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紅棗、野山杏、哈密瓜……河南援疆林果專家種下了這些“寶貝”

大河網訊 下馬崖的紅棗, 葦子峽的野山杏, 吐葫蘆的蘋果, 淖毛湖的哈密瓜……河南援疆林果業專家胡明鈺在哈密呆久了, 見人總愛念叨這裡的“寶貝”, 臉上的自豪和神情, 就像家長念叨自己的娃娃一樣。

胡明鈺在哈密瓜果研究中心培育水果幼苗

胡明鈺是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研究員, 在全國同行中頗有名氣。 他幹事雷厲風行, 又愛穿一身迷彩服, 人送綽號“胡司令”。

胡明鈺在哈密瓜果研究中心培育草莓

2011年4月, 受河南援疆前方指揮部委派, 胡明鈺和他的援疆團隊從哈密市區轉移到伊吾縣。 “胡司令”經調研發現, 這裡沙土裡含有的各種有利於植物生長的礦物質竟達到16種之多, 重要的是這裡的沙漠荒蕪了幾千年, 沒有任何有害東西, 有利於食品安全, 非常適合發展有機林果。 他就向縣裡建議發展林果, 在大棚裡種林果!

在胡明鈺和縣鄉幹部的動員下, 農民們種下了400畝棗樹。 但是, 種了棗樹苗的老百姓, 第一年沒有看到收益, 還得貼上精力和資金, 而種哈密瓜每畝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 有人就想把棗樹挖掉種哈密瓜。 但是, 兩個月後, 這一批棗樹就掛果了。 正在鄉親們驚歎著這小小的棗樹上竟然結了100多個果子的時候,

胡明鈺抄起一根棍子, 劈裡啪啦打掉了不少。 看著大家又驚訝又心疼的眼神, 胡明鈺解釋道:“棗樹也得‘計劃生育’, 果子才能長得大, 長得好。 金秋十月, 荒蕪了一億三千年之久的戈壁灘, 每畝竟產出1000公斤紅棗, 給鄉親們帶來1萬元左右的收入, 是種哈密瓜的3倍之多。 在第三年頭, 鄉親們在下馬崖鄉的戈壁灘上又種上了1500畝棗樹。 如今, 只有780多口人的下馬崖鄉, 光紅棗就人均增收2萬元。

胡明鈺認為, 農民想要種出好的果子, 關鍵是要農民掌握技術。 他致力於研究土壤修復與改良, 他經常一邊指導農民如何採集最佳土樣, 一邊在實驗室通過先進的設備, 對採集的土樣和肥料進行分析, 給農民做出土壤修復最合理化的配方。 胡明鈺告訴記者:“2016年我改成簡約化栽培, 拖拉機能全耕, 減少好多人工。 同時, 鋪蓋滅草布, 一方面不長雜草, 另一方面還可以節水, 從過去的一畝地600方水到現在370方水就足夠了。 有效解決了缺水制約農作物生長的問題。 ”

“我希望盡自己最大努力,

把當地的學生培養成專家, 把農民培養成骨幹。 ”胡明鈺說。 2016年, 他成立了胡明鈺農業技術人才工作室, 全面實施培養幫帶提升工程, 為援疆農業技術人員和哈密當地技術人員搭建起溝通、學習、傳授、幫帶的橋樑和紐帶。

胡明鈺培育的蔬菜

十九大召開後,胡明鈺認真學習了報告內容,覺得幹勁更足了,他今後想把科研專案做好,掌握技術話語權,帶領更多農民增收致富。"總書記的講話,讓我看到了希望,也找到了方向,更加有勁頭,為了新疆的建設發展,為了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我甘願當一名大漠守望者。"(梁倩文)

十九大召開後,胡明鈺認真學習了報告內容,覺得幹勁更足了,他今後想把科研專案做好,掌握技術話語權,帶領更多農民增收致富。"總書記的講話,讓我看到了希望,也找到了方向,更加有勁頭,為了新疆的建設發展,為了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我甘願當一名大漠守望者。"(梁倩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