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溫水煮青蛙”——青蛙有那麼蠢嗎?看看實驗結果你會大吃一驚

流言: 【溫水煮青蛙的故事】青蛙直接放到熱水裡面, 青蛙就跳出來了;而把青蛙放到涼水裡面慢慢加熱, 青蛙就不會跳出來, 直到被煮死。

故事外的故事: 溫水煮青蛙的故事估計很多人都知道。 不同人說的版本略有不同, 不過大意都差不多。 這個寓言所講的道理, 也已經被廣泛的引申, 特別是來形容人們對於危機的意識。 說直接進入危機, 那麼人們會立刻警醒, 而逐漸地陷入危機, 人們就不這麼重視了。 聽起來很有道理的, 所以, 這個寓言, 被人權鬥士們, 環保主義者廣泛引用, 要求人們對於一點一滴都不能放鬆。

似乎教授管理的, 也喜歡講這個故事?不過在管理領域, 這個故事也可以有另外一層意思, 就是說一些變革要慢慢來做, 逐漸讓人適應, 這樣才不會出問題。 這個故事流傳很廣, 以至於你不需要把這個故事講完整, 只說溫水煮青蛙, 就足夠讓別人明白是什麼意思了。 溫水煮青蛙甚至還有了一首歌曲, 這首2006年發行的叫做“煮熟了的青蛙”(Boiled frogs)的歌曲, 講述的是普通的勞動者, 在逐漸增加的勞動負荷, 逐漸降低的實際工資面前, 無能為力, 默默忍受的故事。

這個故事還有另外的版本。 說有人真的作了試驗, 把青蛙放到開水裡面, 青蛙沒來得及跳出來, 死了。 而把青蛙放到冷水裡面加熱呢, 青蛙卻自己跳了出來。 反正這個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是錯的。

真相: 青蛙放到沸騰的開水裡面肯定會被燙死的。 水沸騰差不多要100度, 加上水蒸氣, 造成的燙傷是很嚴重的。 青蛙在進入沸水的過程中造成的燙傷, 應該足夠讓青蛙喪失運動的能力了, 自然就跳不出來。 我估計這一點應該沒有什麼人會有疑問。

不過要是說把青蛙放到熱水裡面可能跳出來呢, 也應該是可信的。 總應該存在一個水的溫度, 既不會造成對青蛙的嚴重燙傷而影響其運動能力, 也會讓青蛙感覺到不舒服, 於是決定離開, 也就是跳了出來。 當然只在這裡推測沒多大意思, 最好還是看看實驗結果。

你別說, 還真有人做煮青蛙的實驗。 不過做的不是把青蛙放到熱水裡面, 而是放到冷水裡面加熱, 也就是這個故事的第二部分。 慢慢加熱青蛙, 青蛙究竟會跳出來, 還是死在裡面呢?做這個實驗的, 是奧克拉何馬大學的動物學教授霍奇森。 霍奇森研究的是不同種類的兩栖類對溫度的反應。 青蛙屬於兩栖類動物。 兩栖類是冷血動物, 也是變溫動物,

體溫會隨著環境的溫度進行調整。 霍奇森研究的, 就是兩栖類可以耐受的最高溫度是多少。 你看看, 科學家總是會給一些稀奇古怪的實驗找一些聽起來很科學的藉口。 霍奇森選定的加熱速率, 是每分鐘2華氏度, 也就是差不多1.1攝氏度。 霍奇森發現, 到了一定溫度以後, 青蛙會開始躁動不安, 試圖逃離這個環境, 如果裝載的容器允許, 青蛙還是會跳出來的。 基於此, 霍奇森宣佈, 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是錯誤的。

不過, 再翻翻故紙堆, 當然是在電腦上面翻, 還能發現更早期的實驗。 早在1869年, 就有人煮過青蛙了。 一個德國的科學家哥而茨, 在尋找靈魂這個東西的時候, 設計了這麼一個實驗。 把切掉了大腦的青蛙放在冷水裡面慢慢加熱,

青蛙就被煮死在裡面了, 而把正常的青蛙也同樣處理, 正常的青蛙會試圖跳出來。 這個實驗原意我們不用去理會到。 不過, 看來差不多150年前“溫水煮青蛙”這個事情就已經有了結論。 不過等等, 哥而茨不是唯一一個在100多年前做這個實驗的。 1872, 一個叫做亨滋曼的宣佈, 如果你加熱的速率足夠低, 那麼, 青蛙並沒有跳出來的打算。 1875年, 這個實驗還被另外一個人證實。 兩個實驗矛盾嗎?哥而茨與亨滋曼的實驗的區別是加熱的速度不同。 哥而茨的實驗中, 從17.5攝氏度加熱到56攝氏度, 花了10分鐘, 這樣, 每分鐘的平均升溫速度就達到了3.8攝氏度, 比後來霍奇森使用的加熱速率還快。 所以, 哥而茨觀察到青蛙很不喜歡這個溫度, 試圖跳出來。 而亨滋曼的實驗,加熱速率要低很多。亨滋曼使用了90分鐘把水從21攝氏度加熱到了37.5攝氏度,平均每分鐘升溫速率不到0.2攝氏度,就沒觀察到青蛙的行為異常。青蛙可耐受的臨界高溫(critical thermal maximum,CTM)大約是36-37攝氏度。如果加熱到37.5攝氏度,青蛙即使沒有立即死亡,已經喪失一躍而起的能力了,死亡已離它不遠了。

這些“煮”青蛙的實驗目的都是考察溫度和神經反射性的關係。在較快的加熱速率下,青蛙能跳出來,原因很好理解:熱刺激引起了青蛙的應激反應——跳走。而在較慢升溫過程中,由於類似“感覺適應”的原因,持續細微的溫度變化使得青蛙適應了這種刺激,反射應激性降低,直到達到可耐受的臨界高溫,無法逃生。從這點上來說,“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過讓青蛙無法察覺的溫度變化和我們平時的“煮”有一些差別。

結論: 在溫度變化明顯的情況下,青蛙可以迅速跳出。而當水溫變化很微小的時候,青蛙就難於察覺,而失去逃生的機會。“溫水煮青蛙”故事背後的依據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過能煮死青蛙的這個升溫條件和我們一般理解的“煮”不太一樣。

向實驗中獻身的青蛙們致敬! 而亨滋曼的實驗,加熱速率要低很多。亨滋曼使用了90分鐘把水從21攝氏度加熱到了37.5攝氏度,平均每分鐘升溫速率不到0.2攝氏度,就沒觀察到青蛙的行為異常。青蛙可耐受的臨界高溫(critical thermal maximum,CTM)大約是36-37攝氏度。如果加熱到37.5攝氏度,青蛙即使沒有立即死亡,已經喪失一躍而起的能力了,死亡已離它不遠了。

這些“煮”青蛙的實驗目的都是考察溫度和神經反射性的關係。在較快的加熱速率下,青蛙能跳出來,原因很好理解:熱刺激引起了青蛙的應激反應——跳走。而在較慢升溫過程中,由於類似“感覺適應”的原因,持續細微的溫度變化使得青蛙適應了這種刺激,反射應激性降低,直到達到可耐受的臨界高溫,無法逃生。從這點上來說,“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過讓青蛙無法察覺的溫度變化和我們平時的“煮”有一些差別。

結論: 在溫度變化明顯的情況下,青蛙可以迅速跳出。而當水溫變化很微小的時候,青蛙就難於察覺,而失去逃生的機會。“溫水煮青蛙”故事背後的依據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過能煮死青蛙的這個升溫條件和我們一般理解的“煮”不太一樣。

向實驗中獻身的青蛙們致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