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重現“江北水城”生機 山東聊城市探索河湖管護新路

山東省聊城市傍水而生, 因水而興。 黃河在東部奔騰咆哮百餘裡, 運河從中部蜿蜒曲折過市區, 衛河從西部攜水弄潮冀魯豫, 還有馬頰河、徒駭河等縱橫交錯, 東昌湖、魚丘湖交相輝映。 僅市區內河湖水域面積就達13平方公里, 占建成區的1/3。 眾多的河流, 美麗的湖泊, 使聊城形成了“湖水相連, 城湖相依, 城在水中, 水在城中”的獨特水城風貌, 聊城也因此贏得了“江北水城”的美譽。

然而,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也讓聊城無可倖免地患上了水環境污染引發的“後遺症”。

聊城市積極貫徹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決策部署,

瞄準頑疾, 對症下藥, 期望通過持續不斷努力, 使水環境得到根本改善, 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水生態系統實現良性迴圈, 全市河湖渠實現水清、堤固、岸綠、景美。

一場以河長制工作為抓手的水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已然在聊城打響。

河長擔責, 牽起治水“牛鼻子”

眼下, 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 聊城市部分河道、溝渠邊豎起了河長公示牌。 公示牌上, 各級河長的姓名、負責範圍、工作職責、工作目標以及監督電話等一目了然。 河長制, 正讓家鄉的河流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7年5月19日, 就在《山東省全面實行河長制工作方案》印發一個半月後, 聊城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動, 正式印發《聊城市全面實行河長制工作實施方案》, 要求到2017年年底前,

全面實行河長制, 建立起市、縣、鄉、村四級河長體系以及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渠管理保護體制和良性運行機制。

作為聊城市總河長, 聊城市委副書記、市長宋軍繼對自己肩上的擔子認識清晰:擔任河長, 絕不是僅僅掛個名, 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決不能僅僅象徵性地走走看看、說說講講, 而是要勇於擔當、真抓實幹、克難攻堅。

孫立峰是東昌府區梁水鎮的鄉級河長。 擔任河長後, 他每週要到負責的河道巡河, 發現問題, 及時通報村級河長處理;還要將巡河情況拍照, 上傳至區河長制工作群中。 “既有利於互相監督, 也便於及時解決河道問題。 ”孫立峰說。

目前, 按照山東省建立完善河長制組織體系的明確要求,

聊城建立了下探至村的市、縣、鄉、村四級河長組織體系, 共落實市級河長10名, 縣級河長137名, 鄉民警加兩名專職輔警加多名河湖沿線村莊警務助理, 常態開展河湖渠綜合治理工作。 縣、鄉級河道警長一律落實“1+2+N”工作模式, 即一名社區結合2017年的“清河行動”, 重點打造2~3條亮點河道, 摸索經驗, 作為今後河長制工作的樣板工程;按照所有河流全覆蓋、排查事項不遺漏、要求標準不降低的原則, 儘快完成縣鄉級河道“一河一策”編制工作;市、縣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常年水面面積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 完成河湖管理和保護範圍劃定工作方案的編制和批復;進一步加快河長公示牌安裝進度, 完善設置內容, 完成所有公示牌的安裝。

聊城河長制開局良好, 今後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還有很多實踐要探索, 相信河長制定會讓“江北水城”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