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磅!南昌這位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企業家,到底有多牛?

編者按

1月8日, 在北京召開的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傳出喜訊, 在南昌市經開區投資興業的中科創譜鐳射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京波教授的“新型半導體深能級摻雜機制研究”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跟著小編, 一起來看看!

半導體摻雜技術是半導體器件的核心技術之一。 儘管半導體摻雜技術看起來很高深的樣子, 但日常生活中的半導體器件卻隨處可見, 比如智慧手機、電視機、LED燈、雷射器等。

隨著半導體器件尺寸的不斷減小, 各種量子效應逐漸凸顯, 經典的器件設計理論將不再適用, 使傳統半導體摻雜技術面臨巨大挑戰。

“新型半導體材料的摻雜機理研究是目前光電技術、凝聚態物理、新能源等領域的前沿熱點問題, 對此我們開展了相關的基礎研究, 試圖尋找關鍵科學問題的答案。 ”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李京波介紹。 他主導的“新型半導體深能級摻雜機制研究”項目獲得了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李京波團隊研究成果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關注, 《自然-亞洲材料》曾將他們的研究發現作為“亮點”來介紹, 該雜誌指出:李京波及其合作者設計了一種新的方法來提高TiO2的光催化效率。

據介紹, 以半導體雷射器外延生長、摻雜技術等關鍵科學問題研究為支撐, 在大功率半導體雷射器晶片關鍵技術等方面, 李京波團隊近來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開發出六千瓦納秒脈衝雷射器, 平均功率最高達到了6000W, 比目前國際上同類指標高2000W;首次研發出大功率半導體雷射器晶片, 晶片單巴功率超過160瓦, 壽命超過1萬小時。

李京波團隊已經將此次獲獎專案的部分成果成功轉化為高功率脈衝雷射器產業化應用。 他們在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支援下創辦了南昌中科創譜鐳射科技有限公司, 預計2018年該公司的銷售收入將突破1億元。

“基礎研究是創新的根基, 也是工業裝備升級的支撐,

掌握了光纖雷射器的基本原理, 就可以突破大功率脈衝雷射器的技術瓶頸。 ”李京波強調。

那麼這些國家級科技獎項怎麼評出來的?

又有哪些人和項目獲此大獎?

小編為大家一一梳理!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的規定, 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和科技部審核, 國務院批准並報請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 授予王澤山院士、侯雲德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務院批准, 國家自然科學獎授獎項目35項, 其中:一等獎2項, 二等獎3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授獎專案66項, 其中:一等獎4項(通用專案2項, 專用專案2項), 二等獎62項(通用項目47項, 專用項目15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專案170項, 其中:特等獎3項(通用專案2項,

專用專案1項), 一等獎21項(通用項目9項, 專用項目9項, 創新團隊3項), 二等獎146項(通用項目118項, 專用項目28項);

授予7名外籍專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翻閱今年獲獎項目名錄

其中不少字眼都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

早熟馬鈴薯新品種

造血幹細胞移植

智慧協同網路及應用

……

快來看看“接地氣”的科技大獎

是如何改變“醫食住行”的吧!

1

培育早熟優質多抗馬鈴薯新品種種植面積增至4000萬畝

“衣不如新”, 放在蔬菜裡也同樣適用。 人們都願意吃新上市的“搶新菜”, 即使花更多的錢。 6月前上市的早熟馬鈴薯價格是9、10 月份上市的晚熟馬鈴薯的2-3倍。

但在20多年前, 全國約4300萬畝馬鈴薯種植面積中, 只有15%是早熟馬鈴薯。 “當時只有3-4個推廣面積不大的早熟品種, 而且優質種薯缺乏,病毒病引起的退化普遍發生,霜凍、病害也嚴重。”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金黎平回憶道。

尋找早熟優質多抗的馬鈴薯種質資源,聚合育成優良新品種,加速新品種推廣應用,成了金黎平所在團隊的主攻方向。金黎平領銜的“早熟優質多抗馬鈴薯新品種選育及應用”專案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

單倍型相合移植 人人都有造血幹細胞移植供者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癒白血病等血液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供者來源匱乏是限制造血幹細胞移植發展的世界性難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黃曉軍說。經過十多年研發,黃曉軍團隊開創性地提出了單倍型相合移植治療方案,讓人人都有造血幹細胞移植供者。他們的成果此次獲得了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黃曉軍團隊自2000年開始攻克造血幹細胞移植供體不足的難題,進行單倍型造血幹細胞移植。目前該團隊創建的單倍型相合移植體系,被國際同行稱為“北京方案”。“北京方案”在治療急性白血病和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方面,總體生存率達 75%-89%,取得與同胞全合移植一致的療效。

3

全球30米地表覆蓋遙感製圖 看清地表格局及發展趨勢

“隨著對地觀測技術的進步,海量影像資料已經覆蓋全球,但要定量研究全球變化問題,還需要從影像中提取地表覆蓋等重要專題資訊。”國家基礎地理資訊中心陳軍教授說這正是他們攻克的難題。由他領銜的項目“全球30米地表覆蓋遙感製圖關鍵技術與產品研發”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經過中國科學家四年攻關,世界上首套30米解析度、2個基準年(2000年和2010年)的全球地表覆蓋資料集GlobeLand30誕生。2014年9月,中國政府將其贈送給聯合國使用。

4

破解傳統網路“靜態與僵化” 讓網路更智慧

互聯網已深入到社會方方面面,為人類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提供了巨大便利。然而,由於原始設計的不足,現有互聯網體系難於滿足高移動、低延遲、高可靠等新的應用需求。

為破解上述難題,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張宏科帶領團隊進行“智慧協同網路及應用”專案研發,極大拓展互聯網的應用範圍和領域。該項目獲得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張宏科以高鐵運維為例說道,在高速移動環境下,實現大資料可靠傳輸是高鐵運維面臨的難點之一。通過智慧協同網路技術應用,在高鐵運維過程中,通過服務與網路的高效適配,實現聯通、移動、電信等多家運營商頻寬資源的協同聚合,顯著提升網路資源利用率、傳輸可靠性和用戶體驗,為高鐵智慧運維提供了重要技術保障。此外,在智慧製造場景,智慧協同網路也展示出優於傳統網路的一面。

5

揭示三七現代臨床定位實現全產業鏈開發利用

三七是我國獨具特色的珍貴中藥材,傳統主要用於跌打損傷,為軍創要藥。近代,三七及其製劑在臨床多用於心腦血管等疾病的治療,但作用機制、主要藥效成分及臨床定位並不十分清晰,其綜合利用開發相對薄弱。

6

精准把脈煤層氣推動產業規模性發展

勘探開發和利用煤層氣資源,是能源開發、煤礦安全生產、溫室氣體減排的國家重大需求。我國煤層氣開發初期,生產布井成功率低、生產規模小,集中在沁水盆地南部、鄂爾多斯盆地東緣兩大生產基地。亟待提高生產能力,壯大產業規模。經過煤層氣界近10年的科技攻關,我國地面井煤層氣產量增長了13.6倍。

7

創建竹林碳匯方法學推動竹林碳減排交易

“竹林在應對氣候變化中蘊藏著巨大的潛力,然而竹林特殊的爆發式、可再生生長與隔年採伐特性、頻繁的經營干擾等嚴重制約了其固碳功能的科學評價和提升,竹林碳匯專案在國內外都缺失方法學標準,致使碳匯難以進入碳減排市場。” 浙江農林大學黨委書記周國模說,這是他們研究竹林生態系統碳匯監測與增匯減排技術的原因。他們的研究成果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科技改變生活

讓我們為這些高新技術點ZAN!

而且優質種薯缺乏,病毒病引起的退化普遍發生,霜凍、病害也嚴重。”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金黎平回憶道。

尋找早熟優質多抗的馬鈴薯種質資源,聚合育成優良新品種,加速新品種推廣應用,成了金黎平所在團隊的主攻方向。金黎平領銜的“早熟優質多抗馬鈴薯新品種選育及應用”專案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

單倍型相合移植 人人都有造血幹細胞移植供者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癒白血病等血液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供者來源匱乏是限制造血幹細胞移植發展的世界性難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黃曉軍說。經過十多年研發,黃曉軍團隊開創性地提出了單倍型相合移植治療方案,讓人人都有造血幹細胞移植供者。他們的成果此次獲得了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黃曉軍團隊自2000年開始攻克造血幹細胞移植供體不足的難題,進行單倍型造血幹細胞移植。目前該團隊創建的單倍型相合移植體系,被國際同行稱為“北京方案”。“北京方案”在治療急性白血病和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方面,總體生存率達 75%-89%,取得與同胞全合移植一致的療效。

3

全球30米地表覆蓋遙感製圖 看清地表格局及發展趨勢

“隨著對地觀測技術的進步,海量影像資料已經覆蓋全球,但要定量研究全球變化問題,還需要從影像中提取地表覆蓋等重要專題資訊。”國家基礎地理資訊中心陳軍教授說這正是他們攻克的難題。由他領銜的項目“全球30米地表覆蓋遙感製圖關鍵技術與產品研發”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經過中國科學家四年攻關,世界上首套30米解析度、2個基準年(2000年和2010年)的全球地表覆蓋資料集GlobeLand30誕生。2014年9月,中國政府將其贈送給聯合國使用。

4

破解傳統網路“靜態與僵化” 讓網路更智慧

互聯網已深入到社會方方面面,為人類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提供了巨大便利。然而,由於原始設計的不足,現有互聯網體系難於滿足高移動、低延遲、高可靠等新的應用需求。

為破解上述難題,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張宏科帶領團隊進行“智慧協同網路及應用”專案研發,極大拓展互聯網的應用範圍和領域。該項目獲得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張宏科以高鐵運維為例說道,在高速移動環境下,實現大資料可靠傳輸是高鐵運維面臨的難點之一。通過智慧協同網路技術應用,在高鐵運維過程中,通過服務與網路的高效適配,實現聯通、移動、電信等多家運營商頻寬資源的協同聚合,顯著提升網路資源利用率、傳輸可靠性和用戶體驗,為高鐵智慧運維提供了重要技術保障。此外,在智慧製造場景,智慧協同網路也展示出優於傳統網路的一面。

5

揭示三七現代臨床定位實現全產業鏈開發利用

三七是我國獨具特色的珍貴中藥材,傳統主要用於跌打損傷,為軍創要藥。近代,三七及其製劑在臨床多用於心腦血管等疾病的治療,但作用機制、主要藥效成分及臨床定位並不十分清晰,其綜合利用開發相對薄弱。

6

精准把脈煤層氣推動產業規模性發展

勘探開發和利用煤層氣資源,是能源開發、煤礦安全生產、溫室氣體減排的國家重大需求。我國煤層氣開發初期,生產布井成功率低、生產規模小,集中在沁水盆地南部、鄂爾多斯盆地東緣兩大生產基地。亟待提高生產能力,壯大產業規模。經過煤層氣界近10年的科技攻關,我國地面井煤層氣產量增長了13.6倍。

7

創建竹林碳匯方法學推動竹林碳減排交易

“竹林在應對氣候變化中蘊藏著巨大的潛力,然而竹林特殊的爆發式、可再生生長與隔年採伐特性、頻繁的經營干擾等嚴重制約了其固碳功能的科學評價和提升,竹林碳匯專案在國內外都缺失方法學標準,致使碳匯難以進入碳減排市場。” 浙江農林大學黨委書記周國模說,這是他們研究竹林生態系統碳匯監測與增匯減排技術的原因。他們的研究成果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科技改變生活

讓我們為這些高新技術點ZA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