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做不到的,就交給閱讀

關於去名校上學應該知道的

“新高考”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 中國的基礎教育領域正在進行自上而下的深化改革。

對於新高考, 原國家副總督學、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長王文湛有一個重要的判斷:今後高考的主要分區度在語文, 而語文的提高關鍵在於閱讀。

閱讀能力, 不僅關乎高考的成敗, 而且關乎一生的安身立命。

今後高考的區分度主要在語文

王文湛表示, 語文是基礎中的基礎, 中小學一共上了20門課, 語文占1/5的課時還要多, 語文是工具科, 是母語, 是學習其他各科的基礎前提。

“今後高考主要考語文, 因為要考兩次, 數學降低難度, 今後高考的區分度主要在語文。 ”

2017年啟用的小學一年級新教材, 語文有一個重要的改革就是增加閱讀, 語文是基礎教育的基礎, 閱讀是語文的基礎, 閱讀的能力培養不亞于語文課。 前不久人民日報發表一篇文章, 《小學欠下的“閱讀賬”遲早是要還的》,

現在我們中學生的閱讀量對比美國的閱讀量, 是美國的1/5, 今後要增加閱讀。

小學生在家長、老師的陪伴下閱讀, 中學生閱讀名著名篇, 今後基礎教育難度要降低, 廣度要增加, 這就要通過閱讀來解決, 把作業由單純做習題改為閱讀加習題, 通過閱讀學到更多知識。

高考改革後, 三門統考課語文、數學、外語, 其中外語可以多次參考 , 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 就高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數學在今後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 , 區分度也會較大下降, 只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 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區分度會最大, 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

不久前, “部編本”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也曾提到:

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 而且在悄悄地改——閱讀速度, 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 現在是9000字, 將來可能增加到1萬字;閱讀題量也增加了, 今年的題量, 不是題目的數量, 是你要做完的題的體量, 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未來, 語文高考有15%考生做不完是正常的。

也就是說, 閱讀能力提不上去, 連語文試卷都做不完。

尤為重要的是, 語文的提升要靠長期的閱讀積累, 而閱讀習慣的培養小學不抓, 中高考就會後悔, 到時候想抓也來不及。

閱讀的“精神饑餓感”形成於14歲之前

培養閱讀能力, 14歲以前是關鍵。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閱讀饑餓期”。 孩子對閱讀的“精神饑餓感”形成於14歲之前, “父母是否在小孩5歲以前經常給孩子講故事, 影響著孩子今後閱讀技巧的形成。 同時, 人在14歲以前的閱讀體驗, 對孩子的成長也是至關重要的。 人生以後的歷程, 只不過是前面14年所閱讀的東西的展開。 ”

事實上, 孩子長大以後, 是用在14歲以前所閱讀的東西、所體驗的東西、所經歷的東西、從書本當中獲得的基本價值觀,

用感恩、慈善、友愛等這些最偉大的觀念和知識在建設。

一位當了小學生家長的媽媽發現, 再美好的計畫都跨不過上學這道坎兒。 在孩子上學之前, 這位媽媽一直堅持給孩子讀各種故事, 也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但是, 自打一上學, 孩子閱讀的時間被一點點地擠掉了, “又要完成學校的作業, 又要保證孩子睡眠, 只能有所取捨。 ”這位媽媽說。

“國外大量研究證明, 家庭作業越多, 孩子可能會越笨。 ”重複的練習是孩子最討厭的事情, 這只能提升孩子掌握知識的熟練程度, 但是對孩子智慧的發展並無作用。

依據孩子讀教科書和課外書的情況, 把孩子分成了4種類型:

第一種孩子既不愛讀教科書, 也不愛讀課外學, “這樣的孩子肯定是愚昧無知的”;

第二種孩子既愛讀教科書又愛讀課外書,“這樣的孩子必然發展潛力巨大”;

第三種孩子唯讀教科書不讀課外書,這樣的孩子可能成績不錯,但是卻沒有什麼發展潛力;

最後一種孩子是不愛教科書只愛課外書,“這種孩子也許成績不理想,但還是有希望的。”

優秀的孩子離不開閱讀!

如何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習慣的形成可以有兩種基本的途徑:

一是強制,結果是習慣形成了,同時強烈的反叛心理或過度的奴性心理也形成了,這是一朵嬌豔惡毒的罌粟花;

二是暗示,可以養成習慣,還能對暗示源產生親近感。

英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羅爾德·達爾,他寫過《女巫》《瑪蒂爾達》等許多好看的書。他小時候的學習成績卻非常之差,而且還十分厭惡自己的學校。偶然的機會,一位康娜太太走進了達爾的學校,每次來的時候,她都拿來一本書大聲讀給孩子們聽,她對書的熱愛深深地感染了達爾,一年之後,達爾就變成了一個貪得無厭的小書蟲了。

看來閱讀的習慣是需要放養的,在不經意間成就習慣,成就一生。閱讀的習慣可以有很多,簡單說主要就是樂意閱讀、有效閱讀、享受閱讀。

要讓孩子形成這樣的閱讀習慣,可以像康娜太太那樣堅持為孩子們大聲朗讀,最好是朗讀虛構的、有故事情節的、有一定厚度和深度的文學作品。

也可以組織孩子進行持續默讀,簡單的講就是在一段持續的時間內,一般為10至15分鐘,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書或報紙獨立默讀。

有人說,教育做不到的,就交給閱讀。

閱讀,不僅僅是為了高考成績。

閱讀,可以柔軟孩子的內心;閱讀,可以燃起孩子的行動力。

人際關係、友誼、愛情、挫折、自我與夢想,這些課本沒教、家庭也少談論的,在閱讀中就能找到答案。

所以,讓孩子愛上閱讀,是父母最值得炫耀的事情。

- END -

編輯|Pason

投稿 ▏商務 ▏私聊

名校君(Wechat ID: mingxiaojun01)

第二種孩子既愛讀教科書又愛讀課外書,“這樣的孩子必然發展潛力巨大”;

第三種孩子唯讀教科書不讀課外書,這樣的孩子可能成績不錯,但是卻沒有什麼發展潛力;

最後一種孩子是不愛教科書只愛課外書,“這種孩子也許成績不理想,但還是有希望的。”

優秀的孩子離不開閱讀!

如何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習慣的形成可以有兩種基本的途徑:

一是強制,結果是習慣形成了,同時強烈的反叛心理或過度的奴性心理也形成了,這是一朵嬌豔惡毒的罌粟花;

二是暗示,可以養成習慣,還能對暗示源產生親近感。

英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羅爾德·達爾,他寫過《女巫》《瑪蒂爾達》等許多好看的書。他小時候的學習成績卻非常之差,而且還十分厭惡自己的學校。偶然的機會,一位康娜太太走進了達爾的學校,每次來的時候,她都拿來一本書大聲讀給孩子們聽,她對書的熱愛深深地感染了達爾,一年之後,達爾就變成了一個貪得無厭的小書蟲了。

看來閱讀的習慣是需要放養的,在不經意間成就習慣,成就一生。閱讀的習慣可以有很多,簡單說主要就是樂意閱讀、有效閱讀、享受閱讀。

要讓孩子形成這樣的閱讀習慣,可以像康娜太太那樣堅持為孩子們大聲朗讀,最好是朗讀虛構的、有故事情節的、有一定厚度和深度的文學作品。

也可以組織孩子進行持續默讀,簡單的講就是在一段持續的時間內,一般為10至15分鐘,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書或報紙獨立默讀。

有人說,教育做不到的,就交給閱讀。

閱讀,不僅僅是為了高考成績。

閱讀,可以柔軟孩子的內心;閱讀,可以燃起孩子的行動力。

人際關係、友誼、愛情、挫折、自我與夢想,這些課本沒教、家庭也少談論的,在閱讀中就能找到答案。

所以,讓孩子愛上閱讀,是父母最值得炫耀的事情。

- END -

編輯|Pason

投稿 ▏商務 ▏私聊

名校君(Wechat ID: mingxiaojun01)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