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年啦,老師您的收入咋樣?教育人該這樣算帳

點擊上方河南教師關注我們!

又到歲末年初。 某教師群裡, 大家都在曬年底獎金, 彼此打聽年度總收入, 打聽各地教師平均收入。

有的還旁徵博引, 羅列自己的家人、朋友在各行業的收入——自然, 都是那些高薪的例子。 一番比較後, 欣慰者有之, 失落者更有之。 於是, 紛紛吐槽房價高漲, 物價不菲, 教師辛辛苦苦忙活一年, 就這麼幾萬十幾萬的, 待遇實在太低。

雖然其間也有個別理性的聲音, 但終究淹沒在一片抱怨聲中。

另一個教育群裡, 一些教師和校長在曬自己過去一年的“教育總帳”。 有的發表了20多篇文章, 有的做了30多場講座, 有的讀了40多本書, 有的所帶班級被評為市先進班級, 有的作為教師代表和廳長省長對話, 有的在班級管理方面推陳出新、得到各級媒體關注, 有的帶領學校獲得一項又一項的集體榮譽……更有人貼出了自己2018年的年度目標, 雄心勃勃,

令人振奮……

這個群裡有掌聲, 有鮮花, 有羡慕, 有鼓勵, 充滿了積極向上的力量。

教師是普通人, 也是“經濟人”, 到了年底, 算算總收入, 渴望待遇高一點, 期盼不斷改善生活, 于情於理都無可指責, 更何況當前一些地區的教師工資, 的確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但是, 教師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 也是校園風氣的營建者。 教師僅僅作為一個經濟人是不夠的, 還需要做“教育人”, 或者說不要忘了自己的教育人身份。

教育人, 以教育為職業, 以教育為己任, 需有強烈的終身發展意識和自我反思意識, 就如同陶行知先生說的那般, 要做好的先生, 需先做好的學生, 要一輩子甘當小學生。 陶先生自己就一直身體力行, 常年堅持和宣導每天四問——一問: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二問: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三問: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四問: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于漪老師常說自己是“一輩子做老師, 一輩子學做老師”, 也正是這種持之以恆的自我修煉、自我完善的意識和習慣, 讓她成為一代教育名家。

堅持每天反思, 對許多人來說會比較困難。 但是, 不能自我教育者, 就不能教育別人。 歲末年初, 如同算經濟賬那樣, 算算自己的“教育賬”, 大有必要。

作為教師, 我們要思考:這一年裡, 我教書育人的工作究竟做得如何?這一年我有哪些值得驕傲的成果, 有哪些值得總結的經驗?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哪些令人遺憾的缺陷?

要思考:這一年, 我從學校、政府那裡領到了數萬或十幾萬的收入, 可是我究竟付出了多少?產生了多少實際效益?我的這些付出、效益是否真對得起自己的收入?

更要思考:作為教師, 這一年來, 我給我的學生究竟多少切實有益的教育?我的努力在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中起到了多少實實在在的促進作用?我的工作對他們今後發展乃至人生的成功和幸福究竟有何真切的裨益?

當然, 還可以思考:自己這一年中讀了多少書?學了多少新本領?克服了多少老毛病?提高了多少新認識?在人格修養和專業素養方面有沒有隨著教齡和年齡的增加而提高, 更加成熟和智慧?等等。

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是陪學生成長、和學生同行的人,而不是僅僅站在岸邊或者路邊指點評論的人。教師應當學會在每一天、每一年的教育生活中,發現和尋找自己的發展點和增長點,讓每天的教育生活成為自己人格修煉、專業提升的途徑和基地。這樣,教師呈現在學生面前的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學習者”榜樣和“成長者”標杆——自我成長迅速,教育也就有了說服力和感染力。

杜威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理性思維。理性思維如何培養?他認為,就是反思。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基於反思的理性思維不僅對個體成長至關重要,對社會心態的構建也影響莫大。

教師不僅是兒童之師,也是成人之師,不僅是理性平和的“校園心態”“教育心態”的營建者,也應當是理性平和的社會心態的積極建設者和引領者。

辭舊迎新之際,在計算自己收入的同時,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抬頭想想自己要走的路,及時進行真誠而深刻的自我反思和總結,保持積極良好的人生態度,不僅可以讓我們這些教育人自身獲得更好的成長,也能讓我們的校園、我們的社會多一些和諧,當然,也能讓我們的孩子對未來多一些憧憬,讓我們的教育在新的一年裡多一些新希望、新氣象。

原載:《教育時報》

作者:厲佳旭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原創稿件歡迎大家轉載,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河南教師”。本公眾號轉載的其他稿件,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我們,我們會在後續轉載文章中聲明。謝謝!

覺得不錯,請點贊↓↓↓

更加成熟和智慧?等等。

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是陪學生成長、和學生同行的人,而不是僅僅站在岸邊或者路邊指點評論的人。教師應當學會在每一天、每一年的教育生活中,發現和尋找自己的發展點和增長點,讓每天的教育生活成為自己人格修煉、專業提升的途徑和基地。這樣,教師呈現在學生面前的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學習者”榜樣和“成長者”標杆——自我成長迅速,教育也就有了說服力和感染力。

杜威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理性思維。理性思維如何培養?他認為,就是反思。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基於反思的理性思維不僅對個體成長至關重要,對社會心態的構建也影響莫大。

教師不僅是兒童之師,也是成人之師,不僅是理性平和的“校園心態”“教育心態”的營建者,也應當是理性平和的社會心態的積極建設者和引領者。

辭舊迎新之際,在計算自己收入的同時,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抬頭想想自己要走的路,及時進行真誠而深刻的自我反思和總結,保持積極良好的人生態度,不僅可以讓我們這些教育人自身獲得更好的成長,也能讓我們的校園、我們的社會多一些和諧,當然,也能讓我們的孩子對未來多一些憧憬,讓我們的教育在新的一年裡多一些新希望、新氣象。

原載:《教育時報》

作者:厲佳旭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原創稿件歡迎大家轉載,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河南教師”。本公眾號轉載的其他稿件,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我們,我們會在後續轉載文章中聲明。謝謝!

覺得不錯,請點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