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變”改革的徽縣實踐」系列報導之——老錢賺錢有新路

✎編者按

近年來, 徽縣緊盯脫貧攻堅“一號工程”, 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 全面實施“123帶動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 通過因地制宜引導農戶發展特色產業, 整合運用各類涉農資金, 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 有效盤活了沉寂的優勢資源、充分發揮了扶持資金的杠杆作用、深度啟動了農民發展的內生動能, 形成了特色產業競相發展、農民增收管道多元、村級積累不斷壯大、縣域經濟穩步提升的“多贏”局面, 走出了具有徽縣特色的農村“三變”改革實踐之路!也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注入了源頭活水!

近期, 我們將走進農村、深入農戶, 用筆頭和鏡頭記錄徽縣推進“三變”改革和產業扶貧工程取得喜人成效, 在田間地頭和生產一線盤點農民不斷收穫的發展紅利和逐步提升的生活幸福感。

“實在想不到我也成了股東,還能拿到分紅。

”徽縣伏家鎮西溝村的錢偉樂呵呵地說道。

樸實厚道的老錢守著家裡的幾畝田地辛勤耕耘了一輩子。 前些年, 為了改變經濟狀況, 他還自行流轉了160多畝地種莊稼, 可是除了柴油、化肥、農藥等成本, 賬算下來一年也就兩萬多的收入, 而且還累死累活。

現如今, 老錢搖身一變成了甘肅茗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 他將自家的5畝地流轉給茗豐公司, 同時他還就地在公司務工, 一年下來, 租金加上務工收入能拿到3萬元。 用他自己的話說“種莊稼沒日沒夜, 遇到災害什麼都沒有了, 現在幹活按月發工資, 收入可靠, 還有啥比這更好的!”

茗豐公司是伏家鎮2016年招商引資企業, 立足西溝村、西廂村, 發揮當地淺山丘陵的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優勢, 發展特色種植業, 建成了以無刺花椒為主的特色苗木花卉栽植和繁育基地。

自“123帶動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全面實施以來, 在對企業實力、發展前景、扶貧成效等進行深入瞭解的基礎上, 西溝村與甘肅茗豐公司對接合作, 在保證農戶“不失地、不失權”的前提下, 採取“黨支部控股、貧困戶配股、公司持股”的模式, 有效帶動該村28戶貧困戶實現增收致富。

和老錢一樣的村民不在少數,他們將土地轉讓給企業,以土地入股,既拿租金和分紅,又在企業長期打工拿“工資”,日子慢慢富足起來。同村的趙志明也將自家的8畝地流轉給了茗豐公司,他和老伴兩人都在公司務工,一年收入能拿到三四萬元。相比以前外出打工,苦和累不說,加上家中老小無人照顧,很是辛酸。現如今,守在家門口又當股東又務工,還可以和家人朝夕相處,其樂融融。

2017年12月底,茗豐公司產業扶貧分紅大會如期舉行,西溝、西廂兩個村的40余戶貧困戶代表、30名土地流轉、務工人員代表及周邊村民共同見證了這激動人心的時刻。先後發放土地流轉分紅金額共計85752元;西溝村務工人員38名,勞務分紅金額共計95629元。看著一遝遝嶄新的人民幣,村民們感慨地說:“現在我們致富有了新門路。”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三變”改革模式也讓村支書樊勇軍揚眉吐氣。他說:“多年來,村民守著豐富的資源卻富不起來,隨著‘三變’改革工作的推進,村民發展經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利用自家閒置土地入股公司,再到公司打工,以前的貧困戶整天愁眉苦臉,現在幹勁十足,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伏家鎮黨委書記徐永明介紹,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帶貧模式,尤其是引導群眾自願將資金、資產、技術、勞動力等入股到合作社,變成股東參與分紅,真正形成了貧困戶跟著經營主體走、經營主體帶著貧困戶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需求走的產業扶貧新格局。(圖/文:尹輝東)

監製:王 濤

編輯:任會軍

↓↓↓↓↓

和老錢一樣的村民不在少數,他們將土地轉讓給企業,以土地入股,既拿租金和分紅,又在企業長期打工拿“工資”,日子慢慢富足起來。同村的趙志明也將自家的8畝地流轉給了茗豐公司,他和老伴兩人都在公司務工,一年收入能拿到三四萬元。相比以前外出打工,苦和累不說,加上家中老小無人照顧,很是辛酸。現如今,守在家門口又當股東又務工,還可以和家人朝夕相處,其樂融融。

2017年12月底,茗豐公司產業扶貧分紅大會如期舉行,西溝、西廂兩個村的40余戶貧困戶代表、30名土地流轉、務工人員代表及周邊村民共同見證了這激動人心的時刻。先後發放土地流轉分紅金額共計85752元;西溝村務工人員38名,勞務分紅金額共計95629元。看著一遝遝嶄新的人民幣,村民們感慨地說:“現在我們致富有了新門路。”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三變”改革模式也讓村支書樊勇軍揚眉吐氣。他說:“多年來,村民守著豐富的資源卻富不起來,隨著‘三變’改革工作的推進,村民發展經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利用自家閒置土地入股公司,再到公司打工,以前的貧困戶整天愁眉苦臉,現在幹勁十足,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伏家鎮黨委書記徐永明介紹,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帶貧模式,尤其是引導群眾自願將資金、資產、技術、勞動力等入股到合作社,變成股東參與分紅,真正形成了貧困戶跟著經營主體走、經營主體帶著貧困戶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需求走的產業扶貧新格局。(圖/文:尹輝東)

監製:王 濤

編輯:任會軍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