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延長縣:踐行迴圈經濟 打造生態農業

延長縣蘋果面積達32萬畝, 全縣80%左右的掛果園都在使用反光膜, 年使用反光膜約1000噸, 造成反光膜對於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日趨嚴重。

針對這一問題, 2017年, 延長縣多部門聯動全面打響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 其中垃圾兌換銀行作為新生事物成了這場防治戰的先鋒軍。

記者來到位於延長縣安溝鎮的反光膜回收點時, 縣能源辦的工作人員正在為村民們講解反光膜等農業面源污染物回收後給大家帶來的好處。

延長縣能源辦負責人 王芹平:

咱們把這些反光膜收回來以後, 一打包, 咱們就把它賣了。 賣了以後, 人家又把這生產成反光膜或者薄膜, 塑膠凳或者盆盆, 放在這裡邊, 你拿著舊膜就可以換這些東西。

一聽說原來用完就扔的農業垃圾如今可以兌換日用品, 阿青村果農王景榮趕忙回去把使用過的反光膜打包好, 送到了環保兌換銀行。

延長縣安溝鎮阿青村果農 王景榮:

這其實對我們環境也有好處。 不然蘋果一卸(反光膜)扔的到處都是, 又影響環境, 還對人的身體有很大的影響。

延長縣安溝鎮副書記 劉志強:

今年以來, 咱們縣能源辦成立了環保兌換銀行, 一方面節省了群眾生活用品的開銷, 另一方面通過兌換也把環境衛生得到了治理。

延長縣年消耗反光膜達1000多噸, 這麼大數量的反光膜回收回來後, 縣上又將如何處理呢?

延長縣能源辦負責人 王芹平:

(反光)膜收回來以後,經過企業進行無害化處理。再加工成為反光地膜,或我們日常用的塑膠製品,收回來就處理掉,最終達到一個全面的良性迴圈。

據瞭解,2017年延長縣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帶動、網點回收、群眾參與和在示範點的帶動下,全縣廢棄反光膜回收工作全面展開,保障了農業面源污染物收得回來,賣的出去,並把農業面源污染物“變廢為寶”,最終形成一個全綠色環保良性迴圈。截止2017年底,全縣共回收廢棄反光膜15500公斤,為群眾兌換各類日常生活用品3500多件,以清理果園反光膜為主的農業污染治理初見成效。

轉:延安廣播電視臺

延長縣能源辦負責人 王芹平:

(反光)膜收回來以後,經過企業進行無害化處理。再加工成為反光地膜,或我們日常用的塑膠製品,收回來就處理掉,最終達到一個全面的良性迴圈。

據瞭解,2017年延長縣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帶動、網點回收、群眾參與和在示範點的帶動下,全縣廢棄反光膜回收工作全面展開,保障了農業面源污染物收得回來,賣的出去,並把農業面源污染物“變廢為寶”,最終形成一個全綠色環保良性迴圈。截止2017年底,全縣共回收廢棄反光膜15500公斤,為群眾兌換各類日常生活用品3500多件,以清理果園反光膜為主的農業污染治理初見成效。

轉:延安廣播電視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