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公安縣加大水花生、水葫蘆治理力度 水質明顯改善

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 劉侃)昨天,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以《冬修水利正當時——治水為民, 助農增收》為題, 報導了荊州市公安縣農田水利建設與生態保護結合, 建立水花生、水葫蘆治理的長效機制的新聞。 在今年的秋冬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中, 公安縣積極整合各方資金, 加大水花生、水葫蘆的治理力度, 讓農田水利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村莊環境保護、河湖庫長制相結合, 實現了農田水利建設保農業生產、促生態環境保護的多重功效。

記者在公安縣毛家港鎮南幹渠上看到, 經過三個多月的綜合治理,

南幹渠內已經沒有了水花生、水葫蘆的蹤影, 隨著水質的改善, 管道內到處可見遊動的小魚, 不少當地村民正在管道兩邊垂釣。

公安縣毛家港鎮副鎮長徐靜介紹, 南幹渠全長2200米, 寬20多米, 是當地主要的排灌管道。 近年來, 由於水體富營養化嚴重, 導致管道內水花生、水葫蘆迅速繁殖。

為徹底解決水花生、水葫蘆污染問題, 在2017年年底的農田水利建設中, 當地政府多方籌集資金投資200多萬元, 依託7個專業合作社, 對毛家港鎮內的管道進行疏挖、清淤、水花生和水葫蘆打撈的綜合治理。

據瞭解, 公安縣位於荊南四河流域腹地, 境內河湖溝渠眾多, 由於缺乏統一的打撈治理, 造成水花生、水葫蘆在當地氾濫, 嚴重污染農村水體。

在2017年年度的農田水利建設中, 當地政府投資1500多萬元, 對全縣1.3萬多條、總長1.23萬公里的溝渠進行綜合治理。 治理完成後, 所有管道分段承包到人, 定時撈草清障, 實現農田水利建設與村莊環境保護、河湖庫長制的結合, 建立農村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

公安縣斑竹壋鎮鎮長孟麗娜介紹, 她們將水花生、水葫蘆的治理納入村莊保潔長效管理, 引入市場主體, 定人定時, 分段打撈, 確保溝渠有人管、有人護, 還群眾一湖清水。

按照計畫, 公安縣水花生、水葫蘆清除工作, 將在本月中旬全面完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