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網信辦宣傳窗」劉道剛:民營企業家到了工商聯就是回家了

人民網天津1月9日電 (唐玉潔)“黨的十九大報告旗幟鮮明地指出, 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表明我們黨對非公經濟、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沒有變。 ”1月5日, 天津市委統戰部副部長, 市工商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道剛做客人民網天津頻道, 他表示, 十九大報告為民營企業描繪了宏偉的發展藍圖, 再加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簡稱“25號檔”)、《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大力推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簡稱“推進民營經濟發展25條意見”)、《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營造企業家創業發展良好環境的規定》(簡稱“津八條”),

這四大利好消息將助力民營企業家甩掉包袱、輕裝上陣、幹事創業。

天津市委統戰部副部長, 市工商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道剛(右)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陶建/攝

好的政策關鍵在於落實。 劉道剛表示, 天津市工商聯作為民營企業的“娘家人”, 作為代表黨委和政府聯繫民營企業的橋樑和紐帶, 制定了十條實施細則。 包括與市委政法委聯合建立保護民營企業家權益聯繫協調機制, 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加強市、區兩級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服務中心建設, 完善投訴受理工作機制, 保護企業家自主經營權;確立京津冀三地工商聯的協同發展機制, 搭建京津冀民營經濟合作交流平臺等內容。

“我們還製作了‘為企業服務’的徽章, 工作期間, 所有幹部佩戴徽章上崗。 ”劉道剛指著自己胸前佩戴的徽章說道, 這是一種身份認同和角色約束, 就是要告訴民營企業家,

到了工商聯, 可以把內心的糾結、痛點、軟肋、問題統統擺出去, 到了工商聯就是回家了。

此次訪談是由中共天津市委網信辦和人民日報社人民網天津頻道聯合主辦的“十九大, 天津怎麼學, 怎麼幹”系列訪談之一。 本次系列訪談, 旨在全景呈現天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動實踐、新鮮經驗, 展示天津各行各業深入學習十九大精神的熱潮, 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網站, 譜寫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的天津篇章。

以下為訪談原文:

人民網:民營經濟日益成為拉動天津經濟增長的活躍力量, 請您介紹一下, 天津市民營經濟的發展情況。

天津市委統戰部副部長, 市工商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道剛。 陶建/攝

劉道剛: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 40年來, 天津的民營經濟經歷過步履蹣跚, 到今天已經佔據天津經濟的半壁江山, 在天津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作用。

根據最新資料, 天津的民營經濟已經占全市經濟總量的48%,

天津整個市場主體一共有92萬家, 民營主體占98%。 天津的民營企業有41萬家, 為全社會創造了75%以上的就業崗位。 應該說, 民營經濟為天津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從這一點上講, 天津的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們應該為自己取得的成就, 為天津做出的貢獻感到驕傲自豪。

人民網:十九大報告中就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作出許多新的重大論述, “民營企業”一詞也首次被寫入全國黨代會報告, 在您看來, 民營經濟迎來了哪些新的發展機遇?

劉道剛:舉世矚目的十九大牽動人心, 為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總書記作的重要報告, 高屋建瓴, 把未來中國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都做出了高度概括。 尤其讓民營企業家感到高興和振奮的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旗幟鮮明的指出,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表明我們黨對非公經濟、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沒有變。報告同時指出,我們要堅定不移的支援民營企業的發展,這是在黨的歷史上首次把“民營企業”一詞寫入報告。這給廣大民營企業帶來了什麼?是信心的提升、士氣的鼓舞,民營企業家能夠感受到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是光輝的職業,所做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再比如,報告中提出要鼓勵發展實體經濟,鼓勵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天津的民營企業是如何以實際行動來貫徹落實的呢?前不久《天津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發了一篇文章《一家民營鋼企的加減乘除》,文章講述天津榮程集團如何緊緊抓住黨中央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有力契機,把過去大家印象中的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鋼鐵產業,通過合理的減去某些部分、添加某些部分、再把某些部分通過乘法加以放大、通過除法實現精煉,從而實現企業涅槃重生的經驗做法,體現了民營企業腳踏實地,將企業發展同國家的發展、天津的發展進行了完美融合。

一年多來,許多利好消息都對民營企業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2017年4月,天津市召開民營經濟發展工作會議,會上,制定出臺了“推進民營經濟發展25條意見”,裡面包含破解民營企業發展的融資難題、市場難題、准入難題、門檻問題等問題的舉措,滿是乾貨。第二大利好消息是,十九大召開前夕,2017年9月25日,黨中央、國務院發佈了“25號檔”,就弘揚企業家精神、優化營商環境給出頂層設計,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在為民營經濟打氣。緊接著是十九大的召開,總書記為民營企業描繪了宏偉的發展藍圖,告訴大家放心幹、放手幹,偉大的復興路上有民營企業的參與,將會變得更加絢爛。十九大召開後不久,天津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制定出臺了“津八條”。“津八條”在天津市企業家工作會議上向社會宣佈,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會上,董明珠女士講,當她看到“津八條”的時候,心潮澎湃,非常激動,“津八條”完全符合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解決了企業家最關心的痛點問題。

無獨有偶,在全國工商聯十二大會議上,我正好和京東的劉強東挨著坐,聊到了不同地區的營商環境、不同地區的配套政策對京東決策佈局的影響。他對天津近幾年來發生的深刻變化讚不絕口,對天津的服務意識、服務效率包括服務速度交口稱讚。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京東把很重要的板塊放到濱海新區。“津八條”可以說又為我們民營企業家吹來了一股春風,這股春風的釋放效應會源源不斷。

民營企業發展面臨很多困難,總書記形象的總結為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和轉型的火山,這“三座大山”是壓在民營企業家心頭沉甸甸的負擔。剛才的四大利好消息就像春風一樣,一定能吹去籠罩在民營企業家心頭的陰霾,幫助他們甩掉包袱、輕裝上陣、幹事創業。

人民網: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天津市企業家工作會議反響熱烈。天津市工商聯是如何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及“津八條”的?

劉道剛:天津市企業家工作會議開的恰逢其時,會上,企業家,尤其是民營企業家,作為一個重要的群體,被特邀參加,而且他們坐在最靠前的位置。這種變化代表了什麼?就是鴻忠同志一直宣導的“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的主導思維。這次會議從會風到會議內容,都在為民營企業家提神打氣。天津市工商聯作為民營企業的“娘家人”,作為代表黨委和政府聯繫民營企業的橋樑和紐帶,會議結束,我們趁熱打鐵,制定了工商聯的十條措施,在轉天上午召開了部分民營企業家和商會會長的座談會。在會上,大家暢所欲言,談感想、談措施、談思路。在會上,我們隆重推出了貫徹落實的十條意見,而且我們連夜製作了“為企業服務”的徽章。工作時間,所有幹部佩戴徽章上崗,這是一種身份認同和角色約束,就是告訴民營企業家,你到工商聯就是回家了,到了這兒,你可以把內心的糾結、痛點、軟肋、問題擺出去,娘家人會幫你解決。

我簡單的和線民朋友們介紹一下,我們天津工商聯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落實的。比如,和市委政法委聯合建立天津市民營企業家的維權工作機制,換句話說,在企業發展當中,企業或者是企業法人,遇到了涉及到公檢法司、涉法涉訴問題,聯合啟動我們的工作機制,為民營企業解決問題搭建最便捷的通道。多年以前我們就有類似的工作機制,這次我們再次進行強化和明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反復提到,要保護企業家的財產權,強化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這些顯然是未來天津市工商聯和市委政法委要做的,這是一項工作。

再比如,我們要和市有關部門建立民營企業投資發展的投訴中心,在民營企業中,不管是外地還是天津本地企業家,到天津來投資發展,當你遇到類似環節不暢、程式不順等問題,可以直接撥打我們的熱線服務電話,“娘家人”出面幫助你解決。

再比如,根據“津八條”,我們確立了京津冀三地工商聯的協同發展機制,將就三地民營企業如何共用資源、分享機遇、抱團發展,形成工作機制。而且我們要牽頭組織每年的全國民洽會,把全國最知名、最優秀的民營企業吸引到天津來,到天津這片熱土上尋找機遇,尋找企業再次騰飛、落地、開花、結果的嶄新平臺。

同時,按照市委分工,我們將會積極的選樹、培養一批政治上過硬,企業上做的優秀,社會聲譽完美的民營企業家,向社會推廣,同時參與每年企業家大會優秀企業家的評選。

再比如,我們將會落實好政策,每次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重大的經濟決策之前,要聽取企業家的意見,將工作中有心得的企業家請進來,把他們的真知灼見轉化為決策參考,為我們的科學決策、正確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撐。

同時,我們也制訂了年度培訓計畫,這是和“津八條”裡提到的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掛鉤的,我們要依託工商聯的執委、常委核心骨幹的企業家,把這些工作做好。比如到高等院校、知名商學院進行有針對性的充電、學習和提升,讓我們天津的民營企業家能夠感受到,他不只是在埋頭工作,而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人民網:我們瞭解到,前段時間您率領市工商聯企業家代表赴美國、日本開展商務訪問、企業對接,這次活動的成效如何?下一步有哪些合作計畫?

劉道剛:工商聯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帶領我們的民營企業家勇敢的走出去,到海外,去尋求發展的機遇,找資源、找資金、找專案、找平台。前不久我帶隊到美國和日本,應該說收到很大成效。

我們在美國與一些知名的金融機構形成對接,通過他們的金融資本優勢注入天津發展的大勢,為天津優秀民營企業的騰飛甚至到美國上市發展將提供巨大支撐。預計在2018年4月份,他們的團隊將到天津來,和我們的優秀民營企業進行項目對接,為他們制定符合企業發展的量身打造的路線圖,這是我們的一個收穫。

我們在美國洛杉磯對一批高技術人才進行宣講,天津美好的明天讓這些身懷絕技的科技創新型頂尖人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比如一位高新材料領域的專家,已經表達了濃厚的興趣,表示願意到天津考察,如果條件符合,希望把天津建成千億級別的新材料中心。

在日本,我們和中日友好協會、貿易振興機構,進行了深入探討,在靜岡市他們談到了一個中日共創的宏偉計畫,叫“中國資本+日本技術”,進行產業合作。後來我做了補充,應該叫“中國資本+中國製造、日本技術+日本理念”,2+2的組合會讓雙方形成背靠背,強強聯合的模式。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沉澱,中國的民營企業有大量的資本和雄厚的製造業基礎,我們缺的是什麼?是日本企業所具有的技術創新上的精益求精和百年企業細水長流、基業常青的理念。如果把各自的兩個優勢結合起來,一定能形成“2+2>4”的效果。

在日本我們還接觸到企業家培訓機構,他們對企業家的提升和充電有非常完善的培訓計畫。在他們的“3天提升訓練營”,企業家在3天的時間經受全方位的頭腦風暴,技能提升,團隊培養等訓練,都為下一步工商聯如何做好企業家的定向培訓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我們就相關的具體產業合作、項目對接和日本的靜岡市政府也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下一步將會逐項落實。

(責編:唐玉潔、魏炳鋒)

尤其讓民營企業家感到高興和振奮的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旗幟鮮明的指出,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表明我們黨對非公經濟、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沒有變。報告同時指出,我們要堅定不移的支援民營企業的發展,這是在黨的歷史上首次把“民營企業”一詞寫入報告。這給廣大民營企業帶來了什麼?是信心的提升、士氣的鼓舞,民營企業家能夠感受到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是光輝的職業,所做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再比如,報告中提出要鼓勵發展實體經濟,鼓勵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天津的民營企業是如何以實際行動來貫徹落實的呢?前不久《天津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發了一篇文章《一家民營鋼企的加減乘除》,文章講述天津榮程集團如何緊緊抓住黨中央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有力契機,把過去大家印象中的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鋼鐵產業,通過合理的減去某些部分、添加某些部分、再把某些部分通過乘法加以放大、通過除法實現精煉,從而實現企業涅槃重生的經驗做法,體現了民營企業腳踏實地,將企業發展同國家的發展、天津的發展進行了完美融合。

一年多來,許多利好消息都對民營企業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2017年4月,天津市召開民營經濟發展工作會議,會上,制定出臺了“推進民營經濟發展25條意見”,裡面包含破解民營企業發展的融資難題、市場難題、准入難題、門檻問題等問題的舉措,滿是乾貨。第二大利好消息是,十九大召開前夕,2017年9月25日,黨中央、國務院發佈了“25號檔”,就弘揚企業家精神、優化營商環境給出頂層設計,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在為民營經濟打氣。緊接著是十九大的召開,總書記為民營企業描繪了宏偉的發展藍圖,告訴大家放心幹、放手幹,偉大的復興路上有民營企業的參與,將會變得更加絢爛。十九大召開後不久,天津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制定出臺了“津八條”。“津八條”在天津市企業家工作會議上向社會宣佈,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會上,董明珠女士講,當她看到“津八條”的時候,心潮澎湃,非常激動,“津八條”完全符合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解決了企業家最關心的痛點問題。

無獨有偶,在全國工商聯十二大會議上,我正好和京東的劉強東挨著坐,聊到了不同地區的營商環境、不同地區的配套政策對京東決策佈局的影響。他對天津近幾年來發生的深刻變化讚不絕口,對天津的服務意識、服務效率包括服務速度交口稱讚。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京東把很重要的板塊放到濱海新區。“津八條”可以說又為我們民營企業家吹來了一股春風,這股春風的釋放效應會源源不斷。

民營企業發展面臨很多困難,總書記形象的總結為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和轉型的火山,這“三座大山”是壓在民營企業家心頭沉甸甸的負擔。剛才的四大利好消息就像春風一樣,一定能吹去籠罩在民營企業家心頭的陰霾,幫助他們甩掉包袱、輕裝上陣、幹事創業。

人民網: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天津市企業家工作會議反響熱烈。天津市工商聯是如何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及“津八條”的?

劉道剛:天津市企業家工作會議開的恰逢其時,會上,企業家,尤其是民營企業家,作為一個重要的群體,被特邀參加,而且他們坐在最靠前的位置。這種變化代表了什麼?就是鴻忠同志一直宣導的“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的主導思維。這次會議從會風到會議內容,都在為民營企業家提神打氣。天津市工商聯作為民營企業的“娘家人”,作為代表黨委和政府聯繫民營企業的橋樑和紐帶,會議結束,我們趁熱打鐵,制定了工商聯的十條措施,在轉天上午召開了部分民營企業家和商會會長的座談會。在會上,大家暢所欲言,談感想、談措施、談思路。在會上,我們隆重推出了貫徹落實的十條意見,而且我們連夜製作了“為企業服務”的徽章。工作時間,所有幹部佩戴徽章上崗,這是一種身份認同和角色約束,就是告訴民營企業家,你到工商聯就是回家了,到了這兒,你可以把內心的糾結、痛點、軟肋、問題擺出去,娘家人會幫你解決。

我簡單的和線民朋友們介紹一下,我們天津工商聯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落實的。比如,和市委政法委聯合建立天津市民營企業家的維權工作機制,換句話說,在企業發展當中,企業或者是企業法人,遇到了涉及到公檢法司、涉法涉訴問題,聯合啟動我們的工作機制,為民營企業解決問題搭建最便捷的通道。多年以前我們就有類似的工作機制,這次我們再次進行強化和明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反復提到,要保護企業家的財產權,強化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這些顯然是未來天津市工商聯和市委政法委要做的,這是一項工作。

再比如,我們要和市有關部門建立民營企業投資發展的投訴中心,在民營企業中,不管是外地還是天津本地企業家,到天津來投資發展,當你遇到類似環節不暢、程式不順等問題,可以直接撥打我們的熱線服務電話,“娘家人”出面幫助你解決。

再比如,根據“津八條”,我們確立了京津冀三地工商聯的協同發展機制,將就三地民營企業如何共用資源、分享機遇、抱團發展,形成工作機制。而且我們要牽頭組織每年的全國民洽會,把全國最知名、最優秀的民營企業吸引到天津來,到天津這片熱土上尋找機遇,尋找企業再次騰飛、落地、開花、結果的嶄新平臺。

同時,按照市委分工,我們將會積極的選樹、培養一批政治上過硬,企業上做的優秀,社會聲譽完美的民營企業家,向社會推廣,同時參與每年企業家大會優秀企業家的評選。

再比如,我們將會落實好政策,每次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重大的經濟決策之前,要聽取企業家的意見,將工作中有心得的企業家請進來,把他們的真知灼見轉化為決策參考,為我們的科學決策、正確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撐。

同時,我們也制訂了年度培訓計畫,這是和“津八條”裡提到的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掛鉤的,我們要依託工商聯的執委、常委核心骨幹的企業家,把這些工作做好。比如到高等院校、知名商學院進行有針對性的充電、學習和提升,讓我們天津的民營企業家能夠感受到,他不只是在埋頭工作,而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人民網:我們瞭解到,前段時間您率領市工商聯企業家代表赴美國、日本開展商務訪問、企業對接,這次活動的成效如何?下一步有哪些合作計畫?

劉道剛:工商聯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帶領我們的民營企業家勇敢的走出去,到海外,去尋求發展的機遇,找資源、找資金、找專案、找平台。前不久我帶隊到美國和日本,應該說收到很大成效。

我們在美國與一些知名的金融機構形成對接,通過他們的金融資本優勢注入天津發展的大勢,為天津優秀民營企業的騰飛甚至到美國上市發展將提供巨大支撐。預計在2018年4月份,他們的團隊將到天津來,和我們的優秀民營企業進行項目對接,為他們制定符合企業發展的量身打造的路線圖,這是我們的一個收穫。

我們在美國洛杉磯對一批高技術人才進行宣講,天津美好的明天讓這些身懷絕技的科技創新型頂尖人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比如一位高新材料領域的專家,已經表達了濃厚的興趣,表示願意到天津考察,如果條件符合,希望把天津建成千億級別的新材料中心。

在日本,我們和中日友好協會、貿易振興機構,進行了深入探討,在靜岡市他們談到了一個中日共創的宏偉計畫,叫“中國資本+日本技術”,進行產業合作。後來我做了補充,應該叫“中國資本+中國製造、日本技術+日本理念”,2+2的組合會讓雙方形成背靠背,強強聯合的模式。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沉澱,中國的民營企業有大量的資本和雄厚的製造業基礎,我們缺的是什麼?是日本企業所具有的技術創新上的精益求精和百年企業細水長流、基業常青的理念。如果把各自的兩個優勢結合起來,一定能形成“2+2>4”的效果。

在日本我們還接觸到企業家培訓機構,他們對企業家的提升和充電有非常完善的培訓計畫。在他們的“3天提升訓練營”,企業家在3天的時間經受全方位的頭腦風暴,技能提升,團隊培養等訓練,都為下一步工商聯如何做好企業家的定向培訓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我們就相關的具體產業合作、項目對接和日本的靜岡市政府也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下一步將會逐項落實。

(責編:唐玉潔、魏炳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