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腿疼麻、酸脹、無力? 小心腰椎管狹窄症找上你!

大河邊·大河用戶端記者 林輝 通訊員 喬海洋

核心提示|很多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會慢慢發現自己不願意走稍遠的路, 走一會兒,

一側或兩側腿就酸沉、麻木或疼痛, 別人看到會發現走路時有點瘸。 蹲下或坐下休息一下, 就能夠正常走路了, 但是再走一段距離後, 還要再歇一會兒。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主任周紅剛提醒:這可能是腰椎管狹窄症在作怪。

走走停停, 或因腰椎管狹窄

12年前, 孫大爺發現自己有腰痛伴雙腿疼痛的毛病, 以為是年紀大了, 就沒放在心上。

近年來, 孫大爺腰腿疼痛越來越厲害, 雙腿還有麻木症狀, 行走越來越困難, 要走長距離, 就必須走一段歇一段。

孫大爺就診多家醫院, 均被建議手術治療。 但他對手術有著各種擔心, 就一直吃鎮痛藥、理療進行保守治療, 但長期吃鎮痛藥效果越來越差。

在朋友的推薦下, 今年已62歲的孫大爺來到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周紅剛主任的門診。

經詳細檢查, 確診導致孫大爺腰腿疼痛的原因是腰椎管狹窄症。

周紅剛主任說, 腰椎管狹窄症大多是腰椎的退變老化, 如椎間盤突出、黃韌帶肥厚、關節突增生肥大、腰椎不穩等造成腰椎管嚴重的繼發性狹窄, 引起馬尾神經或神經根受壓。

“孫大爺這種走走停停的症狀被稱為‘間歇性跛行’, 是腰椎管狹窄症的典型症狀。 多數患者以為是自己年齡大了, 腿腳不靈便了, 隨身帶著馬紮, 累了就休息一會兒。 ”周紅剛主任說, 之所以走路會出現間歇性跛行, 是因為人步行時腰椎處在伸直狀態, 椎管腔相對狹窄, 加之下肢運動使椎管內組織充血水腫, 從而壓迫馬尾或神經根而產生下肢無力、麻木、疼痛。

而當人騎自行車時, 腰部處於前屈狀態, 此時椎間盤後方間隙增寬, 椎管腔擴大, 症狀也就不會出現。

保守療效有限, 微創術解憂

出現腰椎管狹窄, 單單借助理療、康復等保守治療, 效果十分有限, 而開放手術往往因中老年患者身體不能耐受而不能接受。 近幾年, 隨著微創技術在脊柱外科中的蓬勃發展, 傷口小恢復快的脊柱內鏡微創治療已逐步取代部分傳統的脊柱開放式手術。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專注於脊柱的微創治療, 通過1萬餘例的微創病例, 在微創治療脊柱疾病的領域進行探索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先後開展了脊柱內窺鏡軒轅系統前路、Delta系統後路治療頸椎病,

尤其是脊柱內鏡下治療胸椎管狹窄更是填補了國內空白。 該中心積極推動脊柱微創事業的發展, 每月招收來自全國各地的20餘家醫院的醫生來進修學習微創技術;對省內18個地級市110余縣區醫院逐一召開椎間孔鏡實用技術論壇;建立了覆蓋河南、安徽、山西、廣西、甘肅等地幾十家醫院的椎間盤專科聯盟。

在學術方面, 周紅剛主任及其團隊經常受邀到全國各地進行學術會議交流和手術直播, 甚至有國外專家前來交流。

近幾年, 椎間盤中心承辦了多場大型學術會議, 把河南的脊柱微創事業推至高峰:2015年承辦了全國脊柱微創新技術研討會暨中原第三屆脊柱內鏡學術大會;2016年承辦了全國脊柱微創高峰論壇;2017年12月22日~23日,

圓滿承辦了第二屆十省市微創脊柱聯會, 在贏得同行的一致好評的同時, 彰顯了自身實力。

為更好地服務患者, 在東院區13樓病房每週四下午3點都會會聚來自全國20餘家醫院的40多位脊柱專家, 專門針對脊柱複雜疑難病例進行會診, 為患者定制最佳治療方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