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龍虎山:願你成為那山水之間的一筆點睛

“舟行碧波上, 人在畫中游”, 王維的這兩句生花妙筆放在這裡, 也似恰到好處。

圖文/畢勝

一番景致, 如有山無水, 則如“群山四向盤青雲”般磅礴悠遠,

而山若得一水, 便得了一份靈氣, 得了一味生活。

圖文/畢勝

最美的風景, 不過是當你置身其中時, 你卻成為了那一筆點睛

在龍虎山, 在瀘溪河上, 只需一葉竹筏、一副舟楫便能獨攬美景, 青山、碧水、藍天盡在眼裡。 山, 似北方那般的壯闊, 水,

有南方的那一眸清秀, 一江翡翠般清瑩碧透的瀘溪河水在神奇雋美的群山間靜靜流淌, 有如“江作青羅帶, 山如碧玉簪”, 儼然是一幅天然畫卷。 我想, 一人、一舟、一曲悠揚的笛聲飄蕩於清晨濛濛薄霧之中, 不見舟楫先聞曲聲, 船在水上漂、人在畫中游, 那該真的成了幅筆精墨妙的名畫了吧。

圖文/畢勝

圖文/畢勝

大自然, 總會是那個技藝最精湛的畫師, 他坐在這一幕山水之間, 閒時便精雕細琢上幾筆, 用億萬年描繪了這一段段滄桑變遷, 成就了龍虎山千峰競秀、屏矗墉回、燦若朝霞的丹霞絕景。 游于兩岸秀美神奇的風光之中,

宛若置身於夢中的世外桃源, 與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相比, 這兒更像是“船遊瀘溪上, 悠然見月光”。

圖文/畢勝

“千古名嶽”的另一面, 更是道教仙山與文化勝地

圖文/畢勝

圖文/畢勝

名片上不止一個稱謂,龍虎山也不止一個標籤,“千古名嶽”的另一面,更是道教仙山與文化勝地。

龍虎山是中國道教文化的重要發源地,道教的傳承與發展已在這座世外之地上經歷了1900餘載春夏秋冬。重簷丹楹、古樟蔽日,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天師府、大上清宮、正一觀,這些隱于密林間的建築無不傳承著道教底蘊與天師張道陵的成就。

圖文/畢勝

圖文/畢勝

林立在瀘溪兩岸的峰巒此起彼伏,像是座奇石園林依偎在這青山綠水之間。若細細看去,有許多洞穴密佈在奇石之上,洞穴中,安放著200餘處有著兩千六百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越人棺木和殉葬品。這些懸棺如無字天書縱橫在千尺雲崖之上,至今還有著很多尚未破解的千古之謎,仿佛一本參不透的古書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這是一幕奇觀,也是這一方山水之間蘊藏的文化記憶。

圖文/畢勝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龍虎山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尋影的人 發佈:2018.01.09

圖文/畢勝

名片上不止一個稱謂,龍虎山也不止一個標籤,“千古名嶽”的另一面,更是道教仙山與文化勝地。

龍虎山是中國道教文化的重要發源地,道教的傳承與發展已在這座世外之地上經歷了1900餘載春夏秋冬。重簷丹楹、古樟蔽日,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天師府、大上清宮、正一觀,這些隱于密林間的建築無不傳承著道教底蘊與天師張道陵的成就。

圖文/畢勝

圖文/畢勝

林立在瀘溪兩岸的峰巒此起彼伏,像是座奇石園林依偎在這青山綠水之間。若細細看去,有許多洞穴密佈在奇石之上,洞穴中,安放著200餘處有著兩千六百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越人棺木和殉葬品。這些懸棺如無字天書縱橫在千尺雲崖之上,至今還有著很多尚未破解的千古之謎,仿佛一本參不透的古書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這是一幕奇觀,也是這一方山水之間蘊藏的文化記憶。

圖文/畢勝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龍虎山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尋影的人 發佈:2018.01.09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