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濕冷模式讓你瑟瑟發抖?看完這些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保你熱血沸騰!

2018年首個寒潮Boss來勢洶洶,

冷風冷雨強勢來襲後,

清遠連州和韶關南嶺驚現“萬里雪飄”的壯闊景象,

2018年廣東的第一場雪,

比以往時候來的更更更更早一些~

▲韶關南嶺國家森林公園、清遠金子山(左下)和廣東第一峰(右下)雪景

雖然在寒潮的影響下,

廣東開啟了令人瑟瑟發抖的濕冷模式,

但暖暖的廣東仍舊擁有讓人熱血沸騰的力量!

廣東是一方具有光輝革命歷史的熱土,

這裡處處閃耀著革命的光芒, 印記著紅色的史跡。

無數革命先烈在這片熱土為中國之崛起而奮鬥,

他們在南粵大地留下無數紅色的戰鬥足跡。

雖然當年創造歷史的偉人已漸漸遠去,

但這裡的一草一木卻不時陳述著當年的歷史。

這些紅色印記散落在廣東省內各地,

它們有的在山野鄉村, 有的在市井鬧市,

它們有的宏偉壯觀, 有的僅僅是幾間圍屋......

它們共同組成了廣東旅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紅色旅遊

2017年, 國家發改委公佈了《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全國共有300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入選, 其中廣東省有13個景區榜上有名。

廣東13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1.廣州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廣州起義紀念館和烈士陵園)

2.梅州市梅縣葉劍英元帥紀念館

3.惠州市惠陽區葉挺紀念館

4.深圳市博物館(新館)及蓮花山公園

5.汕尾市海豐縣紅宮紅場舊址、彭湃故居

6.中山市孫中山故居和紀念館

7.廣州市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紀念館

8.廣州市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9.廣州市黃埔陸軍軍官學校舊址

10.東莞市鴉片戰爭博物館

11.梅州市大埔縣“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紀念園

12. 韶關南雄市梅關古道景區

13. 河源市五興龍縣中央蘇區蘇維埃政府舊址及兵工廠舊址

在2017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服務規範》中提到, 所謂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就是國家相關部門聯合認定公佈的以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為重點, 有重大影響和教育意義的標誌地、紀念物為載體的, 具備接待遊客開展瞻仰、遊覽主題活動的景區。

這些景區紅色主題明確, 具備傳遞革命精神的教育意義, 保存著完整的革命歷史資源, 而且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都非常完備, 便於遊客遊覽瞭解紅色歷史事蹟。

今天小編就帶你們重走革命先烈們走過的路,

一起打卡廣東省這13個紅色旅遊勝地~

廣州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

包括: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廣州起義紀念館和烈士陵園

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位於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四路42號,前身為番禺學宮,1926年5月~9月間,毛澤東同志在此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學員們在這裡學習革命理論,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1953年廣州市人民政府修復了舊址,周恩來總理為舊址題名,同年便建立了紀念館。

這是紅牆黃瓦、古樸莊重的古建築群,大門是花崗岩雕琢的欞星門,前院的泮池中間架有一座石拱橋,大院內木棉、菩提、龍眼、九裡香等古樹挺拔蔥郁,宏偉壯觀的大成殿屹立在由花崗石砌成的台基上。紀念館保存了當年毛澤東的辦公室、課堂、圖書館、軍事訓練部、飯堂、學員宿舍等舊址,還陳列著《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陳列》、《孔子與儒學》等歷史資料,並不定期舉辦各類專題展覽。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四路42號

在越秀區起義路上,廣州起義紀念館整體建築呈鵝黃色,在青蔥的榕樹下格外顯眼。192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武裝起義,在這裡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城市蘇維埃政府——廣州蘇維埃政府,被譽為“東方的巴黎公社”。1987年,廣州市政府決定進行維修復原,並成立廣州起義紀念館,對外開放。

多年過去了,由葉劍英題寫的館名依然清晰。混合結構的西式樓房——北樓,歷史上的工農紅軍總指揮部,如今已成為“廣州起義”的展覽館。150多件珍貴的文物資料,350多張歷史圖片和照片,分風雲突變、起義決策、羊城風暴、紅旗不倒四個部分,在玻璃櫥窗裡一一陳列,在3D視頻、油畫、模型裡徐徐展開,在一字一圖,一物一語之間,當年的鬥爭歲月,似乎一下變得可感。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教育路大院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位於中山三路較場北面的紅花崗,是解放後為紀念1927年12月廣州起義中英勇犧牲的烈士修建的紀念性公園。“將成即毀原賞試,雖敗猶榮應讚揚。崗上紅花開滿地,卅年前事永難忘。”陵區規模宏大,莊嚴肅穆,松柏長青的陵墓大道、直指雲天的紀念碑、閃耀著歷史光輝的浮雕,漢白玉石上的漆金園名“廣州起義烈士陵園”,無不透露出宏偉的英雄氣魄。

園區湖光瀲灩,綠樹垂蔭,芳草碧水間,坐落著富有民族特色的紀念亭,這裡曲徑延綿,鳥語花香,常年舉辦藝術展覽,融紀念、科普、遊覽於一園。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中山二路92號

廣州市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紀念館

“三元里前聲若雷,千眾萬眾同時來。因義生憤憤生勇,鄉民合力強徒摧。”三元里抗英鬥爭是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鴉片戰爭時期,三元里人民自發組織起來,在古廟前誓師抗英,譜寫了近代史光輝的一頁。

紀念館位於廣州市廣園中路34號,這裡原是清初的一座道教神廟。館內陳列三元里抗英的文物史料,系統地介紹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的史實,有三星旗、繳獲的英軍軍服、大刀長矛、伍紫垣印章等文物與資料 。

地址:廣州市白雲區廣園中路34號

廣州市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又稱黃花崗公園,是為紀念1911年4月27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廣州“三二九起義”(黃花崗起義)中死難烈士而建的,其建築規模宏大,氣魄雄偉。

墓園主景,從正門的“浩氣長存”牌坊至七十二烈士墓,依地形逐次升高。園內建築設計寓意深刻,如主墓道中段默池,營造了“低頭默哀”的氣氛效果;紀功坊二層安放前後各72塊連州青石,寓意“七十二烈士”。除了七十二烈士墓外,墓園內還有被稱為中國航空之父的中國第一個飛機製造家和飛行家馮如之墓、陸軍上將鄧仲元之墓、被孫中山譽為“中國革命空軍之父”的楊仙逸之墓、被孫中山稱“為共和殉難之第二健將”的史堅如之墓等。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先烈中路79號

廣州市黃埔陸軍軍官學校舊址

黃埔陸軍軍官學校舊址位於廣州市東部黃埔區的長洲島上,是近代世界上最著名的軍校之一,歷來被譽為“將帥的搖籃”,是中國國民革命的聖地。它與美國的西點軍校、英國的皇家軍事學院、俄國伏龍芝軍事學院堪稱世界四大著名軍校。

現在軍校舊址的紀念建築有軍校正門、中山紀念碑、中山故居、俱樂部、游泳池及東征烈士墓等。黃埔軍校史跡豐富,山水相隔,已初步重現昔日風姿,既是遊覽的好去處,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地方。

地址: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軍校路170號

深圳市博物館(新館)及蓮花山公園

深圳市博物館(新館)是一座集歷史、藝術、人文與自然為一體的,以改革開放史為主題的綜合性、多功能博物館。南向深南大道北對蓮花山,由展樓、工作樓、文物庫和視聽廳等4處獨立的建築物組成,形成一組內部功能現代化的建築群。展樓為建築群中心,展樓前廣場寬闊,南廣場所樹立的鑄銅雕塑《闖》是深圳市標誌性的著名雕塑。

在整體設計上傳統與現代融為一體,高貴典雅而大氣。一樓開始往上的所有展區,都圍繞著天井,這種設計便於觀眾參觀不走重複的路,每層都可從頭看到尾。先進的設計理念,完美施工和聲光電效果與精選的實物、照片、檔相配合,達到了國內一流的水準。

地址:深圳市福田區福中路市民中心A區

蓮花山公園位於深圳市南山區。2000年,為了紀念鄧小平對深圳發展做出的貢獻,深圳市政府在蓮花山主峰峰頂平臺上建立了一座鄧小平銅像,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的江澤民為銅像題字,並親自為銅像揭幕。如今山頂廣場已成為廣大市民和中外遊人緬懷一代偉人風采、飽覽中心區景色的最好去處。鄧小平和深圳的故事有著說不盡的壯闊精彩,他矯健的步伐好像永遠帶領著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大步前進。

蓮花山海拔不高,登山的道路比較平緩,老少皆宜。在這裡,可以瞻仰偉人像,俯瞰深圳市美景。傍晚到蓮花山頂觀落日,夕陽餘暉別有一番情調,夜晚登山還可俯瞰深圳夜景。

地址:深圳市福田區益田路與紅荔路交匯處附近

中山市孫中山故居和紀念館

孫中山故居和紀念館位於中山市翠亨村,是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孫中山故居為主體的人物類紀念性博物館,也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其主體陳列有孫中山故居、孫中山生平事蹟展覽和翠亨民居展覽等,來到這裡猶如穿越時光,可以踏尋偉人足跡,緬懷崢嶸歲月。

孫中山故居是一座中西結合的兩層洋房建築,原為清朝末年的海關樓,牆上嵌有“孫中山故居”牌匾。故居庭院南邊,栽植一株酸子樹,是孫中山1883年從檀香山帶回來種子親手栽種的,生勢茁壯茂盛,在故居周圍還有孫中山青少年時活動過的遺跡。

地址:中山市南朗鎮翠亨大道93號

東莞市鴉片戰爭博物館

鴉片戰爭博物館坐落於東莞市虎門,是紀念性和遺址性相結合的專題博物館,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臺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鴉片戰爭時期的歷史見證。

當年林則徐為了打擊鴉片在中國的肆虐,率軍民銷煙禦敵,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200多萬斤,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的尊嚴,展示出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決心。行走在博物館內,細讀文物,一幕幕畫面在腦海中呈現,一聲聲哀嚎仿佛在耳邊迴響,就像一個個警鐘,提醒我們勿忘國恥,銘記歷史。

地址:東莞市虎門鎮解放路113號

惠州市惠陽區葉挺紀念館

葉挺紀念館在2007年遷至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與葉挺故居、育英樓、讀書亭、騰雲學堂、會水樓等一起組成葉挺將軍紀念園,在2011年9月10日葉挺將軍誕辰115周年之際,葉挺將軍紀念園對外開放,是全國唯一一座完整展示葉挺將軍生平事蹟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展出文物785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5件。

葉挺紀念館正門上是葉劍英元帥題寫的“葉挺紀念館”五個剛勁有力金光閃閃的大字,正中大廳是葉挺的半身石像,紀念館內根據葉挺的生平分為七個部分進行展覽,擺設了150多件珍貴的照片、實物、文物,遊客可以通過一幅幅老照片,窺見葉挺的生命軌跡和革命將領形象。

地址:惠州市惠陽區周田村

汕尾市海豐縣紅宮紅場舊址、彭湃故居

汕尾市海豐縣紅宮紅場舊址,是中國大革命時期,以彭湃同志為首的共產黨人領導海陸豐(今汕尾市)人民建立的第一個蘇維埃政權的革命活動場所。紅宮原為建於明代的海豐學宮,1927年11月18日至21日在這裡召開縣工農兵蘇維埃代表大會,成立海豐蘇維埃政府。紅宮紅場是中國蘇維埃革命在廣東海陸豐革命根據地開展壯大的歷史見證,對於中國紅色革命的發展起到了鼓舞作用。

紅場面積不大卻內涵豐富,一眼望去,氣勢恢宏的紅色建築,正如那一段轟轟烈烈的革命歷史,在歲月長河中熠熠生輝。紅場內園林清幽靜謐,斑駁的牆壁和門扉訴說著往昔的崢嶸歲月。場內正中央有一座澎湃同志的雕像,身姿挺拔眉眼堅毅。如今英烈已逝,但紅場的諸多文物仍記載著他可歌可泣的奮鬥人生。

地址:汕尾市海豐縣人民南路1號

彭湃故居座落于風景秀麗的龍津河東面的海城鎮橋東社,悠悠的龍津水就繞彭家門前流過。彭湃故居是農民運動和革命鬥爭的歷史見證,這座清末歐式風格的白色建築引人入勝,前廊仿西式建築,樓板加鋪花磚,風火式山牆近瞧才看到有些斑駁,能嗅到歷史的味道。

彭湃故居景區主要有彭湃烈士故居、得趣書室、革命母親周鳳的晚年居室、反映彭湃創建“六人農會”情景雕塑的得趣廣場、再現了彭湃“敢為人先、無私奉獻”精神的“彭湃燒田契”浮雕的龍舌蒲廣場、還有赤山約農會等革命舊址。

地址:汕尾市海豐縣龍津中學西南角

梅州市梅縣葉劍英元帥紀念館

葉劍英元帥紀念館位於葉劍英元帥的故鄉——梅縣區雁洋鎮虎形村,這裡山清水秀、民風淳樸、文化厚重,傳頌著元帥兒時的故事,展示著偉人的豐功偉績。

葉劍英元帥紀念館是在元帥故居和紀念館的基礎上經過整合、擴充而來,紀念館以“少懷壯志”“全景情深”“力挽狂瀾”“翰墨飄香”“百戰歸來”五大主題,充分表現葉劍英偉大光榮的一生;葉帥故居則是一座普通客家民間農舍,泥土石灰混合結構,共有15間房子,其中4間為葉帥家所有,青山綠水環抱之下,給人以寧靜質樸之感。

地址: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

梅州市大埔縣“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紀念園

▲連志城 攝

“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紀念園位於大埔縣三河鎮,園中74幅將軍書法碑刻林立,9座烈士半身銅像、11座將帥全身銅像莊嚴肅穆,呈現了起義軍在三河壩戰役中的革命剛烈氣息。

漫步園中,可見紀念浮雕文化牆詳實展現了南昌起義的過程、三河壩戰役的慘烈畫面與井岡山會師動人情景,再現中央蘇區交通站建立的光輝歷程。在“八一”廣場,抬頭可見高高聳立的紀念碑,在紀念碑旁,曲徑通幽,別有洞天,新打造的體驗式戰壕可謂驚豔。紀念園東側的瞭望塔、將軍書法碑林更是氣勢恢弘、獨具特色,書寫著革命先烈忘我犧牲、捨己為人和愛國愛家的偉大情懷。

地址:梅州市大埔縣三河鎮三河社區

河源市五興龍縣中央蘇區蘇維埃政府舊址及兵工廠舊址

龍川是千年古縣、中央蘇區縣,是粵東北聞名的革命老區,是紅色旅遊經典聖地。五(華)興(甯)龍(川)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就位於龍川縣回龍鎮大塘肚村。五興龍蘇區是閩粵贛邊區建立的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它的的創建是三縣黨組織踐行毛澤東關於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走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理論的具體表現,對中央蘇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這是一個土磚黑瓦的房子,門楣上掛著“廻龍鎮中小學德育基地”的木牌。在屋子大堂一側的牆上,還可以看到用毛筆寫的烈士紀念碑“志略”,上面詳細記載了大塘肚轟轟烈烈的革命鬥爭史。此外,1929年春,為適應革命鬥爭需要,五興龍縣蘇維埃在該大塘肚設立兵工廠,修理和製造槍械等兵器。20世紀50年代至今,該舊址為當地村民用作榨油坊。

地址:河源市龍川縣回龍鎮大塘肚村116號

韶關南雄市梅關古道景區

梅嶺是“贛南三年遊擊戰爭”的主要根據地,也是首批“廣東省紅色旅遊示範基地”、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點。梅嶺山巔上的梅關關樓,以“一關隔斷南北天”的氣勢,聳立于梅嶺分水界上,故有“一步跨二省”之說。其“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天險要隘,古往今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1935年至1937年,項英、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梅嶺一帶堅持了艱苦卓絕的遊擊戰爭,開闢了紅色贛粵邊根據地。如今,這裡擁有北伐軍出師處、陳毅《梅嶺三章》詩碑、梅關會師處、元帥嶺等大量革命歷史文化資源。

地址:韶關市南雄市323國道鐘鼓岩對面

廣東這些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不僅有著壯烈感人的紅色記憶,

還有著秀美迷人的自然風光,

更有著美麗動人的故事,

寒風蕭瑟,不如就去這些景區,

感受一下熾熱的情感吧~

素材來源丨廣東紅色旅遊網、羊城晚報、東莞市旅遊局、大埔旅遊、清遠旅遊等

今日話題:這些紅色旅遊景點,你曾去過多少個?

在下方留言告訴小編~

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位於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四路42號,前身為番禺學宮,1926年5月~9月間,毛澤東同志在此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學員們在這裡學習革命理論,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1953年廣州市人民政府修復了舊址,周恩來總理為舊址題名,同年便建立了紀念館。

這是紅牆黃瓦、古樸莊重的古建築群,大門是花崗岩雕琢的欞星門,前院的泮池中間架有一座石拱橋,大院內木棉、菩提、龍眼、九裡香等古樹挺拔蔥郁,宏偉壯觀的大成殿屹立在由花崗石砌成的台基上。紀念館保存了當年毛澤東的辦公室、課堂、圖書館、軍事訓練部、飯堂、學員宿舍等舊址,還陳列著《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陳列》、《孔子與儒學》等歷史資料,並不定期舉辦各類專題展覽。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四路42號

在越秀區起義路上,廣州起義紀念館整體建築呈鵝黃色,在青蔥的榕樹下格外顯眼。192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武裝起義,在這裡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城市蘇維埃政府——廣州蘇維埃政府,被譽為“東方的巴黎公社”。1987年,廣州市政府決定進行維修復原,並成立廣州起義紀念館,對外開放。

多年過去了,由葉劍英題寫的館名依然清晰。混合結構的西式樓房——北樓,歷史上的工農紅軍總指揮部,如今已成為“廣州起義”的展覽館。150多件珍貴的文物資料,350多張歷史圖片和照片,分風雲突變、起義決策、羊城風暴、紅旗不倒四個部分,在玻璃櫥窗裡一一陳列,在3D視頻、油畫、模型裡徐徐展開,在一字一圖,一物一語之間,當年的鬥爭歲月,似乎一下變得可感。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教育路大院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位於中山三路較場北面的紅花崗,是解放後為紀念1927年12月廣州起義中英勇犧牲的烈士修建的紀念性公園。“將成即毀原賞試,雖敗猶榮應讚揚。崗上紅花開滿地,卅年前事永難忘。”陵區規模宏大,莊嚴肅穆,松柏長青的陵墓大道、直指雲天的紀念碑、閃耀著歷史光輝的浮雕,漢白玉石上的漆金園名“廣州起義烈士陵園”,無不透露出宏偉的英雄氣魄。

園區湖光瀲灩,綠樹垂蔭,芳草碧水間,坐落著富有民族特色的紀念亭,這裡曲徑延綿,鳥語花香,常年舉辦藝術展覽,融紀念、科普、遊覽於一園。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中山二路92號

廣州市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紀念館

“三元里前聲若雷,千眾萬眾同時來。因義生憤憤生勇,鄉民合力強徒摧。”三元里抗英鬥爭是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鴉片戰爭時期,三元里人民自發組織起來,在古廟前誓師抗英,譜寫了近代史光輝的一頁。

紀念館位於廣州市廣園中路34號,這裡原是清初的一座道教神廟。館內陳列三元里抗英的文物史料,系統地介紹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的史實,有三星旗、繳獲的英軍軍服、大刀長矛、伍紫垣印章等文物與資料 。

地址:廣州市白雲區廣園中路34號

廣州市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又稱黃花崗公園,是為紀念1911年4月27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廣州“三二九起義”(黃花崗起義)中死難烈士而建的,其建築規模宏大,氣魄雄偉。

墓園主景,從正門的“浩氣長存”牌坊至七十二烈士墓,依地形逐次升高。園內建築設計寓意深刻,如主墓道中段默池,營造了“低頭默哀”的氣氛效果;紀功坊二層安放前後各72塊連州青石,寓意“七十二烈士”。除了七十二烈士墓外,墓園內還有被稱為中國航空之父的中國第一個飛機製造家和飛行家馮如之墓、陸軍上將鄧仲元之墓、被孫中山譽為“中國革命空軍之父”的楊仙逸之墓、被孫中山稱“為共和殉難之第二健將”的史堅如之墓等。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先烈中路79號

廣州市黃埔陸軍軍官學校舊址

黃埔陸軍軍官學校舊址位於廣州市東部黃埔區的長洲島上,是近代世界上最著名的軍校之一,歷來被譽為“將帥的搖籃”,是中國國民革命的聖地。它與美國的西點軍校、英國的皇家軍事學院、俄國伏龍芝軍事學院堪稱世界四大著名軍校。

現在軍校舊址的紀念建築有軍校正門、中山紀念碑、中山故居、俱樂部、游泳池及東征烈士墓等。黃埔軍校史跡豐富,山水相隔,已初步重現昔日風姿,既是遊覽的好去處,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地方。

地址: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軍校路170號

深圳市博物館(新館)及蓮花山公園

深圳市博物館(新館)是一座集歷史、藝術、人文與自然為一體的,以改革開放史為主題的綜合性、多功能博物館。南向深南大道北對蓮花山,由展樓、工作樓、文物庫和視聽廳等4處獨立的建築物組成,形成一組內部功能現代化的建築群。展樓為建築群中心,展樓前廣場寬闊,南廣場所樹立的鑄銅雕塑《闖》是深圳市標誌性的著名雕塑。

在整體設計上傳統與現代融為一體,高貴典雅而大氣。一樓開始往上的所有展區,都圍繞著天井,這種設計便於觀眾參觀不走重複的路,每層都可從頭看到尾。先進的設計理念,完美施工和聲光電效果與精選的實物、照片、檔相配合,達到了國內一流的水準。

地址:深圳市福田區福中路市民中心A區

蓮花山公園位於深圳市南山區。2000年,為了紀念鄧小平對深圳發展做出的貢獻,深圳市政府在蓮花山主峰峰頂平臺上建立了一座鄧小平銅像,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的江澤民為銅像題字,並親自為銅像揭幕。如今山頂廣場已成為廣大市民和中外遊人緬懷一代偉人風采、飽覽中心區景色的最好去處。鄧小平和深圳的故事有著說不盡的壯闊精彩,他矯健的步伐好像永遠帶領著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大步前進。

蓮花山海拔不高,登山的道路比較平緩,老少皆宜。在這裡,可以瞻仰偉人像,俯瞰深圳市美景。傍晚到蓮花山頂觀落日,夕陽餘暉別有一番情調,夜晚登山還可俯瞰深圳夜景。

地址:深圳市福田區益田路與紅荔路交匯處附近

中山市孫中山故居和紀念館

孫中山故居和紀念館位於中山市翠亨村,是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孫中山故居為主體的人物類紀念性博物館,也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其主體陳列有孫中山故居、孫中山生平事蹟展覽和翠亨民居展覽等,來到這裡猶如穿越時光,可以踏尋偉人足跡,緬懷崢嶸歲月。

孫中山故居是一座中西結合的兩層洋房建築,原為清朝末年的海關樓,牆上嵌有“孫中山故居”牌匾。故居庭院南邊,栽植一株酸子樹,是孫中山1883年從檀香山帶回來種子親手栽種的,生勢茁壯茂盛,在故居周圍還有孫中山青少年時活動過的遺跡。

地址:中山市南朗鎮翠亨大道93號

東莞市鴉片戰爭博物館

鴉片戰爭博物館坐落於東莞市虎門,是紀念性和遺址性相結合的專題博物館,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臺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鴉片戰爭時期的歷史見證。

當年林則徐為了打擊鴉片在中國的肆虐,率軍民銷煙禦敵,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200多萬斤,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的尊嚴,展示出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決心。行走在博物館內,細讀文物,一幕幕畫面在腦海中呈現,一聲聲哀嚎仿佛在耳邊迴響,就像一個個警鐘,提醒我們勿忘國恥,銘記歷史。

地址:東莞市虎門鎮解放路113號

惠州市惠陽區葉挺紀念館

葉挺紀念館在2007年遷至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與葉挺故居、育英樓、讀書亭、騰雲學堂、會水樓等一起組成葉挺將軍紀念園,在2011年9月10日葉挺將軍誕辰115周年之際,葉挺將軍紀念園對外開放,是全國唯一一座完整展示葉挺將軍生平事蹟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展出文物785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5件。

葉挺紀念館正門上是葉劍英元帥題寫的“葉挺紀念館”五個剛勁有力金光閃閃的大字,正中大廳是葉挺的半身石像,紀念館內根據葉挺的生平分為七個部分進行展覽,擺設了150多件珍貴的照片、實物、文物,遊客可以通過一幅幅老照片,窺見葉挺的生命軌跡和革命將領形象。

地址:惠州市惠陽區周田村

汕尾市海豐縣紅宮紅場舊址、彭湃故居

汕尾市海豐縣紅宮紅場舊址,是中國大革命時期,以彭湃同志為首的共產黨人領導海陸豐(今汕尾市)人民建立的第一個蘇維埃政權的革命活動場所。紅宮原為建於明代的海豐學宮,1927年11月18日至21日在這裡召開縣工農兵蘇維埃代表大會,成立海豐蘇維埃政府。紅宮紅場是中國蘇維埃革命在廣東海陸豐革命根據地開展壯大的歷史見證,對於中國紅色革命的發展起到了鼓舞作用。

紅場面積不大卻內涵豐富,一眼望去,氣勢恢宏的紅色建築,正如那一段轟轟烈烈的革命歷史,在歲月長河中熠熠生輝。紅場內園林清幽靜謐,斑駁的牆壁和門扉訴說著往昔的崢嶸歲月。場內正中央有一座澎湃同志的雕像,身姿挺拔眉眼堅毅。如今英烈已逝,但紅場的諸多文物仍記載著他可歌可泣的奮鬥人生。

地址:汕尾市海豐縣人民南路1號

彭湃故居座落于風景秀麗的龍津河東面的海城鎮橋東社,悠悠的龍津水就繞彭家門前流過。彭湃故居是農民運動和革命鬥爭的歷史見證,這座清末歐式風格的白色建築引人入勝,前廊仿西式建築,樓板加鋪花磚,風火式山牆近瞧才看到有些斑駁,能嗅到歷史的味道。

彭湃故居景區主要有彭湃烈士故居、得趣書室、革命母親周鳳的晚年居室、反映彭湃創建“六人農會”情景雕塑的得趣廣場、再現了彭湃“敢為人先、無私奉獻”精神的“彭湃燒田契”浮雕的龍舌蒲廣場、還有赤山約農會等革命舊址。

地址:汕尾市海豐縣龍津中學西南角

梅州市梅縣葉劍英元帥紀念館

葉劍英元帥紀念館位於葉劍英元帥的故鄉——梅縣區雁洋鎮虎形村,這裡山清水秀、民風淳樸、文化厚重,傳頌著元帥兒時的故事,展示著偉人的豐功偉績。

葉劍英元帥紀念館是在元帥故居和紀念館的基礎上經過整合、擴充而來,紀念館以“少懷壯志”“全景情深”“力挽狂瀾”“翰墨飄香”“百戰歸來”五大主題,充分表現葉劍英偉大光榮的一生;葉帥故居則是一座普通客家民間農舍,泥土石灰混合結構,共有15間房子,其中4間為葉帥家所有,青山綠水環抱之下,給人以寧靜質樸之感。

地址: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

梅州市大埔縣“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紀念園

▲連志城 攝

“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紀念園位於大埔縣三河鎮,園中74幅將軍書法碑刻林立,9座烈士半身銅像、11座將帥全身銅像莊嚴肅穆,呈現了起義軍在三河壩戰役中的革命剛烈氣息。

漫步園中,可見紀念浮雕文化牆詳實展現了南昌起義的過程、三河壩戰役的慘烈畫面與井岡山會師動人情景,再現中央蘇區交通站建立的光輝歷程。在“八一”廣場,抬頭可見高高聳立的紀念碑,在紀念碑旁,曲徑通幽,別有洞天,新打造的體驗式戰壕可謂驚豔。紀念園東側的瞭望塔、將軍書法碑林更是氣勢恢弘、獨具特色,書寫著革命先烈忘我犧牲、捨己為人和愛國愛家的偉大情懷。

地址:梅州市大埔縣三河鎮三河社區

河源市五興龍縣中央蘇區蘇維埃政府舊址及兵工廠舊址

龍川是千年古縣、中央蘇區縣,是粵東北聞名的革命老區,是紅色旅遊經典聖地。五(華)興(甯)龍(川)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就位於龍川縣回龍鎮大塘肚村。五興龍蘇區是閩粵贛邊區建立的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它的的創建是三縣黨組織踐行毛澤東關於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走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理論的具體表現,對中央蘇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這是一個土磚黑瓦的房子,門楣上掛著“廻龍鎮中小學德育基地”的木牌。在屋子大堂一側的牆上,還可以看到用毛筆寫的烈士紀念碑“志略”,上面詳細記載了大塘肚轟轟烈烈的革命鬥爭史。此外,1929年春,為適應革命鬥爭需要,五興龍縣蘇維埃在該大塘肚設立兵工廠,修理和製造槍械等兵器。20世紀50年代至今,該舊址為當地村民用作榨油坊。

地址:河源市龍川縣回龍鎮大塘肚村116號

韶關南雄市梅關古道景區

梅嶺是“贛南三年遊擊戰爭”的主要根據地,也是首批“廣東省紅色旅遊示範基地”、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點。梅嶺山巔上的梅關關樓,以“一關隔斷南北天”的氣勢,聳立于梅嶺分水界上,故有“一步跨二省”之說。其“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天險要隘,古往今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1935年至1937年,項英、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梅嶺一帶堅持了艱苦卓絕的遊擊戰爭,開闢了紅色贛粵邊根據地。如今,這裡擁有北伐軍出師處、陳毅《梅嶺三章》詩碑、梅關會師處、元帥嶺等大量革命歷史文化資源。

地址:韶關市南雄市323國道鐘鼓岩對面

廣東這些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不僅有著壯烈感人的紅色記憶,

還有著秀美迷人的自然風光,

更有著美麗動人的故事,

寒風蕭瑟,不如就去這些景區,

感受一下熾熱的情感吧~

素材來源丨廣東紅色旅遊網、羊城晚報、東莞市旅遊局、大埔旅遊、清遠旅遊等

今日話題:這些紅色旅遊景點,你曾去過多少個?

在下方留言告訴小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