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人捐出東大院士畢生積蓄 成立基金幫助有為青年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空間站》報導:南京奧體中心超大面積平臺、江蘇廣播電視塔等一批標誌性建築, 出於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呂志濤之手,

他也是中國預應力學科的學術帶頭人。 2017年1月11日, 呂志濤院士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 享年80歲。 在呂志濤院士離開一年後, 2018年1月11日, 以他名字命名的呂志濤科技教育基金在東南大學成立, 以此來幫助更多投身土木工程的有為青年。

【呂志濤科技教育基金成立 預應力為工程作“支撐”】

1月11日上午, 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和呂志濤院士夫人王鳳英, 共同為呂志濤科技教育基金揭牌。 基金初期資金400萬元, 其中100萬元為呂志濤生前所獲科技獎金和畢生積蓄所得。 呂志濤的家人希望用這筆基金, 幫助更多有志於土木工程專業的青年才俊, 創造出更多屬於當代的建築成就。

呂志濤女兒呂清芳說, 這也是完成了爸爸的遺願, 希望可以繼續對土木工程做貢獻。

呂志濤院士畢生研究的預應力, 圈外人士很陌生, 但它貢獻的很多重大工程我們都很熟悉:南京奧體中心的超大面積平臺、江蘇廣播電視塔、北京西客站、珠海拱北海關等等。

那麼什麼是預應力呢?打個淺顯的比方, 木水桶是用一塊塊木片拼起來的, 而讓木片緊密到滴水不漏的鐵箍就相當於預應力。 在我國預應力研究領域, 呂志濤是開拓者, 也是全國唯一的預應力院士, 在國際上最早提出兩類斜裂縫理論。 他牽頭的“現代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研究專案, 獲得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一段的呂志濤院士的生前採訪中, 他曾說過, 要利用這次得獎的機會, 把全國搞預應力的機構和人員團結起來, 把預應力的中心從歐洲移到我們中國。

【山村苦孩子靠努力成院士 父女兩代從事土木工程】

作為一名從山村裡走出來的院士, 呂志濤是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迄今培養博士生、碩士生最多的教師。 在他的影響下, 女兒呂清芳也選擇了父親所從事的土木工程學。 呂清芳告訴記者, 父親留給自己的, 除了倔強的性格, 還有對於專業的執著。

呂清芳說,父親非常嚴謹求實,同時富有創新精神。父親對自己很苛刻,對學生很寬厚,從父親那裡得到的鼓勵比批評要少,對他的理解越來越深刻。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還有對於專業的執著。

呂清芳說,父親非常嚴謹求實,同時富有創新精神。父親對自己很苛刻,對學生很寬厚,從父親那裡得到的鼓勵比批評要少,對他的理解越來越深刻。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