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韓寒都後悔了,你卻還在瞎叨叨?

昨天, 一條熱搜猝不及防的出現了

他感慨:

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

說明在一項挑戰裡不能勝任, 只能退出

這不值得學習

作為看著《三重門》《長安亂》…長大的人

GO妹很難想像, 這是從韓寒嘴裡說出的話

畢竟, 他高一的時候就連掛七門退學

還曾被當做應試教育中的特例

獲贊最高的兩條, 則是叫獸易小星和李想的

如果說叫獸的評論還有賣萌之嫌

那李想的則是發自肺腑的四個字:

好!好!學!習!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身邊充斥著一種論調:學習無用論

因為有一群退學最後成功的人

比爾蓋茨從哈佛退學, 最後成為了首富

紮克伯格也從哈佛退學, 創立了Facebook

李嘉誠中學都沒念完就開始掙錢養家

……

流量大號咪蒙也發表過文章

《我為什麼支持實習生休學》

大意是鼓勵那個

還未畢業的學生休學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情

就連攤煎餅的大媽都比大學生掙得多

然而, 事情的真相呢?

比爾蓋茨從小家境優渥、本人也是技術宅

他創業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虧損, 而且微軟也沒什麼發展

試問, 如果一個普通家庭

能否承擔的起他這麼“造”?

紮克伯格從小受到良好教育, 癡迷電腦

17歲就設計出

讓很多公司都爭先恐後邀請他的一款MP3播放機

至於李嘉誠, 你只看到了他的學歷

卻沒有注意到

他一直堅持一邊做工, 一邊去夜校進修學習

幾十年來也一直保持著晚上睡前閱讀一小時的習慣

你只看到了攤煎餅的大媽月入3萬

卻忘記了她的早出晚歸

至於勸人休學的咪蒙

她自己的學歷是碩士

所以, 學習沒有用?

資料也告訴我們:學歷與收入成絕對正比

還有不少人認為

學習是孩子的事

“我已經畢業了,也有文憑了,可以不用管了吧”

真的嗎?

一般人工作五年左右就會遇到一個瓶頸。

工作順手了,套路摸透了,人脈打通了,老闆卻完全沒有給自己升職加薪的意思。談吧,開不了口。不談吧,又覺得虧。所以,經常是一邊抱怨老闆摳門,一邊悄悄在外面找工作。

前段時間,朋友的前同事想跳槽,不到30,正是事業上升的黃金期,卻一直沒被老闆重視,所以想走。朋友內推給了HR,幾輪面試下來,都還算順利,但是最後還是沒談成,因為還是熟悉的工作,還是差不多的薪資。

朋友和我抱怨:“他的工作能力就那麼多,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項目,我就算有心和HR爭取,也不知道從何說起啊。”

工作以後,大家和朋友聊的最多的就是薪水。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每個人都有一股衝勁兒,再苦再累也不怕,身體扛得住,精神賊強大,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上有自立老人,下無待哺子女。

過了三十,工作有了點經驗,不多。生活裡有了張飯票,沒譜。拼事業,愛情可能就沒了。談戀愛,工作可能就沒了。更尷尬的是,想升職,底氣不足。不升職,心裡又不服。

於是在這中間徘徊著,想換個新工作,但是新工作,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甚至,還不如上一份。

歸根到底,你只是機械的工作,按部就班,沒有學習什麼新內容,也沒有掌握新的動態,原來的東西跟不上工作的發展,自然也就只能拿著“死工資”。

一個舊同事給我打電話,抱怨老闆對他不好,他來公司八年了,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可老闆死活不肯給他一個副總監的職位。他每天還要和90後一起上下班打卡,打車只能報銷快車,出差也只能二等座高鐵。

對於為什麼對老闆不滿,他的理由讓人啼笑皆非:因為在他之前,部門裡每個30歲的人都當上了副總監。

典型的歸因錯誤。

30歲當上副總監的比比皆是,可那不是因為30歲。

恰恰相反,因為那些人從來沒把自己當成30歲的人。和年輕人一樣拼命,從不以老賣老,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吃苦的時候吃苦。

職場沒有應該升職的年紀,只有配不配升職的人。有本事的人,不到30就可以進管理層。沒本事的人,過了30歲依舊是普通員工。

所謂本事,都是在工作中的學習和積累。

按照現在流行的一句話,你30歲了,那又怎麼樣呢?

工作不是存錢罐,20歲拼命往裡塞,30歲開始躺著花。20歲有20歲的努力,30歲有30歲的勤奮,你不能30歲的時候邀20歲的功,沒有人會給你的資歷買單。

人們都說,30歲是個尷尬的年紀,錢多的工作你做不了,錢少的工作你看不起,所以危機重重。我一點不覺得是30歲闖的禍,相反,恰恰是我們沒有跟上年齡的節奏,才造成了所謂的中年危機。

講真,沒有一份工作是不辛苦的,也沒有一個年紀是不應該努力的。看著那麼多比你能吃苦還比你要錢少的人,真心沒辦法理直氣壯地說自己有多好。

在河南小城開封

有一位51歲的三輪車車夫:

許世傑

因家中孩子要上學,妻子身體也不好

為了能朵拉些活兒補貼家用

更為了讓外國遊客瞭解開封,瞭解中國文化

他自學英語給外國人當導遊

17年的時間

總共接待了743次外國人

網友們紛紛給大叔點贊:

大叔很有文化涵養

他的故事也很激勵年輕人!

他就是開封的名片

應該給他頒個獎

叔叔很棒

這樣給外國人直觀印象就是

中國三輪車夫都會英語

只要想學

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自愧不如,佩服大叔!

對於很多人來說

學語言都是突然而來的熱乎勁兒

單詞書背不上幾頁就束之高閣了

而51歲的許世傑卻出人意料地做到了

“活到老學到老”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真的很難

但偏偏

許世傑骨子裡的那股熱愛和韌勁兒

讓他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了下來

學習一樣本事沒有什麼捷徑可走

只能是“苦練”

許世傑深諳其道

休息間隙跟著手機學發音

遇到大學生就用英語交流

碰到不同國家的遊客也順便學兩句

每天晚上回家堅持寫英文日記

為了能詳細準確地介紹家鄉景點

許世傑還會涉獵很多專業詞彙:

生活類、醫學類、科學類、佛教類……

外賣小哥利用休息時間看考研書籍,

當路人質疑他:“你還考研呢?”

小哥淡定地回答:

“試試唄,今年不行明年再來。

幹啥事都要有個好心態!”

50歲的趙傳朱是一名高中沒畢業的保安

2013年起利用業餘時間自學法律

從剛開始的“看天書”到考完50門法學課程

拿到自考本科證書

老趙每晚2點鐘之前從沒睡過覺

2017年,他更是通過了

“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試

18歲高中未畢業的外賣小哥毛召木

為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名同聲傳譯

用英文給外語學校的學生們發送送餐短信

最終,學校破格錄取他進入英語專業就讀

“我一定要更努力地學習英語,

讓所有看不起自己的人都刮目相看。”

巴西維多利亞

一位靠拾荒撫養孩子長大的中年媽媽

通過自學垃圾堆裡撿到的廢棄書本

考上了巴西最負盛名的學府

如果說他們的不斷努力

還是為了從最底層,向上拼出一線生機

是一種原始的動力

那麼,站到更高處看,你會發現

真正優秀的人更是樂意不斷學習

將優秀變成一種習慣

他們可能已經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如魚得水

卻為了探索更多未知的可能,觸摸更廣闊的空間

不斷將自己放到劣勢地位去摔打錘煉

李冰冰37歲才開始學英語

那時候

她已經憑藉《風聲》拿到了金馬影后

而她英語高考只有27分

為了走向國際影壇,李冰冰下定決心苦學

機場候機20分鐘,拍戲間隔15分鐘

片場路上半小時,睡前10分鐘……

統統成為她的“English time ”

後來

就有了《功夫之王》《生化危機5》

2014年,李冰冰作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親善大使

在當天的會議上發表了動人的英文演說

得到大家的誇讚

1990年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後

楊瀾成為央視當時收視最好的

欄目之一《正大綜藝》的主持人

1993年的申奧失敗

讓她看到了東西方相互理解的鴻溝

感覺自己不過是一隻井底之蛙

她不想只做一個喉舌

希望對這個世界能有些自己的見解和觀點

所以她毅然決然的遞交了辭職信,踏上了留學之路

那時候,要留學需要先辭去公職,畢業不滿5年的還要向教育部門繳納一定的罰款,拿到相應的證明,並把檔案掛靠在人才交流中心之後才能拿到護照。而如果最後被拒簽了,就等於是完全沒有了後路

楊瀾最後順利從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畢業

回國後

她在1998年開創了大中華區

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高端訪談欄目

——《楊瀾工作室》

直到今天,承襲《楊瀾工作室》的《楊瀾訪談錄》

已經走過了17個年頭

2001年楊瀾代表北京

在莫斯科做奧運文化項目的陳述人

見證了激動人心的歷史性一刻

所以,學習到底有什麼用?

可能,僅僅是不能忍受停滯不前的自己

我們不斷地用知識去豐富自己的內心

越來越認識到自己的局限,也越來越瞭解這個世界

成功是一個工程,而學習是一種戰術

而我們之所以沒有成功

很可能就是因為我們的能力與眼界所限

能選擇的不多,對選擇項的理解不夠徹底

種一棵樹最合適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資料也告訴我們:學歷與收入成絕對正比

還有不少人認為

學習是孩子的事

“我已經畢業了,也有文憑了,可以不用管了吧”

真的嗎?

一般人工作五年左右就會遇到一個瓶頸。

工作順手了,套路摸透了,人脈打通了,老闆卻完全沒有給自己升職加薪的意思。談吧,開不了口。不談吧,又覺得虧。所以,經常是一邊抱怨老闆摳門,一邊悄悄在外面找工作。

前段時間,朋友的前同事想跳槽,不到30,正是事業上升的黃金期,卻一直沒被老闆重視,所以想走。朋友內推給了HR,幾輪面試下來,都還算順利,但是最後還是沒談成,因為還是熟悉的工作,還是差不多的薪資。

朋友和我抱怨:“他的工作能力就那麼多,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項目,我就算有心和HR爭取,也不知道從何說起啊。”

工作以後,大家和朋友聊的最多的就是薪水。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每個人都有一股衝勁兒,再苦再累也不怕,身體扛得住,精神賊強大,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上有自立老人,下無待哺子女。

過了三十,工作有了點經驗,不多。生活裡有了張飯票,沒譜。拼事業,愛情可能就沒了。談戀愛,工作可能就沒了。更尷尬的是,想升職,底氣不足。不升職,心裡又不服。

於是在這中間徘徊著,想換個新工作,但是新工作,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甚至,還不如上一份。

歸根到底,你只是機械的工作,按部就班,沒有學習什麼新內容,也沒有掌握新的動態,原來的東西跟不上工作的發展,自然也就只能拿著“死工資”。

一個舊同事給我打電話,抱怨老闆對他不好,他來公司八年了,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可老闆死活不肯給他一個副總監的職位。他每天還要和90後一起上下班打卡,打車只能報銷快車,出差也只能二等座高鐵。

對於為什麼對老闆不滿,他的理由讓人啼笑皆非:因為在他之前,部門裡每個30歲的人都當上了副總監。

典型的歸因錯誤。

30歲當上副總監的比比皆是,可那不是因為30歲。

恰恰相反,因為那些人從來沒把自己當成30歲的人。和年輕人一樣拼命,從不以老賣老,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吃苦的時候吃苦。

職場沒有應該升職的年紀,只有配不配升職的人。有本事的人,不到30就可以進管理層。沒本事的人,過了30歲依舊是普通員工。

所謂本事,都是在工作中的學習和積累。

按照現在流行的一句話,你30歲了,那又怎麼樣呢?

工作不是存錢罐,20歲拼命往裡塞,30歲開始躺著花。20歲有20歲的努力,30歲有30歲的勤奮,你不能30歲的時候邀20歲的功,沒有人會給你的資歷買單。

人們都說,30歲是個尷尬的年紀,錢多的工作你做不了,錢少的工作你看不起,所以危機重重。我一點不覺得是30歲闖的禍,相反,恰恰是我們沒有跟上年齡的節奏,才造成了所謂的中年危機。

講真,沒有一份工作是不辛苦的,也沒有一個年紀是不應該努力的。看著那麼多比你能吃苦還比你要錢少的人,真心沒辦法理直氣壯地說自己有多好。

在河南小城開封

有一位51歲的三輪車車夫:

許世傑

因家中孩子要上學,妻子身體也不好

為了能朵拉些活兒補貼家用

更為了讓外國遊客瞭解開封,瞭解中國文化

他自學英語給外國人當導遊

17年的時間

總共接待了743次外國人

網友們紛紛給大叔點贊:

大叔很有文化涵養

他的故事也很激勵年輕人!

他就是開封的名片

應該給他頒個獎

叔叔很棒

這樣給外國人直觀印象就是

中國三輪車夫都會英語

只要想學

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自愧不如,佩服大叔!

對於很多人來說

學語言都是突然而來的熱乎勁兒

單詞書背不上幾頁就束之高閣了

而51歲的許世傑卻出人意料地做到了

“活到老學到老”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真的很難

但偏偏

許世傑骨子裡的那股熱愛和韌勁兒

讓他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了下來

學習一樣本事沒有什麼捷徑可走

只能是“苦練”

許世傑深諳其道

休息間隙跟著手機學發音

遇到大學生就用英語交流

碰到不同國家的遊客也順便學兩句

每天晚上回家堅持寫英文日記

為了能詳細準確地介紹家鄉景點

許世傑還會涉獵很多專業詞彙:

生活類、醫學類、科學類、佛教類……

外賣小哥利用休息時間看考研書籍,

當路人質疑他:“你還考研呢?”

小哥淡定地回答:

“試試唄,今年不行明年再來。

幹啥事都要有個好心態!”

50歲的趙傳朱是一名高中沒畢業的保安

2013年起利用業餘時間自學法律

從剛開始的“看天書”到考完50門法學課程

拿到自考本科證書

老趙每晚2點鐘之前從沒睡過覺

2017年,他更是通過了

“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試

18歲高中未畢業的外賣小哥毛召木

為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名同聲傳譯

用英文給外語學校的學生們發送送餐短信

最終,學校破格錄取他進入英語專業就讀

“我一定要更努力地學習英語,

讓所有看不起自己的人都刮目相看。”

巴西維多利亞

一位靠拾荒撫養孩子長大的中年媽媽

通過自學垃圾堆裡撿到的廢棄書本

考上了巴西最負盛名的學府

如果說他們的不斷努力

還是為了從最底層,向上拼出一線生機

是一種原始的動力

那麼,站到更高處看,你會發現

真正優秀的人更是樂意不斷學習

將優秀變成一種習慣

他們可能已經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如魚得水

卻為了探索更多未知的可能,觸摸更廣闊的空間

不斷將自己放到劣勢地位去摔打錘煉

李冰冰37歲才開始學英語

那時候

她已經憑藉《風聲》拿到了金馬影后

而她英語高考只有27分

為了走向國際影壇,李冰冰下定決心苦學

機場候機20分鐘,拍戲間隔15分鐘

片場路上半小時,睡前10分鐘……

統統成為她的“English time ”

後來

就有了《功夫之王》《生化危機5》

2014年,李冰冰作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親善大使

在當天的會議上發表了動人的英文演說

得到大家的誇讚

1990年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後

楊瀾成為央視當時收視最好的

欄目之一《正大綜藝》的主持人

1993年的申奧失敗

讓她看到了東西方相互理解的鴻溝

感覺自己不過是一隻井底之蛙

她不想只做一個喉舌

希望對這個世界能有些自己的見解和觀點

所以她毅然決然的遞交了辭職信,踏上了留學之路

那時候,要留學需要先辭去公職,畢業不滿5年的還要向教育部門繳納一定的罰款,拿到相應的證明,並把檔案掛靠在人才交流中心之後才能拿到護照。而如果最後被拒簽了,就等於是完全沒有了後路

楊瀾最後順利從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畢業

回國後

她在1998年開創了大中華區

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高端訪談欄目

——《楊瀾工作室》

直到今天,承襲《楊瀾工作室》的《楊瀾訪談錄》

已經走過了17個年頭

2001年楊瀾代表北京

在莫斯科做奧運文化項目的陳述人

見證了激動人心的歷史性一刻

所以,學習到底有什麼用?

可能,僅僅是不能忍受停滯不前的自己

我們不斷地用知識去豐富自己的內心

越來越認識到自己的局限,也越來越瞭解這個世界

成功是一個工程,而學習是一種戰術

而我們之所以沒有成功

很可能就是因為我們的能力與眼界所限

能選擇的不多,對選擇項的理解不夠徹底

種一棵樹最合適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