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聽諾獎得主講人工智慧 靠AI做投資決定需“人機合一”

圖片說明:左二:拉爾斯•彼得•漢森人工智慧機器人會對勞動力市場帶來怎樣的衝擊?高科技對就業市場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1月9日下午,

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拉爾斯·彼得·漢森(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系欽定講座教授)、埃裡克·馬斯金(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現身瑞銀媒體見面會亮出觀點。

要主動擁抱高科技和創新

“我覺得人工智慧機器人, 會是高科技創新發展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表示, 250年之前人類有工業革命。 高科技會促進社會轉型, 而中國在過去30年當中, 經歷的轉型是非常巨大的, 大概45%的勞動力從農村地區進入到沿海的城市, 從事非農的工作, 非常成功。 那麼“機器人時代”, 可能就不需要這樣的轉型了。 有很多人擔心, 機器人可能會替代很多的就業機會,

特別是那些生產效率比較低的工作。 他覺得應該擁抱高科技和創新, 可能會遇到挑戰, 挑戰就是怎麼幫助這些工人, 能對社會轉型做出自己的貢獻, 包括從政府的角度, 未來怎麼更多從事服務行業的工作。 如果我們能夠很好地去擁抱這樣的轉型, 那就可能就會進入到一個新的時代, 有著更多的創新以及更高的生活水準。

3D列印和機器人前景看好

那麼, 在當代中國的經濟領域裡, 前景較好的有哪些行業?皮薩里德斯表示, 不能夠說行業A或者行業B, 只能說行業當中的細分, 因為中國製造業模式直到5年前, 主要依靠於勞動力密集型的低技能行業, 以仿效和組裝製造為主。 但現在中國已脫離了這個模式, 人工智慧行業前景看好,

比如3D列印和機器人。 機器人行業的發展, 中國品牌在國際上也聲名顯赫。 他說, 讀一下總理報告, 中國2025年計畫裡面提到了機器人、先進製造、3D列印等等, 伴隨著一同發展的還有頂尖大學的研發, 國企和金融業的改革開放, 這些都是與發展高科技同步進行的。

靠AI做投資決定需“人機合一”

未來能通過AI(人工智慧)幫助做投資決定嗎?拉爾斯·彼得·漢森認為, 人的創造性無與倫比, 所以他還不太能習慣要完全依賴機器人幫助做投資決定, 最好還是人通過科學使用電腦和電腦來做投資決定。 從經驗的角度來看, 我們要給機器指令, 根據經驗, 如果現成的投資模型存在缺陷, 有的時候你可能需要做很多的判斷, 他認為目前還不太習慣完全由機器幫助自己做投資決定,

以及科學判斷。 “我覺得好像人的很多本能的東西不是機器能夠取代的。 ”

皮薩里德斯補充道:“我有個學生, 他在做投資預測方面非常成功, 我問他你完全靠機器幫你嗎?他的回答是, 跟機器想法一致時靠機器, 不一致時還是靠自己判斷。 ” 編輯:李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