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的山菜之王“微菜”有多少人吃過?

薇菜 - 別名, 藄、月爾、紫藄、藄蕨、茈萁、紫蕨、迷蕨、蕨基、大貫眾、毛老鼠、毛狗子、貫眾、薇貫眾、大葉狼衣。

薇菜在不同地區有不同所指, 存在同名異物現象。 一種為紫萁科多年生草本蕨類植物的嫩葉柄。 另一為詩經《采薇》中所指豆科大野豌豆。

薇菜又稱牛毛廣, 是紫萁科植物, 學名紫萁,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質脆, 味美少纖維, 含蛋白質、有機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 在國際上享有 "無污染菜"之譽。 紫萁的幼葉營養豐富, 水焯去毛後搓揉成薇菜幹。 可鮮食或制乾菜, 具有獨特香味, 清脆可口, 久食不厭, 又可入藥。 捲曲未展的嫩味尤為食用上品, 開水浸燙、漂洗、去土腥味後, 可炒、可煸、涼拌、做湯、加內炒食等, 有病治病, 無病防病。 所以, 正常人經常食用大有益處。

薇菜是蕨類植物中紫萁科紫萁屬紫萁類孢子體嫩葉的加工品。 包括紫萁和分株紫萁,又名牛毛廣。 為多年生草本植物。 薇菜作為蔬菜已有悠久的歷史, 過去是救荒草, 現已步入高檔餐桌, 其經濟效益為一般蔬菜的4-5倍。 野生薇菜鮮嫩味美, 營養豐富, 未展開的嫩葉尤為上品。 薇菜既可鮮食, 又可醃漬、幹制。 是向日本出口的大宗山珍野菜。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 潤肺理氣, 補虛舒絡, 止血殺蟲。 主治衄血, 吐血, 赤痢, 子宮功能性出血, 風熱感冒等病症。

性味歸經】苦;微寒;有小毒。 歸脾、胃經

薇菜每百克含碳水化合物4.3克, 蛋白質2.2克, 脂肪0.19克, 胡蘿蔔素1.68毫克, 還含有維生素C和多種礦物質。 薇菜還含有皂甙和黃酮類物質, 具有潤肺理氣、補虛舒絡、清熱解毒的功效。

主治吐血、赤痢便血、子宮功能性出血、遺精等症。

早春桃花開過後不久, 即發出幼芽, 5月-6月葉莖長高, 及時進行採集。 採集後的薇菜經過開水煮、揉搓晾曬等工序後便製成幹品, 通稱薇菜幹。 除食用外尚可入藥。

蕨類植物中紫萁科紫萁類植物的孢子體嫩葉的加工品稱為薇菜,

中藥名為紫萁貫眾。 薇菜幹有紅、青兩種, 即"赤幹"和"青幹"是中國目前出口創匯的重要蔬菜之一, 每年出口產品100萬公斤, 創匯1000多萬美元。 薇菜適宜在海拔800米左右的中低山區生長, 武陵山區是中國盛產薇菜的四大主要產區之一。

薇菜在採集後應及時加工,否則,鮮薇菜會很快失水萎焉、老化。先將水燒開後,放入薇菜,開鍋後約4分鐘左右,將菜撈起,立即用冷水冷卻至常溫晾曬。表皮的鱗毛可去掉,曬乾,這種方法製成的薇菜呈紅褐色,稱為"赤幹";水焯後的薇菜若不去毛,其幹製品呈綠色,稱為"青幹"。水焯後的薇菜必須及時攤開晾曬,在晾曬過程中要進行3-4次搓揉,使其組織受到破壞,以防曬乾後纖維木質化,還可提高發漲率。根狀莖的採集加工於蕨菜相同。

食療作用

1.殺菌消炎,抗病毒 薇菜煎劑對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均顯示明顯抑制作用、也可抑制腺病毒Ⅲ型、脊髓灰質炎病毒Ⅱ型、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及單純皰疹病毒等。

2.止血 薇菜可輔助治療吐血、便血、崩漏等出血性疾病,有一定效果。

3.營養健體 薇菜營養豐富,補益脾胃,利腸,常食之有強身健體之功。

適合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1. 最適合於治療乾咳、口渴、浮腫、心悸、體倦、乏力、便秘等病症。

2. 但薇菜鮮品寒涼,脾胃虛寒者不可食之過量。

注意事項

薇菜幹品宜用溫水泡發;鮮品寒涼,脾胃虛寒者不可食之過量。

薇菜在採集後應及時加工,否則,鮮薇菜會很快失水萎焉、老化。先將水燒開後,放入薇菜,開鍋後約4分鐘左右,將菜撈起,立即用冷水冷卻至常溫晾曬。表皮的鱗毛可去掉,曬乾,這種方法製成的薇菜呈紅褐色,稱為"赤幹";水焯後的薇菜若不去毛,其幹製品呈綠色,稱為"青幹"。水焯後的薇菜必須及時攤開晾曬,在晾曬過程中要進行3-4次搓揉,使其組織受到破壞,以防曬乾後纖維木質化,還可提高發漲率。根狀莖的採集加工於蕨菜相同。

食療作用

1.殺菌消炎,抗病毒 薇菜煎劑對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均顯示明顯抑制作用、也可抑制腺病毒Ⅲ型、脊髓灰質炎病毒Ⅱ型、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及單純皰疹病毒等。

2.止血 薇菜可輔助治療吐血、便血、崩漏等出血性疾病,有一定效果。

3.營養健體 薇菜營養豐富,補益脾胃,利腸,常食之有強身健體之功。

適合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1. 最適合於治療乾咳、口渴、浮腫、心悸、體倦、乏力、便秘等病症。

2. 但薇菜鮮品寒涼,脾胃虛寒者不可食之過量。

注意事項

薇菜幹品宜用溫水泡發;鮮品寒涼,脾胃虛寒者不可食之過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