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經常按摩六個穴位心臟好

想關注更多健康醫療內容請您點右上角藍色“關注”。 《家庭保健報》每週二、週四出刊,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國內郵發代號13-3。

按摩穴位是一種非常好的保健方法,

能夠疏通經絡、通達氣血、調整陰陽。 對於心血管病患者來說, 按摩下面這些穴位對控制疾病有幫助。

高血壓

百會穴 太沖穴

一般來說, 肝火熾盛、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是高血壓最常見的證型。 肝火熾盛型高血壓患者多表現為頭暈、頭脹或頭痛劇烈, 面紅目赤, 口苦口幹, 急躁易怒, 小便黃, 大便秘結等。 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患者常表現為頭暈耳鳴, 頭目脹痛, 急躁易怒, 口苦咽幹, 腰膝酸軟, 失眠等。 對此, 我們可以選用太沖穴和百會穴進行按摩調理。

穴位選擇: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央處(見圖一)。 太沖穴位於足背側, 第一、第二蹠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處(見圖二)。

按摩方法:力度由輕到重, 循序漸進,

以局部出現酸、麻、脹、痛和(或)發熱為准。 每穴每次按揉5分鐘, 每日早晚各1次。

注意事項:高血壓患者可以按摩穴位輔助治療, 但千萬不要擅自停藥。 此外, 在情緒激動或者身體不適、漏服降壓藥等情況下, 一些患者血壓會突然升高, 常伴隨頭暈、頭脹痛, 有的可能還會出現噁心、胸悶等症狀。 這時不論是高血壓病人還是家屬都會比較緊張, 反復地量血壓, 殊不知, 緊張的情緒會導致血壓居高不下或越量越高。 建議在平靜狀態下測量血壓。 如果血壓在160/100毫米汞柱以下, 大可不必緊張, 儘量放鬆, 在床上靜臥休息, 按摩上述穴位, 多數情況下血壓會逐漸降下來。 如果血壓超過160/100毫米汞柱, 建議口服降壓藥, 然後靜臥休息並進行穴位按摩。

如果血壓超過180/100毫米汞柱, 出現噁心嘔吐或胸痛、喘憋等症狀, 應馬上就醫。

心絞痛

內關穴 神門穴 膻中穴

心絞痛患者在進行大量體力活動時, 可能會出現胸悶、胸痛、氣短等症狀, 按摩內關穴、神門穴、膻中穴能擴張血管, 改善心肌供血, 緩解症狀。

穴位選擇:內關穴位於腕橫紋上2寸, 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見圖三)。 神門穴位於腕部, 腕掌側橫紋尺側端, 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見圖四)。 膻中穴在體前正中線, 兩乳頭連線之中點(見圖五)。

按摩方法:將拇指或食指指腹 (避免用指甲用力掐按皮膚)放於穴位上, 先揉後按, 以向下按壓為主, 左右交替進行, 力度由輕至重, 以使穴位產生酸、麻、脹、痛、熱等效應為度。 每天上下午各進行一次,

每穴按摩2~3分鐘。

注意事項:該方法適用于冠心病患者日常保健或心絞痛發作時。 但是如果心絞痛發作時胸痛程度重, 持續時間超過5分鐘, 建議立即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藥物, 若胸痛持續不緩解, 應馬上就醫。

心律失常

神門穴 郤門穴 內關穴

正常人安靜狀態下的心跳次數在每分鐘60~100次, 當過快、過慢或者出現不規律的搏動時, 就叫做心律失常。 臨床上包括期前收縮(俗稱早搏)、心動過速或過緩、傳導阻滯、房撲、房顫等, 發作時患者常出現心悸、胸悶、頭暈、乏力等症狀。

穴位選擇:郤門穴在腕橫紋上5寸, 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見圖六)。 神門穴、內關穴位置如前所述。

按摩方法:將拇指或食指指腹(避免用指甲用力掐按皮膚)放於穴位上,

先揉後按, 以向下按壓為主, 左右交替進行, 力度由輕至重, 以使穴位產生酸、麻、脹、痛、熱等效應為度。 每天上下午各進行一次, 每穴按摩2~3分鐘。 郤門穴位置較深, 按壓時力度要稍重, 按壓的時間可以延長至每次5分鐘。

注意事項:心律失常分為很多種類型, 有些患者伴有較重的器質性心臟病, 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或患有甲狀腺疾病, 還有些心律失常會危及生命, 如室性心動過速、室撲、室顫等, 這些情況需及時就醫。

人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