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帶領150戶貧困戶創收1000萬,版納“竹鼠大王”的8年養殖路

做農業, 閉門造車不如抱團取暖。

為了給國資雲農App平臺上的農戶、供應商、採購商帶來更多實戰經驗和交流機會, 我們每2周邀請一位農業大咖, 花30分鐘為大家線上直播分享經驗, 後30分鐘答疑解惑。

—— by 雲農妹

第10期

這是【國資雲農大講堂】第10期免費分享課, 前7期內容可以在國資雲農公眾號功能表下查看

這段時間雲農妹採訪了不少創業的、資深的農業人, 其中一些人有經驗有幹勁, 但是對什麼樣的農業細分項目適合自己、如何打開市場、怎麼利用技術和項目實力, 去獲取更多社會資金支持, 接觸不多。

我們觀察到版納的農友岩班依, 深耕竹鼠養殖, 在瓶頸時期通過眾籌融資, 取得更廣泛的用戶和資金支持, 本周我們邀請他來為大家分享自己的竹鼠創業經驗▽

課程內容&聽課方式

▷分享主題:

存欄3萬隻, 每只純利潤200元, 版納“竹鼠大王”的8年特色養殖路

▷分享嘉賓:

▷課程提要:

創業經歷:低谷反彈, 幾經波折

養殖難點:養殖竹鼠, 我們走過的彎路

融資經驗:如何取得別人信任

▷分享時間:

1月14日(本周日)晚上 20:00 語音直播

▷聽課方式:

添加雲農妹→拉你進百人養殖交流群 → 群內獲取直播連結 → 點選連結 免費 聽課

·嘉賓簡介·

岩班依, 西雙版納人, 2010年起在家鄉版納養殖竹鼠, 堅持8年, 不斷改進技術, 擴大規模, 被農戶稱“竹鼠大王”。

▋2007年:開竹木加工廠, 積攢30萬

與同窗在城裡開了一家竹木加工廠, 竹木廠進展還算順利, 經過兩年的打拼, 我們就積攢了30多萬。

▋2009年底:家庭變故, 跌入低谷

突如其來的噩耗打破了平靜的生活, 我4歲的女兒被檢查出罕見的蠑螈惡性腫瘤。

為了給女兒治病, 我賣掉了竹木廠, 也花光身上的所有積蓄, 但最終沒有挽回女兒的生命, 那一刻, 我感覺人生跌入了低谷。

▋2010年:8000元開啟二次創業——養竹鼠

回到家中, 父母給我做的第一道菜便是黃燜竹鼠肉, 肉色金黃、味道可口, 這是我在外地最難忘懷的家鄉味。 同時也是蘊意父母給我請求吉利的儀式。

在一筷一筷扒拉著傣家人象徵著吉利的美味的時候, 有個念頭冒了出來。

後來我瞭解到國家為了滿足市場的需要, 同時保護野生的竹鼠, 20世紀80年代末, 開始鼓勵人工馴養繁殖竹鼠, 到20世紀90年代初, 人工養殖竹鼠取得了矚目的進展。

在瞭解到這些後, 我萌生了養竹鼠的想法。

為節約養殖成本, 在村裡的竹林旁自己搭建了養殖棚, 每天在竹林和竹鼠棚間穿梭。 由於不瞭解竹鼠的生活習性, 很快, 8對竹鼠幼苗全部死去。

第一次養殖竹鼠失敗後,我開始研究如何科學規範化地養殖竹鼠。我翻閱了大量的竹鼠養殖書籍,然後研究竹鼠的繁殖條件,瞭解它們的生活習性。

▋2011年:失敗後就學習,從頭再來

我再次採購了20對中華竹鼠苗,根據竹鼠的生活習性重新改造了養殖棚,決心用科學的方式養殖竹鼠。

經過三年的繁殖,我們的竹鼠存欄量已經達到2萬多隻。

▋2013年:竹鼠送到廣州,口感遭市場否定

為了驗證我們的竹鼠市場回饋情況,我們將一部分重達2公斤的成年竹鼠送到廣州市場和餐館,可惜的是並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

幾經調查回訪得到的回復是“雖然體重達標,但養殖的竹鼠肉質口感上不是最佳”。

於是,我重新回到農村,諮詢多年養殖竹鼠的前輩,然後邀請當地從事多年農業養殖研究的專家作為技術指導。

不斷改良,終於研究出仿野生環境下的養殖竹鼠。

這樣養殖的竹鼠肉質細嫩、很有勁道,最終也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

▋2014年:成立合作社,仿野生養殖

於是2014年7月,我成立了猛海青創農業專業合作社,帶領同村的農戶一起養殖竹鼠,並培訓農戶養殖技術。

很快養殖竹鼠存欄數量達到2萬多隻,真正實現了規模化養殖,我也因此被農戶們稱為“竹鼠大王”。

▋2017年:帶領150戶貧困戶,年創收1000萬

作為西雙版納猛海縣的主導脫貧致富產業,截至2017年我已帶領當地150戶貧困戶進行竹鼠養殖,並創造了1000多萬的年產值。

竹鼠存欄量達3萬多隻,養殖基地擴建為3座,占地面積為四百多畝。

▋2018年:眾籌融資,擴大市場認知度

在國內一家眾籌平臺上,岩班依融資目標1萬元,截至目前,已經籌集到50萬,資金數目雖然不大,但每一份投資回報是竹鼠產品,也就是說,岩班依開拓了一批竹鼠忠實消費群體。

目前特色養殖市場上,竹鼠需求量有多大?

特色養殖有哪些關鍵技術難點?

如何打開市場?怎麼融資?

周日晚上,岩班依將為大家分享。

責任編輯:小蠻夷

第一次養殖竹鼠失敗後,我開始研究如何科學規範化地養殖竹鼠。我翻閱了大量的竹鼠養殖書籍,然後研究竹鼠的繁殖條件,瞭解它們的生活習性。

▋2011年:失敗後就學習,從頭再來

我再次採購了20對中華竹鼠苗,根據竹鼠的生活習性重新改造了養殖棚,決心用科學的方式養殖竹鼠。

經過三年的繁殖,我們的竹鼠存欄量已經達到2萬多隻。

▋2013年:竹鼠送到廣州,口感遭市場否定

為了驗證我們的竹鼠市場回饋情況,我們將一部分重達2公斤的成年竹鼠送到廣州市場和餐館,可惜的是並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

幾經調查回訪得到的回復是“雖然體重達標,但養殖的竹鼠肉質口感上不是最佳”。

於是,我重新回到農村,諮詢多年養殖竹鼠的前輩,然後邀請當地從事多年農業養殖研究的專家作為技術指導。

不斷改良,終於研究出仿野生環境下的養殖竹鼠。

這樣養殖的竹鼠肉質細嫩、很有勁道,最終也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

▋2014年:成立合作社,仿野生養殖

於是2014年7月,我成立了猛海青創農業專業合作社,帶領同村的農戶一起養殖竹鼠,並培訓農戶養殖技術。

很快養殖竹鼠存欄數量達到2萬多隻,真正實現了規模化養殖,我也因此被農戶們稱為“竹鼠大王”。

▋2017年:帶領150戶貧困戶,年創收1000萬

作為西雙版納猛海縣的主導脫貧致富產業,截至2017年我已帶領當地150戶貧困戶進行竹鼠養殖,並創造了1000多萬的年產值。

竹鼠存欄量達3萬多隻,養殖基地擴建為3座,占地面積為四百多畝。

▋2018年:眾籌融資,擴大市場認知度

在國內一家眾籌平臺上,岩班依融資目標1萬元,截至目前,已經籌集到50萬,資金數目雖然不大,但每一份投資回報是竹鼠產品,也就是說,岩班依開拓了一批竹鼠忠實消費群體。

目前特色養殖市場上,竹鼠需求量有多大?

特色養殖有哪些關鍵技術難點?

如何打開市場?怎麼融資?

周日晚上,岩班依將為大家分享。

責任編輯:小蠻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