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國產動畫的2017:《雄兵連》付費規模超千萬,探索變現的一年

ACGN 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產業新媒體

訪問三文娛網站3wyu.com查看產業必讀文章

去年共有90餘部國產動畫上線, 有的4集回本, 有的付費超千萬, 有的靠衍生品盈利, 這是國產動畫探索變現的一年。

作者:TripleFire, 阿右

2017年是國內動畫市場飛速升溫的一年, 去除低幼向動畫, 並包括動態漫畫在內, 一共有90餘部動畫上線, 即使除去動態漫畫也有超過80部, 比2016年增長了20部左右。

儘管大多數動畫公司都對三文娛表示過, 不怕做原創的風險, 只要做得好一定有市場, 但這些動畫公司似乎最後又紛紛選擇了改編作品, 希望借助原著的熱度為動畫增加人氣。

這90餘部動畫中, 續作及改編作品占到了大多數, 網文和動畫都是動畫改編的主要源頭。

此外, 變現是去年動畫行業的重要關鍵字, 付費、廣告、衍生品、影遊授權、舞臺劇等等多樣化的變現模式, 都已經可以看到一定回報, 其中《全職高手》和《超神學院雄兵連》的付費規模都達到千萬級, 《萬古仙穹》到第四集靠付費收回了製作成本, 《凹凸世界》靠衍生品覆蓋成本。

接下來我們一起具體回顧一下去年的國產動畫市場有哪些現象和代表案例。

各大平臺的播放量前10如下, 需要說明的是, 部分動畫由於跨度較大, 累計集數較多, 所以和其他動畫的播放量差距非常大, 因此播放量只給大家做個參考。

男性向動畫占主流,

大量續作和IP改編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 不同於漫畫和二次元遊戲的女性向市場異軍突起, 2017年的動畫市場上男性向作品仍然是主流, 動作冒險是最熱門的題材。

同時這些動畫中, 可以看到大量的續作和IP改編作品, 這一點和日本市場的情況是類似的, 不同的是日本炒冷飯的趨勢越來越強,這一點已經遭到不少日本的動畫業界人員詬病了。

儘管大多數動畫公司都對三文娛表示過,不怕做原創的風險,只要做得好一定有市場,但這些動畫公司似乎最後又紛紛選擇了改編作品,希望借助原著的熱度為動畫增加人氣。

付費與更多的動畫商業模式

變現是2017年動畫的主要關鍵字之一,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動畫嘗試付費搶先看的形式,其中《全職高手》和《超神學院雄兵連》的付費規模都達到千萬級,愛奇藝自制動畫《萬古仙穹》到第四集已經靠付費收回了製作成本。

除了簡單的付費,廣告也是動畫變現的新嘗試(點擊一集費用10-50萬元,國產動畫靠廣告變現可行嗎?回顧),例如《全職高手》中就有不少廣告植入,不過除了《全職高手》,其他多為泡面番、短視頻與品牌合作,例如僵小魚系列、《非人哉》等。

“星座不求人”系列的星空互娛合夥人姬淩表示,動畫短視頻做廣告之所以有優勢,一方面動畫短視頻走娛樂化、碎片化、快消化的路子,通過高頻次的曝光達到較高的粉絲認知度,能在短時間內積累粉絲並快速進行用戶轉化;另一方面,短視頻試錯週期短,如果內容的市場反響不好,用戶不買單,能迅速進行調整,粉絲想看什麼則可以迅速跟進,迅速抓住受眾的痛點。

同樣是廣告,《我叫江小白》則採用的是整部作品與白酒品牌合作的形式,兩點十分CEO王世勇表示,比起其他授權是一錘子買賣,江小白是一個生命力比較頑強的消費品,在產品銷售中有分成,這樣的合作可以更為深度。

他認為現在的消費品都迫切需要把他們的文化價值凝聚成角色乃至故事,江小白是第一個故事,之後兩點十分還會有兩部新的類似品牌合作作品。

中日合作的熱度有所消減

比起前兩年裡大量動畫以中日合作為賣點,去年中日合作的熱度已經有所消減,即使是邀請了日本動畫公司參與制作,也少有過於強調這一點的,背後原因或許是國內動畫公司的製作水準已經有了明顯進步,同時過去以此為賣點的動畫並沒有因為貼上日本的標籤而更受關注,加上中日合作也有不少隱性的坑(點擊甩鍋、不回郵件、喝酒敷衍,日本動畫製造也在褪下神話光環? 回顧)。

不過比起合作製作動畫的熱度,現在的動畫有了一項新的流行趨勢,在日本發行動畫(點擊中國ACG反攻日本?12款國產手游進入日區收入榜前百,15部國產動畫在日開播,想說反攻卻為時尚早回顧),近幾年已經有超過15部動畫登陸日本市場,有的動畫還線上下鋪設了不少廣告。

但從推特、2CH等平臺的討論熱度來看,這些動畫幾乎沒有形成日本民眾的話題,還有業內人士告訴三文娛,有的動畫在日本電視臺播放和買了個定時廣告位沒有區別。總之,儘管不少動畫在日本市場發行,但還尚未形成一定影響力。

我們再以幾部具體動畫為例,做一個簡單的回顧和盤點:

全職高手:付費逾千萬,角色擔任廣告代言

作為B站年度追番人數最多的動畫,雙平臺播放量超過10億,兩位男女主角又同時登上B站舉辦的動畫角色人氣大賞國產動畫榜第一位,《全職高手》可以說是2017年最受核心二次元用戶認可的國產動畫之一,而且在商業變現方面《全職高手》也做出了許多探索。

《全職高手》並不是第一部試水付費的國產動畫(點擊《全職高手》付費收入過千萬,愛奇藝《萬古仙穹》4集回本 回顧),卻是目前為止為數不多付費取得一定規模的作品,儘管閱文和騰訊視頻都沒有透露過具體的付費情況,不過從騰訊視頻和B站每集的播放量變動可以簡單計算出,其付費規模已超千萬。

除了付費,《全職高手》也嘗試了動畫中植入廣告以及動畫角色代言,廣告商有麥當勞、脈動、福克斯等。變現還有最常見的改編手遊,不過手遊的成績並不理想,在作品粉絲中也幾乎沒有引起話題討論。除此之外,《全職高手》的舞臺劇即將進入巡演階段,電視劇的主角敲定了流量鮮肉。

《全職高手》手游的資料情況

可以說《全職高手》是眾多國產動畫IP中變現做得最為完整成熟的作品之一:付費、衍生品、廣告、遊戲、舞臺劇、電視劇等等,但要知道《全職高手》原著從2011年就開始連載,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積累,這樣的時間成本很難讓小的動畫公司效仿。

凹凸世界:靠衍生品回本的粉絲運營

加上此前《凹凸世界》衍生品眾籌在兩個月的時間裡超過315萬,據朱庇特CEO曲曉丹介紹,衍生品每個月有數十萬的線上線下總銷售額,明年年底或者後年年初衍生品銷售額就能覆蓋掉製作成本。

也就是說,《凹凸世界》在核心二次元人群中的認可程度是非常高的,高二次創作、高付費意願都表明了這一點。

Lofter的同人創作榜單

在2017年12月21日三文娛舉辦的二次元未來峰會上,曲曉丹還分享了粉絲運營的經驗:“創作作品時應理清思路,以便在後續產品開發上確定是往深度做還是往廣度做。比如《凹凸世界》定位是傳統的熱血少年漫,其主要目標人群是學生,學生群體會對一個作品投入更多的熱情,但同時也更挑剔。

因此我們在做粉絲經營的時候,更在乎怎麼把它做深。在我們看來,作品的一個深度使用者帶來的熱度和消費能力相當於十個淺度粉絲,所以當精力不夠時,我們更傾向維護老粉絲。當然有些作品,比如Hello Kitty就比較適合做粉絲的寬度。”

一人之下和狐妖小紅娘:從頭部漫畫到頭部動畫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應該說《一人之下》和《狐妖小紅娘》是走的最“正統”的道路,從漫畫階段吸收了大量人氣並積累了足夠的劇情容量,接下來改編動畫獲得了良好口碑後,再陸續公佈手遊、影視劇等改編作品的資訊。

從內容來看,《一人之下》也是正統的少年熱血作品,其出品方動漫堂CEO王鵬曾對三文娛表示,想要通過收割能力更強的遊戲變現,就必須開發男性向或者中性作品,“要想做長遠,就不能只盯著一時的流量,不能讓人只是看完一時爽,必須要讓人記住你的作品,這樣才能做綜合開發性的IP變現,不是簡單的付費變現。”

而《狐妖小紅娘》則是一部戀愛題材的動畫,也是為數不多取得一定成績的女性向動畫,現已成為B站首部播放量破2億的國產動畫。

兩部動畫都是在騰訊動漫平臺孵化,作者與平臺強綁定,因此得以從漫畫階段開始就有強大的宣傳資源,動畫化後的用戶也與漫畫用戶重合度較高。

幻鏡諾德琳和超神學院:同人動畫的成功與尷尬

《幻鏡諾德琳》的前作《瘋味英雄》自2015年上線後,雖然更新週期漫長,採用月更的形式在一年內緩慢更新了全季13集,但全網播放量達到了近3億。在動畫初期《瘋味英雄》被作為《風暴英雄》的同人動畫來宣傳,在推出《幻鏡諾德琳》後則強調動畫的原創性。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幻鏡諾德琳》上線後受到了不少爭議,儘管官方聲明“我們將創作原創劇情、原創人物小傳等,為此我們還單獨開發了諾德琳星球的15年原創戰爭史;我們做了50萬字的文字設定和數百張設定稿”,但還是在爭議中停止了專案。

同為初期以同人動畫為特色,超神影業在原創方面做得更進一步,他們此前出品過《英雄聯盟》的同人動畫《啦啦啦德瑪西亞》,出了三季之後,從第四季開始更名為《超神學院》第一季,隨後《超神學院》一連做了五季,最新的第五季已經更名為《雄兵連》。

儘管《雄兵連》的變現道路十分順暢,第一階段付費收益已超千萬,不過超神影業創始人劉懷告訴三文娛,“一開始做得越好,續作就越難擺脫前面的影響,所以如果要做長線作品,對作品進行商業化開發,那最好不要做同人作品。”

2018年的動畫市場將上演百番大戰,也許會有新的現象級作品誕生,也許會有一批公司倒下,明天三文娛會與大家分享今年動畫公司的新作,以及他們對於市場新動態的預測與看法。

不同的是日本炒冷飯的趨勢越來越強,這一點已經遭到不少日本的動畫業界人員詬病了。

儘管大多數動畫公司都對三文娛表示過,不怕做原創的風險,只要做得好一定有市場,但這些動畫公司似乎最後又紛紛選擇了改編作品,希望借助原著的熱度為動畫增加人氣。

付費與更多的動畫商業模式

變現是2017年動畫的主要關鍵字之一,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動畫嘗試付費搶先看的形式,其中《全職高手》和《超神學院雄兵連》的付費規模都達到千萬級,愛奇藝自制動畫《萬古仙穹》到第四集已經靠付費收回了製作成本。

除了簡單的付費,廣告也是動畫變現的新嘗試(點擊一集費用10-50萬元,國產動畫靠廣告變現可行嗎?回顧),例如《全職高手》中就有不少廣告植入,不過除了《全職高手》,其他多為泡面番、短視頻與品牌合作,例如僵小魚系列、《非人哉》等。

“星座不求人”系列的星空互娛合夥人姬淩表示,動畫短視頻做廣告之所以有優勢,一方面動畫短視頻走娛樂化、碎片化、快消化的路子,通過高頻次的曝光達到較高的粉絲認知度,能在短時間內積累粉絲並快速進行用戶轉化;另一方面,短視頻試錯週期短,如果內容的市場反響不好,用戶不買單,能迅速進行調整,粉絲想看什麼則可以迅速跟進,迅速抓住受眾的痛點。

同樣是廣告,《我叫江小白》則採用的是整部作品與白酒品牌合作的形式,兩點十分CEO王世勇表示,比起其他授權是一錘子買賣,江小白是一個生命力比較頑強的消費品,在產品銷售中有分成,這樣的合作可以更為深度。

他認為現在的消費品都迫切需要把他們的文化價值凝聚成角色乃至故事,江小白是第一個故事,之後兩點十分還會有兩部新的類似品牌合作作品。

中日合作的熱度有所消減

比起前兩年裡大量動畫以中日合作為賣點,去年中日合作的熱度已經有所消減,即使是邀請了日本動畫公司參與制作,也少有過於強調這一點的,背後原因或許是國內動畫公司的製作水準已經有了明顯進步,同時過去以此為賣點的動畫並沒有因為貼上日本的標籤而更受關注,加上中日合作也有不少隱性的坑(點擊甩鍋、不回郵件、喝酒敷衍,日本動畫製造也在褪下神話光環? 回顧)。

不過比起合作製作動畫的熱度,現在的動畫有了一項新的流行趨勢,在日本發行動畫(點擊中國ACG反攻日本?12款國產手游進入日區收入榜前百,15部國產動畫在日開播,想說反攻卻為時尚早回顧),近幾年已經有超過15部動畫登陸日本市場,有的動畫還線上下鋪設了不少廣告。

但從推特、2CH等平臺的討論熱度來看,這些動畫幾乎沒有形成日本民眾的話題,還有業內人士告訴三文娛,有的動畫在日本電視臺播放和買了個定時廣告位沒有區別。總之,儘管不少動畫在日本市場發行,但還尚未形成一定影響力。

我們再以幾部具體動畫為例,做一個簡單的回顧和盤點:

全職高手:付費逾千萬,角色擔任廣告代言

作為B站年度追番人數最多的動畫,雙平臺播放量超過10億,兩位男女主角又同時登上B站舉辦的動畫角色人氣大賞國產動畫榜第一位,《全職高手》可以說是2017年最受核心二次元用戶認可的國產動畫之一,而且在商業變現方面《全職高手》也做出了許多探索。

《全職高手》並不是第一部試水付費的國產動畫(點擊《全職高手》付費收入過千萬,愛奇藝《萬古仙穹》4集回本 回顧),卻是目前為止為數不多付費取得一定規模的作品,儘管閱文和騰訊視頻都沒有透露過具體的付費情況,不過從騰訊視頻和B站每集的播放量變動可以簡單計算出,其付費規模已超千萬。

除了付費,《全職高手》也嘗試了動畫中植入廣告以及動畫角色代言,廣告商有麥當勞、脈動、福克斯等。變現還有最常見的改編手遊,不過手遊的成績並不理想,在作品粉絲中也幾乎沒有引起話題討論。除此之外,《全職高手》的舞臺劇即將進入巡演階段,電視劇的主角敲定了流量鮮肉。

《全職高手》手游的資料情況

可以說《全職高手》是眾多國產動畫IP中變現做得最為完整成熟的作品之一:付費、衍生品、廣告、遊戲、舞臺劇、電視劇等等,但要知道《全職高手》原著從2011年就開始連載,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積累,這樣的時間成本很難讓小的動畫公司效仿。

凹凸世界:靠衍生品回本的粉絲運營

加上此前《凹凸世界》衍生品眾籌在兩個月的時間裡超過315萬,據朱庇特CEO曲曉丹介紹,衍生品每個月有數十萬的線上線下總銷售額,明年年底或者後年年初衍生品銷售額就能覆蓋掉製作成本。

也就是說,《凹凸世界》在核心二次元人群中的認可程度是非常高的,高二次創作、高付費意願都表明了這一點。

Lofter的同人創作榜單

在2017年12月21日三文娛舉辦的二次元未來峰會上,曲曉丹還分享了粉絲運營的經驗:“創作作品時應理清思路,以便在後續產品開發上確定是往深度做還是往廣度做。比如《凹凸世界》定位是傳統的熱血少年漫,其主要目標人群是學生,學生群體會對一個作品投入更多的熱情,但同時也更挑剔。

因此我們在做粉絲經營的時候,更在乎怎麼把它做深。在我們看來,作品的一個深度使用者帶來的熱度和消費能力相當於十個淺度粉絲,所以當精力不夠時,我們更傾向維護老粉絲。當然有些作品,比如Hello Kitty就比較適合做粉絲的寬度。”

一人之下和狐妖小紅娘:從頭部漫畫到頭部動畫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應該說《一人之下》和《狐妖小紅娘》是走的最“正統”的道路,從漫畫階段吸收了大量人氣並積累了足夠的劇情容量,接下來改編動畫獲得了良好口碑後,再陸續公佈手遊、影視劇等改編作品的資訊。

從內容來看,《一人之下》也是正統的少年熱血作品,其出品方動漫堂CEO王鵬曾對三文娛表示,想要通過收割能力更強的遊戲變現,就必須開發男性向或者中性作品,“要想做長遠,就不能只盯著一時的流量,不能讓人只是看完一時爽,必須要讓人記住你的作品,這樣才能做綜合開發性的IP變現,不是簡單的付費變現。”

而《狐妖小紅娘》則是一部戀愛題材的動畫,也是為數不多取得一定成績的女性向動畫,現已成為B站首部播放量破2億的國產動畫。

兩部動畫都是在騰訊動漫平臺孵化,作者與平臺強綁定,因此得以從漫畫階段開始就有強大的宣傳資源,動畫化後的用戶也與漫畫用戶重合度較高。

幻鏡諾德琳和超神學院:同人動畫的成功與尷尬

《幻鏡諾德琳》的前作《瘋味英雄》自2015年上線後,雖然更新週期漫長,採用月更的形式在一年內緩慢更新了全季13集,但全網播放量達到了近3億。在動畫初期《瘋味英雄》被作為《風暴英雄》的同人動畫來宣傳,在推出《幻鏡諾德琳》後則強調動畫的原創性。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幻鏡諾德琳》上線後受到了不少爭議,儘管官方聲明“我們將創作原創劇情、原創人物小傳等,為此我們還單獨開發了諾德琳星球的15年原創戰爭史;我們做了50萬字的文字設定和數百張設定稿”,但還是在爭議中停止了專案。

同為初期以同人動畫為特色,超神影業在原創方面做得更進一步,他們此前出品過《英雄聯盟》的同人動畫《啦啦啦德瑪西亞》,出了三季之後,從第四季開始更名為《超神學院》第一季,隨後《超神學院》一連做了五季,最新的第五季已經更名為《雄兵連》。

儘管《雄兵連》的變現道路十分順暢,第一階段付費收益已超千萬,不過超神影業創始人劉懷告訴三文娛,“一開始做得越好,續作就越難擺脫前面的影響,所以如果要做長線作品,對作品進行商業化開發,那最好不要做同人作品。”

2018年的動畫市場將上演百番大戰,也許會有新的現象級作品誕生,也許會有一批公司倒下,明天三文娛會與大家分享今年動畫公司的新作,以及他們對於市場新動態的預測與看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