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區塊鏈遠遠超出你的想像

談到區塊鏈, 大家想到的就是比特幣, 但很少人知道, 比特幣從概念誕生至今已近十個年頭了。 比特幣推動了區塊鏈的發展, 但從未來趨勢上看, 區塊鏈的發展空間更大:毫無疑問, 區塊鏈遠大於比特幣本身。

剛剛過去的2017年, 幾乎所有的科技巨頭和金融科技公司不約而同發力區塊鏈市場, 自主研發或與區塊鏈技術公司合作, 探索區塊鏈在相關領域的應用與發展, 區塊鏈金融、區塊鏈醫療、區塊鏈遊戲等新應用不斷湧現。

比特幣期貨推出

全球最大的期貨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在美東時間2017年12月17日傍晚6點(北京時間2017年12月18日早上7點)推出了自己的比特幣期貨合約, 並以“BTC”為代碼進行交易。 雖然在推出2小時後開始下跌, 但參與此次交易的人數還是遠遠超過了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 比特幣期貨的推出是加密貨幣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包括納斯達克和Cantor Fitzgerald 在內的一些機構巨頭也計畫推出自己的比特幣衍生品合約。

IFO崛起, BCH進入主流數位貨幣

IFO被稱為數位貨幣首次分叉發行, 其中, BCH是IFO系列最早誕生的, 同時也是目前分叉幣系列價格最高的。 截至12月28日, BCH價格為17 399.60元, 已經超越乙太幣成為全球第二大數位貨幣。 同時, 相較於比特幣, BCH擁有低手續費等優勢, 被眾多業內人士認為是最有可能替代比特幣的分叉幣。 在比特幣現金之後, 分叉風氣開始盛行, 陸續出現了比特幣黃金(BitcoinGold)、B2X(BitcoinX)、比特幣鑽石(BitcoinDiamond)、超級比特幣(SuperBitcoi)等分叉幣, 都可屬於IFO。

法定數位貨幣計畫

2017年隨著區塊鏈與數位貨幣的飛速發展, 越來越多國家地區的政府和監管當局開始正視數字貨幣的存在和價值, 也逐漸看到數位貨幣底層區塊鏈技術的真正價值。

2017年2月, 中國人民銀行旗下的數字貨幣研究所正式掛牌成立;10月, 俄羅斯對外宣佈將發行其自有的"加密盧布"。 除了中、俄兩國以外, 日本、澳大利亞、哈薩克、烏拉圭等國都正式對外宣佈正在研究各自的法定數位貨幣計畫和方案。

預計未來在法定數位貨幣環境下, 通過預設可靠的程式與演算法規則, 在保證幣值穩定的前提下, 由經濟系統自發、內生地決策貨幣供應量, 自動發行和回收貨幣將成為可能, 中央銀行的角色或許不僅僅是貨幣發行量的決策者, 還是貨幣發行演算法規則的設計者。

ICO納入監管

資料顯示, 截至2017年9月4日, 國內平臺發起的ICO專案募集資金總額在60-70億元。 數位貨幣交易平臺共計73家,

累計參與人次達到10萬以上。 比特幣價格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讓ICO活動加速失控, 部分專案甚至涉嫌非法集資和欺詐。 2017年9月4日, 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六部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資訊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 啟動了對ICO活動的整頓, 叫停了ICO。

在國外,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也對ICO發出過正式警告;印度政府繼續對虛擬貨幣持中立態度, 建議謹慎投資並且聲明任何損失都由投資者自己承擔。 儘管各個國家對加密貨幣的態度不甚相同, 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 沒有一個國家忽視加密貨幣可能帶來的巨大破壞性和不確定性。

區塊鏈安全

2017年12月, 韓國著名數位貨幣交易所Youbit受到駭客襲擊,

最終宣佈破產。 隨著數位貨幣價格的日益高漲, 數位貨幣交易所被攻擊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如何解決好日益嚴重的技術安全問題, 是保障數位貨幣良好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 另外, 區塊鏈的技術安全問題也應該受到金融機構的重視。 隨著更多金融企業將相關業務與區塊鏈技術相融合, 數位貨幣交易所出現的資料被盜、資訊洩密等問題將是前車之鑒。

首個區塊鏈基礎標準

2017年5月16日, 在工信部資訊化和軟體服務業司指導下, 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公佈了《區塊鏈和分散式帳本技術參考架構》(下稱《參考架構》)標準, 這也是首個政府指導下的國內區塊鏈基礎標準。 《區塊鏈參考架構》給出了區塊鏈相關的重要術語和定義, 在國際上填補了區塊鏈參考架構標準的空白。其規定了區塊鏈和分散式帳本技術的參考架構、典型特徵和部署模式,系統描述了區塊鏈的生態系統,對各行業選擇和應用區塊鏈服務、對建設區塊鏈系統等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目前,除研究制定了《參考架構》外,還有《區塊鏈和分散式帳本技術資料格式規範》等標準。

醫療區塊鏈

目前,醫療資料安全和患者隱私保障仍是醫療行業的核心問題。區塊鏈因其區高冗餘、無法篡改、低成本和能進行多簽名複雜許可權的管理能力,成為了醫療資料保管的最佳方案。2017年區塊鏈在醫療領域同樣發揮了巨大作用。

2017年5月,醫療區塊鏈解決方案供應商 Patientory 正式開啟了代幣銷售,這是醫療保健領域的第一個加密代幣。2017年9月,Change Healthcare宣佈推出首個用於企業級醫療保健的區塊鏈解決方案,將使消費者和服務供應商提高收入迴圈效率,改進即時分析,削減成本並改進服務。2017年10月,諾基亞和芬蘭最大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的OP Financial Group聯手推出了一個新的醫療區塊鏈試點項目。2017年11月,Health Wizz宣佈推出了一款移動平臺,利用區塊鏈、移動技術和資料管理技術,説明患者整理病歷資料,讓患者可以隨時隨地安全訪問自己的資料庫。隨著越來越多的醫療企業將研究重點瞄準在了區塊鏈上,區塊鏈技術有望改變全球醫療行業,將有更多的患者和醫療服務機構享受到區塊鏈技術所帶來的便利。

區塊鏈寵物養成遊戲

2017年11月28日,基於乙太坊的養貓遊戲CryptoKitties問世,並且在不到一周的時間裡風靡全世界。CryptoKitties 的貓咪生成、繁殖和交易功能,每只虛擬貓,其實在乙太坊區塊鏈平臺上都是一條代碼。每一條代碼都是獨特的,按照 CryptoKitties 的開發演算法,對應成每一隻貓獨特的外觀特徵和屬性。

區塊鏈+金融

2017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區塊鏈的研發與應用中。在國內,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先後和金融科技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建立金融科技實驗室,研發區塊鏈技術的落地應用。郵儲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等股份制銀行則紛紛在跨境支付結算以及票據領域等領域,開始落地嘗試。傳統保險企業也在2017年開始佈局區塊鏈領域,意圖改造傳統保險業務流程,提升自身保險業務的效率和精准度。主流的金融科技企業在供應鏈金融以及資產證券化等領域陸續落地。

國外方面,縱觀2017年,全球範圍內金融機構與金融企業之間、金融企業與金融企業之間在區塊鏈領域的合力也愈加頻密。美國方面,納斯達克在7月與瑞士交易所簽署協定,用於進一步推動納斯達克金融區塊鏈框架的商業化;歐洲方面,英國滙豐銀行、荷蘭國際集團、百達銀行、加拿大皇家銀行等九家歐洲銀行在10月發起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股票交易試點Fundchain;12月,澳交所(ASX)正式宣佈經過兩年的概念驗證階段,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交易結算系統將正式落地。

與此同時,國際區塊鏈金融應用落地層面,落地領域和產品也愈加多元化。例如在8月,法國巴黎銀行(BNPParibas)、紐約梅隆銀行(BNYMellon)、道富銀行(StateStreet)以及荷蘭安智銀行(ING)等七家國際銀行聯合推出名為FusionLenderComm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銀團貸款產品;10月,日本金融服務管理局(FSA)對外宣佈與三菱東京UFJ銀行(MUFJ)、瑞穗銀行和三井住友銀行進行合作聯合開發測試基於銀行和金融機構之間的即時共用個人資訊平臺。

在國際上填補了區塊鏈參考架構標準的空白。其規定了區塊鏈和分散式帳本技術的參考架構、典型特徵和部署模式,系統描述了區塊鏈的生態系統,對各行業選擇和應用區塊鏈服務、對建設區塊鏈系統等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目前,除研究制定了《參考架構》外,還有《區塊鏈和分散式帳本技術資料格式規範》等標準。

醫療區塊鏈

目前,醫療資料安全和患者隱私保障仍是醫療行業的核心問題。區塊鏈因其區高冗餘、無法篡改、低成本和能進行多簽名複雜許可權的管理能力,成為了醫療資料保管的最佳方案。2017年區塊鏈在醫療領域同樣發揮了巨大作用。

2017年5月,醫療區塊鏈解決方案供應商 Patientory 正式開啟了代幣銷售,這是醫療保健領域的第一個加密代幣。2017年9月,Change Healthcare宣佈推出首個用於企業級醫療保健的區塊鏈解決方案,將使消費者和服務供應商提高收入迴圈效率,改進即時分析,削減成本並改進服務。2017年10月,諾基亞和芬蘭最大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的OP Financial Group聯手推出了一個新的醫療區塊鏈試點項目。2017年11月,Health Wizz宣佈推出了一款移動平臺,利用區塊鏈、移動技術和資料管理技術,説明患者整理病歷資料,讓患者可以隨時隨地安全訪問自己的資料庫。隨著越來越多的醫療企業將研究重點瞄準在了區塊鏈上,區塊鏈技術有望改變全球醫療行業,將有更多的患者和醫療服務機構享受到區塊鏈技術所帶來的便利。

區塊鏈寵物養成遊戲

2017年11月28日,基於乙太坊的養貓遊戲CryptoKitties問世,並且在不到一周的時間裡風靡全世界。CryptoKitties 的貓咪生成、繁殖和交易功能,每只虛擬貓,其實在乙太坊區塊鏈平臺上都是一條代碼。每一條代碼都是獨特的,按照 CryptoKitties 的開發演算法,對應成每一隻貓獨特的外觀特徵和屬性。

區塊鏈+金融

2017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區塊鏈的研發與應用中。在國內,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先後和金融科技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建立金融科技實驗室,研發區塊鏈技術的落地應用。郵儲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等股份制銀行則紛紛在跨境支付結算以及票據領域等領域,開始落地嘗試。傳統保險企業也在2017年開始佈局區塊鏈領域,意圖改造傳統保險業務流程,提升自身保險業務的效率和精准度。主流的金融科技企業在供應鏈金融以及資產證券化等領域陸續落地。

國外方面,縱觀2017年,全球範圍內金融機構與金融企業之間、金融企業與金融企業之間在區塊鏈領域的合力也愈加頻密。美國方面,納斯達克在7月與瑞士交易所簽署協定,用於進一步推動納斯達克金融區塊鏈框架的商業化;歐洲方面,英國滙豐銀行、荷蘭國際集團、百達銀行、加拿大皇家銀行等九家歐洲銀行在10月發起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股票交易試點Fundchain;12月,澳交所(ASX)正式宣佈經過兩年的概念驗證階段,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交易結算系統將正式落地。

與此同時,國際區塊鏈金融應用落地層面,落地領域和產品也愈加多元化。例如在8月,法國巴黎銀行(BNPParibas)、紐約梅隆銀行(BNYMellon)、道富銀行(StateStreet)以及荷蘭安智銀行(ING)等七家國際銀行聯合推出名為FusionLenderComm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銀團貸款產品;10月,日本金融服務管理局(FSA)對外宣佈與三菱東京UFJ銀行(MUFJ)、瑞穗銀行和三井住友銀行進行合作聯合開發測試基於銀行和金融機構之間的即時共用個人資訊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