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農民的抽煙史

1

我所聽說的、見過的老農民有三代人, 爺輩的、父輩的, 還有我這一代。 我對他們的記憶, 始於一根長長的煙杆, 終於一根圓圓的煙捲。

就這三代人來講, 爺爺們最苦, 一輩子都苦;父親們上半輩子苦, 下半輩子甜;我這輩子, 生在甜蜜裡, 卻老是想著苦, 屬於吃飽了撐的、痛並快樂著的一代。

我沒見過我爺爺, 他老人家撒丫子跑得特別快, 在我爹十四歲的時候, 就跟著那些煙氣兒急匆匆去了另外一個世界。

所以別人有戀父情結, 我有戀爺情結, 大抵是缺什麼就稀罕什麼。

爺爺們這一輩子都是苦的, 歷經清末、北洋、民國、解放前後, 遭受戰亂、貧窮、饑寒、早逝……活著無非就是為了吃口飽飯。 他們那代人抽煙用的是煙杆, 那時候不興煙捲, 或者說即便是有煙捲, 他們也抽不起。 再或者就是他們之所以不敢捲煙抽, 是因為煙捲這玩意兒太浪費, 遠遠不如煙鍋子省煙絲。

他們那個年代就一個字, 窮!除了地主老財的精緻煙杆之外, 大家的煙杆都是自製的。 地主家的煙杆, 煙嘴是玉的, 煙杆是紅銅的, 煙鍋子是黃銅的, 就像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老農民的煙杆就不怎麼行了, 跟打鬼子用的洋槍土炮、大刀長矛似的, 五花八門, 應有盡有。

煙嘴有石頭的、陶瓷的、白鐵的、硬塑膠的。

煙杆有脆槐的、青蒿的, 脆槐是木質的, 用根燒紅的鐵條, 烙在樹心, 跟雞巴入洞似的亂捅一氣兒, 就成了煙道;青蒿的, 連捅都不用捅, 那玩意兒被秋風吹幹以後, 中間就是空的。

煙鍋子有陶瓷的、白鐵的、沉鉛的或者爛銅的, 只要能盛煙絲, 能冒煙就行。

老農民過日子就這樣, 實用就是硬道理。 其他的, 他們不懂, 也不去想。

那個年代好多事情沒法說,

就像一袋煙能夠毒死一個人一樣, 看似荒唐卻又那麼真實。

被毒死的老頭是我們村裡的, 毒死他的老頭也是我們村裡的。 被毒死的老頭姓趙, 性情剛烈, 輕易不求人, 打年輕起, 就嗜煙如命, 好在那時候還有兩膀子力氣, 能夠換些煙絲兒解解饞。

可是老了以後就不行了, 兒女都長大成人, 忙著過自己的那一攤子。 自己都吃不上飯, 還怎麼孝順老的, 聽著冷漠無情, 卻又是亙古不變、顛撲不破的真理。

趙老頭也識趣兒, 不去給兒女們添堵, 可是也放不下這抽煙的愛好, 就把地裡的蘿蔔纓子和苦菜葉子曬乾了, 當煙絲抽。 為了省下點煙的火柴, 趙老頭還把艾草編成繩子, 繞脖子纏上好幾圈, 拿火點著了繩頭, 艾繩燒得慢,

好時候能撐一天。

日子雖然清貧, 趙老頭脊樑卻挺得很直。

毒死他的老頭, 姓錢, 是個小土財主, 跟趙老頭是老夥計。 不過錢老頭看不上趙老頭, 這沒有什麼, 嫌貧愛富自古就有, 世間絕大多數人也都好這一口。

慘劇是在一個冬日慵懶的上午開始的, 那天是趕集上廟的日子, 錢老頭坐在門口曬太陽、撓癢癢、捉蝨子外加抽旱煙。

他眯著眼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們, 樂樂呵呵地跟他們打招呼。

剛抽完一袋煙, 他看到趙老頭走了過來, 於是親熱地讓他過來抽煙。

趙老頭很倔, 很清高, 搖搖手就是不過來, 可是禁不住錢老頭三番五次、極為熱情的招呼。

他怕薄了人家的面子, 好歹過來了。

那天趙老頭的煙袋裡沒有煙絲, 口袋裡也沒有洋火,

因為窮或者是著急趕集沒顧上。 錢老頭眯著眼, 拿出煙袋裡的好煙絲給趙老頭, 趙老頭訕訕地接過, 手卻停在了空中。 錢老頭知道他沒有帶火, 擦根火柴就給他點上了。

兩人有一搭無一搭地聊著, 臨走的時候, 錢老頭埋汰趙老頭, “您看您多省啊, 也不帶煙, 也不帶火的”。 說著就搬著馬紮子往家裡走。

說者無心, 聽者有意, 趙老頭從來不願意寄人籬下、占人便宜, 可是這煙抽了, 又不能倒出來。 回到家, 越想越窩火, 把自己脖子往繩子上一掛, 蕩了秋千。

那個年代好多事情沒法說, 趙老頭到底是怎麼死的, 眾說紛紜, 不一而足。 趙老頭和錢老頭都在村裡活了一輩子, 從來就沒有離開過, 那是他們的世界, 死在自己的世界裡, 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2

時光到了我爹這一代,他們上半輩子是苦的,正趕上國家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困難時候。

那時候興大鍋飯、搞集體經濟,國家政策是好的,大家積極性也很高,“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一個蘿蔔千斤重,兩頭毛驢拉不動”的口號喊得震天響,可就是吃不飽飯。

飯可以不吃,但煙不能不抽。我爹是個大煙筒子,我曾經問過他,為什麼抽煙。他說,老一輩子抽煙,自己也跟著學,吸上了,就上癮,離不了。

我覺得那是一種傳承,抽煙的習慣是世襲的。

往深層次裡講,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遇到苦悶和壓抑,這種苦悶和壓抑,來自於性、來自於血統、來自於生活。

上天是公平的,給了你軀體的雄壯,自然也會給你帶來精神上的痛苦,為了排泄這種痛苦,就有了抽煙。

小孩子是不抽煙的,因為他們不抽煙,也會很快樂。

抽煙抑或是成熟的一種標誌,煙是成人之間溝通的有效方式。出門辦事,得遞煙;打聽問路,得遞煙;相親說媒,得遞煙;拉個買賣,得遞煙……好事抽煙,因為樂呵;悲事抽煙,因為痛苦;幾乎遇到所有的事情,都要抽煙。

這根本就不用解釋,他們和煙早已淪為一體了。他們在抽煙,煙也在抽他們,他們抽煙看到的是煙灰簌簌地往下掉;煙抽他們,是帶著他們的靈魂隨著亮藍色的煙氣兒一點一點地往上飄,哪天煙滅了,人也就沒了。

我爹那個年代已經流行煙捲了,幾分錢的那種大眾煙,但還是買不起。那種煙是白紙煙,供銷社離只此一種,就像那個年代街上永遠青灰藍三色的穿著,極為寬鬆地罩在人們身上,人們一個個像束縛著的蠶蛹,帶著性冷淡和性苦悶的窒息。

這個時候的煙捲,不會致命,但會惹事兒。我們鄰村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差一點讓人家把房梁給鋸斷了。

牛寶家裡蓋了新房,上樑那天,親朋好友、四鄰八舍都來慶賀,坐了滿滿一屋子。

牛寶見老少爺們否來捧場,心裡樂開了花兒,趕緊挨個散煙。那時候日子好過一些了,但是農村人都在土裡刨食兒,交完公糧之後基本上剩不下多少東西,還是缺錢。

老農民們缺錢,就不敢買煙,也就是來人的時候才能抽上一兩支,其餘的時候,還是抽旱煙。

牛寶好面兒,下了狠心,去供銷社裡買了幾包煙,挨個地散。大家熱熱鬧鬧、樂樂呵呵,逗弄牛寶給煙,牛寶也識相,抽出一支煙,跟神槍手似的就扔在了要煙人的手裡。

接到的人眉開眼笑,大嘴巴子都能咧到耳朵根子上,要麼借火點上,要麼夾在耳朵根子後面,留著以後抽。

牛寶有個叫驢蛋的好兄弟。那天也是他娘的巧了,牛寶儘管買了好多包煙,但是輪到驢蛋的時候,煙盒裡竟然空了。牛寶只好把空煙盒塞在藏青色中山裝的上衣口袋裡,因為忙著招呼客人,也沒有跟驢蛋過多解釋。

可是驢蛋記心裡了,這麼多人都瞧著呢,你牛寶把煙挨個不落地散給了前面的人,到我這裡,愣是把煙揣兜裡了,分明是瞧不起我,我這臉沒法擱,以後在村裡也混不下去了。

驢蛋氣不過,回家拿了鋸子,趁著天剛擦黑,就要過來鋸牛寶新屋上的房梁。鋸到一半,牛寶看見了,兩人撕扯起來,差點出了人命。

從那之後,原來好到穿一條褲子的親哥們,老死不相往來,就因為一根存在或者實際不存在的煙。

3

現在不用交皇糧了,生活也好了,父輩們正在享受著他們的下半生,供銷社已經變成了小賣部,煙的種類也多了,不再是原先僅有的那種白紙煙。那些躺在貨架上的煙,跟大街上穿著鮮豔、性感露肉的漂亮娘們一樣,五光十色、搔首弄姿。

我有時候會給爹買上兩條,不敢給他買多了,買的越多,抽得越快。

元旦放假,我回了鄉下老家。聽爹說,他的老夥計老楊受傷了,老楊受傷是因為去屋頂上扯那些死了的絲瓜秧子,腳下一不留神,摔了下來,肋骨剛好頂在了木頭上。

我去小賣部買了些雞蛋,又在家裡提了箱奶,放在電動三輪上。爹拉著我晃晃悠悠地就走了,這玩意兒還真是敞亮,三百六十度天窗,根本就不用擔心暈車的問題。

到了老楊叔家裡,他看著我們拎著東西來看他,一個勁兒地說破費,不該拿……

我和爹憨憨地笑著,他趕緊從屋裡拿了盒煙出來,和我爹互相讓煙。我爹沒有拗過他,兩人就抽了他剛拿出的煙。

他倆在那裡煙霧繚繞、逍遙自在做神仙的時候,我忙著給他們端茶倒水,剛放下茶壺,我不經意地看到桌子上放的竟然是盒挺好的名貴煙,這種煙裡最便宜的還要三十五一盒呢!

老楊叔和我爹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平常抽的都是村口小賣鋪裡最便宜的那種煙,一盒絕對超不過五塊錢。現在怎麼捨得抽這麼好的煙呢?

我拍下狗腦袋,不解地嘟囔著,“楊叔,這煙不便宜吧,得三十五一盒吧?”

“還真不清楚,這是村裡二毛結婚時的喜煙,新宇給他幫忙時拿家來的。”楊叔回道(新宇是他兒子)。

正說著話,鄰居趙大娘過來串門剛好聽見,就插了一句,“這盒煙四十八呢,就是二毛散的。”

大家說說笑笑,我扯了個淡,“爹,楊叔,你們這一根煙就是兩塊啊!看看你們現在一個人得抽了三四根了,十好幾塊就這麼燒沒了!”

“我跟你楊叔不在乎這個,再好的煙不也是冒煙麼?抽的是個痛快!”我爹美滋滋地吐了口煙氣,樂呵呵地說道,楊叔在一邊不住地點頭。

兩個老農民在那裡一唱一和,依舊稀鬆平常地拉呱聊天,但是爹的這番話卻讓我陷入了沉思。

這或許是一種境界,他們對煙的態度就是他們對人的態度,他們這一輩子對所有人都是一視同仁。你有,我不羡慕你;你窮,我也不會瞧不起你。

4

到了我這一代的時候,我不吸煙了,我也不是農民了,我這條泥腿子到了城裡,娶了個城裡姑娘。

準確地講,在我之前的都是老農民,爺爺們是、父親們是,可我不是。我這代人更像是時代變革的雜交產物,充滿了矛盾和糾結。為了更好的發展和前途,我們脫離鄉村,來到了城裡,希望能夠憑著一股泥巴勁兒,讓自己終有一天變成有車子、有房子、有票子、有馬子的“四有青年”。

可是到了城裡,又忘不了鄉下。看到市場上的長絲瓜,就會想起老家院子裡爹娘的絲瓜架子;看到雨後的水流湧入了下水道,就會想起自家的田地是旱了還是澇了;看到漫天的雪花飄飄灑灑,就會想起“瑞雪兆豐年”,盼望著老農民們能夠在來年收穫金黃飽滿的麥穗……

現在的我吃遍了珍饈佳餚,卻總覺得不是原先的那個味兒;穿上了西裝革履,卻總是懷念當年光著腚跑的那個野孩子。

有時候我會在夜裡哭泣,想爹,想娘,想鄉下……我覺得自己的根在那裡,可是真地回不去了,真地回不去了,鄉村已經變得衰敗不堪、空蕩冷落,有些門關上了就不會再開,有些人出走了就不會再來,有些老物什用沒了就不會再有。

我固執地認為爹娘是最後一代的老農民,他們的鄉村也是最後一代的老鄉村。

我回不去了,所以我不吸煙了,我把煙癮留在了那裡,讓她隨著那漸行漸遠的村莊,一起惆悵、腐爛乃至消亡殆盡……

作者:衝浪小魚兒

來源:簡書

2

時光到了我爹這一代,他們上半輩子是苦的,正趕上國家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困難時候。

那時候興大鍋飯、搞集體經濟,國家政策是好的,大家積極性也很高,“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一個蘿蔔千斤重,兩頭毛驢拉不動”的口號喊得震天響,可就是吃不飽飯。

飯可以不吃,但煙不能不抽。我爹是個大煙筒子,我曾經問過他,為什麼抽煙。他說,老一輩子抽煙,自己也跟著學,吸上了,就上癮,離不了。

我覺得那是一種傳承,抽煙的習慣是世襲的。

往深層次裡講,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遇到苦悶和壓抑,這種苦悶和壓抑,來自於性、來自於血統、來自於生活。

上天是公平的,給了你軀體的雄壯,自然也會給你帶來精神上的痛苦,為了排泄這種痛苦,就有了抽煙。

小孩子是不抽煙的,因為他們不抽煙,也會很快樂。

抽煙抑或是成熟的一種標誌,煙是成人之間溝通的有效方式。出門辦事,得遞煙;打聽問路,得遞煙;相親說媒,得遞煙;拉個買賣,得遞煙……好事抽煙,因為樂呵;悲事抽煙,因為痛苦;幾乎遇到所有的事情,都要抽煙。

這根本就不用解釋,他們和煙早已淪為一體了。他們在抽煙,煙也在抽他們,他們抽煙看到的是煙灰簌簌地往下掉;煙抽他們,是帶著他們的靈魂隨著亮藍色的煙氣兒一點一點地往上飄,哪天煙滅了,人也就沒了。

我爹那個年代已經流行煙捲了,幾分錢的那種大眾煙,但還是買不起。那種煙是白紙煙,供銷社離只此一種,就像那個年代街上永遠青灰藍三色的穿著,極為寬鬆地罩在人們身上,人們一個個像束縛著的蠶蛹,帶著性冷淡和性苦悶的窒息。

這個時候的煙捲,不會致命,但會惹事兒。我們鄰村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差一點讓人家把房梁給鋸斷了。

牛寶家裡蓋了新房,上樑那天,親朋好友、四鄰八舍都來慶賀,坐了滿滿一屋子。

牛寶見老少爺們否來捧場,心裡樂開了花兒,趕緊挨個散煙。那時候日子好過一些了,但是農村人都在土裡刨食兒,交完公糧之後基本上剩不下多少東西,還是缺錢。

老農民們缺錢,就不敢買煙,也就是來人的時候才能抽上一兩支,其餘的時候,還是抽旱煙。

牛寶好面兒,下了狠心,去供銷社裡買了幾包煙,挨個地散。大家熱熱鬧鬧、樂樂呵呵,逗弄牛寶給煙,牛寶也識相,抽出一支煙,跟神槍手似的就扔在了要煙人的手裡。

接到的人眉開眼笑,大嘴巴子都能咧到耳朵根子上,要麼借火點上,要麼夾在耳朵根子後面,留著以後抽。

牛寶有個叫驢蛋的好兄弟。那天也是他娘的巧了,牛寶儘管買了好多包煙,但是輪到驢蛋的時候,煙盒裡竟然空了。牛寶只好把空煙盒塞在藏青色中山裝的上衣口袋裡,因為忙著招呼客人,也沒有跟驢蛋過多解釋。

可是驢蛋記心裡了,這麼多人都瞧著呢,你牛寶把煙挨個不落地散給了前面的人,到我這裡,愣是把煙揣兜裡了,分明是瞧不起我,我這臉沒法擱,以後在村裡也混不下去了。

驢蛋氣不過,回家拿了鋸子,趁著天剛擦黑,就要過來鋸牛寶新屋上的房梁。鋸到一半,牛寶看見了,兩人撕扯起來,差點出了人命。

從那之後,原來好到穿一條褲子的親哥們,老死不相往來,就因為一根存在或者實際不存在的煙。

3

現在不用交皇糧了,生活也好了,父輩們正在享受著他們的下半生,供銷社已經變成了小賣部,煙的種類也多了,不再是原先僅有的那種白紙煙。那些躺在貨架上的煙,跟大街上穿著鮮豔、性感露肉的漂亮娘們一樣,五光十色、搔首弄姿。

我有時候會給爹買上兩條,不敢給他買多了,買的越多,抽得越快。

元旦放假,我回了鄉下老家。聽爹說,他的老夥計老楊受傷了,老楊受傷是因為去屋頂上扯那些死了的絲瓜秧子,腳下一不留神,摔了下來,肋骨剛好頂在了木頭上。

我去小賣部買了些雞蛋,又在家裡提了箱奶,放在電動三輪上。爹拉著我晃晃悠悠地就走了,這玩意兒還真是敞亮,三百六十度天窗,根本就不用擔心暈車的問題。

到了老楊叔家裡,他看著我們拎著東西來看他,一個勁兒地說破費,不該拿……

我和爹憨憨地笑著,他趕緊從屋裡拿了盒煙出來,和我爹互相讓煙。我爹沒有拗過他,兩人就抽了他剛拿出的煙。

他倆在那裡煙霧繚繞、逍遙自在做神仙的時候,我忙著給他們端茶倒水,剛放下茶壺,我不經意地看到桌子上放的竟然是盒挺好的名貴煙,這種煙裡最便宜的還要三十五一盒呢!

老楊叔和我爹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平常抽的都是村口小賣鋪裡最便宜的那種煙,一盒絕對超不過五塊錢。現在怎麼捨得抽這麼好的煙呢?

我拍下狗腦袋,不解地嘟囔著,“楊叔,這煙不便宜吧,得三十五一盒吧?”

“還真不清楚,這是村裡二毛結婚時的喜煙,新宇給他幫忙時拿家來的。”楊叔回道(新宇是他兒子)。

正說著話,鄰居趙大娘過來串門剛好聽見,就插了一句,“這盒煙四十八呢,就是二毛散的。”

大家說說笑笑,我扯了個淡,“爹,楊叔,你們這一根煙就是兩塊啊!看看你們現在一個人得抽了三四根了,十好幾塊就這麼燒沒了!”

“我跟你楊叔不在乎這個,再好的煙不也是冒煙麼?抽的是個痛快!”我爹美滋滋地吐了口煙氣,樂呵呵地說道,楊叔在一邊不住地點頭。

兩個老農民在那裡一唱一和,依舊稀鬆平常地拉呱聊天,但是爹的這番話卻讓我陷入了沉思。

這或許是一種境界,他們對煙的態度就是他們對人的態度,他們這一輩子對所有人都是一視同仁。你有,我不羡慕你;你窮,我也不會瞧不起你。

4

到了我這一代的時候,我不吸煙了,我也不是農民了,我這條泥腿子到了城裡,娶了個城裡姑娘。

準確地講,在我之前的都是老農民,爺爺們是、父親們是,可我不是。我這代人更像是時代變革的雜交產物,充滿了矛盾和糾結。為了更好的發展和前途,我們脫離鄉村,來到了城裡,希望能夠憑著一股泥巴勁兒,讓自己終有一天變成有車子、有房子、有票子、有馬子的“四有青年”。

可是到了城裡,又忘不了鄉下。看到市場上的長絲瓜,就會想起老家院子裡爹娘的絲瓜架子;看到雨後的水流湧入了下水道,就會想起自家的田地是旱了還是澇了;看到漫天的雪花飄飄灑灑,就會想起“瑞雪兆豐年”,盼望著老農民們能夠在來年收穫金黃飽滿的麥穗……

現在的我吃遍了珍饈佳餚,卻總覺得不是原先的那個味兒;穿上了西裝革履,卻總是懷念當年光著腚跑的那個野孩子。

有時候我會在夜裡哭泣,想爹,想娘,想鄉下……我覺得自己的根在那裡,可是真地回不去了,真地回不去了,鄉村已經變得衰敗不堪、空蕩冷落,有些門關上了就不會再開,有些人出走了就不會再來,有些老物什用沒了就不會再有。

我固執地認為爹娘是最後一代的老農民,他們的鄉村也是最後一代的老鄉村。

我回不去了,所以我不吸煙了,我把煙癮留在了那裡,讓她隨著那漸行漸遠的村莊,一起惆悵、腐爛乃至消亡殆盡……

作者:衝浪小魚兒

來源:簡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