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40歲是癌症的一個“坎”,教你八招“闖關”,附各年齡段“防病重點”

↑↑↑點擊藍字“蘇州健康”, 關注衛生計生權威資訊發佈

隨著年齡增加, 癌症發生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可以說, 40歲左右是癌症的一個坎, 為什麼這麼說呢?

據發表在《中國癌症研究》英文雜誌上的《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in 2013: an analysis based on urbanization level》研究發現:

30歲以前癌症發病水準相對較低;

40歲左右開始快速上升;

80歲-84歲年齡組達到癌症發病高峰。

圖1 2013年中國癌症年齡別發病率

從40歲左右開始, 癌症的發病率開始有一個明顯的上升。

圖2 2013年中國癌症年齡別死亡率

從40歲左右開始, 癌症的死亡率也開始有一個明顯的上升。

40歲左右時, 我們不再像年輕時有好的體能, 身體機能開始走下坡路, 很多人面對著家庭、事業的壓力。 再加上不注意養生, 之後癌症就難免來找。

其實, 癌症的發病是年齡、性別、遺傳、生活方式改變等多種因素長期綜合作用、逐漸累積的結果。

所謂“水滴石穿”, 防癌不如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一點點小改變, 一點點小堅持, 也許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成效。

1. 每天多走幾步

別小看走路。 英國慈善組織漫步者協會和麥克米倫癌症援助中心最新研究發現, 每天堅持行走1.6公里, 在20分鐘內走完, 對乳腺癌、前列腺癌、腸癌的治療都有明顯益處。 此前, 多項最新國際研究都明確指出,

走路可增強免疫力、改善內分泌、調節激素水準, 在防癌、抗癌方面功效突出。

建議:成人每週應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健走的中等強度, 步頻約為100-120步/分鐘, 微微出汗為宜, 微喘但能正常談話。 健步走前要進行適度熱身, 如選擇晚飯後走路,

應在飯後半小時至睡前兩小時內進行。

2. 每餐少吃一口

現在我們的生活水準並不差, 大家都吃的很好, 營養豐富。 很多人吃飯總是舒服“嘴”, 碰到好吃的就吃到撐。 每次多吃點, 再不運動, 就很容易為肥胖埋下禍根。

殊不知, 保持適量體重是防癌第一步。

18歲以後, 人的體重增加應該不超過10斤。 對於正常人來說, 每餐吃到7、8分飽就好了。

3. 多吃一口果蔬

研究發現, 在所有的膳食營養因素裡, 能夠最有效的預防癌症的食物就是蔬菜和水果, 可以防止消化道、呼吸系統和內分泌有關的癌症。

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你吃夠了嗎?沒吃夠的話,每天讓自己多吃一口果蔬吧!

4. 偶爾一包堅果

韓國一項研究發現,富含堅果的飲食能降低個體的結腸癌發病幾率。據韓國國立首爾大學醫學院預防醫學助理教授AesunShin介紹,每週吃不少於3份堅果的人結腸癌發病風險比不吃堅果的人低。其中,女性尤為明顯。

當然,像瓜子、腰果等堅果類食物的脂肪含量並不低,所以一次也不要太貪多,一小把就好!

5. 一周吃一次魚

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日前發佈的一項調查發現,常吃鯖魚、秋刀魚等背部發青的魚以及鰻魚的人,與不怎麼吃這些魚的人相比,患肝癌的風險會降低。

6. 每天給自己一份好心情

好心態是防癌的免費“良方”,情緒低落會使自然殺傷癌細胞的威力下降20%以上。比如,愛生悶氣、性格孤僻、抑鬱、多疑、情緒長期受壓抑的人患癌幾率較高。曾有相關臨床研究顯示,60%-80%的癌症患者都有性格內向、不喜歡溝通等特質,醫生將其稱為“癌症性格”,一般對乳腺癌、肝癌、膽囊癌影響比較大。

7. 每天早睡一點點

在臨床診療中,大部分腫瘤患者都有過睡眠不良的經歷。現代人,特別是腦力勞動者,白天工作忙碌,晚上又習慣熬夜,不注意按時入睡,身體休息不好,長此以往,讓人處於亞健康狀態,給癌細胞的產生與增殖擴散提供有利條件。

23點前最好入睡,因為這段時間的睡眠效率遠遠超過其他時間段。如果你是一個晚睡黨,不如試試每天早睡十分鐘吧,看看堅持下來身體的改變,是不是越來越精神了~~

8. 給自己來一次體檢

癌症如果能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率可達80%以上,而中晚期的治癒率只有10%~20%,甚至更低。一般來說,有針對性的防癌體檢有利於早期癌發現,尤其是中老年人、吸煙者、經常酗酒、血親中有患癌者、有肝炎和EB病毒等高危人群,最好定期做防癌體檢。

據首個《防癌體檢規範專家共識》,對於國人最常見的癌症,給出了高風險人群體檢年齡表。這裡提醒您,體檢要有,但沒必要過度。

一生要邁過7個壽命坎,

各科專家最想提醒你的“防病重點”

10~20歲

男性防生殖疾病,女性防痛經

青春期是男性睾丸生長發育的關鍵期,隱睾、睾丸扭轉等發病率較高。家長應關注男孩的生殖健康,儘量不給他們穿緊身牛仔褲,督促孩子運動。

國外一項調查顯示,痛經在青少年女性中的患病率為67.2%。青春期女孩面臨升學等多方面精神壓力,容易誘發原發性痛經,需要在母親説明下關注生理期的護理。

經期避免用冷水洗頭,少吃西瓜、雪糕等生冷食物,以免因受寒引起子宮收縮,導致痛經。還要注意休息,不做劇烈運動。

20~30歲

男性護前列腺,女性防偏頭痛

中華醫學會統計發現,30歲左右男性,前列腺疾病發病率為30%。久坐、不愛運動、作息不規律等與之相關。

常見的前列腺炎等只是男人的“小感冒”,可早防早治。多喝水、多排尿,能減輕高濃度尿液對前列腺的刺激。性生活規律、洗溫水澡、勞逸結合、減少心理壓力等有利於前列腺健康。

據統計,我國有1000萬~2599萬人患偏頭痛,發病率是9.3%,多發年齡為25~35歲。

美國衛生和公眾服務部的資料也顯示,約75%的偏頭痛患者為女性,年齡大多在20~45歲,半數左右發生在月經前後,可能與月經期、妊娠期、更年期的激素水準波動有關。

女性應儘量避免緊張、煩躁等不良情緒,防止過分勞累;飲食要清淡,按時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30~40歲

男性防消化疾病,女性護子宮

三四十歲的男性消化疾病高發,以慢性肝病(如酒精肝、脂肪肝等)、胃病(如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炎症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等)最為常見。

共同誘因是不良的生活習慣,這個年齡段的男性要注意規律飲食,減少不必要的應酬。

據統計,我國育齡女性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病率為10%~15%,25~45歲高發。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子宮內膜“安錯了家”,常伴隨各種月經失調症狀,如經期延長、經血過多等。

建議女性每週進行3次瑜伽訓練或1次中等強度的全身活動;經期不過性生活,減少經血逆流的幾率;避免重體力勞動。

另外,需要提醒職場女性,21~29歲是生育黃金期,錯過這個時期可能會增加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風險。

40~50歲

男性防高血壓,女性防更年期

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性心臟病的發病率會隨年齡增加。美國心臟病研究委員會指出,四五十歲的男人常因吃肉過多導致三高。

調查發現,我國一半左右的中年男性飲食習慣差,往往早飯常不吃、午飯隨便吃、晚飯狠狠吃。

建議吃飯要細嚼慢嚥,每次吃飯時間控制在40分鐘左右,增加蔬菜、豆類的攝入,將零食換成水果、堅果;堅持鍛煉,每週至少做2~3次步行、慢跑、游泳等運動;戒煙並遠離二手煙。

中年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孕激素分泌減少,面臨停經、更年期等轉捩點。加上婚姻情感、家庭關係等問題困擾,精神壓力大,易出現情緒激動、煩躁、失眠等反應。

中年女性要“先睡心,後睡目”,晚9點後就應保持心情平靜,不看情節緊張、悲情的電視劇。11點準時睡覺,保證“黃金7小時”的睡眠。遇事保持豁達、積極的精神狀態。

50~60歲

男性防糖尿病,女性防心臟病

一家體檢中心對兩萬多人的體檢報告統計顯示,糖尿病患者主要集中在50歲以上人群,60歲是發病高峰。另據“中國糖尿病及代謝綜合征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男性患病率超女性2倍。

中年人要多吃果蔬,減少肥肉、全脂乳製品的攝入;堅持鍛煉,如慢跑等。若減掉7%的體重,就能將患糖尿病風險降低50%。

美國一項調查顯示,女性50歲後心臟病患病風險大大提高,與絕經後雌激素減少有關。我國80%的女性絕經年齡在44~54歲之間,中老年女性要保護心臟健康,定期查心電圖,少熬夜,通過做瑜伽、聽音樂、聊天等方式減壓,飲食上減少油、鹽的攝入。

60~70歲

男性防腦卒中,女性防骨折

據統計,64%的腦卒中發生在55~75歲,並有年輕化趨勢。男性患腦卒中風險略高於女性。戒煙對預防腦卒中意義重大。

研究發現,65歲以上男性因吸煙導致腦卒中的風險比65歲以下者高2倍。

男性可通過轉移注意力等方式戒煙。此外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積極控制高血壓。

骨質疏鬆在60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為56%,其中女性發病率高達60%~70%。隨著年齡增長,人變得僵硬,靈活性減弱,更易跌倒,甚至骨折。

女性可多吃含鈣高的食物,如牛奶、蝦皮等,並多曬太陽。還應定期檢查骨密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雌激素替代治療。

70~80歲

男性防血管疾病,女性防認知障礙症

資料顯示,我國約有6500萬~1.3億血管病患者,7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達20%~30%,男女比例為5:4。一旦某處血管出問題,對全身都是打擊,可以說“病在身上,險在心腦”。

從預防上講,生活節奏別太快,少吃大魚大肉,鞋襪別穿太緊,不要經常盤腿坐或蹺二郎腿,剪指甲別太靠近皮膚等。

一項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我國75歲以上認知障礙症患者為11.5%。絕經後女性患此病幾率高於男性3倍,這與雌激素水準下降有關。另外,老人面對退休、喪偶等問題,感到孤獨無助,也會影響認知功能。

老人應做到能動就動、能學就學、能看就看。多參加社區活動和家庭事務,常進行學習、體力訓練等。

你吃夠了嗎?沒吃夠的話,每天讓自己多吃一口果蔬吧!

4. 偶爾一包堅果

韓國一項研究發現,富含堅果的飲食能降低個體的結腸癌發病幾率。據韓國國立首爾大學醫學院預防醫學助理教授AesunShin介紹,每週吃不少於3份堅果的人結腸癌發病風險比不吃堅果的人低。其中,女性尤為明顯。

當然,像瓜子、腰果等堅果類食物的脂肪含量並不低,所以一次也不要太貪多,一小把就好!

5. 一周吃一次魚

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日前發佈的一項調查發現,常吃鯖魚、秋刀魚等背部發青的魚以及鰻魚的人,與不怎麼吃這些魚的人相比,患肝癌的風險會降低。

6. 每天給自己一份好心情

好心態是防癌的免費“良方”,情緒低落會使自然殺傷癌細胞的威力下降20%以上。比如,愛生悶氣、性格孤僻、抑鬱、多疑、情緒長期受壓抑的人患癌幾率較高。曾有相關臨床研究顯示,60%-80%的癌症患者都有性格內向、不喜歡溝通等特質,醫生將其稱為“癌症性格”,一般對乳腺癌、肝癌、膽囊癌影響比較大。

7. 每天早睡一點點

在臨床診療中,大部分腫瘤患者都有過睡眠不良的經歷。現代人,特別是腦力勞動者,白天工作忙碌,晚上又習慣熬夜,不注意按時入睡,身體休息不好,長此以往,讓人處於亞健康狀態,給癌細胞的產生與增殖擴散提供有利條件。

23點前最好入睡,因為這段時間的睡眠效率遠遠超過其他時間段。如果你是一個晚睡黨,不如試試每天早睡十分鐘吧,看看堅持下來身體的改變,是不是越來越精神了~~

8. 給自己來一次體檢

癌症如果能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率可達80%以上,而中晚期的治癒率只有10%~20%,甚至更低。一般來說,有針對性的防癌體檢有利於早期癌發現,尤其是中老年人、吸煙者、經常酗酒、血親中有患癌者、有肝炎和EB病毒等高危人群,最好定期做防癌體檢。

據首個《防癌體檢規範專家共識》,對於國人最常見的癌症,給出了高風險人群體檢年齡表。這裡提醒您,體檢要有,但沒必要過度。

一生要邁過7個壽命坎,

各科專家最想提醒你的“防病重點”

10~20歲

男性防生殖疾病,女性防痛經

青春期是男性睾丸生長發育的關鍵期,隱睾、睾丸扭轉等發病率較高。家長應關注男孩的生殖健康,儘量不給他們穿緊身牛仔褲,督促孩子運動。

國外一項調查顯示,痛經在青少年女性中的患病率為67.2%。青春期女孩面臨升學等多方面精神壓力,容易誘發原發性痛經,需要在母親説明下關注生理期的護理。

經期避免用冷水洗頭,少吃西瓜、雪糕等生冷食物,以免因受寒引起子宮收縮,導致痛經。還要注意休息,不做劇烈運動。

20~30歲

男性護前列腺,女性防偏頭痛

中華醫學會統計發現,30歲左右男性,前列腺疾病發病率為30%。久坐、不愛運動、作息不規律等與之相關。

常見的前列腺炎等只是男人的“小感冒”,可早防早治。多喝水、多排尿,能減輕高濃度尿液對前列腺的刺激。性生活規律、洗溫水澡、勞逸結合、減少心理壓力等有利於前列腺健康。

據統計,我國有1000萬~2599萬人患偏頭痛,發病率是9.3%,多發年齡為25~35歲。

美國衛生和公眾服務部的資料也顯示,約75%的偏頭痛患者為女性,年齡大多在20~45歲,半數左右發生在月經前後,可能與月經期、妊娠期、更年期的激素水準波動有關。

女性應儘量避免緊張、煩躁等不良情緒,防止過分勞累;飲食要清淡,按時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30~40歲

男性防消化疾病,女性護子宮

三四十歲的男性消化疾病高發,以慢性肝病(如酒精肝、脂肪肝等)、胃病(如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炎症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等)最為常見。

共同誘因是不良的生活習慣,這個年齡段的男性要注意規律飲食,減少不必要的應酬。

據統計,我國育齡女性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病率為10%~15%,25~45歲高發。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子宮內膜“安錯了家”,常伴隨各種月經失調症狀,如經期延長、經血過多等。

建議女性每週進行3次瑜伽訓練或1次中等強度的全身活動;經期不過性生活,減少經血逆流的幾率;避免重體力勞動。

另外,需要提醒職場女性,21~29歲是生育黃金期,錯過這個時期可能會增加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風險。

40~50歲

男性防高血壓,女性防更年期

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性心臟病的發病率會隨年齡增加。美國心臟病研究委員會指出,四五十歲的男人常因吃肉過多導致三高。

調查發現,我國一半左右的中年男性飲食習慣差,往往早飯常不吃、午飯隨便吃、晚飯狠狠吃。

建議吃飯要細嚼慢嚥,每次吃飯時間控制在40分鐘左右,增加蔬菜、豆類的攝入,將零食換成水果、堅果;堅持鍛煉,每週至少做2~3次步行、慢跑、游泳等運動;戒煙並遠離二手煙。

中年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孕激素分泌減少,面臨停經、更年期等轉捩點。加上婚姻情感、家庭關係等問題困擾,精神壓力大,易出現情緒激動、煩躁、失眠等反應。

中年女性要“先睡心,後睡目”,晚9點後就應保持心情平靜,不看情節緊張、悲情的電視劇。11點準時睡覺,保證“黃金7小時”的睡眠。遇事保持豁達、積極的精神狀態。

50~60歲

男性防糖尿病,女性防心臟病

一家體檢中心對兩萬多人的體檢報告統計顯示,糖尿病患者主要集中在50歲以上人群,60歲是發病高峰。另據“中國糖尿病及代謝綜合征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男性患病率超女性2倍。

中年人要多吃果蔬,減少肥肉、全脂乳製品的攝入;堅持鍛煉,如慢跑等。若減掉7%的體重,就能將患糖尿病風險降低50%。

美國一項調查顯示,女性50歲後心臟病患病風險大大提高,與絕經後雌激素減少有關。我國80%的女性絕經年齡在44~54歲之間,中老年女性要保護心臟健康,定期查心電圖,少熬夜,通過做瑜伽、聽音樂、聊天等方式減壓,飲食上減少油、鹽的攝入。

60~70歲

男性防腦卒中,女性防骨折

據統計,64%的腦卒中發生在55~75歲,並有年輕化趨勢。男性患腦卒中風險略高於女性。戒煙對預防腦卒中意義重大。

研究發現,65歲以上男性因吸煙導致腦卒中的風險比65歲以下者高2倍。

男性可通過轉移注意力等方式戒煙。此外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積極控制高血壓。

骨質疏鬆在60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為56%,其中女性發病率高達60%~70%。隨著年齡增長,人變得僵硬,靈活性減弱,更易跌倒,甚至骨折。

女性可多吃含鈣高的食物,如牛奶、蝦皮等,並多曬太陽。還應定期檢查骨密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雌激素替代治療。

70~80歲

男性防血管疾病,女性防認知障礙症

資料顯示,我國約有6500萬~1.3億血管病患者,7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達20%~30%,男女比例為5:4。一旦某處血管出問題,對全身都是打擊,可以說“病在身上,險在心腦”。

從預防上講,生活節奏別太快,少吃大魚大肉,鞋襪別穿太緊,不要經常盤腿坐或蹺二郎腿,剪指甲別太靠近皮膚等。

一項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我國75歲以上認知障礙症患者為11.5%。絕經後女性患此病幾率高於男性3倍,這與雌激素水準下降有關。另外,老人面對退休、喪偶等問題,感到孤獨無助,也會影響認知功能。

老人應做到能動就動、能學就學、能看就看。多參加社區活動和家庭事務,常進行學習、體力訓練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