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寒風中的張三兒

早上7:30, 張三兒就已經來到了攤位上, 打開鐵皮櫃子, 把傢伙式兒擺了出來。

“張三兒, 早啊!"清潔工老李蹬著三輪車過來, 亮亮的大嗓門一聽就知道肺活量好,

一點沒有中年人煙酒腐蝕後的沙啞。

“李哥, 早!"張三兒拿了一把掉毛的掃帚把自己那塊地方掃了。

老李停下車, 拿夾子夾地上的紙屑, 天氣冷, 馬路牙子上有些薄冰, 三輪車有點打滑。

“張三兒, 你天天這麼早幹嘛?賺媳婦錢呢?你說誰這麼早修鞋?天這麼冷!"

“閑著也是閑著, 給老李哥做個伴兒唄, 嘿嘿。 "

張三兒從裡衣兜裡拿出一盒煙, 抽出一支遞給老李, 自己也拿了一支, 分別點了。

“這天兒怎這麼冷, 乾冷乾冷的, 也不下場雪。 "

“是呢是呢, 昨天一個修鞋的女人說現在醫院人都滿了, 流感嚴重, 就等著下場雪, 才能好點。 "

“雪都下到南方去了, 看新聞了吧, 南方好多地方下大雪呢。 "

“是呢, 是呢"張三兒不住點頭。

(一)

才八點,

張三兒就迎來第一客戶, 張小姐, 張小姐在張三兒這兒修鞋多年了, 出手闊綽, 從不像有些婦女那樣還要講講價, 抹抹零兒頭什麼的。

“小張, 今天怎麼這麼早?"張小姐一臉風塵氣, 卻最討厭別人叫她小姐, 所以張三兒一直叫她小張。

“今天我家老楊回來, 我得早點去市場買鮮蝦, 我家老楊最愛吃, 剛走門口鞋跟兒就折了, 不應該啊!這是我家老楊從香港買的, 好幾千呢, 才穿幾次?"張小姐坐下來嘴就不停, 她平時一個人住, 大概很寂寞吧。

“再好的鞋也會壞, 你稍等啊, 一會兒就好!"張三兒怎能打擊她, 上次幫她保養時就知道這雙鞋根本不是進口小牛皮的, 只是一種高級的革。

張小姐坐下來, 脫了一隻鞋, 拿過張三兒準備的一隻棉拖,

嫌棄地套腳上。

“張師傅, 這拖鞋這麼舊了也不換新的?上次我跟你說了, 我那兒有好幾雙八成新的拖鞋, 都是我家老楊的, 他不愛穿, 哪天給你拿來"。

“謝謝你, 小張。 "張三兒嘴裡忙不迭地說, 心裡卻不以為然。

張小姐真不把張三兒當外人, 她就住在旁邊社區裡, 每天進進出出數次, 每次都和張三兒打招呼, 有時候還會把買的吃的塞給張三兒一點, 當然都是順水人情, 她一個人吃不了的, 有一次居然塞給張三兒一支糖葫蘆, 張三兒哭笑不得, 旁邊幾個同行老哥們兒直打趣他, 唯一的女鞋匠趙姐也直撇嘴。

張小姐看起來平時也沒什麼朋友, 也是個可憐的人, 張三兒想。

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好好的姑娘, 當人家小三兒。 那老楊一個月不來一次,

顯然也沒把張小姐放心上, 張小姐卻守了這份執念好幾年了, 不知道守得有什麼意思?

張小姐走了後, 幾個同行不免議論起來, 大家沒活兒的時候, 免不了磨磨牙, 或歎息, 或諷刺, 或調侃。

“哼, 那就是個狐狸精。 "趙姐一臉鄙視, 一句話就定性了。

(二)

趙姐比張三兒大兩歲, 也是內蒙來的, 算老鄉吧, 趙姐對張三兒有意, 一是因為張三兒能幹, 這幾個修鞋匠裡他是尖兒, 連隔一條街的翰皇水準都比不上張三兒, 二來呢, 張三兒在北京有房。

張三來北京十多年了, 零幾年就貸款買了房, 雖說只有五十平, 但現在值錢了。 多少高級白領小老闆什麼的不也買不起嗎?

張三兒隱隱知道趙姐的意思, 但他把心門關的緊緊的。

別說趙姐帶兩個孩子, 就是沒孩子他也不考慮, 他心中沒有人能代替早逝的老婆。

想起那酷似老婆的兒子, 張三兒心裡一陣溫暖, 兒子八歲沒媽, 從小自已拉扯大, 除了高中回老家上學那三年, 一直和他一起, 兒子爭氣, 考了個好大學, 就是遠點。 在南方。

兒子就一點不好, 內向, 有點自卑, 張三兒不止一次教育兒子“咱家不比別人差, 男子漢要挺起腰杆"之類的。

兒子表面答應了, 可背後依舊, 母愛缺失的孩子, 還是缺乏一些安全感, 想起來張三兒就有點內疚。

他掏出電話, 打了過去。

“爸, 有事嗎?我正上課呢?"兒子壓低聲音。

“沒事, 爸忘了, 快上課吧。 "

張三兒趕緊掛了電話, 怎麼忘了這個點兒子上課呢?真糊塗了。

太陽升高一點, 天氣稍微暖和點, 他們這幾個攤位靠著一堵長牆,頭上搭著整齊的彩鋼瓦,是城管督辦的,算是默許了他們的存在,但每個月的管理費還是不能少的。

因為背風,這兒是一群老頭旺太陽的寶地,一到十點,老頭們便拿了板凳和水杯還有收音機,靠牆一溜兒坐下,悠閒地侃著大山。人家都是退休金一兩萬的老幹部,人家在那兒侃大山照樣不耽誤錢往兜裡揣,張三兒很是羡慕他們,張三兒是個有遠見的人,他給自己買了幾份保險,想著六十幾歲也過這樣的日子。

(三)

“師傅,幫忙給弄一下拉鎖。"一個小夥子著急地說,手裡還拉一姑娘。

姑娘手捂著衣服,有些不好意思。

“卡住了,跟毛衣卡一起了,我倆弄半天沒弄開。"姑娘說著,鬆開手,讓張三看她的羽絨服。

果然是卡住了,卡的亂七八糟的,肯定是他們想自己弄開,結果弄巧成拙了。

“沒事,我幫你弄,你坐靠前點。"

張三兒脫了手套,露出一雙滿是傷的皴裂的手,靈巧的幫姑娘拆線,姑娘和小夥都用敬畏的目光看了張三兒,心說這大叔的手咋比大姑娘還巧呢。

三下五除二,張三兒把姑娘的衣服弄好了,拉鎖沒事,張三兒又給打了蠟,毛衣估計是毀了,不過小姑娘不介意,付了錢,兩人拉著手走了。

張三看著兩人的背影,便腦補兒子找的女朋友會是什麼樣子。

只是不容他細想,活又來了。

兩個中年婦女幾乎是同時走了過來,每人手裡拎一雙鞋,都是沖他來的,左右也都忙著呢,看來分流是不成了。

“張師傅,給我補補鞋。"其中一個姓陳,回頭客。

“師傅,我急著趕車呢!能不能先給我弄?"另一個不認識,也開了口。

“誰不急,沒看我先坐這的嗎?"趙女士不幹了。

“什麼你先坐的?我比你還快一點!"那一位也音高八度。

都是爺,惹不起。張三兒心裡說。

“兩位姐姐,別吵,我先看看你們的鞋。"張三拿過兩人的鞋看了看,心裡有數了。

“陳姐,你這鞋破了這麼大一塊,不好弄,得重新縫,補,粘,沒兩小時弄不好,陳姐,大冷天的你也別在這等了,晚上接小寶時我保證給你弄好好的,再給你打個八折怎麼樣?"

陳姐最是愛沾小便宜的人,聽張三一說,也就起了身:“得,那我先家去了,給我弄好點。"還不忘背後瞪了那女人一眼。

“好咧!"張三痛快地答應了,埋頭幹起活來。

(四)

午後的風大起來,三九是北京最冷的天,若沒有風,勉強湊合,有風的話人就慘了。

張三兒裹緊了羊皮襖,還是有冷風吹進脖子,小刀劃似的。

趙姐一看沒什麼生意,提前回去了,她小兒子上職高呢,今天說回來。

另外兩個老哥們也在商量,早點回家,天太冷,路上人都很少。

張三向來風雨無阻,況且還有兩雙鞋,答應了主人下班時來取呢。

賣豆製品的老王頭迎著風蹬著三輪,老王頭以前住他家樓下地下室,後來搬走了,老相識,老王頭沒攤位,到處送貨,也零售,只是要躲著城管。

“張三兒,早點回吧,風恁大!"

“再等等,不急!你去哪?"

“送豆腐去!"

“慢點啊!"

“哎,走啦!"

聲音遠去,消失在風裡。

張三兒站起來,操著手,跺著腳,看向遠方的樓群,那裡也有他的家呢。

晚上回去整個小二鍋頭,小日子可美了!

張三兒想。

作者:東籬夕顏

來源:簡書

他們這幾個攤位靠著一堵長牆,頭上搭著整齊的彩鋼瓦,是城管督辦的,算是默許了他們的存在,但每個月的管理費還是不能少的。

因為背風,這兒是一群老頭旺太陽的寶地,一到十點,老頭們便拿了板凳和水杯還有收音機,靠牆一溜兒坐下,悠閒地侃著大山。人家都是退休金一兩萬的老幹部,人家在那兒侃大山照樣不耽誤錢往兜裡揣,張三兒很是羡慕他們,張三兒是個有遠見的人,他給自己買了幾份保險,想著六十幾歲也過這樣的日子。

(三)

“師傅,幫忙給弄一下拉鎖。"一個小夥子著急地說,手裡還拉一姑娘。

姑娘手捂著衣服,有些不好意思。

“卡住了,跟毛衣卡一起了,我倆弄半天沒弄開。"姑娘說著,鬆開手,讓張三看她的羽絨服。

果然是卡住了,卡的亂七八糟的,肯定是他們想自己弄開,結果弄巧成拙了。

“沒事,我幫你弄,你坐靠前點。"

張三兒脫了手套,露出一雙滿是傷的皴裂的手,靈巧的幫姑娘拆線,姑娘和小夥都用敬畏的目光看了張三兒,心說這大叔的手咋比大姑娘還巧呢。

三下五除二,張三兒把姑娘的衣服弄好了,拉鎖沒事,張三兒又給打了蠟,毛衣估計是毀了,不過小姑娘不介意,付了錢,兩人拉著手走了。

張三看著兩人的背影,便腦補兒子找的女朋友會是什麼樣子。

只是不容他細想,活又來了。

兩個中年婦女幾乎是同時走了過來,每人手裡拎一雙鞋,都是沖他來的,左右也都忙著呢,看來分流是不成了。

“張師傅,給我補補鞋。"其中一個姓陳,回頭客。

“師傅,我急著趕車呢!能不能先給我弄?"另一個不認識,也開了口。

“誰不急,沒看我先坐這的嗎?"趙女士不幹了。

“什麼你先坐的?我比你還快一點!"那一位也音高八度。

都是爺,惹不起。張三兒心裡說。

“兩位姐姐,別吵,我先看看你們的鞋。"張三拿過兩人的鞋看了看,心裡有數了。

“陳姐,你這鞋破了這麼大一塊,不好弄,得重新縫,補,粘,沒兩小時弄不好,陳姐,大冷天的你也別在這等了,晚上接小寶時我保證給你弄好好的,再給你打個八折怎麼樣?"

陳姐最是愛沾小便宜的人,聽張三一說,也就起了身:“得,那我先家去了,給我弄好點。"還不忘背後瞪了那女人一眼。

“好咧!"張三痛快地答應了,埋頭幹起活來。

(四)

午後的風大起來,三九是北京最冷的天,若沒有風,勉強湊合,有風的話人就慘了。

張三兒裹緊了羊皮襖,還是有冷風吹進脖子,小刀劃似的。

趙姐一看沒什麼生意,提前回去了,她小兒子上職高呢,今天說回來。

另外兩個老哥們也在商量,早點回家,天太冷,路上人都很少。

張三向來風雨無阻,況且還有兩雙鞋,答應了主人下班時來取呢。

賣豆製品的老王頭迎著風蹬著三輪,老王頭以前住他家樓下地下室,後來搬走了,老相識,老王頭沒攤位,到處送貨,也零售,只是要躲著城管。

“張三兒,早點回吧,風恁大!"

“再等等,不急!你去哪?"

“送豆腐去!"

“慢點啊!"

“哎,走啦!"

聲音遠去,消失在風裡。

張三兒站起來,操著手,跺著腳,看向遠方的樓群,那裡也有他的家呢。

晚上回去整個小二鍋頭,小日子可美了!

張三兒想。

作者:東籬夕顏

來源:簡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