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訪|王勇:讓人民群眾有更多司法獲得感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王勇

2017年1月, 有著30年司法工作經歷的全國審判業務專家王勇, 正式接棒成為有著“最繁忙中院”之稱的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

時值司法體制改革進入攻堅階段, 擺在他面前的是案多人少的時代難題, 以及深水區裡的“硬骨頭”。

“我們沒有退路, 碌碌無為必將被淘汰。 ”一年來, 廣州中院堅持“政治建院、公信立院、改革興院、嚴格治院、科技強院”的方針, 創造了一項又一項新經驗、新模式, 整體工作走在全省全國前列。

談“年終答卷”

受理案件和人均結案均創歷史新高

記者:您提出了“政治建院、公信立院、改革興院、嚴格治院、科技強院”工作方針和“全市法院整體工作走在全省全國前列”的奮鬥目標, 能談一下提出這個目標的背景和初衷嗎?

王勇: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作出“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的重要批示。

省委書記李希希望廣州發揮好中心城市引領帶動作用, 推動十九大精神在廣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市委提出, 要推動廣州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設全面上水準,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廣州法院作為國家重要中心城市法院、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法院、有領潮爭先傳統的法院, 提出了堅持“政治建院、公信立院、改革興院、嚴格治院、科技強院”方針, 推動全市法院整體工作走在全省全國前列的奮鬥目標。 這“二十字方針”回答的是廣州法院在新時代怎麼發展、實現什麼樣的發展的重要問題。

記者:一年過去了, 廣州法院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王勇:2017年, 全市法院受理各類案件426144件、辦結355945件,

法官人均結案325件, 同比分別上升15.07%、21.25%和49.77%。 其中, 市中院受理案件53621件、辦結49069件, 法官人均結案233件, 同比分別上升11.17%、12.93%和50.32%, 均創歷史新高。

談司法為民

主動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記者:廣州市“兩會”即將召開。 每年“兩會”期間, 代表、委員都十分關注民生權益的司法保障工作, 能否介紹這方面的情況?

王勇:廣州法院一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主動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妥善審理涉民生案件, 完善司法為民、司法公開舉措。

一年來, 嚴懲涉民生犯罪, 審結醫療、教育、房地產糾紛20474件, 維護群眾生活權益, 讓人民群眾有更多司法獲得感。 與市總工會共建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 完善裁審銜接機制, 審結勞動爭議案件10957件,

這一經驗被最高法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推廣。

深化立案登記制改革, 當場立案率達97.72%, 居全國法院前列。 為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緩、減、免訴訟費3172萬元, 發放國家司法救助款763萬元。

談改革創新

創造了一項又一項新經驗新模式

記者:一年來, 您工作最深的體會是什麼?

王勇:廣州法院是全國收案最多、幹警人數最多的法院之一, 工作壓力很大, 司法工作中也會比其他地方先遇到一些新問題。 廣州法院人始終有強烈的擔當精神、憂患意識, 始終堅持以敢為人先的改革創新精神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這種精神令我感動。

記者:當前, 全國法院普遍面臨“案多人少”矛盾。 您也提到, 對於廣州法院這樣收案量大的法院, 會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新問題。

廣州法院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 促進司法公正高效權威的?

王勇:廣州法院圍繞“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核心要求, 積極推進各項改革措施落地見效。

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 目前, 所有員額法官配置在審判部門, 以員額法官為中心組建865個新型審判團隊, 制定司法權力和責任清單, 實現裁判權責統一;實現院庭長辦案常態化, 院庭長帶頭辦理重大疑難複雜案件, 辦結案件115346件。 廣州法院的司法責任制改革經驗被最高法院推廣。

此外, 廣州法院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改革以及各項法院工作改革, 得到最高法院及省市領導批示肯定,多項經驗被最高法院推廣,創造了一項又一項新模式。

記者:司法改革和資訊化是推動法院工作發展的“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相互融合、相輔相成。廣州中院在智慧法院建設方面有哪些作為?

王勇:廣州中院依託雲計算、司法人工智慧和大資料技術推進裁判標準化、服務智慧化建設,讓法官回歸裁判權本位,實現司法責任制改革和現代科技應用深度融合。

推進智慧法院建設,相繼建成雲計算中心、大資料管理分析平臺、“智審”輔助裁判系統、“法官通”移動辦案平臺、“律例注疏”法律知識庫、 裁判文書說理庫, 實現業務網上辦理、資料互通共用、 智慧輔助裁判。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繁簡分流機制改革、勞動爭議案件裁審銜接改革、示範訴訟改革等改革措施,在更高水準上推動實現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專題片、中央電視臺司法體制改革專題片分別介紹廣州智慧法院建設成效。

得到最高法院及省市領導批示肯定,多項經驗被最高法院推廣,創造了一項又一項新模式。

記者:司法改革和資訊化是推動法院工作發展的“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相互融合、相輔相成。廣州中院在智慧法院建設方面有哪些作為?

王勇:廣州中院依託雲計算、司法人工智慧和大資料技術推進裁判標準化、服務智慧化建設,讓法官回歸裁判權本位,實現司法責任制改革和現代科技應用深度融合。

推進智慧法院建設,相繼建成雲計算中心、大資料管理分析平臺、“智審”輔助裁判系統、“法官通”移動辦案平臺、“律例注疏”法律知識庫、 裁判文書說理庫, 實現業務網上辦理、資料互通共用、 智慧輔助裁判。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繁簡分流機制改革、勞動爭議案件裁審銜接改革、示範訴訟改革等改革措施,在更高水準上推動實現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專題片、中央電視臺司法體制改革專題片分別介紹廣州智慧法院建設成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