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市值200億元的珍珠產業,在環保重壓下,養殖戶何去何從?

廣 · 告

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環保的高度重視, 日益收緊的環保政策給傳統淡水珍珠蚌類養殖行業帶來巨大的壓力。 1月6日, 由中國漁業協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水利學會及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共同舉辦了“中國水生資源生態保護與珍珠產業可持續發展研討會暨啟動制修訂淡水珍珠蚌類養殖行業標準”活動,

傳統淡水珍珠蚌類養殖行業有望從中受益, 該活動將成為淡水珍珠蚌類養殖行業的新起點。

據瞭解, “十三五”期間,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近年來相繼下發的《關於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三五”規劃》等一系列檔, 迫使我國相關行業不斷加強自律, 以改善保護環境為核心全力補齊環保短板。 由於個別地方政府部門對傳統淡水珍珠養殖行業缺乏行業動態監管、對淡水珍珠養殖原行業標準缺乏認知與推廣,

加之個別珍珠養殖戶對基本的環保意識更加欠缺等因素, 極大影響和制約了淡水珍珠蚌類養殖業的發展, 淡水珍珠蚌類養殖遭遇最嚴環保“禁養令”,養殖戶的出路在哪裡?政府又該如何引導支柱產業實現轉型?特別是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廣西、浙江等主產區養殖戶的出路與珍珠產業的未來成為了最大的問題, 亟待制修訂相關行業標準, 引導淡水珍珠蚌類養殖產業實現轉型升級。

珍珠, 作為百姓致富的傳統產業, 是我國的民族品牌和大國相交的“國禮”。 20世紀60年代, 淡水珍珠在我國試養成功, 養殖技術獲得突破性進展, 珍珠養殖及其產業化發展迅速,

我國珍珠產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 成就了一大批國家級品牌企業及眾多相關的產業基地。 截至目前, 我國淡水珍珠產量占全球的95%以上, 年產值達200多億元, 是一個極具優勢的民族產業。 珍珠不僅能製作成精美的首飾, 同時開發的珍珠粉等系列產品有著極高的藥用價值, 在我國醫療行業中應用較為普遍。 據不完全統計, 我國的珍珠蚌類養殖加工整體產業就業人數已接近千萬。

另據瞭解,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也於2018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 加強了強制性標準的統一管理。 新法明確將強制性國家標準制定範圍嚴格限定在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以及滿足社會經濟管理基本需要的技術要求領域,

這給此次制修訂淡水珍珠蚌類養殖行業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據中國漁業協會會長趙興武介紹, 此次活動將啟動對原行業標準的制修訂, 對原有行業標準進行有效的補充和完善,使其更加順應現代環保要求。 將成立淡水珍珠蚌類養殖專家組, 深入蚌類養殖一線, 考察、調研、撰寫報告, 為制修訂符合環保要求和行業實際的珍珠蚌類養殖行業標準, 做好基礎性工作, 並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和有關部門單位的組織指導下, 儘快完成標準制定工作。

浙江諸暨:珍珠養殖新道路——打響“剿滅V類水體”第一槍!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淡水珍珠養殖國, 淡水珍珠產量占全球八成以上。

而中國的淡水珍珠大多出自浙江諸暨, 但是由於水域和水質的限制, 淡水珍珠的養殖規模在逐年縮減。

農業部門要求, 漁業生產的養殖水體, 基本要達到地表水的三類標準, 而珍珠養殖產生的水體, 基本上都是四類、五類或者劣五類以下的水體。 而以前漁民為了追求養殖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造成珍珠大規模、高密度、土匪養殖, 特別是珍珠生產以後的大量的蚌殼、蚌肉隨意拋棄, 對湖泊的水體造成嚴重的污染。 部分漁民在養殖過程中會在養殖區域倒入大量家禽糞便, 造成養殖水域富營養化嚴重。

直埠鎮2017年摸排珍珠養殖面積共2590畝, 涉及9個行政村, 禁養面積共525畝, 涉及6個行政村。 至3月10日, 退養協議簽訂已達100%, 已完成珍珠退養工作的95%。

下面就讓小編帶你看看直埠是如何在“剿滅Ⅴ類水體”的攻堅戰中打響第一槍!

直埠鎮按照全省剿滅五類水的工作要求,對轄區內水源保護區、公共開放性水域、敏感水域等禁養區域內的珍珠養殖場進行退養、檢測、轉型三步走,一步一腳印,穩抓穩打,進一步優化水質,達到剿滅五類水的目標。

退 養

直埠鎮堅決取締退養零散的、檢測不達標的、重污染的珍珠養殖戶。

一是限期取締禁養區域內的養殖戶。針對直埠鎮政府禁養區域內的養殖戶,必須在2017年3月20日前完成退養取締。于3月19日之前自主完成退養的,將予以2000元/畝的搬遷補助費,如在2017年3月15日前積極實施退養工作的,再給予1000元/畝的進度獎勵。

二是取締水質檢測累計檢測2次及以上均不達標的養殖戶。

三是取締有機肥直接堆放在塘埂等造成嚴重環境污染的養殖戶。

再好的政策也離不開群眾的支持和配合。小編採訪了幾家提前主動退養的養殖戶。

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

在直埠鎮趙源村承包水塘的養殖戶駱仕新承包的95畝塘是重點整治區域,十三萬多嫩蚌的搬遷,對於駱仕新來說勢必造成不小的損失。

駱仕新:我們退養戶的損失肯定是大的,這麼短的時間要去外面找這麼多的塘面,這裡又要搬過去,時間上確實是有點難度。再一個我們的工作也是特種行業,一般的人他不會弄,短期內小工也找不到,這確實是實際問題。

我想,要搬還是趁早點,我們也是黨員,一個帶個頭,這種事情也是大事,也是民生工程,應該支援。

直埠鎮上聯村養殖戶汪財祥退休後在高速公路邊上養了2畝珍珠,剛收到通知就主動退養了。

汪財祥:這次政府要求我們這些養珍珠的退養或者改造,我們也是理解和支持政府的。退養後水質會變好,也是對我們老百姓自己生活有好處的。

我養的兩畝珍珠退養後處理,麻煩是麻煩了點,但也為我們直埠的環境出了點力。

檢 測

直埠鎮對符合養殖規定的養殖戶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形成長效管理。

加強對珍珠養殖的塘內水和排放尾水水質檢測,並在養殖區域設立水質監測點。

從2017年3月開始,每月監測一次,建立一塘一檔,做到動態監控管理。

轉 型

直埠鎮轉換傳統的珍珠養殖思路,尋找新型高效環保的養殖模式。目前智慧大棚珍珠養殖、自動化管網式養殖等模式都在大力推廣實施。

由諸暨市漢宇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科技學院合作研發的“彩色珍珠生態智慧化工廠養殖”專案,已在直埠鎮霞浦村落成投產,專案搭建大棚1600平方米,專案核心是通過淡水珍珠養殖水域生態化調控、電刺激、聲波次聲波物理激發等技術,促進珠蚌分泌,不僅可以縮短珍珠生產週期(原需3年長成的珍珠,現只需1年就可長成),而且可以提高淡水珍珠的品質,控制珍珠色澤,提高淡水珍珠養殖綜合經濟效益,降低養殖污染,提高優珠率,提升珍珠產業上游整體技術。

傳統珍珠養殖一般使用有機肥做食料,施肥後許多有機質在水底腐爛變成淤泥,有害藻類增加,最終導致水中氧分減少。

清水養殖供給的食料是食品級的蛋白原,採用這種養殖模式,水體氧份會增加,減少有機物發酵,成倍提高養殖密度。

智慧大棚迴圈養殖、自動化管網式清水養殖等一批科技含量高、集約化程度高、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生態高效養殖示範點建設在直埠鎮已經初顯成效。變“污水養殖”為“清水養殖”,示範點養殖排放水達到Ⅲ類水以上標準,比之傳統養殖中的Ⅴ類乃至劣Ⅴ類水有了質的飛躍。室內自動化清水養殖模式不僅提高了畝產,也從根本上解決了排放水的污染問題。

在下階段整治工作中,直埠還將統一完善農用設施審批,統一設計直埠珍珠養殖logo,統一開展養殖管理房改造,全面打好剿滅V類水大會戰。

湖南沅江10580畝珍珠養殖水域全面退養,已拆除7880畝!

水中取蚌

今年來,沅江市委、市政府扎實推進中央、省環保督察組回饋意見整改工作,持續開展珍珠退養專項行動,還洞庭湖一片碧水藍天。

截至10月25日,全市20處10580畝珍珠養殖面積,已拆除14處7880畝。當前,全市各相關部門單位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強力攻堅,堅決做到不留死角,一退到底。

取下的蚌殼裝車運走

連日來,南大膳、新灣、茶盤洲、泗湖山、草尾、南嘴等鎮利用晴好天氣,搶抓時間進度,加快退出步伐,對剩餘的珍珠養殖水域進行有序拆除,全力確保在時間節點完成珍珠養殖退出任務。

把浮在水面的養殖設施拖走

10月23日,南大膳鎮華勝村外堤土塘800多畝珍珠養殖正在進行有序退出。湖中10餘艘小船正來回穿梭,忙著收取珍珠蚌,把湖面的養殖器具收集到岸邊。村民劉建良見此情形說:“珍珠退養搞得好,造福了後代子孫。”該鎮珍珠養殖面積有2400畝,前期已清除1400畝,還剩1000畝,剩下的10月28日前堅決全面退出。

“這個對水質污染很嚴重,對我們的生活用水造成了很大的影響。”10月20日,在新灣鎮茶關咀組珍珠養殖基地,水體渾濁,湖邊漂浮有死魚,當地村民意見很大。因養殖戶並未辦理相關環保手續,拒絕自行退養,該鎮組織10余名執法人員及當地村民,利用鐮刀等工具,將珍珠網繩割斷,清理到岸邊集中銷毀。

10月25日,在茶盤洲鎮長河中湖,養殖戶郭建軍將裝好的珍珠蚌裝車運走。“現在這種天氣不冷不熱,比較適合轉運。”據瞭解,該鎮原有珍珠養殖面積880畝,剩餘面積400畝,通過對養殖戶上門走訪、宣傳政策,兩戶養殖戶積極配合,目前正有序退出,本月底完成退出任務。

10月25日,泗湖山鎮北港長河上湖岸邊,養殖戶將剛取下的珍珠蚌進行裝袋,準備運走。據瞭解,該鎮共有珍珠養殖面積380畝,還剩120畝,目前養殖戶正有序退出,全力確保10月30日前完成退養任務。

退出珍珠養殖的水面正逐步恢復昔日面貌

下面就讓小編帶你看看直埠是如何在“剿滅Ⅴ類水體”的攻堅戰中打響第一槍!

直埠鎮按照全省剿滅五類水的工作要求,對轄區內水源保護區、公共開放性水域、敏感水域等禁養區域內的珍珠養殖場進行退養、檢測、轉型三步走,一步一腳印,穩抓穩打,進一步優化水質,達到剿滅五類水的目標。

退 養

直埠鎮堅決取締退養零散的、檢測不達標的、重污染的珍珠養殖戶。

一是限期取締禁養區域內的養殖戶。針對直埠鎮政府禁養區域內的養殖戶,必須在2017年3月20日前完成退養取締。于3月19日之前自主完成退養的,將予以2000元/畝的搬遷補助費,如在2017年3月15日前積極實施退養工作的,再給予1000元/畝的進度獎勵。

二是取締水質檢測累計檢測2次及以上均不達標的養殖戶。

三是取締有機肥直接堆放在塘埂等造成嚴重環境污染的養殖戶。

再好的政策也離不開群眾的支持和配合。小編採訪了幾家提前主動退養的養殖戶。

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

在直埠鎮趙源村承包水塘的養殖戶駱仕新承包的95畝塘是重點整治區域,十三萬多嫩蚌的搬遷,對於駱仕新來說勢必造成不小的損失。

駱仕新:我們退養戶的損失肯定是大的,這麼短的時間要去外面找這麼多的塘面,這裡又要搬過去,時間上確實是有點難度。再一個我們的工作也是特種行業,一般的人他不會弄,短期內小工也找不到,這確實是實際問題。

我想,要搬還是趁早點,我們也是黨員,一個帶個頭,這種事情也是大事,也是民生工程,應該支援。

直埠鎮上聯村養殖戶汪財祥退休後在高速公路邊上養了2畝珍珠,剛收到通知就主動退養了。

汪財祥:這次政府要求我們這些養珍珠的退養或者改造,我們也是理解和支持政府的。退養後水質會變好,也是對我們老百姓自己生活有好處的。

我養的兩畝珍珠退養後處理,麻煩是麻煩了點,但也為我們直埠的環境出了點力。

檢 測

直埠鎮對符合養殖規定的養殖戶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形成長效管理。

加強對珍珠養殖的塘內水和排放尾水水質檢測,並在養殖區域設立水質監測點。

從2017年3月開始,每月監測一次,建立一塘一檔,做到動態監控管理。

轉 型

直埠鎮轉換傳統的珍珠養殖思路,尋找新型高效環保的養殖模式。目前智慧大棚珍珠養殖、自動化管網式養殖等模式都在大力推廣實施。

由諸暨市漢宇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科技學院合作研發的“彩色珍珠生態智慧化工廠養殖”專案,已在直埠鎮霞浦村落成投產,專案搭建大棚1600平方米,專案核心是通過淡水珍珠養殖水域生態化調控、電刺激、聲波次聲波物理激發等技術,促進珠蚌分泌,不僅可以縮短珍珠生產週期(原需3年長成的珍珠,現只需1年就可長成),而且可以提高淡水珍珠的品質,控制珍珠色澤,提高淡水珍珠養殖綜合經濟效益,降低養殖污染,提高優珠率,提升珍珠產業上游整體技術。

傳統珍珠養殖一般使用有機肥做食料,施肥後許多有機質在水底腐爛變成淤泥,有害藻類增加,最終導致水中氧分減少。

清水養殖供給的食料是食品級的蛋白原,採用這種養殖模式,水體氧份會增加,減少有機物發酵,成倍提高養殖密度。

智慧大棚迴圈養殖、自動化管網式清水養殖等一批科技含量高、集約化程度高、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生態高效養殖示範點建設在直埠鎮已經初顯成效。變“污水養殖”為“清水養殖”,示範點養殖排放水達到Ⅲ類水以上標準,比之傳統養殖中的Ⅴ類乃至劣Ⅴ類水有了質的飛躍。室內自動化清水養殖模式不僅提高了畝產,也從根本上解決了排放水的污染問題。

在下階段整治工作中,直埠還將統一完善農用設施審批,統一設計直埠珍珠養殖logo,統一開展養殖管理房改造,全面打好剿滅V類水大會戰。

湖南沅江10580畝珍珠養殖水域全面退養,已拆除7880畝!

水中取蚌

今年來,沅江市委、市政府扎實推進中央、省環保督察組回饋意見整改工作,持續開展珍珠退養專項行動,還洞庭湖一片碧水藍天。

截至10月25日,全市20處10580畝珍珠養殖面積,已拆除14處7880畝。當前,全市各相關部門單位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強力攻堅,堅決做到不留死角,一退到底。

取下的蚌殼裝車運走

連日來,南大膳、新灣、茶盤洲、泗湖山、草尾、南嘴等鎮利用晴好天氣,搶抓時間進度,加快退出步伐,對剩餘的珍珠養殖水域進行有序拆除,全力確保在時間節點完成珍珠養殖退出任務。

把浮在水面的養殖設施拖走

10月23日,南大膳鎮華勝村外堤土塘800多畝珍珠養殖正在進行有序退出。湖中10餘艘小船正來回穿梭,忙著收取珍珠蚌,把湖面的養殖器具收集到岸邊。村民劉建良見此情形說:“珍珠退養搞得好,造福了後代子孫。”該鎮珍珠養殖面積有2400畝,前期已清除1400畝,還剩1000畝,剩下的10月28日前堅決全面退出。

“這個對水質污染很嚴重,對我們的生活用水造成了很大的影響。”10月20日,在新灣鎮茶關咀組珍珠養殖基地,水體渾濁,湖邊漂浮有死魚,當地村民意見很大。因養殖戶並未辦理相關環保手續,拒絕自行退養,該鎮組織10余名執法人員及當地村民,利用鐮刀等工具,將珍珠網繩割斷,清理到岸邊集中銷毀。

10月25日,在茶盤洲鎮長河中湖,養殖戶郭建軍將裝好的珍珠蚌裝車運走。“現在這種天氣不冷不熱,比較適合轉運。”據瞭解,該鎮原有珍珠養殖面積880畝,剩餘面積400畝,通過對養殖戶上門走訪、宣傳政策,兩戶養殖戶積極配合,目前正有序退出,本月底完成退出任務。

10月25日,泗湖山鎮北港長河上湖岸邊,養殖戶將剛取下的珍珠蚌進行裝袋,準備運走。據瞭解,該鎮共有珍珠養殖面積380畝,還剩120畝,目前養殖戶正有序退出,全力確保10月30日前完成退養任務。

退出珍珠養殖的水面正逐步恢復昔日面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