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陳小春應采兒的中國式七年之癢,是多少婚姻的真相!

前幾天我剛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共用養老”的文, 就有一個朋友大力推薦我去看一個“共用生活”中年版真人秀《三個院子》。

說她看完五味雜陳,

尤其是看到陳小春和應采兒這一對, 簡直就是她婚姻的翻版。

原本, 我以為看這對夫妻是來“虐狗”, 其實一看才知道, 是來“止癢”的……

先是選房間, 應采兒看上了一間套房, 結果陳小春卻挑了唯一一間沒有大床的房間, 還說“分床睡”挺好的!

采兒氣得跑到院子裡曬太陽, 小春跑過去看似安慰地說——不曬嗎?

然後自己直接拖了一張椅子, 遠遠地坐到了樹底下, 完全沒意識到老婆一顆心碎了一地。

從2010年結婚至今, 春采夫婦正好到了所謂的“七年之癢”。

據說, 人的細胞平均七年會完成一次整體的新陳代謝, 所以兩個人感情到了第七年, 就會到達感情倦怠期的高峰。

我們中國人呢, 或多或少都有點“婚姻美滿、家庭和睦”的傳統價值觀, 所以中國式婚姻裡的“七年之癢”, 症狀也就很中式了。

七年之癢的婚姻, 沒有細節, 沒有稱謂, 甚至可能沒有尊敬。

荷爾蒙退去, 我們之間還剩下什麼?

時間把“老婆”變成“老媽”, “老公”變成“老男孩”, 婚姻的本質, 變得一覽無遺。

其實我有點佩服應采兒和陳小春。

真人秀是有很大風險的,因為你們的相處狀態會毫無巨細地暴露在鏡頭下,出演一個人設,不能完美出演24小時,總有懈怠的時候。

從節目裡可以看出,春采這對夫妻,相當本色地告訴了我們,什麼是中國式的七年之癢。

1.你的稱呼,成了“喂”……

開始戀愛時,會給對方取各種肉麻的名字,星星月亮小花花、春春采兒。

然後熟了,開始在名字上加上哥、姐,春哥、采姐。

結了婚開始叫老公,老婆。

有了娃,直接就變成**他爹,**他娘。

結婚七年,你們就是——“哦!”“喂!”“欸!”“哦誒!”

這一幕幕就讓人想起周星馳的經典臺詞——當年叫人家小甜甜,現在卻叫我牛夫人!

2.你做什麼都不對,你是個“智障”吧?

結婚第一年,看他缺點像芝麻。

結婚第二年,看他缺點像芝麻餅。

第七年呢?估計已經想自戳雙目了。

看節目裡,應采兒分分鐘就想用眼神秒殺陳小春。

吃早飯你還要唱歌,一記眼刀!

喝粥聲音這麼大,一巴掌呼上去……

給你一個眼神,自己去體會。

3.把老公當兒子養,我管你=我愛你

結婚越久,女人會越覺得,這個男人離開我不行。

他吃什麼、穿什麼,每一件事都得我來安排。

陳紅作為《妖貓傳》的製片人,要幫陳凱歌解決所有他不善於溝通的問題,要負責保護陳凱歌所有藝術家的部分,在外宛如一個鬥士。

但是,結婚至今,陳凱歌每天出門,從頭到腳的衣服全是陳紅搭配的。在外忙到飛起,但依然要把丈夫當作一個孩子在照顧。

應采兒對陳小春呢?

煮飯居然把一整壺米全倒進去,你告訴我,這個刻度是幾?

你騎摩托技術差的要命,不准騎啊!乖!

婚姻生活越久,大概會越來越覺得,自己嫁給了一個沒有眼力、生活低能兒、待家裡就是玩、說什麼都假裝聽不見的男人,每天心裡起碼想翻一百個白眼吧。

只能像對待小朋友那樣,明令禁止——這個不要做、那個不要碰、這件事必須要這樣!

所以,嘮叨的母親和沉默的父親,總是成對出現的。

4.中國式七年之癢,一切為了孩子

戀愛時候聊電影,聊愛好,聊理想,聊人生。

現在呢?通話五分鐘,四分半都是在聊娃。

娃吃了嗎?睡了嗎?拉粑粑了嗎?作業寫了嗎?今天乖不乖?

前一分鐘還在冷戰

兒子打來視頻電話,一秒給你秀恩愛

頭還要馬上湊在一起,掙扎著給兒子扮個可愛的鬼臉。

中國式七年之癢,唯一的共同話題是孩子,你的稱呼是“xx他爹xx他娘”。

我們的關係不是夫妻,我們是爸爸和媽媽。

5.婚姻終於修成佛系,就讓一切隨緣吧

四五年前,我家沙發上經常出現各位閨蜜的身影。吐槽的主題,無疑是圍繞男人。

“又有半個月出差沒回來了,一回來居然就去跟同事吃飯到深夜,這日子還能過下去嗎?”

“每次出去吃飯就是在打電話看手機,再好的環境也白瞎!”

“說好的要陪我過生日,又放我鴿子。怎麼一到關鍵時刻,他們公司就有事。”

然而近兩年,大家都成了“隨緣派”。

不回來吃?噢,好。(反正也沒等你吃。)

又有事。噢,好。(反正也沒想指望你)

要出差幾天。噢,行。(反正也習慣了)

戀愛的時候,住太大的房子都是浪費,因為幹什麼都想黏在一起。

結婚七年,還是房子大一點好,才能各占一間。你玩你的遊戲,我看我的電視劇,互不干涉,平安無事。讓我們歲月靜好,和諧共處。

陳小春應采兒,典型的“中國式七年之癢”。

大多數中國人婚姻的本質,其實也就是陳小春應采兒……

再好吃的餐廳,去幾次之後,也覺得不那麼好吃了;再喜歡的情歌,天天聽,也沒有眼淚了;再好看的人,看了好幾年,也沒有那麼美了。

多少婚姻因為七年,然後之癢,因為厭倦,懶得止癢,最後就這樣散了。然後循環往復就過了大半生,如夢初醒時伊人不在,唯有一聲歎息。

看過那麼多陳小春應采兒夫婦的高甜恩愛,卻在一個真人秀裡看到,不管是明星,還是普通人,幸福都只是365天裡屈指可數的高光時刻。

更多的時刻,365天有300天裡,都各有各的責任,各有各的煩惱,各有各的委屈。

說起來雖然是“喪”,但我那個朋友吐槽完直男老公的各種不解風情,立馬心疼地說——他真的很辛苦,為了要給兒子買個更好的學區房,頭髮都白了好多。

而我每次說好了拋家棄子去旅行,卻在看到海上白帆、風吹麥浪時,卻在吃到美味的食物、喝到甘甜的酒時,忍不住想——他要是在就好了,下次一定要帶他們一起來。

太多時候,當愛融到每一天的點滴裡,它就變成了空氣一般,每天呼吸卻感覺不到,離開了卻發現——沒你不行。

節目裡,我很喜歡的這一幕,兩個人在海邊,學mv裡少女奔跑的畫面,逗對方笑。

她嫁了一個寡言的老公,他娶了一個霸道的老婆,可是就像《欲望都市》裡big說的那樣—-我只想跟一個能逗我笑的人在一起。

所謂的“中國式七年之癢”,其實還有一層,就是兩人都已經太清楚知道彼此的套路,知道對方的毛病,卻也知道那個人走得再遠,風箏的線是拽在你的手上;

卻也知道,世界再大,有你在的地方,才是家。

真人秀是有很大風險的,因為你們的相處狀態會毫無巨細地暴露在鏡頭下,出演一個人設,不能完美出演24小時,總有懈怠的時候。

從節目裡可以看出,春采這對夫妻,相當本色地告訴了我們,什麼是中國式的七年之癢。

1.你的稱呼,成了“喂”……

開始戀愛時,會給對方取各種肉麻的名字,星星月亮小花花、春春采兒。

然後熟了,開始在名字上加上哥、姐,春哥、采姐。

結了婚開始叫老公,老婆。

有了娃,直接就變成**他爹,**他娘。

結婚七年,你們就是——“哦!”“喂!”“欸!”“哦誒!”

這一幕幕就讓人想起周星馳的經典臺詞——當年叫人家小甜甜,現在卻叫我牛夫人!

2.你做什麼都不對,你是個“智障”吧?

結婚第一年,看他缺點像芝麻。

結婚第二年,看他缺點像芝麻餅。

第七年呢?估計已經想自戳雙目了。

看節目裡,應采兒分分鐘就想用眼神秒殺陳小春。

吃早飯你還要唱歌,一記眼刀!

喝粥聲音這麼大,一巴掌呼上去……

給你一個眼神,自己去體會。

3.把老公當兒子養,我管你=我愛你

結婚越久,女人會越覺得,這個男人離開我不行。

他吃什麼、穿什麼,每一件事都得我來安排。

陳紅作為《妖貓傳》的製片人,要幫陳凱歌解決所有他不善於溝通的問題,要負責保護陳凱歌所有藝術家的部分,在外宛如一個鬥士。

但是,結婚至今,陳凱歌每天出門,從頭到腳的衣服全是陳紅搭配的。在外忙到飛起,但依然要把丈夫當作一個孩子在照顧。

應采兒對陳小春呢?

煮飯居然把一整壺米全倒進去,你告訴我,這個刻度是幾?

你騎摩托技術差的要命,不准騎啊!乖!

婚姻生活越久,大概會越來越覺得,自己嫁給了一個沒有眼力、生活低能兒、待家裡就是玩、說什麼都假裝聽不見的男人,每天心裡起碼想翻一百個白眼吧。

只能像對待小朋友那樣,明令禁止——這個不要做、那個不要碰、這件事必須要這樣!

所以,嘮叨的母親和沉默的父親,總是成對出現的。

4.中國式七年之癢,一切為了孩子

戀愛時候聊電影,聊愛好,聊理想,聊人生。

現在呢?通話五分鐘,四分半都是在聊娃。

娃吃了嗎?睡了嗎?拉粑粑了嗎?作業寫了嗎?今天乖不乖?

前一分鐘還在冷戰

兒子打來視頻電話,一秒給你秀恩愛

頭還要馬上湊在一起,掙扎著給兒子扮個可愛的鬼臉。

中國式七年之癢,唯一的共同話題是孩子,你的稱呼是“xx他爹xx他娘”。

我們的關係不是夫妻,我們是爸爸和媽媽。

5.婚姻終於修成佛系,就讓一切隨緣吧

四五年前,我家沙發上經常出現各位閨蜜的身影。吐槽的主題,無疑是圍繞男人。

“又有半個月出差沒回來了,一回來居然就去跟同事吃飯到深夜,這日子還能過下去嗎?”

“每次出去吃飯就是在打電話看手機,再好的環境也白瞎!”

“說好的要陪我過生日,又放我鴿子。怎麼一到關鍵時刻,他們公司就有事。”

然而近兩年,大家都成了“隨緣派”。

不回來吃?噢,好。(反正也沒等你吃。)

又有事。噢,好。(反正也沒想指望你)

要出差幾天。噢,行。(反正也習慣了)

戀愛的時候,住太大的房子都是浪費,因為幹什麼都想黏在一起。

結婚七年,還是房子大一點好,才能各占一間。你玩你的遊戲,我看我的電視劇,互不干涉,平安無事。讓我們歲月靜好,和諧共處。

陳小春應采兒,典型的“中國式七年之癢”。

大多數中國人婚姻的本質,其實也就是陳小春應采兒……

再好吃的餐廳,去幾次之後,也覺得不那麼好吃了;再喜歡的情歌,天天聽,也沒有眼淚了;再好看的人,看了好幾年,也沒有那麼美了。

多少婚姻因為七年,然後之癢,因為厭倦,懶得止癢,最後就這樣散了。然後循環往復就過了大半生,如夢初醒時伊人不在,唯有一聲歎息。

看過那麼多陳小春應采兒夫婦的高甜恩愛,卻在一個真人秀裡看到,不管是明星,還是普通人,幸福都只是365天裡屈指可數的高光時刻。

更多的時刻,365天有300天裡,都各有各的責任,各有各的煩惱,各有各的委屈。

說起來雖然是“喪”,但我那個朋友吐槽完直男老公的各種不解風情,立馬心疼地說——他真的很辛苦,為了要給兒子買個更好的學區房,頭髮都白了好多。

而我每次說好了拋家棄子去旅行,卻在看到海上白帆、風吹麥浪時,卻在吃到美味的食物、喝到甘甜的酒時,忍不住想——他要是在就好了,下次一定要帶他們一起來。

太多時候,當愛融到每一天的點滴裡,它就變成了空氣一般,每天呼吸卻感覺不到,離開了卻發現——沒你不行。

節目裡,我很喜歡的這一幕,兩個人在海邊,學mv裡少女奔跑的畫面,逗對方笑。

她嫁了一個寡言的老公,他娶了一個霸道的老婆,可是就像《欲望都市》裡big說的那樣—-我只想跟一個能逗我笑的人在一起。

所謂的“中國式七年之癢”,其實還有一層,就是兩人都已經太清楚知道彼此的套路,知道對方的毛病,卻也知道那個人走得再遠,風箏的線是拽在你的手上;

卻也知道,世界再大,有你在的地方,才是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