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因時因病因池對於草魚疾病的發生規律與防治要點的分析

用生產第一線的水產養殖體會來助推漁業發展提振產業效益

在池塘大宗淡水魚的養殖中, 對草魚疾病的防治仍然是當前整個魚病防治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是養魚人迫切期盼解決的突出問題。 從近幾年對草魚疾病診治的實踐中瞭解到, 對草魚危害嚴重的主要疾病有:指環蟲病、車輪蟲病、腸炎、爛鰓、赤皮病、肝膽疾病、細菌性敗血症、病毒性出血病以及因水質惡化引起的發病死亡。 熟知這些草魚疾病的發生規律, 因時因病因池採取有效的防治方法, 是成功防治草魚疾病的關鍵。

1、草魚疾病的發生規律

(1 )指環蟲病、車輪蟲病

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3~5月常常因指環蟲病引起魚大量死亡, 5月始以後車輪蟲病危害十分嚴重, 且頻繁發生。

(顯微鏡視野內的指環蟲)

當水溫已回升到10℃以上, 在正常天氣草魚不吃草或不攝食或銜草竄遊;草魚沿池邊乏力地緩慢遊動, 有的可見尾鰭發白;或聚集在下風處、半水處暗浮頭;水色好, 水面平靜, 吃食正常, 早晨卻突然發現死魚, 這種現象大多在陰雨天時出現, 一天的死亡量有的達幾十上百尾之多;目檢病魚外觀基本正常, 只是體表粘液多, 有的尾鰭邊緣略發白,

鰭條部分缺損, 掀開鰓蓋, 只見鰓絲鮮紅, 粘液多。

上述病症說明池魚很可能感染了指環蟲或者車輪蟲病, 最好作進一步鏡檢確診。

(2) 草魚腸炎併發症

5~6月是草魚腸炎並伴有早期肝膽病和爛鰓、赤皮病的高發期。 這一階段是“大麥黃”和夏至梅雨季節, 隨著初夏的來臨, 氣溫、水溫已較高, 水體各種病原體滋生繁殖, 侵襲魚體;雖然初夏氣溫總體回升, 但春夏之交的氣候變化無常, 梅雨季節連綿陰雨, 魚的應激反應強烈, 抗病力下降。

(象草)

如果投喂黑麥草、象草過量, 或在青精飼料轉換階段, 一開始就投喂顆粒飼料過猛, 極易引發腸炎, 加之梅雨季節溶氧不足, 直接影響飼料的消化吸收, 加重腸炎病情;許多養魚人在春季對鰓上寄生蟲的殺滅不及時, 不徹底, 鰓組織已經被寄生蟲破壞, 也為繼發細菌性爛鰓埋下了禍根, 多種因素使這一階段的草魚發病率、死亡率升高。

(草魚“蛙泳”:這裡所說的草魚“蛙泳”現象:是指主養草魚的精養魚池使用投餌機投料結束後魚群本應散去, 但一段時間內仍然有少數草魚呈分散性地在水面上作跳躍狀運動)

發病池的主要特徵有:池邊無力遊動的草魚頭部背部發黑;投喂顆粒飼料20~30分鐘後草魚出現“蛙泳”現象;死亡的草魚大多數為50~500g規格的魚種;檢查病魚, 有的鰓上粘液多, 有的附著污泥, 有的鱗片脫落, 幾乎所有發病魚的肝呈土黃色,膽腫大發黑或萎縮無膽汗,腸壁充血發紅,腸內無食,脹氣,有黃色粘液或氣泡。

(3) 高溫期草魚綜合症

7~8月高溫期,草魚的發病情況與5~6月相比總體趨於平穩。但隨著顆粒飼料的加量投喂,水質不斷惡化,草魚的腸炎和肝膽疾病進一步加重,因水質惡化常引起草魚應激性死亡,接踵而來的還有草魚細菌性敗血症。所以部分池草魚的死亡仍很嚴重,大小魚都死,每天死亡量十多尾、幾十尾、多至上百尾。

草魚肝臟顏色與5~6月相比有所變化,除肝呈土黃色外,以肝發白居多,膽特大發黑,大部分腸發紅、無食。

患細菌性敗血症的草魚,口腔、鰭基、眼眶、鰓絲充血,嚴重的有血水從肛門流出。幾乎所有發病池亞硝酸鹽含量在0.3mg/L以上。

(4)草魚"白露"病

9~10月,是池塘養殖促生長攻產量必須牢牢把握住的最後階段,因此,顆粒飼料的投喂量比中、前期更大,池塘負荷加重甚至超負荷運行,水質惡化程度較7~8月更嚴重,如果“秋老虎”發威或晝夜溫差大,也會出現草魚應激性死亡,發病死亡的草魚和相對健康的草魚,都有肝膽病變,除黃肝、白肝外,還有花肝、綠肝、脂肪肝。白露前後草魚種的病毒性出血病開始流行。

2、草魚疾病的防治要點

(1) 預防關鍵環節和重點內容

1.三~五月殺好指環蟲、車輪蟲等寄生蟲。

3月底前,可以先用殺滅指環蟲類藥物專殺1次指環蟲,第2天用阿維菌素;黑麥草吃完後與投喂顆粒飼料之前,用90%敵百蟲+96%硫酸銅+硫酸亞鐵“三合一”殺蟲,用量分別為1m水深500-750g、450g、180g/畝,或在4月底5月初用殺滅車輪蟲藥物專殺1次車輪蟲。

以後根據情況做到有蟲必殺。培育當年草魚種的魚池,在白露之前分別還要用藥殺滅指環蟲和車輪蟲一次或兩次。

2.投喂優質顆粒飼料

投喂優質顆粒飼料,是提高養殖魚產量和養魚經濟效益的根本保障,是實施池塘健康養殖,減少草魚發病率、提高草魚成活率的前提條件。

選擇飼料不要只注重價格,更要注重價值。劣質飼料雖然價格低,但飼養不久,草魚就開始發病死亡,且越喂越死,越死越多,中期不得不停料,得不償失。真正優質的飼料喂魚不僅長得快,而且發病少,更加能防病。

3.投喂內服藥

開始投喂顆粒飼料後,隨之就要及時、定期的內服三黃粉、大蒜素、肝膽利康散等中草藥,適當補充維生素C、免疫多糖,每次喂3~5天,有效預防腸炎和肝膽疾病。

肝臟呈明顯的“綠肝”狀(汪開毓)

立秋之後,飼養草魚種要及時內服三黃粉、免疫多糖、板藍根,預防病毒性出血病。

4. 科學餵料,嚴格控制投飼量

5~6月這一階段的草魚大多數為500g左右規格的魚種,搶食能力特強,尤其要注意控制投飼量,投餌率不超過2%,剛開始以吃四成飽為宜;7~10月投餌率不超過3%,以吃八分飽為宜。

肝臟明顯腫大,肝色逐漸變淡變黃(汪開毓)

按上述標準投喂,當草魚吃食異常旺盛時,千萬不要以為是投食不足,魚吃不飽,盲目加量。

5. 水質調控

始終把水質調控作為魚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保持池水豐富溶氧量和正常PH值,防止氨氮、亞硝酸鹽超標是硬指標。

首先把經常加注新水、適時開啟增氧機、合理施肥、注重增施磷肥,保持水質肥、活、嫩、爽等常規措施落到實處,其次使用化學藥物和生物製劑相結合的方法調節水質。

春季水質發黑,氨氮超標現象較多,可用水質保護解毒劑處理,7~10月亞硝酸鹽超標嚴重,可用亞硝酸鹽降解劑處理,水溫20℃以上時,每10-15天左右使用一次調水劑或益生菌調水。

6.使用消毒殺菌藥物

適當使用消毒殺菌藥物,如硫醚沙星、二氧化氯、溴氯海因、大黃精華、聚維酮碘、戊二醛。

魚種投放後緊接著使用硫醚沙星可有效避免水黴病、赤皮病的發生,魚池拉網後使用硫醚沙星可有效防止因魚體受傷感染出血病。

7.使用抗應激藥物

連續陰雨、持續高溫和氣溫突變、忽高忽低時及時使用抗應激藥物應對惡劣氣候,拉網前使用抗應激藥物,避免拉網後出現大量死魚。

(2) 綜合治療方案和注意事項

中後期草魚發病死亡往往不是一種疾病所致,而是多種疾病或者說多種致病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治療魚病時一定要先經過診斷,查明發病原因後分步驟地實施綜合治療,切不可盲目用藥。

銅中毒時,肝臟受損並出現“綠肝”的變化(汪開毓)

1.當水體氨氮或者亞硝酸鹽超標時,第一步用改底藥處理水質底質,或用亞硝酸鹽降解劑進行處理。

2.若檢查有寄生蟲,第二步在調水之後的第二天,則有針對性地使用殺蟲藥。殺滅指環蟲,殺滅車輪蟲,嚴重時連用2次。

3. 第三步,在殺蟲之後的第2天,使用消毒殺菌藥物,病情嚴重的連用2天。一般可選用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若出血症狀明顯,則用戊二醛和苯紮溴銨潑灑。

4.從治療的第1天開始,飼料減半後拌內服藥投喂。或者停止投喂原來的所有飼料改為投喂藥餌,每天1次,每次投喂量占吃食魚體重的2%~3%,連喂5~7天。

5.治療結束後,用調水劑或解毒劑調水。

3 體會

(1) 當草魚疾病是由水質、寄生蟲、病菌等多種因素共同導致時,一定要按照先調水、再殺蟲、後殺菌的治療程式用藥,水質不先處理好,寄生蟲不殺滅,直接用殺菌藥是徒勞無益的。

治病過程中對水質的優先處理,必須採取化學方法,而非使用生物製劑。其理由有四點:

一是可以快速補充水體溶解氧,降解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或緩解魚的應激反應。

二是使用化學方法調節水質後緊接著可以實施下一步治療方案,即可以使用殺蟲殺菌藥物,不耽誤治療時間,假如用生物製劑,至少要等到3~5天后才能用藥。

三是大多數化學類調水產品在陰雨天時也可以使用,而大多數生物製劑必須選擇晴天才能使用。

四是使用化學方法調節水質後,可提高殺蟲、殺菌和內服藥物的療效。

(2 )治療單純的草魚細菌性爛鰓病,使用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後,連用兩次高含量的強氯精,會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但當草魚有嚴重肝膽病變時,千萬不要亂用刺激性太強的殺蟲、殺菌藥物,比如代森銨、高含量強氯精、次氯酸鈉。以代森銨為例,代森銨目前廣泛用於殺滅車輪蟲,雖然效果較好,但副作用也較大,特別對患有肝膽疾病的草魚種具有很強的刺激性,引起草魚持續死亡,如果使用後遇陰雨天氣,則死亡量更大、死亡時間更長。

(3) 對治療患腸炎、肝膽病變的草魚疾病,一定要減食後使用內服藥。

減食可以減輕腸道、肝臟的代謝負擔,對疾病的治癒非常重要,有時甚至比藥物治療更靈驗、更有效。治療黃肝、白肝疾病和腸炎、爛鰓、敗血症時還是要內服抗生素藥消炎抗菌,單純地內服保肝藥效果緩慢,甚至效果很差。

草魚脂肪肝(陳輝)

有一種觀點認為,當草魚出現肝膽病變後,不能先服用抗生素,應先保肝護肝一星期左右後再用抗生素或完全不用抗生素,筆者認為不能一概而論。

第一、當草魚單純地表現出肝發黃或發綠或發白而無爛鰓、腸炎、出血症狀時,可只用板藍根、三黃散等中草藥和免疫多糖、Vc保肝護肝,如果有肝膽病,並伴有爛鰓、腸炎、出血等症,就必須先用抗生素快速抗菌消炎。

第二、抗生素有副作用,因用於治療的時間一般只有5~7天,除磺胺類藥物外,短期內不會對肝臟造成大的損傷,況且肝臟本身具有解毒功能,只有長期投入抗生素或嚴重超量使用才會導致肝腎損傷,我們強調不要在平時預防中添加抗生素,但也不能因為抗生素有副作用就懼怕用於治療。

第三、魚真正得了肝膽病,也不是幾天內通過內服保肝藥就能使病變的肝臟逆轉的,真正減輕肝臟負擔的是減食、調水,不用刺激性強的潑灑藥,其中減食、調水是關鍵。

病魚停止死亡後還要繼續減食餵養,內服中草藥鞏固療效,防止魚病反彈。

(來源:《當代水產》,經"水花魚"公眾號編輯,內容有增減)

幾乎所有發病魚的肝呈土黃色,膽腫大發黑或萎縮無膽汗,腸壁充血發紅,腸內無食,脹氣,有黃色粘液或氣泡。

(3) 高溫期草魚綜合症

7~8月高溫期,草魚的發病情況與5~6月相比總體趨於平穩。但隨著顆粒飼料的加量投喂,水質不斷惡化,草魚的腸炎和肝膽疾病進一步加重,因水質惡化常引起草魚應激性死亡,接踵而來的還有草魚細菌性敗血症。所以部分池草魚的死亡仍很嚴重,大小魚都死,每天死亡量十多尾、幾十尾、多至上百尾。

草魚肝臟顏色與5~6月相比有所變化,除肝呈土黃色外,以肝發白居多,膽特大發黑,大部分腸發紅、無食。

患細菌性敗血症的草魚,口腔、鰭基、眼眶、鰓絲充血,嚴重的有血水從肛門流出。幾乎所有發病池亞硝酸鹽含量在0.3mg/L以上。

(4)草魚"白露"病

9~10月,是池塘養殖促生長攻產量必須牢牢把握住的最後階段,因此,顆粒飼料的投喂量比中、前期更大,池塘負荷加重甚至超負荷運行,水質惡化程度較7~8月更嚴重,如果“秋老虎”發威或晝夜溫差大,也會出現草魚應激性死亡,發病死亡的草魚和相對健康的草魚,都有肝膽病變,除黃肝、白肝外,還有花肝、綠肝、脂肪肝。白露前後草魚種的病毒性出血病開始流行。

2、草魚疾病的防治要點

(1) 預防關鍵環節和重點內容

1.三~五月殺好指環蟲、車輪蟲等寄生蟲。

3月底前,可以先用殺滅指環蟲類藥物專殺1次指環蟲,第2天用阿維菌素;黑麥草吃完後與投喂顆粒飼料之前,用90%敵百蟲+96%硫酸銅+硫酸亞鐵“三合一”殺蟲,用量分別為1m水深500-750g、450g、180g/畝,或在4月底5月初用殺滅車輪蟲藥物專殺1次車輪蟲。

以後根據情況做到有蟲必殺。培育當年草魚種的魚池,在白露之前分別還要用藥殺滅指環蟲和車輪蟲一次或兩次。

2.投喂優質顆粒飼料

投喂優質顆粒飼料,是提高養殖魚產量和養魚經濟效益的根本保障,是實施池塘健康養殖,減少草魚發病率、提高草魚成活率的前提條件。

選擇飼料不要只注重價格,更要注重價值。劣質飼料雖然價格低,但飼養不久,草魚就開始發病死亡,且越喂越死,越死越多,中期不得不停料,得不償失。真正優質的飼料喂魚不僅長得快,而且發病少,更加能防病。

3.投喂內服藥

開始投喂顆粒飼料後,隨之就要及時、定期的內服三黃粉、大蒜素、肝膽利康散等中草藥,適當補充維生素C、免疫多糖,每次喂3~5天,有效預防腸炎和肝膽疾病。

肝臟呈明顯的“綠肝”狀(汪開毓)

立秋之後,飼養草魚種要及時內服三黃粉、免疫多糖、板藍根,預防病毒性出血病。

4. 科學餵料,嚴格控制投飼量

5~6月這一階段的草魚大多數為500g左右規格的魚種,搶食能力特強,尤其要注意控制投飼量,投餌率不超過2%,剛開始以吃四成飽為宜;7~10月投餌率不超過3%,以吃八分飽為宜。

肝臟明顯腫大,肝色逐漸變淡變黃(汪開毓)

按上述標準投喂,當草魚吃食異常旺盛時,千萬不要以為是投食不足,魚吃不飽,盲目加量。

5. 水質調控

始終把水質調控作為魚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保持池水豐富溶氧量和正常PH值,防止氨氮、亞硝酸鹽超標是硬指標。

首先把經常加注新水、適時開啟增氧機、合理施肥、注重增施磷肥,保持水質肥、活、嫩、爽等常規措施落到實處,其次使用化學藥物和生物製劑相結合的方法調節水質。

春季水質發黑,氨氮超標現象較多,可用水質保護解毒劑處理,7~10月亞硝酸鹽超標嚴重,可用亞硝酸鹽降解劑處理,水溫20℃以上時,每10-15天左右使用一次調水劑或益生菌調水。

6.使用消毒殺菌藥物

適當使用消毒殺菌藥物,如硫醚沙星、二氧化氯、溴氯海因、大黃精華、聚維酮碘、戊二醛。

魚種投放後緊接著使用硫醚沙星可有效避免水黴病、赤皮病的發生,魚池拉網後使用硫醚沙星可有效防止因魚體受傷感染出血病。

7.使用抗應激藥物

連續陰雨、持續高溫和氣溫突變、忽高忽低時及時使用抗應激藥物應對惡劣氣候,拉網前使用抗應激藥物,避免拉網後出現大量死魚。

(2) 綜合治療方案和注意事項

中後期草魚發病死亡往往不是一種疾病所致,而是多種疾病或者說多種致病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治療魚病時一定要先經過診斷,查明發病原因後分步驟地實施綜合治療,切不可盲目用藥。

銅中毒時,肝臟受損並出現“綠肝”的變化(汪開毓)

1.當水體氨氮或者亞硝酸鹽超標時,第一步用改底藥處理水質底質,或用亞硝酸鹽降解劑進行處理。

2.若檢查有寄生蟲,第二步在調水之後的第二天,則有針對性地使用殺蟲藥。殺滅指環蟲,殺滅車輪蟲,嚴重時連用2次。

3. 第三步,在殺蟲之後的第2天,使用消毒殺菌藥物,病情嚴重的連用2天。一般可選用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若出血症狀明顯,則用戊二醛和苯紮溴銨潑灑。

4.從治療的第1天開始,飼料減半後拌內服藥投喂。或者停止投喂原來的所有飼料改為投喂藥餌,每天1次,每次投喂量占吃食魚體重的2%~3%,連喂5~7天。

5.治療結束後,用調水劑或解毒劑調水。

3 體會

(1) 當草魚疾病是由水質、寄生蟲、病菌等多種因素共同導致時,一定要按照先調水、再殺蟲、後殺菌的治療程式用藥,水質不先處理好,寄生蟲不殺滅,直接用殺菌藥是徒勞無益的。

治病過程中對水質的優先處理,必須採取化學方法,而非使用生物製劑。其理由有四點:

一是可以快速補充水體溶解氧,降解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或緩解魚的應激反應。

二是使用化學方法調節水質後緊接著可以實施下一步治療方案,即可以使用殺蟲殺菌藥物,不耽誤治療時間,假如用生物製劑,至少要等到3~5天后才能用藥。

三是大多數化學類調水產品在陰雨天時也可以使用,而大多數生物製劑必須選擇晴天才能使用。

四是使用化學方法調節水質後,可提高殺蟲、殺菌和內服藥物的療效。

(2 )治療單純的草魚細菌性爛鰓病,使用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後,連用兩次高含量的強氯精,會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但當草魚有嚴重肝膽病變時,千萬不要亂用刺激性太強的殺蟲、殺菌藥物,比如代森銨、高含量強氯精、次氯酸鈉。以代森銨為例,代森銨目前廣泛用於殺滅車輪蟲,雖然效果較好,但副作用也較大,特別對患有肝膽疾病的草魚種具有很強的刺激性,引起草魚持續死亡,如果使用後遇陰雨天氣,則死亡量更大、死亡時間更長。

(3) 對治療患腸炎、肝膽病變的草魚疾病,一定要減食後使用內服藥。

減食可以減輕腸道、肝臟的代謝負擔,對疾病的治癒非常重要,有時甚至比藥物治療更靈驗、更有效。治療黃肝、白肝疾病和腸炎、爛鰓、敗血症時還是要內服抗生素藥消炎抗菌,單純地內服保肝藥效果緩慢,甚至效果很差。

草魚脂肪肝(陳輝)

有一種觀點認為,當草魚出現肝膽病變後,不能先服用抗生素,應先保肝護肝一星期左右後再用抗生素或完全不用抗生素,筆者認為不能一概而論。

第一、當草魚單純地表現出肝發黃或發綠或發白而無爛鰓、腸炎、出血症狀時,可只用板藍根、三黃散等中草藥和免疫多糖、Vc保肝護肝,如果有肝膽病,並伴有爛鰓、腸炎、出血等症,就必須先用抗生素快速抗菌消炎。

第二、抗生素有副作用,因用於治療的時間一般只有5~7天,除磺胺類藥物外,短期內不會對肝臟造成大的損傷,況且肝臟本身具有解毒功能,只有長期投入抗生素或嚴重超量使用才會導致肝腎損傷,我們強調不要在平時預防中添加抗生素,但也不能因為抗生素有副作用就懼怕用於治療。

第三、魚真正得了肝膽病,也不是幾天內通過內服保肝藥就能使病變的肝臟逆轉的,真正減輕肝臟負擔的是減食、調水,不用刺激性強的潑灑藥,其中減食、調水是關鍵。

病魚停止死亡後還要繼續減食餵養,內服中草藥鞏固療效,防止魚病反彈。

(來源:《當代水產》,經"水花魚"公眾號編輯,內容有增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