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豬鏈球菌病的診治

近年來, 隨著養豬業的快速發展, 豬鏈球菌病的發病率也所上升, 豬鏈球菌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病, 它不僅給養豬業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而且給人類健康也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病原病因豬鏈球菌病的病原體為多種溶血性鏈球菌, 是革蘭氏陽性菌。 鏈球菌廣泛分佈於自然界, 在糞、灰塵、水中能存活較長的時間。 病豬及其排泄物是傳播該病最主要的傳染源, 通過傷口傳播是該病最主要的傳染傳播途徑, 其次還可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 人和多種動物都有易感性, 豬的易感性較高, 各種年齡的豬都可發病,

一些誘因, 如天氣變化、營養不良、衛生條件差、多雨和潮濕、長途運輸等均可促使該病的發生。

臨床症狀依據臨床表現不同, 豬鏈球菌病可分為豬敗血性鏈球菌病(敗血型)、豬鏈球菌性腦膜炎(腦膜炎型)、豬淋巴結膿腫(淋巴結膿腫型)三種類型。

敗血型敗血型分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種, 其中最急性病例主要見於流行初期, 發病急, 病程短, 往往不見任何異常症狀豬就突然死亡。 發病豬突然減食或停食, 精神委頓, 體溫升高到41~42℃, 呼吸困難, 便秘, 結膜發紺, 臥地不起, 口、鼻流出淡紅色泡沫樣液體, 多在24小時之內死亡。

急性型病豬表現為精神沉鬱, 體溫升高可達43℃, 呈稽留熱, 食欲不振, 眼結膜潮紅, 流淚, 鼻腔中流出漿液性或膿性分泌物,

呼吸淺表而快, 間有咳嗽, 頸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膚呈紫紅色, 有出血點, 後肢行走搖擺, 出現跛行, 病程比最急性稍長, 多在1~3天內死亡。

慢性型病例多由急性型轉變而來。 病豬主要表現為多發性關節炎, 一肢、或幾肢關節腫脹, 疼痛, 高度跛行, 甚至不能站立, 嚴重的可癱瘓, 病程可達14~21天。

腦膜炎型以腦膜炎為主要症狀, 多發生於哺乳仔豬和斷奶仔豬, 主要表現為神經症狀, 如運動失調, 盲目動走, 轉圈、空嚼, 磨牙, 仰臥, 後軀麻痹, 側臥於地, 四肢呈游泳狀劃動, 病程短的幾小時, 長的1~5天, 致死率極高。

淋巴結膿腫型多見於斷奶仔豬和育肥豬, 主要表現為頜下、咽部、耳下、頸部等部位的淋巴結化膿和形成膿腫。 病程21~35天。

預防堅持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 搞好環境衛生和環境消毒。 做好豬鏈球菌2型滅活苗的免疫接種, 妊娠母豬可於產前28天進行接種, 仔豬分別於30日齡和45日齡各接種1次, 後備母豬於配種前接種1次。 對豬只進行斷尾、去牙、去勢等操作時要加強局部的消毒。 豬只發生外傷時要及時消毒處理。 養豬場要堅持自繁自育, 豬舍要全進全出, 儘量不要大小混養。 確須引種的要嚴格檢疫隔離制度。 在該病易發生、流行的地區和豬場可在飼料中適當添加一些抗菌性藥物如頭孢類、恩諾沙星或氧氟沙星等。 發生疫情的地區和豬場要進行緊急免疫接種, 並對污染的豬舍、污染物及其環境可用過氧乙酸或氫氧化鈉等消毒劑進行徹底消毒。

治療對豬鏈球菌病要按不同病型進行相應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鏈球菌對抗生素的耐藥譜越來越廣泛, 應該對現場分離的致病鏈球菌及時做藥物敏感試驗, 篩選出對鏈球菌敏感的藥物進行治療, 以降低治療成本, 提高療效。 沒有條件做藥敏試驗的, 可用以下藥物進行治療, 青黴素40萬~120萬(小豬), 大豬240萬, 肌肉注射, 每天2~3次。 或用慶大黴素, 每千克體重1~2毫克, 肌肉注射, 每天2次。 或用磺胺脒啶鈉注射液, 每千克體重0.06克, 肌肉注射, 每天2次。 或用乙基環丙沙星, 每千克體重8毫克, 肌肉注射, 每天2次。 以上藥物除磺胺脒啶鈉外可加10%維生素c 5~10毫升一起注射。 連用3~5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