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瀾湄合作已成為推動中泰關係發展的新動力

本月10日, 瀾湄合作第二次領導人會議將在柬埔寨舉行。 中國、泰國、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六國領導人將出席會議。 短短的兩年時間,

瀾湄合作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流域內的國家共同受益。 對於中泰兩國來說, 瀾湄合作更是成為了推動中泰關係發展的新動力。

這種新動力, 源於中泰雙方都有的推動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強烈願望。 近年來, 為了加快本國經濟發展, 也為了能在東盟共同體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作為東盟重要成員國的泰國, 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加強瀾湄次區域合作的設想。 2014年11月,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第17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呼應泰國提出的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可持續發展倡議, 提議建立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 這一提議得到瀾湄次區域國家的積極回應。 2016年3月23日, 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在海南三亞舉行,

瀾湄合作機制正式創建。 至此, 中泰雙方加強瀾湄次區域合作的共同願望合流, 形成了中泰關係發展的新動力。

瀾湄合作的這種新動力, 將推動中泰兩國把“一帶一路”建設與泰國經濟發展規劃更好地對接。 泰國的“東部經濟走廊”、“泰國4.0”發展規劃與“一帶一路”建設高度契合, 完全符合瀾湄合作優先發展方向。 泰國總理巴育曾多次表示, 泰國支持並願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為此, 去年9月, 中泰雙方簽署了戰略性合作共同行動計畫及“一帶一路”建設、鐵路等領域雙邊合作檔。 目前, 中泰兩國可以在瀾湄合作框架內就“一帶一路”建設與泰國發展規劃對接的具體問題進行商談, 加快實施中泰高鐵及其他重特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解決好中泰鐵路與中老鐵路連接的各種具體問題, 逐步完成“一帶一路”建設與泰國經濟發展規劃的對接。

瀾湄合作的這種新動力, 將推動中泰兩國在產能合作領域把“蛋糕”做大, 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目前, 中泰產能合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兩國企業合作建設的泰中羅勇工業園重點發展汽配、機械、新能源等產業, 目前已有80餘家中國企業入園設廠。 不久前, 泰國政府提出發展汽車及配件、電器電子及通信設備、石化及環境友好型化工、數碼經濟、農產品加工、紡織服裝等十大目標產業, 作為未來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 泰國這些目標產業與中國的國際產能合作規劃有不少契合之處, 中國可以充分利用瀾湄合作機制及自身產業優勢,

幫助泰國提升上述產業的發展水準, 做大中泰產能合作的“蛋糕”。 雙方的優勢產能還可以有計劃地調配轉移到瀾湄次區域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國家, 以促進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 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瀾湄合作的這種新動力, 還將推動中泰兩國人文交流合作再上新臺階。 近年來, 兩國人文交流合作日益密切, 2017年赴泰旅遊中國遊客超過900萬人次, 在泰中國留學生達3萬多人。 而泰國是中國第三大留學生來源國, 在華留學生超過2萬人。 越來越多的泰國民眾開始學習漢語, 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到對方國家學習深造。 瀾湄合作把瀾湄次區域國家的人文合作確定為優先發展方向之一,

這為中泰兩國的人文交流合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瀾湄合作的新動力, 也必將為中泰人文交流與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瀾湄合作的最大特點是務實、高效。 瀾湄合作機制, 就像是動力十足的“推土機”, 推出一條條新路, 推進一個個專案, 也推出了中泰合作的新局面。

作者:蔡建新

編輯:陳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