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黃偉東在聊城市第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作法院工作報告

中國山東網聊城1月9日訊(記者 張軍 通訊員 王希玉 楊軻) 1月8日, 聊城市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在市會議接待中心報告廳舉行, 在本次會議上, 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黃偉東作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黃偉東在報告中指出, 2017年, 全市法院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人大的有力監督和政府、政協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 認真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 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全市法院共新收各類案件79223件, 結案78556件, 同比分別上升6.7%和3.8%,其中市法院新收案件7067件, 結案6868件, 為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 服務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黃偉東強調, 一年來, 全市法院認真貫徹落實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切實做好依法履職與服務大局的結合文章,

努力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著力維護社會穩定。 積極參與平安聊城建設, 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 共審結各類刑事案件2603件, 判處罪犯2981人。 依法嚴懲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的犯罪, 審結故意殺人、涉槍涉爆、黑惡勢力等暴力犯罪案件455件, “兩搶一盜”等多發性犯罪案件527件, 對226名罪犯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 嚴懲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務犯罪, 審結貪污賄賂、濫用職權等職務犯罪案件183件, 判處罪犯204人, 其中原為縣處級以上幹部的2人, 審結了棗莊市原副市長張魯軍受賄案等一批大案要案, 彰顯了黨和國家有腐必懲、有貪必肅的堅強決心。 嚴懲侵害人民群眾財產權益的涉眾型經濟犯罪, 審結非法集資、傳銷、電信詐騙等犯罪案件75件,

判處罪犯112人, 涉案金額1.9億元。 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 審結拐賣兒童、校園欺淩等犯罪案件22件, 判處罪犯34人, 依法對48名未成年犯落實前科封存、社區矯正、心理干預等制度措施, 幫助失足未成年人重新融入社會。

著力服務經濟發展。 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 充分發揮商事審判對市場經濟的規範、調節和保障功能, 共審結各類商事案件22753件。 嚴格執行中央加強產權保護的意見, 依法平等對待和保護各類所有制經濟主體, 慎用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 最大限度降低對涉訴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 積極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審結金融借款、民間借貸、融資租賃等案件11536件, 涉及金額22.4億元,

促進金融市場安全運行。 依法保障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 審結企業破產、兼併重組、股權轉讓等案件62件, 通過重整、和解挽救具有再生價值的企業, 引導“僵屍企業”退出市場, 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順利進行。 充分發揮司法保護智慧財產權的主導作用, 增設智慧財產權審判聯絡點, 審結侵犯商標權、著作權等案件290件, 嚴懲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 助推我市創新驅動戰略和品牌城市建設。 服務綠色發展和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 依法審理了全市首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 判決向我市轄區傾倒污染物的河南某石化公司賠償182.4萬元進行環境修復, 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著力促進社會和諧。 充分發揮民事審判定分止爭、規範社會關係的作用,

共審結各類民事案件19530件。 推進家事審判改革, 出臺人身安全保護令操作指南, 審結婚姻家庭、撫養、繼承等案件8451件, 維護和諧穩定的婚姻家庭關係。 探索交通事故糾紛“網上資料一體化處理”等新型審判模式, 審結權屬爭議、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等案件7326件, 依法修復受損的權利義務關係。 高度關注“三農”工作, 審結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涉農案件711件, 促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 依法支援駐聊部隊全面停止有償服務改革, 妥善審理涉軍租賃合同糾紛案件3件, 維護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權益。 依法加強訴訟調解工作, 強化思想疏導、感情溝通、辨法析理, 引導當事人握手言和, 全市法院共調撤各類案件16831件, 一審民商事案件調撤率達41.1%,努力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的辦案效果。

著力監督和支持依法行政。充分發揮行政審判化解行政爭議、促進依法行政的作用,共審結各類行政案件749件,審查和執行行政非訴執行案件1833件,既充分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又全力支持行政機關依法開展違法建築處置等執法活動。認真實施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審結涉及林業、稅收、衛生等部門的行政公益訴訟案件7件,督促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堅持實質性化解糾紛的原則,積極推動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加大協調、調解力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同比上升14個百分點,行政訴訟協調率22.8%,一批重要專案推進過程中產生的房屋拆遷、征地補償等行政糾紛得到妥善解決。加強司法與行政的良性互動,通過邀請觀摩庭審、召開聯席會議、提出司法建議等措施,推動行政機關和執法人員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認真踐行司法為民宗旨,努力滿足群眾司法需求

黃偉東在工作報告中指出,一年來,全市法院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認真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健全完善司法便民利民護民的各項舉措,努力為群眾提供有力的權益保障和便捷的司法服務。

推進訴訟服務轉型升級。深化立案登記制改革,堅持“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充分保障群眾訴權,當場登記立案率達97%,全市兩級法院收案數量均創歷史新高。健全完善以34處人民法庭為中心的基層便民服務網路,在轄區鄉鎮、村莊普遍建立法庭工作室、便民聯繫點,通過“車載法庭”“背包法庭”等方式開展巡迴審判,深入社區鄉村、田間地頭及時就地化解矛盾。著力打造訴訟服務大廳、訴訟服務網、12368熱線“三位一體”的綜合性訴訟服務平臺,探索電子送達方式,在交通事故、保險糾紛等案件中利用微信平臺向當事人、律師送達相關法律文書,努力“讓資料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進一步減輕群眾訟累。

強化群眾合法權益保護。積極暢通涉民生案件“綠色通道”,對涉及群眾教育、醫療、消費等方面的糾紛案件,依法快立、快審、快執,不斷織密民生司法保護網。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住房、就業的關切,審結商品房買賣、物業服務等案件1259件,審結勞動爭議、社會保險等案件1147件,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嚴懲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審結騙取危房改造補助金、冒領小麥直補款等犯罪案件29件,判處罪犯36人,確保各項惠民政策落實到位。

努力解決群眾信訪訴求。積極推進信訪問題源頭治理、根本化解,結合十九大安保維穩工作,認真開展防範“四類風險”專項行動,對信訪當事人實行首問負責、領導接訪,做到有訪必接、有問必複。深入推進涉訴信訪改革,認真落實律師參與信訪化解、代理申訴制度,對信訪案件實行領導包案、銷號管理,做到甄別對待、因案施策。對訴求合法、上訪有理的案件導入再審程式依法糾錯,對訴求在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困難信訪群眾發放司法救助金120.3萬元,對4名長期無理纏訪、鬧訪並多次到北京非正常上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切實維護正常的信訪工作秩序和社會公共秩序。

認真接受人民群眾監督。依託審判流程、庭審活動、裁判文書、執行資訊四大公開平臺,將依法應當公開的資訊全部公開,對庭審過程進行錄音錄影和直播錄播,累計上網公佈生效裁判文書20.5萬份,最大限度地將案件審理過程和結果置於群眾監督之下。虛心接受社會輿論監督,深刻吸取相關輿情事件教訓,健全完善依法處置、輿論引導、社會面管控“三同步”工作機制,教育引導全體法官更新司法理念,增強大局觀念和業務本領,自覺將個案審判置於法理情之中綜合考量,積極回應社會和群眾關切,努力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去年,全市法院一審案件服判息訴率為90.58%,比全省平均水準高1.2個百分點。

堅決打贏“基本解決執行難”攻堅戰,切實維護法律尊嚴和司法權威

黃偉東強調,2016年3月,最高法院周強院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作出了“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的莊嚴承諾。一年來,全市法院全力以赴兌現承諾,全部59項目標任務已基本完成。

推動構建執行工作大格局。積極爭取黨委領導和社會各界支持,市委常委會、市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協常委會分別聽取了市法院執行工作彙報,作出了加強法院執行工作的相關決議,市“兩辦”還專門制定下發了支持法院解決執行難的意見,從加強聯合懲戒、打擊拒執犯罪、資訊共用等方面為執行工作提供了堅強保證,全市34個部門單位分工負責、聯動協作,初步形成了綜合治理執行難的工作格局。

加大強制執行工作力度。先後開展了涉民生案件專項執行、涉金融案件專項執行、“百日執行攻堅戰”等集中執行行動,對被執行人窮盡“四查一控一限”措施,特別是針對被執行人難找問題,開展“淩晨行動”257次,出動警力2639人次,司法拘留561人次,追究刑事責任2案2人。依託最高法院“總對總”和全市法院“點對點”網路查控平臺,對被執行人存款、房產、車輛、股份等財產進行即時網上查控,大大提高了執行效率。去年,全市法院共執結案件28269件,到位標的額84.1億元,同比分別上升9.2%和29.5%。

推進信用懲戒機制建設。通過智慧聊城手機平臺和“聊法執行”微信公眾號公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為失信被執行人定制“老賴”專屬彩鈴,將24423名失信被執行人資訊納入最高法院“黑名單”,對其融資信貸、擔任法定代表人、高消費以及乘坐飛機、高鐵等行為進行限制,推動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社會氛圍,1024名被執行人迫於壓力主動履行了法律義務,促進了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和經濟健康快速流轉。

切實規範執行行為。牢固樹立公正、善意、文明的執行理念,開展規範執行行為專項治理活動,為執行人員配備4G單兵設備和執法記錄儀,強化對執行行為的視覺化監督。深化網路司法拍賣改革,通過淘寶網“零傭金”拍賣執行標的409件,成交金額9681.9萬元,平均溢價率18.4%,為當事人節省拍賣費用415.8萬元。開展執行款物檢查“回頭看”活動,對執行案款實行“一案一帳戶”管理,確保執行案款儘快兌付,及時實現勝訴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不斷提升司法公信力

黃偉東指出,一年來,全市法院進一步增強改革定力,全面壓實改革責任,統籌推進各項司法改革措施,以改革促公正、提效率、樹公信。

嚴格落實司法責任制。按照“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改革目標,在全面完成法官員額制改革的基礎上,由獨任法官、合議庭全面行使審判權並對案件品質終身負責,院庭長不再對未直接參加審理的案件行使審批權。在放權的同時,探索建立新的審判監督管理方式,組建了刑事、民事、商事、行政、執行等各類專業法官會議,出臺加強審判委員會工作的十條意見,統一裁判標準尺度,確保案件品質效果。

建立新型審判權運行機制。優化司法資源配置,全市法院以394名員額法官為核心,組建了344個辦案團隊,將85%的幹警配置到辦案一線。將所有院庭長編入辦案團隊,規定了院庭長辦案指標,去年兩級法院院庭長辦案34019件,占辦案總數的43.3%。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制度的作用,全市718名人民陪審員參審一審普通程式案件7194件,參審率達88.1%,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對審判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嚴格落實領導幹部干預司法、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追責等規定,確保審判權依法獨立公正行使。

推進“分調裁”機制改革。認真實施省人大制定的多元化解糾紛促進條例,依託訴調對接中心,訴前調解案件834件,對申請法院確認的調解協議及時予以司法確認。對進入訴訟程式的案件,堅持簡案快審、繁案精審,對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勞動爭議等多發性案件組建專業化審判團隊,加大簡易程式、速裁程式適用力度,推行令狀、表格、要素式裁判文書,全市法院簡易程式適用率達84.1%,有效縮短了辦案週期,提升了辦案效率。

堅持從嚴治院工作方針,大力加強過硬隊伍建設

黃偉東強調,一年來,全市法院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新形勢下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的意見,對幹警從嚴教育、從嚴管理、從嚴監督,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堅定、司法為民、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法院隊伍。

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引導幹警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出臺進一步加強黨建工作的意見,嚴格落實民主集中制、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等制度,堅持支部建在庭上、建在一線,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著力擦亮“奉法惟公”的法院黨建工作品牌。

全面增強司法能力和本領。在全市法院開展首次“十佳法官”“百名先進個人”評選,在國家憲法日組織幹警宣誓,開展“堅定理想信念·堅定法治信仰”全員讀書活動,提升幹警職業榮譽感。積極推進人員分類管理,制定各類人員權責清單和績效考核辦法,使員額法官、輔助人員、行政人員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加大教育培訓和崗位練兵力度,努力提升司法業務能力、群眾工作能力、科技應用能力和社會溝通能力,打造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的法院隊伍。去年,全市法院員額法官人均辦案199件,同比上升46.3%,高於全省平均水準。

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按照市委統一部署深入開展了“五大整治”活動,進行了紀律作風問題專項督察,對3個基層法院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司法巡查,對兩級法院和34處人民法庭進行了3輪審務督察,對發現的不規範、不文明、不廉潔問題進行通報、問責,對6名幹警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切實讓廣大幹警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

党的領導、人大監督始終是做好法院工作的根本保障。一年來,全市法院切實增強黨性觀念,堅持重大部署、重點工作和重大改革及時向黨委彙報。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認真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嚴格落實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進一步加強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溝通聯絡,聘請代表、委員擔任特邀監督員和人民陪審員,邀請代表、委員視察工作、旁聽庭審、見證執行。同時,認真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以及社會各界的監督,不斷加強和改進法院各項工作。

黃偉東表示,過去的一年,全市法院工作穩中有進,審判執行工作各項指標持續向好,市法院繼續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全市法院共有10個集體和17名個人受到省級以上表彰獎勵。成績的取得,得益于黨委的堅強領導、人大的有力監督、政府政協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得益于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監督支持。

2018年:推動新時代人民法院工作實現新發展

黃偉東強調,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全市法院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著力在增強司法服務成效、提升公正司法水準、深化綜合配套改革、全面加強自身建設上聚焦發力,推動新時代人民法院工作實現新發展。

全面貫徹十九大精神,進一步提升法院工作政治站位。準確把握黨的十九大對法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始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持公正司法、服務大局、服務人民,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進一步明確做好人民法院工作的方向目標和思路舉措。

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進一步提升服務大局成效。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品質發展要求,圍繞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和維穩、扶貧、環保、安全生產、金融風險防控等重點工作,找准服務大局的著力點,努力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大力加強司法規範化建設,進一步提升公正司法水準。按照上級部署要求,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積極推進“智慧法院”和司法標準化建設,促進司法權規範運行,努力推動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

深入推進人才興院戰略,進一步提升隊伍整體素質。按照新時代党的建設總要求,壓緊壓實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大力加強隊伍政治建設、能力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切實提高履職能力和本領,努力打造一支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的法院隊伍。

黃偉東在報告中表示,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將在市委的堅強領導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有力監督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忠誠履職,認真落實本次大會提出的各項任務,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譜寫聊城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審民商事案件調撤率達41.1%,努力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的辦案效果。

著力監督和支持依法行政。充分發揮行政審判化解行政爭議、促進依法行政的作用,共審結各類行政案件749件,審查和執行行政非訴執行案件1833件,既充分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又全力支持行政機關依法開展違法建築處置等執法活動。認真實施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審結涉及林業、稅收、衛生等部門的行政公益訴訟案件7件,督促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堅持實質性化解糾紛的原則,積極推動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加大協調、調解力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同比上升14個百分點,行政訴訟協調率22.8%,一批重要專案推進過程中產生的房屋拆遷、征地補償等行政糾紛得到妥善解決。加強司法與行政的良性互動,通過邀請觀摩庭審、召開聯席會議、提出司法建議等措施,推動行政機關和執法人員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認真踐行司法為民宗旨,努力滿足群眾司法需求

黃偉東在工作報告中指出,一年來,全市法院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認真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健全完善司法便民利民護民的各項舉措,努力為群眾提供有力的權益保障和便捷的司法服務。

推進訴訟服務轉型升級。深化立案登記制改革,堅持“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充分保障群眾訴權,當場登記立案率達97%,全市兩級法院收案數量均創歷史新高。健全完善以34處人民法庭為中心的基層便民服務網路,在轄區鄉鎮、村莊普遍建立法庭工作室、便民聯繫點,通過“車載法庭”“背包法庭”等方式開展巡迴審判,深入社區鄉村、田間地頭及時就地化解矛盾。著力打造訴訟服務大廳、訴訟服務網、12368熱線“三位一體”的綜合性訴訟服務平臺,探索電子送達方式,在交通事故、保險糾紛等案件中利用微信平臺向當事人、律師送達相關法律文書,努力“讓資料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進一步減輕群眾訟累。

強化群眾合法權益保護。積極暢通涉民生案件“綠色通道”,對涉及群眾教育、醫療、消費等方面的糾紛案件,依法快立、快審、快執,不斷織密民生司法保護網。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住房、就業的關切,審結商品房買賣、物業服務等案件1259件,審結勞動爭議、社會保險等案件1147件,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嚴懲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審結騙取危房改造補助金、冒領小麥直補款等犯罪案件29件,判處罪犯36人,確保各項惠民政策落實到位。

努力解決群眾信訪訴求。積極推進信訪問題源頭治理、根本化解,結合十九大安保維穩工作,認真開展防範“四類風險”專項行動,對信訪當事人實行首問負責、領導接訪,做到有訪必接、有問必複。深入推進涉訴信訪改革,認真落實律師參與信訪化解、代理申訴制度,對信訪案件實行領導包案、銷號管理,做到甄別對待、因案施策。對訴求合法、上訪有理的案件導入再審程式依法糾錯,對訴求在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困難信訪群眾發放司法救助金120.3萬元,對4名長期無理纏訪、鬧訪並多次到北京非正常上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切實維護正常的信訪工作秩序和社會公共秩序。

認真接受人民群眾監督。依託審判流程、庭審活動、裁判文書、執行資訊四大公開平臺,將依法應當公開的資訊全部公開,對庭審過程進行錄音錄影和直播錄播,累計上網公佈生效裁判文書20.5萬份,最大限度地將案件審理過程和結果置於群眾監督之下。虛心接受社會輿論監督,深刻吸取相關輿情事件教訓,健全完善依法處置、輿論引導、社會面管控“三同步”工作機制,教育引導全體法官更新司法理念,增強大局觀念和業務本領,自覺將個案審判置於法理情之中綜合考量,積極回應社會和群眾關切,努力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去年,全市法院一審案件服判息訴率為90.58%,比全省平均水準高1.2個百分點。

堅決打贏“基本解決執行難”攻堅戰,切實維護法律尊嚴和司法權威

黃偉東強調,2016年3月,最高法院周強院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作出了“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的莊嚴承諾。一年來,全市法院全力以赴兌現承諾,全部59項目標任務已基本完成。

推動構建執行工作大格局。積極爭取黨委領導和社會各界支持,市委常委會、市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協常委會分別聽取了市法院執行工作彙報,作出了加強法院執行工作的相關決議,市“兩辦”還專門制定下發了支持法院解決執行難的意見,從加強聯合懲戒、打擊拒執犯罪、資訊共用等方面為執行工作提供了堅強保證,全市34個部門單位分工負責、聯動協作,初步形成了綜合治理執行難的工作格局。

加大強制執行工作力度。先後開展了涉民生案件專項執行、涉金融案件專項執行、“百日執行攻堅戰”等集中執行行動,對被執行人窮盡“四查一控一限”措施,特別是針對被執行人難找問題,開展“淩晨行動”257次,出動警力2639人次,司法拘留561人次,追究刑事責任2案2人。依託最高法院“總對總”和全市法院“點對點”網路查控平臺,對被執行人存款、房產、車輛、股份等財產進行即時網上查控,大大提高了執行效率。去年,全市法院共執結案件28269件,到位標的額84.1億元,同比分別上升9.2%和29.5%。

推進信用懲戒機制建設。通過智慧聊城手機平臺和“聊法執行”微信公眾號公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為失信被執行人定制“老賴”專屬彩鈴,將24423名失信被執行人資訊納入最高法院“黑名單”,對其融資信貸、擔任法定代表人、高消費以及乘坐飛機、高鐵等行為進行限制,推動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社會氛圍,1024名被執行人迫於壓力主動履行了法律義務,促進了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和經濟健康快速流轉。

切實規範執行行為。牢固樹立公正、善意、文明的執行理念,開展規範執行行為專項治理活動,為執行人員配備4G單兵設備和執法記錄儀,強化對執行行為的視覺化監督。深化網路司法拍賣改革,通過淘寶網“零傭金”拍賣執行標的409件,成交金額9681.9萬元,平均溢價率18.4%,為當事人節省拍賣費用415.8萬元。開展執行款物檢查“回頭看”活動,對執行案款實行“一案一帳戶”管理,確保執行案款儘快兌付,及時實現勝訴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不斷提升司法公信力

黃偉東指出,一年來,全市法院進一步增強改革定力,全面壓實改革責任,統籌推進各項司法改革措施,以改革促公正、提效率、樹公信。

嚴格落實司法責任制。按照“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改革目標,在全面完成法官員額制改革的基礎上,由獨任法官、合議庭全面行使審判權並對案件品質終身負責,院庭長不再對未直接參加審理的案件行使審批權。在放權的同時,探索建立新的審判監督管理方式,組建了刑事、民事、商事、行政、執行等各類專業法官會議,出臺加強審判委員會工作的十條意見,統一裁判標準尺度,確保案件品質效果。

建立新型審判權運行機制。優化司法資源配置,全市法院以394名員額法官為核心,組建了344個辦案團隊,將85%的幹警配置到辦案一線。將所有院庭長編入辦案團隊,規定了院庭長辦案指標,去年兩級法院院庭長辦案34019件,占辦案總數的43.3%。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制度的作用,全市718名人民陪審員參審一審普通程式案件7194件,參審率達88.1%,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對審判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嚴格落實領導幹部干預司法、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追責等規定,確保審判權依法獨立公正行使。

推進“分調裁”機制改革。認真實施省人大制定的多元化解糾紛促進條例,依託訴調對接中心,訴前調解案件834件,對申請法院確認的調解協議及時予以司法確認。對進入訴訟程式的案件,堅持簡案快審、繁案精審,對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勞動爭議等多發性案件組建專業化審判團隊,加大簡易程式、速裁程式適用力度,推行令狀、表格、要素式裁判文書,全市法院簡易程式適用率達84.1%,有效縮短了辦案週期,提升了辦案效率。

堅持從嚴治院工作方針,大力加強過硬隊伍建設

黃偉東強調,一年來,全市法院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新形勢下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的意見,對幹警從嚴教育、從嚴管理、從嚴監督,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堅定、司法為民、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法院隊伍。

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引導幹警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出臺進一步加強黨建工作的意見,嚴格落實民主集中制、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等制度,堅持支部建在庭上、建在一線,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著力擦亮“奉法惟公”的法院黨建工作品牌。

全面增強司法能力和本領。在全市法院開展首次“十佳法官”“百名先進個人”評選,在國家憲法日組織幹警宣誓,開展“堅定理想信念·堅定法治信仰”全員讀書活動,提升幹警職業榮譽感。積極推進人員分類管理,制定各類人員權責清單和績效考核辦法,使員額法官、輔助人員、行政人員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加大教育培訓和崗位練兵力度,努力提升司法業務能力、群眾工作能力、科技應用能力和社會溝通能力,打造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的法院隊伍。去年,全市法院員額法官人均辦案199件,同比上升46.3%,高於全省平均水準。

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按照市委統一部署深入開展了“五大整治”活動,進行了紀律作風問題專項督察,對3個基層法院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司法巡查,對兩級法院和34處人民法庭進行了3輪審務督察,對發現的不規範、不文明、不廉潔問題進行通報、問責,對6名幹警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切實讓廣大幹警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

党的領導、人大監督始終是做好法院工作的根本保障。一年來,全市法院切實增強黨性觀念,堅持重大部署、重點工作和重大改革及時向黨委彙報。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認真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嚴格落實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進一步加強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溝通聯絡,聘請代表、委員擔任特邀監督員和人民陪審員,邀請代表、委員視察工作、旁聽庭審、見證執行。同時,認真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以及社會各界的監督,不斷加強和改進法院各項工作。

黃偉東表示,過去的一年,全市法院工作穩中有進,審判執行工作各項指標持續向好,市法院繼續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全市法院共有10個集體和17名個人受到省級以上表彰獎勵。成績的取得,得益于黨委的堅強領導、人大的有力監督、政府政協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得益于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監督支持。

2018年:推動新時代人民法院工作實現新發展

黃偉東強調,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全市法院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著力在增強司法服務成效、提升公正司法水準、深化綜合配套改革、全面加強自身建設上聚焦發力,推動新時代人民法院工作實現新發展。

全面貫徹十九大精神,進一步提升法院工作政治站位。準確把握黨的十九大對法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始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持公正司法、服務大局、服務人民,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進一步明確做好人民法院工作的方向目標和思路舉措。

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進一步提升服務大局成效。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品質發展要求,圍繞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和維穩、扶貧、環保、安全生產、金融風險防控等重點工作,找准服務大局的著力點,努力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大力加強司法規範化建設,進一步提升公正司法水準。按照上級部署要求,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積極推進“智慧法院”和司法標準化建設,促進司法權規範運行,努力推動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

深入推進人才興院戰略,進一步提升隊伍整體素質。按照新時代党的建設總要求,壓緊壓實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大力加強隊伍政治建設、能力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切實提高履職能力和本領,努力打造一支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的法院隊伍。

黃偉東在報告中表示,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將在市委的堅強領導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有力監督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忠誠履職,認真落實本次大會提出的各項任務,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譜寫聊城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