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身為銅川人,你知道萬里長城第一台在哪裡嗎?

遇見榆林不可錯過美景之鎮北台

中國作為有著五千年歷史的大國, 擁有數不勝數的名勝古跡, 萬里長城, 無疑是最具盛名的景點之一。

提起萬里長城, 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總會是河北的山海關和甘肅的嘉峪關, 而同為長城三大奇觀之一, 位於榆林的鎮北台就顯得低調多了。

鎮北台

鎮北台位於榆林城北4公里的紅山頂上, 是明長城中最為宏偉, 氣勢最磅礴的建築之一。

和嘉峪關、山海關並稱為中國長城三大奇觀。 古人稱東有山海關, 西有嘉峪關, 中有鎮北台, 可見鎮北台的重要地位。 鎮北台以紅山為基, 總占地面積約為5000平米, 台呈正方形, 分四層, 逐層遞減。 東牆南側設有城門, 各層均設有垛口。 原本北二層有由延綏巡撫余子俊所書石刻“鎮北台”現已被毀。 台的每層有石臺階可登, 台依山據險, 巍峨挺拔。 站在鎮北台之頂遠眺, 金沙藍天、碧澄水庫、逶迤長城、綠色林帶和的城郊。

歷史故事

據史書記載, 秦滅六國後, 在榆林地區設置了郡縣, 開始修築長城, 鎮北台長城就是其中的一段。

到了明初, 延綏鎮由綏德遷到了榆林, 並在延綏鎮以北的紅山、神木、黃甫川等地設市與蒙人貿易。 開通互市後, 蒙古人經常趁機南下, 搶奪邊關人民的糧食和財物。 為了保護邊關人民的安全, 防止外邦進犯, 明成化十年(1474年), 延綏巡撫余子俊在秦、隋長城的基礎上歷時4月修築起延綏鎮長城, 同時為配合紅山市的貿易, 修築了易馬城和供蒙人納貢的款貢城, 控制貿易。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 又在長城南北顯要處, 紅山之上款貢城西南角築鎮北台, 居高臨下, 觀察敵情和互市情況。

概況

鎮北台, 位於榆林市城北4公里處。 台呈方形, 共4層, 高30余米。 台基北長82米, 南長76米, 東、西各64米, 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現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建于明萬曆三十五年四月至次年七月, 鎮北台依山而建, 居高臨下, 控南北咽喉, 鎖長城要口, 是古時重要關隘和軍事瞭望台。 被稱為“萬里長城第一台”。

款貢城

款貢城是在鎮北台同期所建的,周長668米,占地約2公頃,是當時進貢貢品,蒙漢民間贈送禮品,洽談貿易的重要場所,在當時的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鎮北台構成了完整的榆林長城建築群。

易馬城

易馬城位於鎮北台西南800米處,面積約為6.5公頃,是當時蒙漢民間自由貿易的城池,當時蒙古人民會趕著牛、羊、馬等帶著各種皮毛和帶著大量綢緞布匹和鹽茶的漢族商人在這裡交易,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現如今的易馬城遺址更是當時蒙漢兩族人民友好相處的歷史見證。對此,清初文人楊蘊在《鎮北台春望》中寫道:關門直向大荒開, 日日牛羊作市來,萬里春風殘雪後,遊人指點赫連台。

明延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兵部右侍郎劉敏寬巡視鎮北台悠然而賦詩《鎮北台》:

重鎮秋聲霽色開,巡行不是為登臺。

千山遠向雲霄列,一水還從沙漠來。

戌閣崔嵬天闕近,塞垣繚繞地維回。

憑高極目狼煙靖,恍是逍遙莨苑偎。

登上鎮北台,極目遠眺,一覽榆林全城的美景,望著遠處的古長城遺址,感歎先輩們的智慧,頓時會覺得心胸開闊,精神抖擻。不禁為這座保護了邊關百姓幾百年的塞上古城肅然起敬。

款貢城

款貢城是在鎮北台同期所建的,周長668米,占地約2公頃,是當時進貢貢品,蒙漢民間贈送禮品,洽談貿易的重要場所,在當時的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鎮北台構成了完整的榆林長城建築群。

易馬城

易馬城位於鎮北台西南800米處,面積約為6.5公頃,是當時蒙漢民間自由貿易的城池,當時蒙古人民會趕著牛、羊、馬等帶著各種皮毛和帶著大量綢緞布匹和鹽茶的漢族商人在這裡交易,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現如今的易馬城遺址更是當時蒙漢兩族人民友好相處的歷史見證。對此,清初文人楊蘊在《鎮北台春望》中寫道:關門直向大荒開, 日日牛羊作市來,萬里春風殘雪後,遊人指點赫連台。

明延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兵部右侍郎劉敏寬巡視鎮北台悠然而賦詩《鎮北台》:

重鎮秋聲霽色開,巡行不是為登臺。

千山遠向雲霄列,一水還從沙漠來。

戌閣崔嵬天闕近,塞垣繚繞地維回。

憑高極目狼煙靖,恍是逍遙莨苑偎。

登上鎮北台,極目遠眺,一覽榆林全城的美景,望著遠處的古長城遺址,感歎先輩們的智慧,頓時會覺得心胸開闊,精神抖擻。不禁為這座保護了邊關百姓幾百年的塞上古城肅然起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