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浙江礬山鎮借鑒德國魯爾區:從世界礬都走向世界文遺

經濟網訊 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的魯爾工業區, 這裡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工業區。 近三十年, 隨著煤炭資源枯、產業轉型, 魯爾區從老工業區變身著名工業旅遊區, 廢棄的煤礦、鋼廠等紛紛變成極具魅力的景點。

而在一萬多公里的中國浙江省內, 也逐漸誕生另一個”魯爾區”——溫州市蒼南縣礬山鎮。

因礬而生, 因礬命名, 盛產明礬的礬山鎮, 是著名的“世界礬都”, 距今有超過六百年的明礬采煉歷史。 如今, 這座小鎮又因礬而變。

近年來, 在礬礦采煉業下滑的形勢中, 礬山鎮適時變法,

通過挖掘當地人文之美和環境之美, 將歷史悠久的工業文化, 變身極具活力的旅遊王牌, 再次振興世界礬都的招牌。

礬山鎮黨委書記陳培標曾表示, 礬山將堅持“文化立鎮、旅遊興鎮”的目標定位, 創新思維方式, 提升發展能力, 全力推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博物館小鎮、省級旅遊風情小鎮、省級衛生城鎮“四鎮聯創”, 推進“六個浙江”在礬山的生動實踐。

從世界礬都到世界文遺

礬山鎮位於浙南東海之濱, 四周群山環抱, 東高西低, 是一個東西走向的葫蘆形盆地。

礬山鎮已探明的明礬儲量占世界的60%、中國的80%, 素有“世界礬都”之稱, 是中國礦山井巷業之鄉。 其采煉明礬的歷史始于宋末, 自明洪武八年有文字記載以來已近650年, 當地留有5大類、100多處礦業遺址, 蘇式廠房、倉庫、車間300餘幢, 鎮內雞籠山、水尾山等擁有上千個地下礦洞, 是煉礬工業生產的“活遺址”。

在解放初期, 礬礦工業產值約占當時溫州全市工業產值的1/3, 是名符其實的溫州“工業心臟”。

因礬而聞名的礬山鎮, 也因礬而面臨巨大的發展壓力。

焙燒、溶解、結晶等煉礬過程中, 產生的礬漿、礬煙和礬渣等對礬山鎮的生態環境造成極大污染, 溪水變乳白色, 空氣變污濁, 山體滿目蒼夷。

另一方面, 隨著經濟進入新的階段。 礬礦采煉業高污染、高能耗、低效能、低收益的產業特徵, 逐漸成為礬山鎮發展的痛點。 世界礬都的盛名一度“岌岌可危”。

礬都轉型迫在眉睫。 為了更長遠的發展, 礬山鎮忍痛停掉該鎮全部的小礬礦和煉礬點, 同時探索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

2010年, 北京大學教授、北大世界遺產研究中心副主任闕維民首次提出, 溫州礬礦具備申報世界工業遺產的基本條件。 而在不少專家建議中, 都提到德國魯爾區從資源型城市成功轉型工業歷史文化休閒區的例子。

礬山鎮也由此確立了一條工業遺址旅遊的新路徑, 做浙江的“魯爾區”。 2013年, 溫州礬礦申報世界工業文化遺產研究促進會成立。 促進會動員政府各部門、非政府組織和礬山鎮村民等共同推動申遺工作。

確定“申報世界工業文化遺產”的主要方向後,

這些年礬山鎮以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工業文化的傳承為切入點, 以全域旅遊打造為主抓手, 開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博物館小鎮、省級旅遊風情小鎮、省級衛生城鎮”四鎮聯創。

同時, 礬山鎮也積極申報“國家工業遺產、國家礦山公園、國家植物園、國家重點文保單位、國家工業遺產旅遊基地”五張國字型大小金名片, 全面實施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 加快城鎮轉型發展, 著力打造集“鄉村鄉韻鄉愁、文化文娛文創、美景美食美夢”於一體的國際工業遺產旅遊目的地。

充分利用礦山遺址等資源

歷史悠久的礬礦工業,為礬山鎮留下了極其廣闊的礦山遺址,也留下許多的礦業文化和礦工精神。

長達六百多年的開採,礬山鎮的礬礦山體已形成無數銅體和俐群,采空面積達55.8萬平方米,體積259萬立方米。採空區中,也有著古老采區遺址等豐富的人文景觀。

此外,礬山鎮裡礦業工人世代聚居在這裡,留下登山石步道、明礬始祖宮、礦主老宅院、工人大禮堂、蘇式辦公樓、福德灣老街、抗日烈士故居、人力挑礬古道等等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跡,極具地域文化特色。

近幾年,礬山鎮按照“世界工業文化遺產”標準,全面加強礬礦遺址的調查研究、歸納整理和規劃評估工作,深度挖掘和宣傳“礬”文化,先後申報成功省級重點文保單位2處、縣級文保點12個、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8項。

據瞭解,礬山鎮已經建成溫州礬礦博物館、礬都礦石館、礬都奇石館、礬文化體驗中心、福德灣微縮館、鄉愁記憶館、旗杆內民俗館等富有特色的展館,以及黃傳會書屋、蔡起寶畫室和鶴峰書院等一批文化地標,正在籌建知青博物館、紙上風情館、教育博物館、軍營文化館等專案。

沿主礦山而建的福德灣礦工村是礬山城鎮形成最早的雛形,因極富創意的保護開發,先後入選了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6年還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榮譽獎,被評為浙江省不可移動文物優秀保護案例,成為了浙江省乃至全國的文物保護工作典範。

2017年12月,礬山又連續獲得了國家礦山公園、國家工業遺產兩張“國字型大小”金名片,明礬文化和工業遺產旅遊獨特的魅力逐步被世人所瞭解和認可。世界礬都煥發出全新的光彩,吸引著各地遊客。

陳培標提到,礬山鎮將借助“申遺”東風,全力支持溫州礬礦綜合體制改革,保護礬礦工業“活遺址”,打響世界礬都品牌,全面挖掘礬山深厚文化底蘊,提升文化內涵,努力創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以深厚的文化品牌引領發展。

堅守“工業風、礦山情”

礬山鎮東側有一座鶴頂山,海拔1003米,為蒼南縣第一高峰,山上怪石嶙峋,花草茂盛,奇峰異石,峰底可將鄰近城鄉盡收眼底。

在鶴頂山附近,荒廢多年的國營茶場,如今已變了模樣。幾年前,在外發展的溫商陳愛陶回到家鄉,在這片茶場開發出火山老土茶,並建了“茶通天下”體驗中心,讓當地人和遊客能夠真正品嘗鶴頂山產出來的老土茶滋味。

除了“茶通天下”外,礬山鎮還引入了南堡漂流、礬礦五號車間旅遊服務中心、福德灣左舍民宿、天湖戶外拓展基地等旅遊專案。通過全面改善通景公路條件,規範設置標識標牌,實現鎮城區和主要景區免費wifi全覆蓋。此外,當地政府還扶持壯大特色傳統小吃,支援優質小吃企業創建品牌,現有中國名小吃2家、浙江名小吃3家,礬山肉燕榮獲“浙江十大特色小吃”稱號。

在福德灣歷史文化村落,一條三百五十多米長的老街,石頭房錯落期間,三百多年裡,由千千萬萬的礦工走過。如今,則被千千萬萬的遊客走過。

福德灣是礬礦煉礬舊址的發祥地及核心保護區之一,經過改造後已變成礬山鎮著名的景點。而那些過去離開的村民,也開始回到這裡,開民宿,開作坊等等,再次與礬山鎮一起前行。

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和旅遊風情小鎮創建過程中,礬山鎮始終堅持“工業風、礦山情”,突出礦山元素、礦石特色、礦工精神,講述礬礦歷史、說好礬山故事,全面提升世界礬都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打造 “宜居宜遊”礬都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為了打造世界礬都“宜居宜遊”的環境之美,礬山鎮全面開展生態修復和環境再造,打造山青水秀的生態環境和乾淨、整潔、有序的居住環境。

2017年以來,礬山鎮全面落實河長制,實施“一河一策”,深入開展截汙納管、拆違治汙、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關停沿河畜禽養殖場、清淤疏浚河道、安裝餐飲油水分離器等綜合措施,全面剿滅劣V類河道和小微水體,礬山溪水質穩定在III類水標準。

以創省級衛生城鎮為契機,著力提升環衛保潔能力,實施鎮城區18個小時保潔標準,有力推進垃圾分類處置,落實“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垃圾四級處置機制,成功創建成省級衛生城鎮,並立即著手投入“國衛”創建工作。迅速實施“廁所革命”,完成鎮城區所有公廁的改建,在福德灣景區建成3A級公廁,有力改善城鄉面貌。

按照“強弱分設、整齊有序、美觀協調”的要求,加強電網改造和線路梳理,實施電信、移動等弱電架空線路入管入地,解決空中蜘蛛網問題,消除視覺污染。同步啟動城鎮自來水管網改造提升和生活污水接戶工程,並在此基礎上對全鎮主要街區實行道路“白改黑”。

據悉,2017年以來,礬山已接待遊客70余萬,鶴頂山茶園被評為“2017年全國30座最美茶園”,福德灣礦工村獲評“浙江省3A景區村莊”,礬山鎮獲評浙江省“2017年度我心中最美風情小鎮”。

“礬山的轉型發展,既是古老礦山的重生之路,也是世界礬都的復興之路,是礬山鎮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對礦山文化的自信,是對工業文化遺產保護的自覺。礬山鎮目前取得的階段性成效,一定能讓這條路越走越堅定,越走越寬廣。”陳培標說。(鄒錫蘭)

充分利用礦山遺址等資源

歷史悠久的礬礦工業,為礬山鎮留下了極其廣闊的礦山遺址,也留下許多的礦業文化和礦工精神。

長達六百多年的開採,礬山鎮的礬礦山體已形成無數銅體和俐群,采空面積達55.8萬平方米,體積259萬立方米。採空區中,也有著古老采區遺址等豐富的人文景觀。

此外,礬山鎮裡礦業工人世代聚居在這裡,留下登山石步道、明礬始祖宮、礦主老宅院、工人大禮堂、蘇式辦公樓、福德灣老街、抗日烈士故居、人力挑礬古道等等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跡,極具地域文化特色。

近幾年,礬山鎮按照“世界工業文化遺產”標準,全面加強礬礦遺址的調查研究、歸納整理和規劃評估工作,深度挖掘和宣傳“礬”文化,先後申報成功省級重點文保單位2處、縣級文保點12個、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8項。

據瞭解,礬山鎮已經建成溫州礬礦博物館、礬都礦石館、礬都奇石館、礬文化體驗中心、福德灣微縮館、鄉愁記憶館、旗杆內民俗館等富有特色的展館,以及黃傳會書屋、蔡起寶畫室和鶴峰書院等一批文化地標,正在籌建知青博物館、紙上風情館、教育博物館、軍營文化館等專案。

沿主礦山而建的福德灣礦工村是礬山城鎮形成最早的雛形,因極富創意的保護開發,先後入選了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6年還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榮譽獎,被評為浙江省不可移動文物優秀保護案例,成為了浙江省乃至全國的文物保護工作典範。

2017年12月,礬山又連續獲得了國家礦山公園、國家工業遺產兩張“國字型大小”金名片,明礬文化和工業遺產旅遊獨特的魅力逐步被世人所瞭解和認可。世界礬都煥發出全新的光彩,吸引著各地遊客。

陳培標提到,礬山鎮將借助“申遺”東風,全力支持溫州礬礦綜合體制改革,保護礬礦工業“活遺址”,打響世界礬都品牌,全面挖掘礬山深厚文化底蘊,提升文化內涵,努力創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以深厚的文化品牌引領發展。

堅守“工業風、礦山情”

礬山鎮東側有一座鶴頂山,海拔1003米,為蒼南縣第一高峰,山上怪石嶙峋,花草茂盛,奇峰異石,峰底可將鄰近城鄉盡收眼底。

在鶴頂山附近,荒廢多年的國營茶場,如今已變了模樣。幾年前,在外發展的溫商陳愛陶回到家鄉,在這片茶場開發出火山老土茶,並建了“茶通天下”體驗中心,讓當地人和遊客能夠真正品嘗鶴頂山產出來的老土茶滋味。

除了“茶通天下”外,礬山鎮還引入了南堡漂流、礬礦五號車間旅遊服務中心、福德灣左舍民宿、天湖戶外拓展基地等旅遊專案。通過全面改善通景公路條件,規範設置標識標牌,實現鎮城區和主要景區免費wifi全覆蓋。此外,當地政府還扶持壯大特色傳統小吃,支援優質小吃企業創建品牌,現有中國名小吃2家、浙江名小吃3家,礬山肉燕榮獲“浙江十大特色小吃”稱號。

在福德灣歷史文化村落,一條三百五十多米長的老街,石頭房錯落期間,三百多年裡,由千千萬萬的礦工走過。如今,則被千千萬萬的遊客走過。

福德灣是礬礦煉礬舊址的發祥地及核心保護區之一,經過改造後已變成礬山鎮著名的景點。而那些過去離開的村民,也開始回到這裡,開民宿,開作坊等等,再次與礬山鎮一起前行。

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和旅遊風情小鎮創建過程中,礬山鎮始終堅持“工業風、礦山情”,突出礦山元素、礦石特色、礦工精神,講述礬礦歷史、說好礬山故事,全面提升世界礬都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打造 “宜居宜遊”礬都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為了打造世界礬都“宜居宜遊”的環境之美,礬山鎮全面開展生態修復和環境再造,打造山青水秀的生態環境和乾淨、整潔、有序的居住環境。

2017年以來,礬山鎮全面落實河長制,實施“一河一策”,深入開展截汙納管、拆違治汙、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關停沿河畜禽養殖場、清淤疏浚河道、安裝餐飲油水分離器等綜合措施,全面剿滅劣V類河道和小微水體,礬山溪水質穩定在III類水標準。

以創省級衛生城鎮為契機,著力提升環衛保潔能力,實施鎮城區18個小時保潔標準,有力推進垃圾分類處置,落實“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垃圾四級處置機制,成功創建成省級衛生城鎮,並立即著手投入“國衛”創建工作。迅速實施“廁所革命”,完成鎮城區所有公廁的改建,在福德灣景區建成3A級公廁,有力改善城鄉面貌。

按照“強弱分設、整齊有序、美觀協調”的要求,加強電網改造和線路梳理,實施電信、移動等弱電架空線路入管入地,解決空中蜘蛛網問題,消除視覺污染。同步啟動城鎮自來水管網改造提升和生活污水接戶工程,並在此基礎上對全鎮主要街區實行道路“白改黑”。

據悉,2017年以來,礬山已接待遊客70余萬,鶴頂山茶園被評為“2017年全國30座最美茶園”,福德灣礦工村獲評“浙江省3A景區村莊”,礬山鎮獲評浙江省“2017年度我心中最美風情小鎮”。

“礬山的轉型發展,既是古老礦山的重生之路,也是世界礬都的復興之路,是礬山鎮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對礦山文化的自信,是對工業文化遺產保護的自覺。礬山鎮目前取得的階段性成效,一定能讓這條路越走越堅定,越走越寬廣。”陳培標說。(鄒錫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