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大揭秘:順義灶王節由來、第二屆舉辦時間、地點、都在這裡!

灶福滿京城

愛心暖新春

摘要

“灶王爺本姓張, 家住京東張各莊”。 “灶王爺”是我國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人物, 是我國廣大勞動人民對於生活的樂觀態度和對未來美好憧憬的體現。

為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與時代環境相結合,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及創新性發展,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弘揚社會正能量, 元旦期間, “灶福滿京城, 愛心暖新春”主題活動正式啟動啦!

整個活動將以張鎮駐馬莊村養老服務驛站為首站, 共走訪 6 站, 慰問活動持續到2018年2月8日(臘月二十三、小年)結束。

活動期間, “灶王爺”和“灶王奶奶”將分別走訪市、區敬老院, 為老人們送溫暖, 送親情;也將探視兒童福利院, 為孩子們送愛心, 送歡樂;還會走進貧困家庭,

通過“送溫暖”活動關愛弱勢群體, 發揚“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

活動首站:灶福駐馬莊

——

2018年1月3日, 順義張鎮駐馬莊村幸福晚年驛站歡聲笑語。

“灶王爺”來新春送福, 為老人獻上帶有灶王爺LOGO的帽子與圍巾, 與老人們一同分享新年的喜悅與幸福。

在交流中, 老人們聊起順義張鎮自古就有“灶王爺本姓張, 家住京東張各莊”的老講兒, 並共同回憶了張鎮地區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以及灶王像前貢品的講究。

當劉大爺講到“祭灶時要把關東糖化了, 塗在灶王爺的嘴上, 怕他說壞話”的年俗時, 引起了全場老人會心的歡笑。

老人們十分喜愛灶王帽子與圍巾, 並與灶王爺人偶歡樂互動, 一同合影留

——

節日送溫暖

——

2018年1月3日, 順義張鎮駐馬莊村幸福晚年驛站歡聲笑語。

“灶王爺”來新春送福, 為老人獻上帶有灶王爺LOGO的帽子與圍巾, 與老人們一同分享新年的喜悅與幸福。

在交流中,老人們聊起順義張鎮自古就有“灶王爺本姓張,家住京東張各莊”的老講兒,並共同回憶了張鎮地區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以及灶王像前貢品的講究。

當劉大爺講到“祭灶時要把關東糖化了,塗在灶王爺的嘴上,怕他說壞話”的年俗時,引起了全場老人會心的歡笑。

老人們十分喜愛灶王帽子與圍巾,並與灶王爺人偶歡樂互動,一同合影留

————

2018年1月3日,順義張鎮駐馬莊村幸福晚年驛站歡聲笑語。

“灶王爺”來新春送福,為老人獻上帶有灶王爺LOGO的帽子與圍巾,與老人們一同分享新年的喜悅與幸福。

在交流中,老人們聊起順義張鎮自古就有“灶王爺本姓張,家住京東張各莊”的老講兒,並共同回憶了張鎮地區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以及灶王像前貢品的講究。

當劉大爺講到“祭灶時要把關東糖化了,塗在灶王爺的嘴上,怕他說壞話”的年俗時,引起了全場老人會心的歡笑。

老人們十分喜愛灶王帽子與圍巾,並與灶王爺人偶歡樂互動,一同合影留

————

2018年1月3日,順義張鎮駐馬莊村幸福晚年驛站歡聲笑語。

“灶王爺”來新春送福,為老人獻上帶有灶王爺LOGO的帽子與圍巾,與老人們一同分享新年的喜悅與幸福。

在交流中,老人們聊起順義張鎮自古就有“灶王爺本姓張,家住京東張各莊”的老講兒,並共同回憶了張鎮地區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以及灶王像前貢品的講究。

當劉大爺講到“祭灶時要把關東糖化了,塗在灶王爺的嘴上,怕他說壞話”的年俗時,引起了全場老人會心的歡笑。

老人們十分喜愛灶王帽子與圍巾,並與灶王爺人偶歡樂互動,一同合影留

————

這次活動,為老人們帶去了親情與溫暖,受到了老人們的稱讚與祝福。接下來,“灶王送福”活動還將到敬老院、孤兒院、福利院等市區多個點位進行慰問,將“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灶王爺文化精髓傳遞給群眾,全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社會正能量。

此外,灶王爺、灶王奶奶也會在今年臘月二十三“第二屆北京·順義張鎮灶王文化節”上,和大家如期見面喲!

——

關於灶王爺的傳說

——

2018年1月3日,順義張鎮駐馬莊村幸福晚年驛站歡聲笑語。

“灶王爺”來新春送福,為老人獻上帶有灶王爺LOGO的帽子與圍巾,與老人們一同分享新年的喜悅與幸福。

在交流中,老人們聊起順義張鎮自古就有“灶王爺本姓張,家住京東張各莊”的老講兒,並共同回憶了張鎮地區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以及灶王像前貢品的講究。

當劉大爺講到“祭灶時要把關東糖化了,塗在灶王爺的嘴上,怕他說壞話”的年俗時,引起了全場老人會心的歡笑。

老人們十分喜愛灶王帽子與圍巾,並與灶王爺人偶歡樂互動,一同合影留

————

2018年1月3日,順義張鎮駐馬莊村幸福晚年驛站歡聲笑語。

“灶王爺”來新春送福,為老人獻上帶有灶王爺LOGO的帽子與圍巾,與老人們一同分享新年的喜悅與幸福。

在交流中,老人們聊起順義張鎮自古就有“灶王爺本姓張,家住京東張各莊”的老講兒,並共同回憶了張鎮地區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以及灶王像前貢品的講究。

當劉大爺講到“祭灶時要把關東糖化了,塗在灶王爺的嘴上,怕他說壞話”的年俗時,引起了全場老人會心的歡笑。

老人們十分喜愛灶王帽子與圍巾,並與灶王爺人偶歡樂互動,一同合影留

————

2018年1月3日,順義張鎮駐馬莊村幸福晚年驛站歡聲笑語。

“灶王爺”來新春送福,為老人獻上帶有灶王爺LOGO的帽子與圍巾,與老人們一同分享新年的喜悅與幸福。

在交流中,老人們聊起順義張鎮自古就有“灶王爺本姓張,家住京東張各莊”的老講兒,並共同回憶了張鎮地區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以及灶王像前貢品的講究。

當劉大爺講到“祭灶時要把關東糖化了,塗在灶王爺的嘴上,怕他說壞話”的年俗時,引起了全場老人會心的歡笑。

老人們十分喜愛灶王帽子與圍巾,並與灶王爺人偶歡樂互動,一同合影留

————

“灶王爺”是我國家喻戶曉的神仙之一。“灶王爺本姓張,家住張各莊”,相傳灶王爺本是張鎮一張姓農民,後因躲避瘟疫而攜妻子遠逃他鄉。當走到蟲王廟(今張鎮蟲王廟村)時,他害了一場大病,於是他把最後的食物給了自己的妻子,讓她逃走改嫁,自己則準備等死。

然而張姓農民最終沒有死去,病也漸漸好了起來,但是由於身無分文,只好以討飯為生。臘月二十三那天,他來到一個村子,向一位農婦要飯,這位農婦恰好就是他的妻子,就將他帶到家中給他做飯吃。這時,農婦的丈夫回來了,他是一個大度的人,覺得張姓農民在病危時將食物給妻子,使她能夠活下來,也對張姓農民充滿了感激和敬重,就讓妻子多做些好吃的。豈料張姓農民由於過於饑餓,暴食導致腹漲而死在灶前。後來,由於張姓農民的善良,玉皇大帝封他為“灶神”。

“灶王爺”文化既是華夏族祖先對於火圖騰的崇拜,也是廣大勞動人民對於勤儉節約、尊老愛幼、家庭和睦、鄰里和諧等良好品德的推崇。目前,張鎮村民仍然有祭灶的習俗,每年臘月廿三在灶前供奉灶王爺的畫像和灶王龕,每年祭灶、接灶儀式都按時進行。

2005年12月,張鎮被中國鄉土藝術協會授予“中國民俗文化鎮”和“中國民俗發展基地”的稱譽。2007年,張鎮灶王爺傳說被列為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7年1月20日(農曆臘月二十三),在順義張鎮蓮花山滑雪場成功舉辦首屆北京·順義張鎮灶王文化節。

在交流中,老人們聊起順義張鎮自古就有“灶王爺本姓張,家住京東張各莊”的老講兒,並共同回憶了張鎮地區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以及灶王像前貢品的講究。

當劉大爺講到“祭灶時要把關東糖化了,塗在灶王爺的嘴上,怕他說壞話”的年俗時,引起了全場老人會心的歡笑。

老人們十分喜愛灶王帽子與圍巾,並與灶王爺人偶歡樂互動,一同合影留

————

2018年1月3日,順義張鎮駐馬莊村幸福晚年驛站歡聲笑語。

“灶王爺”來新春送福,為老人獻上帶有灶王爺LOGO的帽子與圍巾,與老人們一同分享新年的喜悅與幸福。

在交流中,老人們聊起順義張鎮自古就有“灶王爺本姓張,家住京東張各莊”的老講兒,並共同回憶了張鎮地區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以及灶王像前貢品的講究。

當劉大爺講到“祭灶時要把關東糖化了,塗在灶王爺的嘴上,怕他說壞話”的年俗時,引起了全場老人會心的歡笑。

老人們十分喜愛灶王帽子與圍巾,並與灶王爺人偶歡樂互動,一同合影留

————

2018年1月3日,順義張鎮駐馬莊村幸福晚年驛站歡聲笑語。

“灶王爺”來新春送福,為老人獻上帶有灶王爺LOGO的帽子與圍巾,與老人們一同分享新年的喜悅與幸福。

在交流中,老人們聊起順義張鎮自古就有“灶王爺本姓張,家住京東張各莊”的老講兒,並共同回憶了張鎮地區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以及灶王像前貢品的講究。

當劉大爺講到“祭灶時要把關東糖化了,塗在灶王爺的嘴上,怕他說壞話”的年俗時,引起了全場老人會心的歡笑。

老人們十分喜愛灶王帽子與圍巾,並與灶王爺人偶歡樂互動,一同合影留

————

這次活動,為老人們帶去了親情與溫暖,受到了老人們的稱讚與祝福。接下來,“灶王送福”活動還將到敬老院、孤兒院、福利院等市區多個點位進行慰問,將“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灶王爺文化精髓傳遞給群眾,全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社會正能量。

此外,灶王爺、灶王奶奶也會在今年臘月二十三“第二屆北京·順義張鎮灶王文化節”上,和大家如期見面喲!

——

關於灶王爺的傳說

——

2018年1月3日,順義張鎮駐馬莊村幸福晚年驛站歡聲笑語。

“灶王爺”來新春送福,為老人獻上帶有灶王爺LOGO的帽子與圍巾,與老人們一同分享新年的喜悅與幸福。

在交流中,老人們聊起順義張鎮自古就有“灶王爺本姓張,家住京東張各莊”的老講兒,並共同回憶了張鎮地區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以及灶王像前貢品的講究。

當劉大爺講到“祭灶時要把關東糖化了,塗在灶王爺的嘴上,怕他說壞話”的年俗時,引起了全場老人會心的歡笑。

老人們十分喜愛灶王帽子與圍巾,並與灶王爺人偶歡樂互動,一同合影留

————

2018年1月3日,順義張鎮駐馬莊村幸福晚年驛站歡聲笑語。

“灶王爺”來新春送福,為老人獻上帶有灶王爺LOGO的帽子與圍巾,與老人們一同分享新年的喜悅與幸福。

在交流中,老人們聊起順義張鎮自古就有“灶王爺本姓張,家住京東張各莊”的老講兒,並共同回憶了張鎮地區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以及灶王像前貢品的講究。

當劉大爺講到“祭灶時要把關東糖化了,塗在灶王爺的嘴上,怕他說壞話”的年俗時,引起了全場老人會心的歡笑。

老人們十分喜愛灶王帽子與圍巾,並與灶王爺人偶歡樂互動,一同合影留

————

2018年1月3日,順義張鎮駐馬莊村幸福晚年驛站歡聲笑語。

“灶王爺”來新春送福,為老人獻上帶有灶王爺LOGO的帽子與圍巾,與老人們一同分享新年的喜悅與幸福。

在交流中,老人們聊起順義張鎮自古就有“灶王爺本姓張,家住京東張各莊”的老講兒,並共同回憶了張鎮地區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以及灶王像前貢品的講究。

當劉大爺講到“祭灶時要把關東糖化了,塗在灶王爺的嘴上,怕他說壞話”的年俗時,引起了全場老人會心的歡笑。

老人們十分喜愛灶王帽子與圍巾,並與灶王爺人偶歡樂互動,一同合影留

————

“灶王爺”是我國家喻戶曉的神仙之一。“灶王爺本姓張,家住張各莊”,相傳灶王爺本是張鎮一張姓農民,後因躲避瘟疫而攜妻子遠逃他鄉。當走到蟲王廟(今張鎮蟲王廟村)時,他害了一場大病,於是他把最後的食物給了自己的妻子,讓她逃走改嫁,自己則準備等死。

然而張姓農民最終沒有死去,病也漸漸好了起來,但是由於身無分文,只好以討飯為生。臘月二十三那天,他來到一個村子,向一位農婦要飯,這位農婦恰好就是他的妻子,就將他帶到家中給他做飯吃。這時,農婦的丈夫回來了,他是一個大度的人,覺得張姓農民在病危時將食物給妻子,使她能夠活下來,也對張姓農民充滿了感激和敬重,就讓妻子多做些好吃的。豈料張姓農民由於過於饑餓,暴食導致腹漲而死在灶前。後來,由於張姓農民的善良,玉皇大帝封他為“灶神”。

“灶王爺”文化既是華夏族祖先對於火圖騰的崇拜,也是廣大勞動人民對於勤儉節約、尊老愛幼、家庭和睦、鄰里和諧等良好品德的推崇。目前,張鎮村民仍然有祭灶的習俗,每年臘月廿三在灶前供奉灶王爺的畫像和灶王龕,每年祭灶、接灶儀式都按時進行。

2005年12月,張鎮被中國鄉土藝術協會授予“中國民俗文化鎮”和“中國民俗發展基地”的稱譽。2007年,張鎮灶王爺傳說被列為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7年1月20日(農曆臘月二十三),在順義張鎮蓮花山滑雪場成功舉辦首屆北京·順義張鎮灶王文化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