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個南昌人,憑一把剪刀就能傳承千年的藝術,創造世界

一雙手、一把剪、一頁紙

紙片上下翻飛, 碎紙紛揚而落

花鳥蟲魚、祥瑞吉兆、寓言神話

刀與紙流淌的詩意, 便躍然於紙上

一紙風采盡覽無遺, 神形兼備美不勝收

這就是剪紙藝術

視頻載入中...

點擊觀看視頻(建議在Wifi環境下)

任他二月春風好 剪出垂楊恐不如

劉 鵬

一名普通的南昌市民, 居住于青雲譜區

自從孩童時代喜歡上剪紙開始

他的剪紙人生已有五十餘載

一張普通的紅紙,

經了手藝人的匠心妙思

便生長出思想, 有了故事和生命

不僅是窗上的一頁喜慶

更是世人的美好憧憬

劉鵬

部分剪紙作品

以紙為生, 以紙為樂, 順從本心

一行字, 一棟建築, 一座城

都在靈巧的剪刀下、流暢的線條裡

守望著時光安靜歲月美好

時空在紙上流彩 藝術在手中傳承

做為一名剪紙匠人,劉鵬深知傳統的手工藝只有和當下的生活結合在一起,被更年輕的人群瞭解、接受,傳承給下一代,才能生長出新的生命力,散發出經久不息的光芒。

2010年,青雲譜區面向社區群眾推出“書香青雲”社區百科講壇,意在將大講壇搬到群眾家門口,讓藝術更接近百姓。

千萬人中海選出的草根名嘴組成“草根宣講團”,在講臺上侃侃而談,從教育醫療到脫貧攻堅,從住房保障到美麗中國,內容包羅萬象,聽眾無分老幼。

於是,劉鵬在剪紙匠人的身份之外,又多了一個定義:草根講師。

劉鵬在給孩子們授課

每一次鏤空,每一根線條,都有信仰

孩子們帶著對藝術和生活的熱愛在這裡學習剪紙

民俗文化的雅致精巧、中國藝術的奇幻美妙

就自這一雙雙稚嫩的小手中生髮出來

每個人心中便有了江河湖海的波瀾

眼望世界的遼闊

鏤金作勝傳荊俗 翦彩為人起晉風

剪紙,又叫刻紙,是一種鏤空藝術,也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2006年即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古人祭祖斬神時,便以剪紙為媒,架設天人溝通的橋樑。中國最早的剪紙作品,可以追溯到北朝時期(西元386一581年)。剪紙的載體也不僅限於紙張,樹皮、樹葉、布、皮、革甚至金銀箔等片狀材料都被廣泛用來裁剪。

剪紙材料易得

樣式千變萬化

形象普遍生動

浸潤著我們的生活

窗花、門箋、牆花、燈花

濃郁的中國風,滿溢的喜慶勁

人們將鮮豔的剪紙貼於家中

節日的氣氛便被渲染得歡喜濃烈

做為一名剪紙匠人,劉鵬深知傳統的手工藝只有和當下的生活結合在一起,被更年輕的人群瞭解、接受,傳承給下一代,才能生長出新的生命力,散發出經久不息的光芒。

2010年,青雲譜區面向社區群眾推出“書香青雲”社區百科講壇,意在將大講壇搬到群眾家門口,讓藝術更接近百姓。

千萬人中海選出的草根名嘴組成“草根宣講團”,在講臺上侃侃而談,從教育醫療到脫貧攻堅,從住房保障到美麗中國,內容包羅萬象,聽眾無分老幼。

於是,劉鵬在剪紙匠人的身份之外,又多了一個定義:草根講師。

劉鵬在給孩子們授課

每一次鏤空,每一根線條,都有信仰

孩子們帶著對藝術和生活的熱愛在這裡學習剪紙

民俗文化的雅致精巧、中國藝術的奇幻美妙

就自這一雙雙稚嫩的小手中生髮出來

每個人心中便有了江河湖海的波瀾

眼望世界的遼闊

鏤金作勝傳荊俗 翦彩為人起晉風

剪紙,又叫刻紙,是一種鏤空藝術,也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2006年即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古人祭祖斬神時,便以剪紙為媒,架設天人溝通的橋樑。中國最早的剪紙作品,可以追溯到北朝時期(西元386一581年)。剪紙的載體也不僅限於紙張,樹皮、樹葉、布、皮、革甚至金銀箔等片狀材料都被廣泛用來裁剪。

剪紙材料易得

樣式千變萬化

形象普遍生動

浸潤著我們的生活

窗花、門箋、牆花、燈花

濃郁的中國風,滿溢的喜慶勁

人們將鮮豔的剪紙貼於家中

節日的氣氛便被渲染得歡喜濃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