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網信辦宣傳窗」天津日報評論員:有所“為”有所“不為”──四論貫徹落實市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 不是新一輪大幹快上, 不能靠粗放型發展方式、靠強力刺激抬高速度實現‘兩個翻番’, 否則勢必走到老路上去,

那將會帶來新的矛盾和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的剖析一語中的。 高品質發展不再是片面追求速度和數量, 不再是大量消耗資源和人口紅利, 什麼要“為”什麼“不為”, 這是一種實踐層面的考驗:考驗面對新時代新趨勢的判斷力, 考驗面對割自己肉帶來“陣痛”時的毅力和耐力, 更考驗對中央決策部署的執行力、行動力。

經濟學有個概念叫機會成本, 指的是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 迎戰“三大變革”, 革自己的命, 由速度規模型轉為品質效益型發展, 就必須懂得放棄、善於取捨,做到有“退”有“進”, 有所“為”有所“不為”。

秉持新理念、落實新要求,對於過剩產能、僵屍企業、無效供給、過高成本, 一定要有鳳凰涅槃的勇氣,

必須退、必須破、必須降, 在這一點上必須堅定不移。 譬如破除無效供給, 化解粗鋼產能, 決不能看到鋼材價格變化了, 就動心了, 要堅決防止“地條鋼”死灰復燃;譬如“僵屍企業”問題, 這是要素配置扭曲的集中反映, 只吃不產、只耗無效、半死不活, 務須列出清單, 堅決處置;譬如“刮地皮”式的涉企收費, “逮住一隻羊就使勁薅”, 影響企業的投資意願和市場預期, 即便擴大了財政收入,也必須毫不猶豫堅決清理。

高品質發展, 看重的是品質和效益, 依靠的是創新驅動, 更注重協調和綠色。 對於新動能、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新產品、新業態, 就要想方設法、千方百計, 放手放膽進、立、升, 主動調速提質。 從彙聚更多智慧科技要素、真正把實體經濟辦實,

到弘揚企業家精神、建立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從“放水養魚”調優財源結構, 到以務實行動保護激勵智慧財產權, 從推進國企混改“攪動一池春水, 啟動一潭死水”, 到腳踏實地落實“天津八條”,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和投資環境……對天津發展的短板, 對事關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點領域, 對有助於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關鍵環節, 要的就是敢啃硬骨頭的魄力, 要的就是咬緊牙關攻堅克難, 真正推動內生動力和活力實現根本性轉變。

這一轉變游刃於有所“為”有所“不為”, 蘊含“舍”與“得”的辯證法:經濟結構轉換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捨得時間;修復保護生態環境需要大手筆, 要捨得投入;褪去GDP增速領先光環“素顏朝天”,

要捨得面子。 有舍方有得。 肯“舍”、敢“舍”、真“舍”, 方能將短板補齊, 把優勢做優, 在推動高品質發展上爬坡過坎, 實現更大進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