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迎春花與梅花、水仙花和山茶花並稱“雪中四友”, 迎春花盆景欣賞

迎春花的花語:相愛到永遠。

迎春花因其在百花之中開花最早, 花後即迎來百花齊放的春天而得名。 花色為黃色, 先開花後長葉,

具有清香。 別名迎春、黃素馨、金腰帶。

迎春花與梅花、水仙花和山茶花統稱為“雪中四友”, 是我國常見的花卉之一。 迎春花不僅花色端莊秀麗, 氣質非凡, 具有不畏寒威, 歷來為人們所喜愛。 迎春, 拂去隆冬雪, 弄作滿枝黃。 明花出枯萎, 東風第一香。 也因其是春來第一花,

也頗得古文人青睞。 白樂天有詩曰:“金英翠萼帶春寒, 黃色花中有幾般?憑君語向遊人道, 莫作蔓青花眼看。 ”

我國的迎春花從十九世紀傳入歐洲後, 很多國家都有種植, 他們對迎春花淩寒綻放的特性很是欣賞, 賦予了許多美麗的傳說, 認為是美好和幸福的象徵。 在德國迎春花被稱為“鑰匙花”。

迎春花傳說一

很早很早以前, 地上一片洪水, 莊稼淹了, 房子塌了, 老百姓只好聚在山頂上。 天地間整天混混沌沌, 連春秋四季也分不清。

那時候的帝王叫舜, 舜叫大臣鯀帶領人們治水, 治了幾年, 水越來越大。 鯀死了, 他的兒子禹又挑起了治水的重擔。 禹帶領人們察找水路的時候, 在塗山遇到了一位姑娘, 這姑娘給他們燒水做飯, 幫他們指點水源。 大禹感激這個姑娘, 這姑娘也很喜歡禹, 兩人就成親了。 禹因為忙著治水, 他們相聚了幾天就分手了。 臨走時, 姑娘把禹送了一程又一程。 當來到一座山嶺上時, 禹就對她說:“送到什麼時候也得分別啊!我不治好水是不會回頭的。 ”姑娘兩眼呤淚看著禹說:“你走吧,

我就站在這裡, 要一直看到你治平洪水, 回到我的身邊。 ”大禹臨別, 把束腰的荊藤解下來, 遞給姑娘。 姑娘摸著那條荊藤腰帶, 說:“去吧, 我就站在這裡等, 一直等到荊藤開花, 洪水停流, 人們安居樂業時, 我們再團聚。 ”大禹離別姑娘就帶領人人踏遍九州, 開挖河道。 幾年以後, 江河疏通, 洪水歸海, 莊稼出土, 楊柳發芽了, 人民終於安居了。 大禹高高興興連夜趕回來找心愛的姑娘。 他遠遠看見姑娘手中舉著那束荊藤, 正立在那高山上等他, 可是, 當他到眼前一看, 原來那姑娘早已變成石像了。

原來, 自大禹走後, 姑娘就每天立在這山嶺上張望。 不管颳風下雨, 天寒地凍, 從來沒走開。 後來, 草錐子穿透她的雙腳,

草籽兒在她身上發了芽, 生了根, 她還是手舉荊藤張望。 天長日久, 姑娘就變成了一座石像, 她的手和荊藤長在一起了, 她的血浸著荊藤。 不知過了多久, 荊藤竟然變水青、變嫩, 發出了新的枝條。 禹上前呼喚著心愛的姑娘, 淚水落大石像上, 霎時間那荊藤竟開出了一朵朵金黃的小花兒。 荊藤開花了, 洪水消除了。 大禹為了紀念姑娘的心意, 就給這荊藤花兒起個名叫“迎春花”。

迎春花傳說二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冬末春初之時,花神召集百花,商議當此冰雪還未融化,北風還在呼呼的吹著,一切都瑟縮在寒冷的夢中之時,誰願踏著刺骨的冰雪到人間去,向人們預告春天呢?百花默不作聲,唯有一個小姑娘毅然站出來說道:“讓我去,好嗎?”她穿著鵝黃色的裙子,嬌羞而自信。花神深為感動,同意了她的請求,並送給她一個美麗的名字——迎春。迎春花就這樣不畏嚴寒,隻身前往,第一個來到人間,預告了春天即將到來的消息,將希望和美好的祝願播撒人間。

二、迎春花如何製作盆景

1、迎春通常採用扡插、分株、壓條等法繁殖。扡插簡便易行,成活率高,在每年的二月至三月選取一年生粗壯枝條為插穗,或于梅雨季節用半熟枝扡插亦可。插穗截成十釐米至十五釐米,下端齊節,插深二分之一左右,插後將土撳實,澆透水,覆蓋一些碎稻草於苗床上,保持土壤濕潤,約在四月中下旬即可發根。迎春極易生根,扡插後一個月左右插條即開始發根。當全部成活開始正常生長時,進行第一次間苗,間距留十左右,將病弱苗拔除,澆一次稀薄的糞水。六月至七月追施稀薄餅肥水數次,以促進生長,次年春季即可移植。迎春萌蘖性強,也可採用分株法繁殖。培養迎春盆景材料,應先就地栽培,時加修剪,俾成獨幹,呈老態後,再上盆栽種。冬去春來,迎春金黃色的花朵含苞怒放,猶如金星點點綴滿枝頭,確實惹人喜愛。迎春為落葉木本花卉,葉小,入冬落葉,冬末春初之際于新葉萌發前開花,枝條柔軟,生長旺盛,萌芽率強,耐剪紮,不失為入選盆景的花木。因迎春主幹皮層光滑,製作盆景缺乏老態,但迎春的根系發達,呈灰白色,彎曲多姿,如果用主根代替主幹,則可彌補其主幹嬌柔有餘、蒼老剛勁不足之缺陷。以根代幹製成盆景就使觀賞價值倍增。

2、迎春一般宜用中深的紫砂陶盆或釉陶盆,形狀不拘。懸崖式可用深千筒盆,有時為突出表現根部之美,也有採用淺盆的。盆缽的色彩則以深藍、淡藍、黝黑或紫紅為好,才可襯托出迎春綠葉黃花的色彩美。

3、迎春喜光、耐旱、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質壤土為宜,微酸性土或輕鹽鹼土也能適應。不耐積水。迎春盆栽可用腐葉土與壤土摻混而用,或用熟化的菜園土,養分豐富,質地松柔,適宜于迎春的生長發育。如果,想著意培育根系,可多在盆中放些砂礫和草木灰。由於苗床砂礫多,生態環境差,使迎春根系在生長過程中受到阻礙,從而逐年使根形多姿多態。土壤中草木灰含鉀肥,又加速了根系的生長。這樣形成壯實多姿的根系,為今後作以根代幹盆景打下基礎。迎春生長四年至五年,主根長有拇指粗細時就可以上盆造型了。上盆時選擇長勢旺盛,株形較大的,在深秋或清明前將整棵挖起,抖散根部泥團,仔細觀察根系長勢,審定去留根須後,剪去所留主根旁的側根、鬚根,枝幹按造型設計剪截,以備將來逐步造型培養。留下代幹的主根三分之二埋入花盆培養土中,三分之一露出土面作主幹。上盆結束後將盆土捺實澆透水,進行正常養護。萌芽後一個月澆一次稀薄肥水,注意及時將多餘的芽頭摘除,新枝長到一定粗細進行剪紮造型。上盆次年,用水沖洗盆土,讓埋入土中的主幹慢慢露出土石。沖洗要分多次進行,每沖洗一次,及時剪去主幹旁的鬚根,直到達到預期效果為止,使主根變成盆景主幹。經過兩年至三年剪紮培育,一盆蒼老多姿的以根代幹迎春盆景便展現在眼前。造型定型後,每年都要將多餘枝葉剪疏,保持樹型不變。造型可塑造成獨幹式、雙幹式、連根式、曲幹式、懸崖式、叢林式等等。留在苗床的迎春繼續培養,培養時間越長,根系越粗壯多姿,製作盆景的藝術價值也就越高。

4、由於迎春的根部獨具特色,故在整姿時首先要考慮如何突出根部姿態。可在休眠期去掉根部的土,進行整理和適當攀紮,使成盤曲狀,猶如盤根錯節古老樹根,然後再上盆栽種。迎春的主要枝幹宜曲不宜直,一般用棕絲粗紮一下即可。如取材本身姿態就曲折有致,也可不紮。對於小枝條,一般很少攀紮,可任其自然彎曲拱垂,如枝條過密,也可進行疏剪。

5、提根式,並且往往將二者結合起來,盤根提露,而主幹則作成臥幹式或曲幹式,小枝垂拂,別具風韻。

6、迎春宜放置于陽光充足、空氣濕潤的場所,盆景附近有蓄水池最好。冬季較能耐寒,將盆露地埋於土中即可。黃河以南一般可都置於室外越冬。迎春喜濕潤,澆水宜充足,但盆中不可積水。除梅雨季節外,從四月至十月,每天噴水一次,夏季高溫時,可早晚各澆一次水。冬季可施一次基肥,如腐熱餅肥、廄肥或骨粉均可。生長期每半個月可施一次稀薄肥水。在開花前施一次豆餅肥水,可延長花期,並使花色鮮豔。如需在春節時開花觀賞,可提前三十天左右放進溫室中養護管理。

7、其老樁盆景,枝幹蟠屈,翠蔓臨風,金花照眼,古趣盎然。古稱迎春與玉梅、水仙、山茶號稱“雪中四友”,均為寒冬初春觀賞花卉之佳品。迎春枝條萌生性強,耐修剪。一般在開花以後,要進行一次短截。休眠期也可剪去徒長枝及各種影響樹形的枝條。春夏之交,生長旺盛期,可進行適當的摘心去梢,可促進花芽的形成,並保持樹型的美觀。

8、迎春一般每隔兩年翻盆一次,時間宜在春季或秋季落葉後。翻盆時可結合修剪根系,剪去枯根及過長的根,以利鬚根的發育。還可在盆底放置豆餅屑作為基肥。需要提根的迎春,可在栽時將根部適當提起,並在根的周圍壅上土,日後隨著澆水的淋溶,根部會自然露出。

迎春花傳說二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冬末春初之時,花神召集百花,商議當此冰雪還未融化,北風還在呼呼的吹著,一切都瑟縮在寒冷的夢中之時,誰願踏著刺骨的冰雪到人間去,向人們預告春天呢?百花默不作聲,唯有一個小姑娘毅然站出來說道:“讓我去,好嗎?”她穿著鵝黃色的裙子,嬌羞而自信。花神深為感動,同意了她的請求,並送給她一個美麗的名字——迎春。迎春花就這樣不畏嚴寒,隻身前往,第一個來到人間,預告了春天即將到來的消息,將希望和美好的祝願播撒人間。

二、迎春花如何製作盆景

1、迎春通常採用扡插、分株、壓條等法繁殖。扡插簡便易行,成活率高,在每年的二月至三月選取一年生粗壯枝條為插穗,或于梅雨季節用半熟枝扡插亦可。插穗截成十釐米至十五釐米,下端齊節,插深二分之一左右,插後將土撳實,澆透水,覆蓋一些碎稻草於苗床上,保持土壤濕潤,約在四月中下旬即可發根。迎春極易生根,扡插後一個月左右插條即開始發根。當全部成活開始正常生長時,進行第一次間苗,間距留十左右,將病弱苗拔除,澆一次稀薄的糞水。六月至七月追施稀薄餅肥水數次,以促進生長,次年春季即可移植。迎春萌蘖性強,也可採用分株法繁殖。培養迎春盆景材料,應先就地栽培,時加修剪,俾成獨幹,呈老態後,再上盆栽種。冬去春來,迎春金黃色的花朵含苞怒放,猶如金星點點綴滿枝頭,確實惹人喜愛。迎春為落葉木本花卉,葉小,入冬落葉,冬末春初之際于新葉萌發前開花,枝條柔軟,生長旺盛,萌芽率強,耐剪紮,不失為入選盆景的花木。因迎春主幹皮層光滑,製作盆景缺乏老態,但迎春的根系發達,呈灰白色,彎曲多姿,如果用主根代替主幹,則可彌補其主幹嬌柔有餘、蒼老剛勁不足之缺陷。以根代幹製成盆景就使觀賞價值倍增。

2、迎春一般宜用中深的紫砂陶盆或釉陶盆,形狀不拘。懸崖式可用深千筒盆,有時為突出表現根部之美,也有採用淺盆的。盆缽的色彩則以深藍、淡藍、黝黑或紫紅為好,才可襯托出迎春綠葉黃花的色彩美。

3、迎春喜光、耐旱、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質壤土為宜,微酸性土或輕鹽鹼土也能適應。不耐積水。迎春盆栽可用腐葉土與壤土摻混而用,或用熟化的菜園土,養分豐富,質地松柔,適宜于迎春的生長發育。如果,想著意培育根系,可多在盆中放些砂礫和草木灰。由於苗床砂礫多,生態環境差,使迎春根系在生長過程中受到阻礙,從而逐年使根形多姿多態。土壤中草木灰含鉀肥,又加速了根系的生長。這樣形成壯實多姿的根系,為今後作以根代幹盆景打下基礎。迎春生長四年至五年,主根長有拇指粗細時就可以上盆造型了。上盆時選擇長勢旺盛,株形較大的,在深秋或清明前將整棵挖起,抖散根部泥團,仔細觀察根系長勢,審定去留根須後,剪去所留主根旁的側根、鬚根,枝幹按造型設計剪截,以備將來逐步造型培養。留下代幹的主根三分之二埋入花盆培養土中,三分之一露出土面作主幹。上盆結束後將盆土捺實澆透水,進行正常養護。萌芽後一個月澆一次稀薄肥水,注意及時將多餘的芽頭摘除,新枝長到一定粗細進行剪紮造型。上盆次年,用水沖洗盆土,讓埋入土中的主幹慢慢露出土石。沖洗要分多次進行,每沖洗一次,及時剪去主幹旁的鬚根,直到達到預期效果為止,使主根變成盆景主幹。經過兩年至三年剪紮培育,一盆蒼老多姿的以根代幹迎春盆景便展現在眼前。造型定型後,每年都要將多餘枝葉剪疏,保持樹型不變。造型可塑造成獨幹式、雙幹式、連根式、曲幹式、懸崖式、叢林式等等。留在苗床的迎春繼續培養,培養時間越長,根系越粗壯多姿,製作盆景的藝術價值也就越高。

4、由於迎春的根部獨具特色,故在整姿時首先要考慮如何突出根部姿態。可在休眠期去掉根部的土,進行整理和適當攀紮,使成盤曲狀,猶如盤根錯節古老樹根,然後再上盆栽種。迎春的主要枝幹宜曲不宜直,一般用棕絲粗紮一下即可。如取材本身姿態就曲折有致,也可不紮。對於小枝條,一般很少攀紮,可任其自然彎曲拱垂,如枝條過密,也可進行疏剪。

5、提根式,並且往往將二者結合起來,盤根提露,而主幹則作成臥幹式或曲幹式,小枝垂拂,別具風韻。

6、迎春宜放置于陽光充足、空氣濕潤的場所,盆景附近有蓄水池最好。冬季較能耐寒,將盆露地埋於土中即可。黃河以南一般可都置於室外越冬。迎春喜濕潤,澆水宜充足,但盆中不可積水。除梅雨季節外,從四月至十月,每天噴水一次,夏季高溫時,可早晚各澆一次水。冬季可施一次基肥,如腐熱餅肥、廄肥或骨粉均可。生長期每半個月可施一次稀薄肥水。在開花前施一次豆餅肥水,可延長花期,並使花色鮮豔。如需在春節時開花觀賞,可提前三十天左右放進溫室中養護管理。

7、其老樁盆景,枝幹蟠屈,翠蔓臨風,金花照眼,古趣盎然。古稱迎春與玉梅、水仙、山茶號稱“雪中四友”,均為寒冬初春觀賞花卉之佳品。迎春枝條萌生性強,耐修剪。一般在開花以後,要進行一次短截。休眠期也可剪去徒長枝及各種影響樹形的枝條。春夏之交,生長旺盛期,可進行適當的摘心去梢,可促進花芽的形成,並保持樹型的美觀。

8、迎春一般每隔兩年翻盆一次,時間宜在春季或秋季落葉後。翻盆時可結合修剪根系,剪去枯根及過長的根,以利鬚根的發育。還可在盆底放置豆餅屑作為基肥。需要提根的迎春,可在栽時將根部適當提起,並在根的周圍壅上土,日後隨著澆水的淋溶,根部會自然露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