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

東興區隸屬內江市, 位於四川盆地中南部, 地處沱江中游東岸, 是內江市重點建設的新城區。 東興區東靠榮昌區(重慶市), 南連大安區(自貢市)、隆昌市(內江市), 西望市中區(內江市), 北抵資中縣(內江市)、安嶽縣(資陽市)。 成渝鐵路、廣成公路(321國道)、廈蓉高速(G76)過境, 距離成都市153km, 距離重慶市166km。

截至2016年3月31日, 全區幅員面積1180.58k㎡, 管轄5個街道、20個鎮、4個鄉, 總人口89.47萬人。 2016年, 東興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2361515萬元。

東興區曾因盛產甘蔗, 制糖業發達, 被譽為“甜城”;又因湧現出“書法一絕”公孫長子、國畫大師張大千、張善子、“新聞鉅子”范長江等人,

擁有“書畫之鄉”的稱譽。

中文名稱

東興區

外文名稱

Dongxing District

別 名

內江縣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四川省內江市

下轄地區

5個街道、20個鎮、4個鄉

政府駐地

東興街道龍廣街28號

電話區號

0832

郵政區碼

641100

地理位置

四川盆地中南部、內江市東北部

面 積

1180.58k㎡

人 口

88.33萬(2016年)

方 言

西南官話灌赤片仁富小片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

張大千紀念館, 長江森林公園, 福古寺

火車站

內江北站

車牌代碼

川K

行政代碼

511011

地區生產總值

2361515萬(2016年)

歷史沿革

東漢順帝永建年間(西元126-144年), 析資中縣以南地區置漢安縣, 隸屬益州犍為郡。

西元567年, 即北周武帝天和二年, 改置中江縣, 屬資州。

西元581年, 即隋文帝開皇元年, 改名內江縣。

元初廢縣, 劃入簡州。 元末複置內江縣,

至清末變。

民國初, 先後隸屬資州、下川南道、永寧道。

1922年, 直隸於省。 解放初, 屬川南行政區資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1年7月, 內江縣析出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及東興鎮置內江市(今市中區), 縣人民政府駐市中區。

1989年7月7日, 撤銷內江縣, 成立內江市東興區, 區人民政府遷駐東興鎮。

1995年9月19日, 與市中區以沱江為界進行區劃調整。

風景旅遊

大千園

大千園

大千園是以紀念宣傳張大千先生、弘揚內江書畫文化為主題, 具有文化、旅遊、宗教、園林、景觀功能的市級公園和城市標誌性景區;大千園共分為新建綜合片、歷史遺存保護片、自然生態休閒片三片和東張西畢、中川勝景—鴛瀾洞崖墓群、南張北博、西林寺、森林生態體驗區、飛天景區、商業休閒服務區七個景區, 並以大千文化為主線, 通過合理的路線組織, 將整個園區的景點、設施融為一體, 充分反映內江的文化和風土人情特點。

鷺瀾洞

鷺瀾洞

鷺瀾洞位於西林寺、大千紀念館山腳。 漢代崖墓碑6座, 有漢代石棺兩具, 雕刻精美, 洞內外刻唐代以來顏真卿、米芾、黃庭堅、文天祥、劉承佑、胡薇元、黃雲鵠、張船山等書畫家詩文、對聯、榜顏30餘幅, 正草隸篆俱備。

大佛寺

大佛寺

大佛寺距內江城東10公里的高橋鎮松柏寨上。 始建于唐, 明清以來, 香火鼎盛。 寨建於清康熙年間, 寨牆十裡三分, 被譽為“中州勝景”。 寨四周現存摩岩造像4處, 唐宋明清造像2000餘尊, 高近10米的2尊。 各類石刻題記、碑刻20處。 寺寨上下, 奇石林立, “八景七堰”聞名久遠。

般若寺

般若寺距內江城東10公里的高橋鎮松柏寨上。 始建于唐, 明清以來, 香火鼎盛。 寨建於清康熙年間, 寨牆十裡三分, 被譽為“中州勝景”。 寨四周現存摩岩造像4處,唐宋明清造像2000餘尊, 高近10米的2尊。各類石刻題記、碑刻20處。寺寨上下,奇石林立,“八景七堰”聞名久遠。

寨四周現存摩岩造像4處,唐宋明清造像2000餘尊, 高近10米的2尊。各類石刻題記、碑刻20處。寺寨上下,奇石林立,“八景七堰”聞名久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