入學等事宜。不到半年時間,已有20多名幹部家屬辦理隨軍手續。

得知20余名官兵因為部隊移防推遲婚期,旅黨委決定,為他們舉辦一次冰雪集體婚禮,既褒獎准軍嫂們對國防事業的支持,更讓官兵和家屬瞭解冰雪,愛上冰雪。

“一生中最重要的儀式,就與冰雪結下了不解之緣。”穿著雪白的婚紗,接受官兵的祝福,在曲寶珠心裡,這片冰雪大地不再寒冷,而是變得溫暖起來。

祖輩闖關東是為了生活,我們軍人闖關東是為了打贏——

“闖”出一片新天地

“闖關東,精髓在一個‘闖’字。過去祖輩‘闖關東’是為了生活,如今我們軍人‘闖關東’是為了打贏,實現全域作戰。”全旅首次軍人大會上,旅裡一位領導的一番話,把大家的思考引向更深更長。

“下一個戰場在哪裡?”誰也無法給出明確答案,但官兵認識到:“適應能力”關乎一支移防部隊能否有效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誰適應得快,誰就能更快具備打贏能力。”

部隊剛移防到位,工作頭緒多、安家任務重,旅黨委毅然決定:部隊到位3天,訓練全面展開!

這讓防空營營長郭仕甯至今印象深刻,他明白:新時代“闖關東”,歸根到底是為了提高戰鬥力。認識到位後,他帶領官兵從嚴從難展開訓練。前不久,在防空實彈打靶中,他們實現了首發命中。郭營長和全營官兵對此感觸更深:“此次改革,制約實戰化訓練的障礙被逐一清除,部隊戰鬥力建設水漲船高。”

向大山進發、向暗夜進軍、向嚴寒叫板……伴隨寒冬來臨,郭仕寧感到,和戰友們“闖關東”大幕全面拉開——

“旅長、政委和我們一樣,頂著寒風在場上訓練!”見記者來訪,幾名基層官兵爭相“爆料”。

冰天雪地行軍打仗,提高裝甲部隊的機動能力至關重要。在這次冬訓中,該旅黨委明確要求:領導幹部必須帶頭接受“寒將軍”挑戰!對於寒區冬訓,旅領導和其他大多數官兵一樣,都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

這天大雪紛紛,氣溫驟降。在旅綜合訓練場,郭旅長第一個登上坦克駕駛室:“裝甲車輛雪地駕駛面臨什麼樣的訓練難題,不到一線親自操作,很難有的放矢,化解癥結!”

欲敗強敵,先戰“天敵”。該旅先後採集數十種裝備嚴寒條件下作戰性能變化的千餘組資料,摸索總結多種耐寒、防寒、抗寒招法,形成“嚴寒條件下作戰難題及應對招法手冊”等理論成果。

“對接實戰,還有多少短板需要補?”該旅從機關到基層,從旅領導到普通一兵,人人找差距、明標準、對職責,一步一個腳印,聚力補齊練兵備戰“最短的那塊板”。

“對一支軍隊來說,主動應變才能不斷煥發生機,勇於向前才能開拓新的生長空間。”該旅領導告訴記者,如今輪換式部署、流動式駐軍、常態式備戰已成為常態,只有不斷實現戰鬥力建設新跨越,才能“闖”出一片新天地。

“苦地方、冷地方,幹事創業好地方”,如今已成為該旅官兵的共識。

北風起,鏖戰急,戰車履帶卷起千堆雪,留下探索的深深車轍。“訓練問題簿”越來越薄,該旅官兵心裡也越發明朗:茫茫雪野中,不正孕育著春天的希望嗎?

“山東漢”如何做好“東北菜”

■解放軍報記者 劉建偉 康子湛 通訊員 王昭廷

“班長,東北的營房下麵咋有‘防空洞’?”

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移防至新駐地第一天,作戰支援營炊事班班長張中勝就被上等兵李成一句話給問蒙了。

李成熟悉連隊情況時,發現連隊後面有一個挺寬敞的地下室。對此,小李顯得很興奮:“班長,我在電影裡看過,這就是防空洞吧!”

張中勝也一頭霧水。他帶著手電筒下到“防空洞”裡轉了好幾圈,也沒弄明白是幹啥用的。百思不得其解之際,正巧東北籍戰士趙兵兵過來了。一聽他倆張嘴閉嘴“防空洞”,小趙笑了,解釋說:“這是菜窖,冬天存儲蔬菜用的,根本就不是什麼防空洞。”

“原來如此!”張中勝和李成恍然大悟。

“放個菜,還至於搞這麼大工程。”張中勝當兵11年,第4年就開始擔任炊事班長,所帶班年年受表彰。作為一個山東人,盛夏時節移防東北,面對這個菜窖,張班長並沒有把它放在心上。

轉眼冬天來了。隨著氣溫驟降,張班長的棘手問題卻接踵而至。那天,他帶著炊事班提前一天和好面,準備第二天早上炸油條,沒想到早上起來一瞅,壞了——麵團快被凍成了“冰坨坨”,幾個炊事員都傻了眼,張中勝趕緊叫人下麵條,才算解了圍。

這樣的“囧事”還不少。一天早上,張中勝像往常一樣準備早飯,發現爐灶裡火苗遲遲不見燃旺。他一著急開大了噴油量開關,沒想到反而把小火苗噴滅了。反復折騰半個小時才把鍋燒熱,無奈全營只好推遲開飯,他也挨了營長一頓批。

事後,張中勝才得知緣由。原來,受燃料、氣溫影響,做飯前,首先要對被凍透的爐灶進行小火預熱至少10分鐘才能正常生火,而且在東北用的是液態純基燃料,燒起火來沒有山東天然氣旺,導致鍋熱時間進一步延長。

“再用‘山東鍋’,可炒不好東北菜!”尷尬遭遇讓張中勝意識到,移防不僅僅是駐地的改變,更要從工作模式、方法上“從頭再來”。

在接下來的冬儲冬藏工作中,張班長一邊扎扎實實按照旅裡要求抓部署,一邊向東北籍戰友和友鄰部隊官兵請教,從白菜如何擺放,到菜窖內的溫度濕度如何控制,他將“儲菜秘訣”記了好幾頁紙……

“融入新環境,才能勝任新崗位。”張中勝沒忘記,自己村裡的長輩曾在上個世紀初歷盡艱難“闖關東”來到東北定居。那天,回想部隊移防半年來的種種挑戰,張中勝感覺:這一次,自己和戰友們不正是新時代的“闖關東”嗎?

踏平坎坷奔強軍

■劉建偉

2017年,一個花紅柳綠、生機盎然的時節,習主席一聲令下,移防調整部隊官兵聞令而動,準時到位。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作為北部戰區範圍內跨度最大、距離最遠的移防部隊,接到移防命令後,旅黨委堅決落實習主席和中央軍委決策部署,不計個人得失,不講條件要求,以首任者的豪情、開拓者的姿態、無畏者的勇氣,在北疆這片熱土上趟出了一條新路、闖出了一片天地。

該旅官兵的這股“闖”勁,既離不開人民軍隊令行禁止過硬作風的培塑,更離不開堅如磐石理想信念的根植;既離不開對無數先烈艱苦創業精神的傳承,更離不開對新時代我軍使命任務的肩負。

在改革強軍的征途上,理想信念是消除迷航的“燈塔”,是指引征途的“路標”,是引領方向的“北斗”。廣大官兵必須堅定“拼將頭顱十萬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信念,才能破除強軍征途上的障礙荊棘,鋪就“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強軍坦途。

從南昌城頭的英勇悲壯,到井岡山麓的星火燎原;從長征路上的一往無前,到延安窯洞的艱苦卓絕;從西柏坡的氣吞河山,到上甘嶺的亮劍精神;從青藏高原的挑戰極限,到抗震救災的生死救援……縱觀我軍成長的艱辛歷程,人民軍隊在強大的敵人、惡劣的環境、兇險的考驗面前之所以能戰無不勝,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理想信念的堅定與使命任務的肩負。

當前,不少部隊調整換防,許多官兵剛交流就換防,剛定編又換崗,剛成家又離家。有的駐地環境從繁華都市到了偏遠山村,有的作戰任務從戰略機動轉變成一線主力,無可避免帶來諸多現實矛盾和困難。

“若以小利計,何必披征衣。”面對艱巨複雜的軍事鬥爭準備任務和和平的社會環境,面對複雜多樣的價值觀念和戰場市場的雙重考驗,我們更需堅定信念,知難而進,迎難而上,鏗鏘前行,打贏新時代“闖關東”這一場硬仗。

奔赴東北邊陲。

意料之中,移防東北後,李志鵬很不適應,因“水土不服”臉上還起了小痘痘。那天,他跟多個移防南方的戰友電話交流得知,他們也不適應新駐地的生活。

“要想闖好關東,先得愛上關東!”這時候,旅裡開展移防後的第一堂教育課“愛冰雪、愛黑土、愛北疆”,讓小李和戰友們很快愛上了“新家”!

“嚴寒扯下的不僅是戰士手上的皮膚,更扯下了部隊以往固守一地的安逸外衣。”該旅一位領導深有感觸地說,過去有的官兵居家過日子的思想太濃,一個個“不適應”問題的出現,恰恰源於以往部隊“地方化”“生活化”留下的痼癖,更加說明了部隊轉隸移防的正確性與必要性。

如何儘快融入新駐地,既是全旅的當務之急,更是全軍移防部隊的首要課題。

到了新營盤,有的官兵換了兵種、換了專業、換了崗位……從原專業的“領頭羊”到新單位的“拓荒者”,官兵心裡清楚,移防不僅僅是換個地方,新的戰役才剛剛打響!

前不久,一場在冰雪中舉行的集體婚禮,讓火力連指導員丁雪源和妻子曲寶珠愛上了這片黑土地。

“一聽說新駐地最低氣溫能達到零下三四十攝氏度,我的心好像一下掉進了冰窟窿。”曲寶珠坦言,因為部隊移防,他們的婚期一再推遲。但讓她驚喜的是,移防後不久,部隊竟然給她發來了到東北參加軍營集體婚禮的請柬。

“不僅要讓官兵們來到北疆,更要幫難解困讓他們和家屬愛上冰雪。”剛到新駐地,該旅黨委在上級和地方政府支持下,為官兵協調公寓住房、子女入學等事宜。不到半年時間,已有20多名幹部家屬辦理隨軍手續。

得知20余名官兵因為部隊移防推遲婚期,旅黨委決定,為他們舉辦一次冰雪集體婚禮,既褒獎准軍嫂們對國防事業的支持,更讓官兵和家屬瞭解冰雪,愛上冰雪。

“一生中最重要的儀式,就與冰雪結下了不解之緣。”穿著雪白的婚紗,接受官兵的祝福,在曲寶珠心裡,這片冰雪大地不再寒冷,而是變得溫暖起來。

祖輩闖關東是為了生活,我們軍人闖關東是為了打贏——

“闖”出一片新天地

“闖關東,精髓在一個‘闖’字。過去祖輩‘闖關東’是為了生活,如今我們軍人‘闖關東’是為了打贏,實現全域作戰。”全旅首次軍人大會上,旅裡一位領導的一番話,把大家的思考引向更深更長。

“下一個戰場在哪裡?”誰也無法給出明確答案,但官兵認識到:“適應能力”關乎一支移防部隊能否有效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誰適應得快,誰就能更快具備打贏能力。”

部隊剛移防到位,工作頭緒多、安家任務重,旅黨委毅然決定:部隊到位3天,訓練全面展開!

這讓防空營營長郭仕甯至今印象深刻,他明白:新時代“闖關東”,歸根到底是為了提高戰鬥力。認識到位後,他帶領官兵從嚴從難展開訓練。前不久,在防空實彈打靶中,他們實現了首發命中。郭營長和全營官兵對此感觸更深:“此次改革,制約實戰化訓練的障礙被逐一清除,部隊戰鬥力建設水漲船高。”

向大山進發、向暗夜進軍、向嚴寒叫板……伴隨寒冬來臨,郭仕寧感到,和戰友們“闖關東”大幕全面拉開——

“旅長、政委和我們一樣,頂著寒風在場上訓練!”見記者來訪,幾名基層官兵爭相“爆料”。

冰天雪地行軍打仗,提高裝甲部隊的機動能力至關重要。在這次冬訓中,該旅黨委明確要求:領導幹部必須帶頭接受“寒將軍”挑戰!對於寒區冬訓,旅領導和其他大多數官兵一樣,都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

這天大雪紛紛,氣溫驟降。在旅綜合訓練場,郭旅長第一個登上坦克駕駛室:“裝甲車輛雪地駕駛面臨什麼樣的訓練難題,不到一線親自操作,很難有的放矢,化解癥結!”

欲敗強敵,先戰“天敵”。該旅先後採集數十種裝備嚴寒條件下作戰性能變化的千餘組資料,摸索總結多種耐寒、防寒、抗寒招法,形成“嚴寒條件下作戰難題及應對招法手冊”等理論成果。

“對接實戰,還有多少短板需要補?”該旅從機關到基層,從旅領導到普通一兵,人人找差距、明標準、對職責,一步一個腳印,聚力補齊練兵備戰“最短的那塊板”。

“對一支軍隊來說,主動應變才能不斷煥發生機,勇於向前才能開拓新的生長空間。”該旅領導告訴記者,如今輪換式部署、流動式駐軍、常態式備戰已成為常態,只有不斷實現戰鬥力建設新跨越,才能“闖”出一片新天地。

“苦地方、冷地方,幹事創業好地方”,如今已成為該旅官兵的共識。

北風起,鏖戰急,戰車履帶卷起千堆雪,留下探索的深深車轍。“訓練問題簿”越來越薄,該旅官兵心裡也越發明朗:茫茫雪野中,不正孕育著春天的希望嗎?

“山東漢”如何做好“東北菜”

■解放軍報記者 劉建偉 康子湛 通訊員 王昭廷

“班長,東北的營房下麵咋有‘防空洞’?”

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移防至新駐地第一天,作戰支援營炊事班班長張中勝就被上等兵李成一句話給問蒙了。

李成熟悉連隊情況時,發現連隊後面有一個挺寬敞的地下室。對此,小李顯得很興奮:“班長,我在電影裡看過,這就是防空洞吧!”

張中勝也一頭霧水。他帶著手電筒下到“防空洞”裡轉了好幾圈,也沒弄明白是幹啥用的。百思不得其解之際,正巧東北籍戰士趙兵兵過來了。一聽他倆張嘴閉嘴“防空洞”,小趙笑了,解釋說:“這是菜窖,冬天存儲蔬菜用的,根本就不是什麼防空洞。”

“原來如此!”張中勝和李成恍然大悟。

“放個菜,還至於搞這麼大工程。”張中勝當兵11年,第4年就開始擔任炊事班長,所帶班年年受表彰。作為一個山東人,盛夏時節移防東北,面對這個菜窖,張班長並沒有把它放在心上。

轉眼冬天來了。隨著氣溫驟降,張班長的棘手問題卻接踵而至。那天,他帶著炊事班提前一天和好面,準備第二天早上炸油條,沒想到早上起來一瞅,壞了——麵團快被凍成了“冰坨坨”,幾個炊事員都傻了眼,張中勝趕緊叫人下麵條,才算解了圍。

這樣的“囧事”還不少。一天早上,張中勝像往常一樣準備早飯,發現爐灶裡火苗遲遲不見燃旺。他一著急開大了噴油量開關,沒想到反而把小火苗噴滅了。反復折騰半個小時才把鍋燒熱,無奈全營只好推遲開飯,他也挨了營長一頓批。

事後,張中勝才得知緣由。原來,受燃料、氣溫影響,做飯前,首先要對被凍透的爐灶進行小火預熱至少10分鐘才能正常生火,而且在東北用的是液態純基燃料,燒起火來沒有山東天然氣旺,導致鍋熱時間進一步延長。

“再用‘山東鍋’,可炒不好東北菜!”尷尬遭遇讓張中勝意識到,移防不僅僅是駐地的改變,更要從工作模式、方法上“從頭再來”。

在接下來的冬儲冬藏工作中,張班長一邊扎扎實實按照旅裡要求抓部署,一邊向東北籍戰友和友鄰部隊官兵請教,從白菜如何擺放,到菜窖內的溫度濕度如何控制,他將“儲菜秘訣”記了好幾頁紙……

“融入新環境,才能勝任新崗位。”張中勝沒忘記,自己村裡的長輩曾在上個世紀初歷盡艱難“闖關東”來到東北定居。那天,回想部隊移防半年來的種種挑戰,張中勝感覺:這一次,自己和戰友們不正是新時代的“闖關東”嗎?

踏平坎坷奔強軍

■劉建偉

2017年,一個花紅柳綠、生機盎然的時節,習主席一聲令下,移防調整部隊官兵聞令而動,準時到位。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作為北部戰區範圍內跨度最大、距離最遠的移防部隊,接到移防命令後,旅黨委堅決落實習主席和中央軍委決策部署,不計個人得失,不講條件要求,以首任者的豪情、開拓者的姿態、無畏者的勇氣,在北疆這片熱土上趟出了一條新路、闖出了一片天地。

該旅官兵的這股“闖”勁,既離不開人民軍隊令行禁止過硬作風的培塑,更離不開堅如磐石理想信念的根植;既離不開對無數先烈艱苦創業精神的傳承,更離不開對新時代我軍使命任務的肩負。

在改革強軍的征途上,理想信念是消除迷航的“燈塔”,是指引征途的“路標”,是引領方向的“北斗”。廣大官兵必須堅定“拼將頭顱十萬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信念,才能破除強軍征途上的障礙荊棘,鋪就“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強軍坦途。

從南昌城頭的英勇悲壯,到井岡山麓的星火燎原;從長征路上的一往無前,到延安窯洞的艱苦卓絕;從西柏坡的氣吞河山,到上甘嶺的亮劍精神;從青藏高原的挑戰極限,到抗震救災的生死救援……縱觀我軍成長的艱辛歷程,人民軍隊在強大的敵人、惡劣的環境、兇險的考驗面前之所以能戰無不勝,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理想信念的堅定與使命任務的肩負。

當前,不少部隊調整換防,許多官兵剛交流就換防,剛定編又換崗,剛成家又離家。有的駐地環境從繁華都市到了偏遠山村,有的作戰任務從戰略機動轉變成一線主力,無可避免帶來諸多現實矛盾和困難。

“若以小利計,何必披征衣。”面對艱巨複雜的軍事鬥爭準備任務和和平的社會環境,面對複雜多樣的價值觀念和戰場市場的雙重考驗,我們更需堅定信念,知難而進,迎難而上,鏗鏘前行,打贏新時代“闖關東”這一場硬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