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是什麼讓她從學校到工廠,沉浸在流水線上無法自拔?

摘要:丁當, 一位女工, 林琳, 還是學生, 兩人騎行跨越五大工業省份。 這是一場“工學同路”的騎行, 這是一場“讓對話發聲”的騎行。 騎行結束一個月後, 林琳發來了她的回顧和感觸, 她說:“這次經歷像一場不真實的夢, 但它終將成為她生命的注腳。 ”

歷史學家賀蕭在《記憶的性別》裡面寫到, 記憶可以是生動的, 熾熱的和短暫的。 在那本書裡, 她採訪了73位經歷過社會主義建設三十年的農村女性。 比起沉重而漫長的歷史, 這裡的短暫, 不是說記憶本身的短暫, 而是指記憶的物件可以是脫離上下文情景的某一個瞬間。

關於騎行的記憶, 於我, 也是如此。 騎行就像一次斷崖式的生命體驗, 回來以後, 日常生活再次像潮水般輕易把我淹沒, 整個事情就像做了一場夢, 特別不真實。

圖片均由兩位元騎行者提供

唯獨有某些時刻, 著床在了記憶的深處。

例如, 丁當在向警予紀念館外,

蹲著撿滿地的銀杏葉子, 夕陽餘暉打在她的臉上, 她卻笑得像一個二百斤的胖子。

例如, 在平民女子學校外面的草坪旁, 陪騎的小夥伴們一起吸過一隻貓。

例如, 在富士康認識的一個93年妹紙家裡, 被自家製造的川辣牛油火鍋辣出鼻涕卻爽得一個激靈。

例如, 紡織廠裡的女工阿姨們不約而同的一句“習慣了”, 穿越時空, 帶著不同口音。

……

時光倒流5個月的話, 我既想拍拍自己的肩膀, 又想抽自己一嘴巴。

2017年春夏交替之時, 深圳, 十幾個女人在開完工作會議後, 圍坐一台吃飯。 席間, 有個女人感歎, 心中有個騎行走中國的想法, 用身體和行動告訴世界——女人也可以, 女工也可以。 如果女工藝術節可以通過騎行來宣傳或者籌款,

豈不更佳。 只可惜, 孩子、家庭和工作, 硬是不知道哪樣更纏身。 要抽出個把月來進行這樣的活動, 還是有較多顧慮。

我下意識吹噓, 自己常健身常跑步, 一年兩次馬拉松不在話下。 而且, 還有一堆年假沒放。 那一刻, 大家臉上都浮現出不可描述的笑容, 我仿佛聽到了“落水”(粵語:願意摻和的意思)的聲音……

就這樣, 我變成了騎行中的一員, 兩員中的一員。

2017年11月17日, 綠色薔薇、重D音共同發起的第一屆女工藝術節之啟動活動“女工騎行五省”, 隨著丁當出發去上海, 拉開序幕。 我由於要在別處開會, 隨後於19日下午到達上海。

上海站:戲劇、藝術和日常抗爭

19日晚上的分享中, 我們沉痛地紀念了發生在24年前同一天的致麗玩具廠大火——84名女工的生命,

促使了《勞動法》的出臺。 然而, 現實永遠來得更荒誕——因為就在前一個晚上, 發生出租屋火災事件, 19條生命葬身火海。 我們更沒有想到的是, dd人口的掃蕩, 在另一個不遠的空間中, 貫穿了隨後整個騎行過程。

在上海外灘

在上海, 一群熱愛戲劇的朋友一直照顧和陪伴我們。

我也第一次參加了他們的戲劇小組活動。 講真, 要在眾人面前用誇張的肢體和聲音表達自己, 我悶騷的內心是拒絕的。 我所認識的不少服務機構都會選擇戲劇作為一種重要的工作手法。 女工戲劇小組, 也是綠色薔薇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一直以來, 對戲劇的工具性理解, 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在分享中, 有人問丁當:“到底是工人在勞動過程中遭遇的一些關鍵事件, 例如被拖欠工資或者遭遇工傷, 對於工人的意識轉變和提升影響更大, 還是藝術和戲劇的工作手法對於工人的影響更大?”

丁當幾乎沒有猶豫地回答道:“後者”。 因為, 對於女工姐妹來說, 雖然可能是職業病等原因讓她們聚到一起, 但是讓她們留下來的, 是擠出工餘時間,排除萬難共同創作戲劇,是她們每一次的表演和公眾互動。

這既是相互陪伴扶持的過程,也是自主發聲,社會對話的時刻。

紹興:一件衣服背後的勞動形態

虧得上海站朋友的介紹,原以為在紹興將孤立無援的我們,竟然享受到了美麗新農村的建設成果。在袁劍同志的家裡,奶奶每天給我們送來新鮮收割的蔬菜,袁爸爸為我們掌勺烹製佳餚。在紹興的那幾天,我們燒菜做飯,有一種自給自足的錯覺,還不停感歎,如果我們自己老家也如此,早跟深圳講拜拜了。

紹興給我們的驚喜,遠不至此。

在村裡的家庭小作坊,我們看到了石油衍生品做出來的尼龍絲線。在左大姐的帶領下,我們混進了一間紡織廠,負責“絡筒撚線”——絡筒工序是為了將管紗(線)捲繞成容量大、成型好並具有一定密度的筒子。撚線工序是通過加撚和捲繞,把絲線做成一定大小和形狀管線,便於搬運和後工序加工。

紹興紡織作坊

儘管這紡織術語比較高大上,但是其實我們的動作只是一個類似穿針引線的機械動作。廠裡還在使用古老的絡筒機,上百台絡筒機一起工作的噪音,幾乎要把我的腦袋震碎。而左大姐不過雲淡風輕地說:“習慣了”。

在柯橋區的中國輕紡城,我們看到琳琅滿目的布匹,正被銷往世界各地。在這個百度百科中被稱為世界第一大布匹交易基地裡,夫妻檔的搬運個體戶們打包、運送著比他們自己還高還沉的布料,穿梭於店面和運輸公司之間,每一單(可能是一匹,也可能是四五匹布)可以掙5到10塊錢。而這些布匹將會在制衣工人的手中,變成衣服以及其他布料產品。

如今南方的外貿制衣業已經“風光不再”,哪怕是後來去到武漢漢口的制衣工業園區,也是一片凋敝之景。回想起以前做社會企業責任審核員時,經常跑制衣廠,我從沒想過原來除了打樣、裁剪、縫製、整燙、質檢、包裝入庫以外,一件衣服的前世今生裡,還包括如此繁多的工序。而每一道工序中,都包含著工人的勞動。

什麼叫做“勞動分工精細化”,我終於體會到了。

最後,還是村裡,一個廢棄的廠房裡,我們遇到兩位老婦人,正在重新整理打包不知道從哪裡收集過來的廢舊布料和衣服。

紡織這條產業鏈和女人們的命運,如此膠著,卻又如此"理所當然"。

武漢:我在流水線上貼標籤

走在路上,有時候很慶倖自己年紀大。至少2012年以前,校園尤其是大學校園,風氣更加開放,和社會的互動更加充滿活力,當然這前提可能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民間社會。那時,教“社區工作”的老師說,做一個有機知識份子,教“勞工”的老師說,人人都是農民工。

如今,雖然我很希望再次把這些話大聲說出來,可是在有攝像頭的教室裡,我們的分享還是得小心翼翼。雖然這次騎行丁當和我的人設是“工學同路”的概念,可是,真正的工學同路,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畢竟,一路上我們都聽到不少關於阻撓的遺憾和感歎。

在武漢

我們在武漢待了很長時間,時間主要花在了工廠應聘上。為什麼深圳那麼多電子廠,我們不去應聘,非得跑到武漢幹這事?因為參加工廠應聘的時候,更容易認識工人朋友。同時也因為丁當極強的感染力,我們在短短的兩三天裡面,就和女工姐姐妹妹們打得火熱,才有了後來的自家製造的川辣牛油火鍋聚餐。

在武漢,我也第一次進入電子廠打工。應聘過程中,一問旁邊的小哥哥小姐姐,幾乎全是學生工,而他們顯然只是想要把實習對付過去。當天,我被分到包裝車間,給印尼的老人機手機說明書貼上正反兩面的標籤。整條流水線上,這道工序一共三個人,下午的四個小時裡,我們仨一共貼了2200台手機,也就是4400張標籤。

期間,線長一邊罵我們做得慢,是“二貨”,一邊過來和我們一起做,解決堆積。為了表現,我也想盡辦法。要知道,就連怎麼把標籤從標籤貼紙上迅速拿下來,也是有講究的。我越做越快,幾近忘我。

終於,線長對我刮目相看,過來和我這個“新來的”寒暄了兩句。才發現,我倆是一個省的,男朋友也是一個省的。拉近距離的苗頭剛剛有所顯露,流水線就又開始出現堆積,線長又罵罵咧咧地去解決問題了。

每兩道工序之間,都需要使用儀器掃碼檢測,於是,此起彼伏的“嘀嘀嘀”的掃碼聲,讓我有一種身處馬里奧遊戲世界的感覺,恍惚間還有一絲歡樂。

只有因為久坐而隱隱作痛的左肩,在提醒我,這不過是一場趕工遊戲。

懷化:女性的歷史

我們也試圖在騎行中去瞭解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女性故事——女性在歷史上的作用總是被想當然地忽視。然而我愧疚地意識到,我的腦海裡除了大名鼎鼎的秋瑾,竟想不起來中國歷史上還有哪些偉大的女性。

就連搜尋引擎也無法解決我的難題,當我搜尋“女性革命英雄”或者“女工社會運動”這些關鍵字時,我並沒有獲得太多答案。

幸而找到王政老師的一篇文章:《 Finding Women in the State》,讓我有了一點頭緒。

於是我們確定了上海平民女子學校舊址、紹興秋瑾故居、漵浦向警予紀念館,作為我們騎行中去到的三個以女性為主體的歷史遺址。另外還有沒去成的廣州第一公園舊址——1924年,廣州婦女界在公園舉行的“三八”紀念大會,這是中國婦女第一次大規模紀念“三八”婦女節。

向警予銅像

如果不是這次騎行,丁當和我或許在很長的未來都不會主動去這些地方,或者專門去回顧學習這些女性歷史。走完這一趟,丁當說她要回去給姐妹們多講講這些女性運動先鋒者的故事。

而我,開始翻起了王政老師的書。改變來得那麼猝不及防。

在秋瑾紀念館做的那次直播,有2000多個觀眾同時線上,陪我們看秋瑾的故事,一起跳《掙脫枷鎖》,這也是我們從來沒有料到的。

廣東:“小公主回家了”

巔峰盛況總是如此短暫,我們一度沉浸在2000人看了兩個不是網紅臉女人直播的喜悅中,然後自我滿足地坐著綠皮車繞到東莞,卻在紅紅火火恍恍惚惚之間“被送回”了深圳。

綠色薔薇

到如今,我還有點創傷後遺症。好吧好吧,我是一個內心不強大的小公主。

我的這篇非常個人化的回顧,顯然不及一路上發生的任何一件事情精彩,雖然我總企圖把個人的生命體驗去拔高。後來想想,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去拔高,因為那些在女工姐妹眼中“不值一提”的日常,卻是這個社會衣食住行的基礎。包裝和修飾也成了多餘之舉。

一路騎來,我們能“吃百家飯,睡百家床”,是因為大家的善心,也是因為丁當和女工姐妹的故事感動了所有人。

這也讓我自己看到了女工與社會對話的可能性。

而這次經歷,也終將成為我生命的注腳。

小椒有話說

小椒播個廣告:這次跨越五省的騎行是在為全國第一屆女工藝術節啟動,攝影展12月至2018年3月,女工藝術節現場于2018年3月10日11日在廣東深圳舉行,為期二天,活動內容包括女工攝影展、女工原創音樂、論壇,現場體驗互動,戲劇演出以及騎行成果展等活動,歡迎大家屆時前來圍觀哦!

是擠出工餘時間,排除萬難共同創作戲劇,是她們每一次的表演和公眾互動。

這既是相互陪伴扶持的過程,也是自主發聲,社會對話的時刻。

紹興:一件衣服背後的勞動形態

虧得上海站朋友的介紹,原以為在紹興將孤立無援的我們,竟然享受到了美麗新農村的建設成果。在袁劍同志的家裡,奶奶每天給我們送來新鮮收割的蔬菜,袁爸爸為我們掌勺烹製佳餚。在紹興的那幾天,我們燒菜做飯,有一種自給自足的錯覺,還不停感歎,如果我們自己老家也如此,早跟深圳講拜拜了。

紹興給我們的驚喜,遠不至此。

在村裡的家庭小作坊,我們看到了石油衍生品做出來的尼龍絲線。在左大姐的帶領下,我們混進了一間紡織廠,負責“絡筒撚線”——絡筒工序是為了將管紗(線)捲繞成容量大、成型好並具有一定密度的筒子。撚線工序是通過加撚和捲繞,把絲線做成一定大小和形狀管線,便於搬運和後工序加工。

紹興紡織作坊

儘管這紡織術語比較高大上,但是其實我們的動作只是一個類似穿針引線的機械動作。廠裡還在使用古老的絡筒機,上百台絡筒機一起工作的噪音,幾乎要把我的腦袋震碎。而左大姐不過雲淡風輕地說:“習慣了”。

在柯橋區的中國輕紡城,我們看到琳琅滿目的布匹,正被銷往世界各地。在這個百度百科中被稱為世界第一大布匹交易基地裡,夫妻檔的搬運個體戶們打包、運送著比他們自己還高還沉的布料,穿梭於店面和運輸公司之間,每一單(可能是一匹,也可能是四五匹布)可以掙5到10塊錢。而這些布匹將會在制衣工人的手中,變成衣服以及其他布料產品。

如今南方的外貿制衣業已經“風光不再”,哪怕是後來去到武漢漢口的制衣工業園區,也是一片凋敝之景。回想起以前做社會企業責任審核員時,經常跑制衣廠,我從沒想過原來除了打樣、裁剪、縫製、整燙、質檢、包裝入庫以外,一件衣服的前世今生裡,還包括如此繁多的工序。而每一道工序中,都包含著工人的勞動。

什麼叫做“勞動分工精細化”,我終於體會到了。

最後,還是村裡,一個廢棄的廠房裡,我們遇到兩位老婦人,正在重新整理打包不知道從哪裡收集過來的廢舊布料和衣服。

紡織這條產業鏈和女人們的命運,如此膠著,卻又如此"理所當然"。

武漢:我在流水線上貼標籤

走在路上,有時候很慶倖自己年紀大。至少2012年以前,校園尤其是大學校園,風氣更加開放,和社會的互動更加充滿活力,當然這前提可能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民間社會。那時,教“社區工作”的老師說,做一個有機知識份子,教“勞工”的老師說,人人都是農民工。

如今,雖然我很希望再次把這些話大聲說出來,可是在有攝像頭的教室裡,我們的分享還是得小心翼翼。雖然這次騎行丁當和我的人設是“工學同路”的概念,可是,真正的工學同路,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畢竟,一路上我們都聽到不少關於阻撓的遺憾和感歎。

在武漢

我們在武漢待了很長時間,時間主要花在了工廠應聘上。為什麼深圳那麼多電子廠,我們不去應聘,非得跑到武漢幹這事?因為參加工廠應聘的時候,更容易認識工人朋友。同時也因為丁當極強的感染力,我們在短短的兩三天裡面,就和女工姐姐妹妹們打得火熱,才有了後來的自家製造的川辣牛油火鍋聚餐。

在武漢,我也第一次進入電子廠打工。應聘過程中,一問旁邊的小哥哥小姐姐,幾乎全是學生工,而他們顯然只是想要把實習對付過去。當天,我被分到包裝車間,給印尼的老人機手機說明書貼上正反兩面的標籤。整條流水線上,這道工序一共三個人,下午的四個小時裡,我們仨一共貼了2200台手機,也就是4400張標籤。

期間,線長一邊罵我們做得慢,是“二貨”,一邊過來和我們一起做,解決堆積。為了表現,我也想盡辦法。要知道,就連怎麼把標籤從標籤貼紙上迅速拿下來,也是有講究的。我越做越快,幾近忘我。

終於,線長對我刮目相看,過來和我這個“新來的”寒暄了兩句。才發現,我倆是一個省的,男朋友也是一個省的。拉近距離的苗頭剛剛有所顯露,流水線就又開始出現堆積,線長又罵罵咧咧地去解決問題了。

每兩道工序之間,都需要使用儀器掃碼檢測,於是,此起彼伏的“嘀嘀嘀”的掃碼聲,讓我有一種身處馬里奧遊戲世界的感覺,恍惚間還有一絲歡樂。

只有因為久坐而隱隱作痛的左肩,在提醒我,這不過是一場趕工遊戲。

懷化:女性的歷史

我們也試圖在騎行中去瞭解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女性故事——女性在歷史上的作用總是被想當然地忽視。然而我愧疚地意識到,我的腦海裡除了大名鼎鼎的秋瑾,竟想不起來中國歷史上還有哪些偉大的女性。

就連搜尋引擎也無法解決我的難題,當我搜尋“女性革命英雄”或者“女工社會運動”這些關鍵字時,我並沒有獲得太多答案。

幸而找到王政老師的一篇文章:《 Finding Women in the State》,讓我有了一點頭緒。

於是我們確定了上海平民女子學校舊址、紹興秋瑾故居、漵浦向警予紀念館,作為我們騎行中去到的三個以女性為主體的歷史遺址。另外還有沒去成的廣州第一公園舊址——1924年,廣州婦女界在公園舉行的“三八”紀念大會,這是中國婦女第一次大規模紀念“三八”婦女節。

向警予銅像

如果不是這次騎行,丁當和我或許在很長的未來都不會主動去這些地方,或者專門去回顧學習這些女性歷史。走完這一趟,丁當說她要回去給姐妹們多講講這些女性運動先鋒者的故事。

而我,開始翻起了王政老師的書。改變來得那麼猝不及防。

在秋瑾紀念館做的那次直播,有2000多個觀眾同時線上,陪我們看秋瑾的故事,一起跳《掙脫枷鎖》,這也是我們從來沒有料到的。

廣東:“小公主回家了”

巔峰盛況總是如此短暫,我們一度沉浸在2000人看了兩個不是網紅臉女人直播的喜悅中,然後自我滿足地坐著綠皮車繞到東莞,卻在紅紅火火恍恍惚惚之間“被送回”了深圳。

綠色薔薇

到如今,我還有點創傷後遺症。好吧好吧,我是一個內心不強大的小公主。

我的這篇非常個人化的回顧,顯然不及一路上發生的任何一件事情精彩,雖然我總企圖把個人的生命體驗去拔高。後來想想,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去拔高,因為那些在女工姐妹眼中“不值一提”的日常,卻是這個社會衣食住行的基礎。包裝和修飾也成了多餘之舉。

一路騎來,我們能“吃百家飯,睡百家床”,是因為大家的善心,也是因為丁當和女工姐妹的故事感動了所有人。

這也讓我自己看到了女工與社會對話的可能性。

而這次經歷,也終將成為我生命的注腳。

小椒有話說

小椒播個廣告:這次跨越五省的騎行是在為全國第一屆女工藝術節啟動,攝影展12月至2018年3月,女工藝術節現場于2018年3月10日11日在廣東深圳舉行,為期二天,活動內容包括女工攝影展、女工原創音樂、論壇,現場體驗互動,戲劇演出以及騎行成果展等活動,歡迎大家屆時前來圍觀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