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胡萬程:為了搞清日本綜藝有沒有歧視黑人,我認真看了這期節目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胡萬程】

2017年12月31日晚, 已在日本生活了13年, 原本開開心心看著電視, 準備和家人一起辭舊迎新的美國黑人作家貝·麥克尼爾(Baye McNeil), 卻感覺被一檔跨年綜藝節目冒犯了。

讓他覺得不舒服的是一檔叫作《絕對不能笑》的搞笑綜藝節目。 這個節目來頭不小, 自2003年起, 每年的12月31日晚上在日本電視臺播出, 與NHK電視臺播放的紅白歌會在銀幕上分庭抗禮。 節目是由日本元老級搞笑組合Downtown的濱田雅功、松本人志領銜一眾諧星出演, 在長達6小時的節目中, 抖出無數的喜劇包袱, 想方設法戳弄觀眾的笑點。

一般來說, 紅白歌會每年會有30%-40%的收視率[1], 而同一時段的《絕對不能笑》可以獲得20%[2]左右的收視率, 可以說這是檔頗受日本國民喜愛的綜藝節目。

這檔節目每年都會有一個主題, 出演者圍繞著主題營造笑料, 今年的主題叫作《絕對不能笑之美國員警》, 節目中共有5位諧星扮演美國員警, 而其中1位扮相與眾不同, 也正是這位員警惹惱了貝·麥克尼爾。

《絕對不能笑之美國員警》片段

顯然, 坐在中間的濱田雅功模仿的是1984年電影《比佛利山莊警探》(Beverly Hills Cop)中著名演員埃迪·墨菲(Eddie Murphy)所扮演的角色。 即使有些年輕讀者可能沒有看過這部影片, 但我保證你一定聽過片中的經典配樂Axel F[3]。

《比佛利山莊警探》主角埃迪·墨菲

節目中濱田雅功的扮相一出場即獲得意料之中的效果, 看著他戴的黑人卷髮的頭套, 塗得黝黑的臉部, 其他諧星紛紛笑得前仰後合, 對於他黑人裝扮評頭論足了約5分鐘的時間。 同時節目中混入了觀眾的爆笑聲, 從笑聲的程度上來看, 觀眾們對這一扮相也很買帳。

“天呐, 又是Black Face!又是Black Face!”幾乎所有人都在笑的螢幕另一邊, 氣憤填膺的貝·麥克尼爾與他們產生強烈對比。 這已經是他最近一個月看到的電視節目中, 第二起日本人塗黑皮膚扮演黑人來營造笑料的場景了。 如果是單純的模仿倒還好, 但是每當這種Black Face出現在電視節目中的時候,

伴隨的爆笑聲總讓他覺得刺耳且不懷好意。

貝·麥克尼爾覺得自己是該做些什麼了, 他用手機拍下了節目中的黑人扮相照片, 上傳到推特上, 並附加文字稱這是一種對他人的冒犯, 並呼籲日本電視節目停止這一行為。 之後他也用日語表達了自己的呼籲源於對日本的喜愛, 希望日本變得更好[4]。

貝·麥克尼爾的推特(1)

貝·麥克尼爾的推特(2)

貝·麥克尼爾的推特引起了大量關注, 有不少在日本居住的黑人聲援, 表示早已對這一現象不滿, 2015年偶像團體“桃色幸運草Z”和樂隊“老鼠與星”的扮黑人事件就已經鬧得沸沸揚揚, 引發在日黑人群體的集體抗議。沒想到日本電視臺不為所動,仍然用這種手法營造笑料,忽略黑人群體的觀感,在許多黑人眼中,這完全是種族歧視無疑了。

2015年桃色幸運草Z與老鼠與星的黑人扮相

但也有不少該節目的支持者在推特上發出了不同的聲音,有些人認為這種扮相並沒有惡意,也並非出於歧視,只是純粹在節目上搞笑而已。更有言辭激烈者認為,螢幕上染白髮,染黃髮,扮演白人都沒有問題,為何單單扮演黑人就涉及種族歧視,他們覺得黑人群體過度敏感,屬於西方種族觀念政治正確的過度延伸。

國民級綜藝節目本身就足夠吸睛,再加上種族歧視如此敏感的話題,推特上支持者與反對者口水不斷,你來我往,於是乎,話題熱度越炒越高,連遠在大洋彼岸的紐約時報也對這一事件進行了報導。[5]

《紐約時報》關於日本綜藝扮演黑人事件的報導

俗話說得好,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為了理解這一事件,搞懂裡面的是非曲直,我馬不停蹄地從家附近的影像出租店借來了這一集的《絕對不能笑之美國員警》。因為在種族問題的判定上立場很重要,所以我在觀看過程中,努力不斷模擬不同觀眾的立場:普通日本觀眾,黑人觀眾,以及非日非黑觀眾。

觀影中,扮演黑人的笑點來得很快,在前四個美國普通員警登場後,第五分鐘濱田雅功扮演的黑人就以主力逗哏的身份最後一個登場了。節目中幾乎所有的人都笑作一團,節目的氣氛在剛開始就被烘托出一個小高潮。雖說濱田雅致模仿的是埃迪·墨菲,但是黃種人模仿黑人形象上實在是很難接近,通過塗黑皮膚的方式的確產生了一種反差和整蠱的效果。在5分鐘-6分鐘的時候,我覺得是這個節目問題是不大的。

再接著看下去,節目6分鐘-15分鐘的時候,黑人的梗在反復地使用。“我受不了了,外面有黑人在笑”,“我實在受不了和這樣的(黑)臉在一起做節目”,指著濱田雅致說“都怪你,你這黑人形象讓我們憋得好難受”,各位嘉賓有一遭沒一遭的調侃,仍然是收穫了現場觀眾的連連笑聲。在這裡換位思考的話,黑人觀眾聽到如此頻繁地對於黑皮膚的調侃後,想必大多都會是很不愉悅的。

但隨著節目的繼續,我漸漸發現這個號稱老少咸宜的國民級綜藝節目,其笑料的尺度還是比較大的,節目中男人直接露內褲,說一些帶有性暗示的笑話,不斷地擊打嘉賓的臀部,用嘉賓們痛苦的表情來收穫觀眾幸災樂禍的笑聲。整體節目看下來,對比其他笑話,黑人笑話尺度就顯得稀鬆平常得多,絕大多數的日本人應該都是一笑而過。

看完整檔節目,我也算是真正理解了為何這一事件會產生正反兩方截然不同的意見。

放在美國綜藝標準下,在嚴格講究種族平等政治正確的美國,BlackFace的行為絕對是過分的,當下一旦出現在螢幕上想必就是黑人群體在美國的大規模示威遊行,放這檔節目的電視臺絕對是吃不了兜著走的下場。

但放在日本綜藝標準下,BlackFace的行為在眾多過分的笑料裡卻顯得沒有那麼過分了。日本綜藝原本就是“臭名昭著”的尺度大,什麼都拿來玩,無所不用其極。在這樣的文化土壤裡無法吹毛求疵和上綱上線,輕微越軌行為可以被原諒,在一個“追求娛樂”的綜藝節目中去認真較勁反而會成為了日本最不招人待見的類型“空気読めない人”——不識趣的人。所謂的標準不同,針對的視聽觀眾也不同,產生不同的意見與理解的確在所難免。

雖然理解了支持節目群體的聲音,但有一個事實是肯定的,BlackFace的行為傷害到了一個群體的感情。更有甚者,冒犯了對方後酸對方開不起玩笑是玻璃心。即使是玻璃心,始作俑者也是最初的加害者和霸淩者,被害群體何罪之有?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換位思考自己是黑人,會願意看調笑黑皮膚的節目?自己是白人,會願意看調笑不會數學的節目?這和那些調笑黃種人眯眯眼的低劣行為有何區別?

隨著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逼近,以及日本外籍勞工開放程度的擴大,可以預想,日本社會將會湧入更多的外國人。主體民族純度極高的日本(大和人口占到98.3%[6])如果想更加融洽地與外籍人口相處,尊重文化多樣性,多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立場去考慮事物是一個必須的過程。那個在其他群族普遍覺得“變態”卻仍不自知,已然超脫世界平均尺度的綜藝節目,或許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

【注釋】

[1]http://www1.plala.or.jp/nakaatsu/sityouritu.htm

[2]http://www.shinumade.com/entry/2017/10/30/%E3%80%90%E3%82%AC%E3%82%AD%E4%BD%BF%E3%80%91%E7%B5%B6%E5%AF%BE%E3%81%AB%E7%AC%91%E3%81%A3%E3%81%A6%E3%81%AF%E3%81%84%E3%81%91%E3%81%AA%E3%81%84%E3%82%B7%E3%83%AA%E3%83%BC%E3%82%BA%E3%81%8A%E3%81%99%E3%81%99

[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z6MXal3ylY

[4]https://twitter.com/Locohama?lang=zh-tw

[5]https://www.nytimes.com/2018/01/04/world/asia/japan-comedian-blackface.html?_ga=2.162760628.902364921.1515307554-551236734.1464839316

[6]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8D%98%E4%B8%80%E6%B0%91%E6%97%8F%E5%9B%BD%E5%AE%B6

引發在日黑人群體的集體抗議。沒想到日本電視臺不為所動,仍然用這種手法營造笑料,忽略黑人群體的觀感,在許多黑人眼中,這完全是種族歧視無疑了。

2015年桃色幸運草Z與老鼠與星的黑人扮相

但也有不少該節目的支持者在推特上發出了不同的聲音,有些人認為這種扮相並沒有惡意,也並非出於歧視,只是純粹在節目上搞笑而已。更有言辭激烈者認為,螢幕上染白髮,染黃髮,扮演白人都沒有問題,為何單單扮演黑人就涉及種族歧視,他們覺得黑人群體過度敏感,屬於西方種族觀念政治正確的過度延伸。

國民級綜藝節目本身就足夠吸睛,再加上種族歧視如此敏感的話題,推特上支持者與反對者口水不斷,你來我往,於是乎,話題熱度越炒越高,連遠在大洋彼岸的紐約時報也對這一事件進行了報導。[5]

《紐約時報》關於日本綜藝扮演黑人事件的報導

俗話說得好,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為了理解這一事件,搞懂裡面的是非曲直,我馬不停蹄地從家附近的影像出租店借來了這一集的《絕對不能笑之美國員警》。因為在種族問題的判定上立場很重要,所以我在觀看過程中,努力不斷模擬不同觀眾的立場:普通日本觀眾,黑人觀眾,以及非日非黑觀眾。

觀影中,扮演黑人的笑點來得很快,在前四個美國普通員警登場後,第五分鐘濱田雅功扮演的黑人就以主力逗哏的身份最後一個登場了。節目中幾乎所有的人都笑作一團,節目的氣氛在剛開始就被烘托出一個小高潮。雖說濱田雅致模仿的是埃迪·墨菲,但是黃種人模仿黑人形象上實在是很難接近,通過塗黑皮膚的方式的確產生了一種反差和整蠱的效果。在5分鐘-6分鐘的時候,我覺得是這個節目問題是不大的。

再接著看下去,節目6分鐘-15分鐘的時候,黑人的梗在反復地使用。“我受不了了,外面有黑人在笑”,“我實在受不了和這樣的(黑)臉在一起做節目”,指著濱田雅致說“都怪你,你這黑人形象讓我們憋得好難受”,各位嘉賓有一遭沒一遭的調侃,仍然是收穫了現場觀眾的連連笑聲。在這裡換位思考的話,黑人觀眾聽到如此頻繁地對於黑皮膚的調侃後,想必大多都會是很不愉悅的。

但隨著節目的繼續,我漸漸發現這個號稱老少咸宜的國民級綜藝節目,其笑料的尺度還是比較大的,節目中男人直接露內褲,說一些帶有性暗示的笑話,不斷地擊打嘉賓的臀部,用嘉賓們痛苦的表情來收穫觀眾幸災樂禍的笑聲。整體節目看下來,對比其他笑話,黑人笑話尺度就顯得稀鬆平常得多,絕大多數的日本人應該都是一笑而過。

看完整檔節目,我也算是真正理解了為何這一事件會產生正反兩方截然不同的意見。

放在美國綜藝標準下,在嚴格講究種族平等政治正確的美國,BlackFace的行為絕對是過分的,當下一旦出現在螢幕上想必就是黑人群體在美國的大規模示威遊行,放這檔節目的電視臺絕對是吃不了兜著走的下場。

但放在日本綜藝標準下,BlackFace的行為在眾多過分的笑料裡卻顯得沒有那麼過分了。日本綜藝原本就是“臭名昭著”的尺度大,什麼都拿來玩,無所不用其極。在這樣的文化土壤裡無法吹毛求疵和上綱上線,輕微越軌行為可以被原諒,在一個“追求娛樂”的綜藝節目中去認真較勁反而會成為了日本最不招人待見的類型“空気読めない人”——不識趣的人。所謂的標準不同,針對的視聽觀眾也不同,產生不同的意見與理解的確在所難免。

雖然理解了支持節目群體的聲音,但有一個事實是肯定的,BlackFace的行為傷害到了一個群體的感情。更有甚者,冒犯了對方後酸對方開不起玩笑是玻璃心。即使是玻璃心,始作俑者也是最初的加害者和霸淩者,被害群體何罪之有?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換位思考自己是黑人,會願意看調笑黑皮膚的節目?自己是白人,會願意看調笑不會數學的節目?這和那些調笑黃種人眯眯眼的低劣行為有何區別?

隨著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逼近,以及日本外籍勞工開放程度的擴大,可以預想,日本社會將會湧入更多的外國人。主體民族純度極高的日本(大和人口占到98.3%[6])如果想更加融洽地與外籍人口相處,尊重文化多樣性,多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立場去考慮事物是一個必須的過程。那個在其他群族普遍覺得“變態”卻仍不自知,已然超脫世界平均尺度的綜藝節目,或許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

【注釋】

[1]http://www1.plala.or.jp/nakaatsu/sityouritu.htm

[2]http://www.shinumade.com/entry/2017/10/30/%E3%80%90%E3%82%AC%E3%82%AD%E4%BD%BF%E3%80%91%E7%B5%B6%E5%AF%BE%E3%81%AB%E7%AC%91%E3%81%A3%E3%81%A6%E3%81%AF%E3%81%84%E3%81%91%E3%81%AA%E3%81%84%E3%82%B7%E3%83%AA%E3%83%BC%E3%82%BA%E3%81%8A%E3%81%99%E3%81%99

[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z6MXal3ylY

[4]https://twitter.com/Locohama?lang=zh-tw

[5]https://www.nytimes.com/2018/01/04/world/asia/japan-comedian-blackface.html?_ga=2.162760628.902364921.1515307554-551236734.1464839316

[6]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8D%98%E4%B8%80%E6%B0%91%E6%97%8F%E5%9B%BD%E5%AE%B6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