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說“一輩親,二輩淡,三輩親戚不管飯”!

在過去, 也不遠, 就拿我們父母輩來說吧, 父母輩的兄弟姐妹可是很多的。 在60年代那會兒, 中國各地農村都有很強的家族觀念, 並且也注重“農村鄉里親”, 在那個時候, 農村中有哪家辦理喜事了, 就會有許多人過去幫忙, 忙這忙那的, 好不熱鬧,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 人類的價值觀念變化, 不僅僅是城市裡, 多數的農村都開始出現了不一樣的關係變化。

農村裡說一輩親, 這個還是有它的道理的, 同一輩分的人, 就好比親兄弟, 親姐妹, 在關係上是最好的, 有什麼事情都會相互照顧, 並且關係也一直都能夠維繫。 但是一到下一輩, 也就是二輩, 各自的孩子就變成了表兄弟表姐妹的關係了, 如果不是一起長大的孩子, 在以後也會逐漸淡了感情, 而再到下一輩, 也就是三輩, 估計連認識都不認識。

而造成這種原因主要還是因為, 現在的人心都太複雜了, 雖然說很多農村還是維持著“熟人”關係, 但是卻沒有以前的關係融洽了, 很多的關係維持, 是需要錢財投入的。 所以為了維持一輩或者大部分人的感情, 是需要很大的投入。 所以很多人就默默的維持著如今的點贊之交, 你不來我不往。 但並不是全無血緣關係,

等到需要用到你這一脈人情的時候, 他們就會主動聯繫了, 但是誰也都知道, 這種人情只能用一次。

在多數的情況下, 一旦家族分支出去了, 而家庭中又沒有很大的利益關係外, 就會變成本文講述的這種情況, 而一旦家族中有一脈的利益或是權勢很大的時候,

主系一脈的家庭就會成為旁系人奉承的對象, 而權位最高的那位, 也會多少照顧一下血脈關係, 多多少少給一些利益, 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畢竟都懂得“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所以在不論是在農村, 還是在大都市, “一輩親, 二輩淡, 三輩親戚不管飯”都能夠適用。

而在我國的農村文化中, 最簡單明瞭的一句話來形容這種關係就是“一表三千里”。 字字誅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